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晚期的熹宗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掌控了国家朝政,党争惨烈,是明朝建国以来最为黑暗的时期。不过,由于当时西方的一些先进科技已逐步开始影响及传入中国,反映在钱币铸行上,表现为天启时期的铸钱能力不断提高,铸钱数量也多得惊人。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八月,钱局在提前补铸完前朝年号的“泰昌通宝”钱后,随即铸“天启通宝”小平钱。“天启通宝”小平钱有素背和背有文两类,背文远较万历钱复杂,除有星、月标记或符号的铜钱外,主要有三类:其一为背纪重钱,如“一钱”、“一钱二分”等;其二为背纪局钱,如“户”、“工”等(或为纪地如“京”、“浙”等);其三为背纪事钱,有背右“奉旨”一种,系指奉旨铸钱,即明熹宗遣宦官、近臣监管制钱之事。还柯一种人称“鬼天启”的小平钱,狭轮素背,钱径略小但版式厚重,多为光背,常发现于福建一带。其钱文不规则,字划粗细不匀,多作圆折,铜质较优,与其他天启小平钱差别较大。还有一种称为“白沙钱”的平钱,是天启初年在铸铜钱时铜材中掺入了明朝国库中存储的日本产铅钖,铸出的钱呈青白或银白色,但仅见史述,未见实物面世。
天启二年七月,钱局义开铸折十等大钱,现在多见的为背“十”或“十一两”等两种,亦有光背或背带“府”、“镇”、“密”等字及带日、月或月孕星的,但都较前述两种少见。
在存世的众多天启钱中,折二、折五等型号的天启钱,可能当时并未正式铸行,现只有极少样钱存世。但更为罕少的,还有钱局在天启元年铸钱时特别铸造的特大型“天启通宝”光背镇库大钱及天启二年特别铸造的特大型“天启通宝”背“二”镇库大钱,在华光普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钱大集》一书中,将其定为一级品,异常珍贵。
在笔者集藏的天启钱中,有一对天启元年及天启二年铸造的“天启通宝”镇库大钱(图1,图2),由广东一位资深泉家转让,该对天启钱钱文字体及钱体大小与《中国古钱大集》刊髓的拓本相同,不同之处是钱体表面鎏金,可见钱面部分为黄绿锈及红斑,部分仍留有鎏金。另外,在笔者拙藏中还有一枚白铜质“天启通宝”背“十一两”折十大钱(图3),铸工较粗,色青白,有人认为是朝鲜铸钱,亦有人认为可能属于“白沙钱”一类,仍有待作进一步的考究。
(责编:丁 丑)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八月,钱局在提前补铸完前朝年号的“泰昌通宝”钱后,随即铸“天启通宝”小平钱。“天启通宝”小平钱有素背和背有文两类,背文远较万历钱复杂,除有星、月标记或符号的铜钱外,主要有三类:其一为背纪重钱,如“一钱”、“一钱二分”等;其二为背纪局钱,如“户”、“工”等(或为纪地如“京”、“浙”等);其三为背纪事钱,有背右“奉旨”一种,系指奉旨铸钱,即明熹宗遣宦官、近臣监管制钱之事。还柯一种人称“鬼天启”的小平钱,狭轮素背,钱径略小但版式厚重,多为光背,常发现于福建一带。其钱文不规则,字划粗细不匀,多作圆折,铜质较优,与其他天启小平钱差别较大。还有一种称为“白沙钱”的平钱,是天启初年在铸铜钱时铜材中掺入了明朝国库中存储的日本产铅钖,铸出的钱呈青白或银白色,但仅见史述,未见实物面世。
天启二年七月,钱局义开铸折十等大钱,现在多见的为背“十”或“十一两”等两种,亦有光背或背带“府”、“镇”、“密”等字及带日、月或月孕星的,但都较前述两种少见。
在存世的众多天启钱中,折二、折五等型号的天启钱,可能当时并未正式铸行,现只有极少样钱存世。但更为罕少的,还有钱局在天启元年铸钱时特别铸造的特大型“天启通宝”光背镇库大钱及天启二年特别铸造的特大型“天启通宝”背“二”镇库大钱,在华光普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钱大集》一书中,将其定为一级品,异常珍贵。
在笔者集藏的天启钱中,有一对天启元年及天启二年铸造的“天启通宝”镇库大钱(图1,图2),由广东一位资深泉家转让,该对天启钱钱文字体及钱体大小与《中国古钱大集》刊髓的拓本相同,不同之处是钱体表面鎏金,可见钱面部分为黄绿锈及红斑,部分仍留有鎏金。另外,在笔者拙藏中还有一枚白铜质“天启通宝”背“十一两”折十大钱(图3),铸工较粗,色青白,有人认为是朝鲜铸钱,亦有人认为可能属于“白沙钱”一类,仍有待作进一步的考究。
(责编:丁 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