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uiqi8627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压抑学生个性,重知识灌输、轻情感体验,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本文称之为课堂生态的失调。新课程的实施,迎来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春天,它促使我们从生态学视角重新审视并建构、创设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课堂。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生态课堂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之上,文章从让课堂充满情感、让生活化教学充满课堂、让开放性教学充盈课堂、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充分展示等四个方面入手重点对如何构建初中思想品德生态课堂进行了策略探讨。
  关键词: 思想品德 生态课堂 构建策略
  
  课堂教学与自然界一样,应该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它必须保持生态平衡;课堂教学就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命运动。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和各种信息都在这个生态系统内良性互动。生态课堂较之传统课堂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起点不是仅仅教会学生知识,最终目标瞄准的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生态课堂主体是学生,讲究学习的快慢有序,张弛有度。生态课堂的学习是动态的、生成的、热烈的、民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交流的、高效的,特别倡导体验和幸福。生态的课堂也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营养不良、生态失调、压抑个性、失去灵性、远离生活的种种非生态现象,构建生态课堂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探讨的新课题,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为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初中思想品德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生态课堂的有关认识
  
  (一)生态课堂的内涵
  课堂指的是在学校中被用来进行教学活动,以传递和建构教育知识为基本手段,旨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品德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场所。“生态”是个包容性很广的概念,指“生物与环境及共同生活于环境中的各个个体间或种群间的种种关系”。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具有独特的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是由教师、学生、环境之间交互作用,共同使课堂成为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课堂”不是“知识课堂”、“能力课堂”和“智慧课堂”的对立面,不是要颠覆和重建现有课堂,而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发展理解、时代要求和具体体现。生态课堂是新课程理论基础中生命观、发展观和生态观的教学论诠释,是对传统课堂的解构和合理性超越。
  (二)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
  生态课堂是以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因子,既有生物的又有非生物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这些因子相互依赖、和谐共生,形成教学氛围。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动态性。
  传统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完成预定的教案。事实上我们身边的教学情境是流淌不息的“信息流”,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教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所以对教学时空必须进行调整,实行大课堂的联动,把课堂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做学习社会化的准备,体现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同时必须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按教学需要作灵活的选择与组合。
  2.整体性。
  生态学认为,任何生物都是由各部分组成的有序、稳定、完整的生命共同体。课堂生态即由“师生和教学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的整体”。首先表现为师生与课堂环境的相互影响。其次是课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适应。
  3.生成性。
  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此,首先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组织、加工和应用当前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为的反馈信息来生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其次要强调情境对意义生成的作用。提供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经验去产生新知识。最后,要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生成的关键作用。通过协作学习,学习者的思想、智慧可以被整个学习者群体所共享,从而提高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生成质量。
  4.真实性。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后成为普通人的居多。因此,教师不必刻意追求要使学生怎么发展,而必须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促进学生真实的发展。在这个前提下,研究如何指导学生,一是要引导学生爱学,有一种好学上进的精神;二是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要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一切事情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得它时所付出的辛苦劳动,从而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在困难的磨砺下实现人生的价值。在生态课堂中,要注重教学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与沟通,使学生在体验、探索、真实的框架下进行自主创新的学习,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民主、平等、真实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生态的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个性发展为第一任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它是从生态学的视角看课堂,是课堂构成的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生态的课堂由认知领域扩展到生命领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维的对话过程,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平台。那么,如何构建生态课堂让思品课充满活力呢?
  (一)让课堂充满情感
  营造氛围,激发情感,是构建生态思品课堂的基本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闪烁情感和智慧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的乐园。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也说过:“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情感是促发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为此在明确每一节课的目标后,我们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道德情感因素。设计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学生的学习热情,探寻兴趣,对问题的感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都有赖于情感的支撑;而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仅靠书本这种封闭单一的知识教学是难以实现的。思品教师应把课堂教学放到社会大背景中去,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和社会,和学生的情感有机地融为一体。
  1.以事唤情。
  在思品课教学中,如果学生的认识与行为之间缺少情感的驱动,就会导致知行脱节。因此要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知中激发行的情感,利用情感的驱动,促使学生自觉去实践道德行为。思品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一些鲜活的事例,唤起学生们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但是有的课文中的事例,不足以引起学生道德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可以利用学生在课前收集的一些时事资料,充实感性材料,满足学生道德情感上的需求。
  在学《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从各种途径收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事迹,准备在思品课上交流。等到思品课交流时,学生异常活跃,有的组列举了“神州六号”载人航天发射成功的动人事迹。有的组收集了很多有关512地震中出现的感人事件:9岁小林浩背出两名同学;谭千秋老师为救4个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女警蒋敏家中10口亲人全部遇难仍奋战在抗灾一线;我们国家的人民在前所未有的灾难面前,团结一致共同面对;社会各界伸出无数只援手,百亿捐助物资迅速聚合,突破万难调集到位;在天安门广场,默哀完毕后,人们列队高呼“中国加油!”等口号,显示出高涨的爱国主义情绪,等等。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了升华。同学们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真切地感受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纷纷表达了对祖国最诚挚最深厚的感情和热爱。当学生的情感涌出,课堂在情感中开始,他们自然地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氛围,走进教材,主动探索知识。与课本材料相比,时政材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并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以情染情。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同理,别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自己。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情感的兴奋点,用生动感人的教学语言和表情实施教学,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激起他们相应的情感体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体验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才会诱发其自我教育的动机和愿望,并付诸行动。
  例如上《身边的诱惑》这一课时,教师借助大量丰富的录像图片及报刊杂志的报道并加上严肃的表情、动情的语言介绍黄、赌、毒的诱惑及危害。当学生观看了因赌博和吸毒而导致家破人亡的录像及图片后,都为片中的当事人感到愤怒,有些同学甚至还流下了同情的眼泪。这样的教学就充分利用了情感的渲染,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3.以境育情。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学生“触景生情”,从强化直觉的道德情感升华到理性的道德情感。
  例如,在教学《我爱我家》一课中,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来创设情景后,我给学生讲述几个父母以自己的生命换得子女生命的故事,强化“爱”的情感体验。许多学生听了这几个故事,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深切地感受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心。此时,我再及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谈对父母的感情。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多学生讲述了父母关爱自己的小故事,非常感人。通过如此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并让学生在感动中主动积极地学会了新知识,情感得到了升华。
  (二)让课堂充满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其实,思品教学又何曾不是生活的阐释。思品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思品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对学生而言,思品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思品教学唯一的源头活水。如果我们的课堂脱离了现实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生态课堂”呼唤让生活走进课堂。
  1.创设生活情景,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而创设生活情景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体验。
  如在教学“珍爱生命”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对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的认识,我组织学生排演了情景剧《野味餐馆》:小林一家周末外出郊游,中午时分,爸爸提议去一家当地有名的野味餐馆吃野味,小林和妈妈积极响应。在餐馆中,小林因发现菜谱上有多种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而提出疑问,老板回答,“我们都卖了好多年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小林一家的行为反映出哪些社会问题?我们该不该吃野生动物,为什么?如果有人请你吃野味,你怎么办?如果你发现有人在捕杀或贩卖国家保护动物又会怎么做?在求知欲的驱使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要学习的文本上来,同时也为学习新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体验的愿望与需求,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境界,置身于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进而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内化效果。
  2.创设生活化空间,组织形式生活化。
  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一位置上,不容许乱说乱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不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维和想象空间。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开展教学活动,没有了高高的讲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
  如在教学“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一课时,我拿走了课桌,把椅子围成了半圆形,仿造中央电视台来了个“实话实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他们熟悉的生活氛围,把课堂教学组织成了一次访谈节目,老师充当主持人,每小组选一名学生当嘉宾,其余学生当现场观众。课堂中,嘉宾和观众畅谈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我们中学生该如何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以及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方式和注意问题。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交流更真实,师生更融洽,学生说我思,谈我想,诉我忧,议我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融洽的亲密朋友,课堂中弥漫的是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
  3.布置社会实践活动,课后探究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的每一课课后都设置了课后探究活动,以往课堂教学中对此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就是纸上谈兵,还有部分教师把它当书面作业来做。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全体学生参与社会生活,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达到影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探究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
  如教学“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你所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哪些卫生死角?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后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从中我发现学生设计出了许多方案:有充分利用街道宣传栏进行环保宣传的,有一起合作写环保倡议书的,有写给化工厂厂长的信,信中诚恳指出危害的……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课例表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在这样的体验中,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自身的心理,掌握一些处理问题的技能,并满足他们对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各种需求,以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体验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三)让课堂充盈开放
  生态系统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只有是开放的,与外界的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系统才是有活力的,才能不断发展。生态课堂的教学环境应该是适度的、开放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生态样式,而反常的、恶劣的环境对生态样式的破坏可想而知。如同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的流转和转化,课堂教学中,知识、情感态度、道德、技能等的传递和发展的信息流动也必须在相对适宜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实现。
  课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场所,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堂构成因素的复杂性,重视课堂建设。在课堂教学、课堂管理以及其他课堂生活中,教师应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多方向、多角度地协调课堂的多种因素,保证信息流动在课堂中的畅通无阻,让信息能通达每一个学生,并促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最大限度地把有效的和有用的信息固定为本身的心理品质。当代课堂,也是信息时代的课堂,要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和利用来自校园、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信息。课堂在教室的布置、设施的配备、人际关系的协调、规章制度的制定、氛围和舆论的营造等方面都必须力求做到有利于与外部环境的交流,即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如此,课堂教学才能超越传统的仅由教师、学生和教材构成的封闭的教学系统,才能使教学从形式、内容、方法等各方面都摆脱单一孤立的困境,才能使课堂从时间上、空间上得到扩展和延伸,为课堂教学彻底走出传统的“满堂灌”、“乌龟缩头式”的教学模式创造必要的条件,才能最终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开放。
  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倡生态系统的开放性,要求教师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上开放,要求教学必须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从课堂向课前、课后、课外开放,从生活中提取源泉丰富课堂,同时要解放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带着知识走出课堂,用科学思维方式来观察社会。书本知识只有走进现实生活世界,才能实现其价值。如:在学习“挫折面前也从容”一课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历过的挫折,然后设计成小品表演,并思考:“当时是怎样解决的?”“现在我们学了这一课后又该怎样解决?”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一位同学把自己因考试不理想而被父母责骂的事作为素材;还有的同学把自己在生活中受委屈的事表演出来。通过这些适度的开放的问题和表演活动,既注重了科学世界和书本世界,又注重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课堂教学获得了应有的生命意义和生活活力。
  (四)让课堂展示个性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那样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面对植物的种子,你只要准备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阳光和水分,遵循其内在的生长规律,相信种子内在的力量,它们一定能顺利地发芽、开花、结果。一个生态系统能保持平衡(动态的)并持续稳定的发展,是以物种的多样性为基础的,失去这一基础,系统就会失衡。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物种都具有各自的生物特性、生长需求和生存规律,具有各自相应的地位和作用。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必然也必须是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场所,课堂教学培养的不是规格化、标准化的人才,不是千人一面,而是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人”。
  1.教师必须实现教育理念的个性化。
  传统的课堂过多地追求统一性、标准化,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在体力、智力、情感、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这就势必使教育活动尤其是教学产生盲目性,失去针对性,背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出现要么就拔苗助长要么就压制学生发展的尴尬。这就好比“一个伟大的教练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能让每个队员都去破世界纪录,而在于他能让每个队员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一样,教师的优秀不在于让每个学生都去当总统、博士、企业家……而在于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2.教师必须努力尝试去适应学生。
  学生们在能力、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学习节奏等各方面存在永久的或暂时的个别差异,教师必须承认这种差异就如同承认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一样。在课堂中,教师是管理者、调控者,也承担着教育(教学)中介的角色,从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教师就需要努力使课堂从情境的创设、课程知识的建构、评价制度的建立等多方面去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如:在“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安排的:(1)自己看书。让学生自己将整框知识看一遍,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初步的整体印象。(2)自己提问。学生自学后,我先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要求每个小组在各自的讨论记录本上,以自主形式将主要知识点和问题整理出来。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然后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整理归纳。(3)自己讲评。在学生代表上台谈了自己整理的思路后,学生们自己进行了讲评。每次颇有见地的发言都能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听得认真、评得仔细,开放的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沉浸在主动学习的心境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课堂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要建构学生积极的心态,营造适宜学生发展的生态课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挖掘其潜能,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如在学“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一课时,我充分挖掘学生的动力资源,激活学生的以往经验,让他们大胆地交流资料、讲故事、讨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以尊重、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主体积极性得以调动,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课堂真正超越了传统的千人一面模式。
  课堂是有机的,相信只要灌溉如涓涓清泉,等待像云海观日,让师生的主体性充分地、自由地、和谐地发展,我们必将构建起一种新的教育情境,一种保持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且生动活泼的教育生态。愿我们的努力,会让思品课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
其他文献
“铃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今天是六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同自己的死党分享着暑假的欢乐,教室里一片欢腾。  突然,教室的门开了,语文老师迈着沉重的脚步走上讲台。一时间,我诧异了:语文老师可是肺癌晚期呀,难道……出现奇迹了?那可真是太好了!  随着班长的一声“起立”,同学们都站了起来,大声喊道:“老师好!”我特别高兴,因为之前,语文老师已经住了半年多的院。现在,让我朝思暮想的她终于回来啦!  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医务人员坚守一线,逆风而行,争分夺秒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他们在自己直接面对被感染危险的同时还要治疗病患,长期紧张的情绪、过度的劳累,
期刊
今天在饭堂吃饭的时候,我和几个好朋友谈起了一件事:我们吃饭是要给钱的,但是每一次给钱都感觉给得不明不白。我们的饭钱是一次交完一学期的,但谁也不知道这学期会发生什么事,比如下大雨不用上学、生病了上不了学……在这些情况下,我们都不会在学校吃饭,已经交了的钱不就损失了吗?如果能有饭卡,我们的钱就能花得明明白白,打饭的时候也可以根据需要来打,这样多好。  经过讨论,我们一致决定,给校长写封建议信,建议给每
从11月初起,学校里就蔓延开了一种奇怪的气氛。比如,平时上课老打瞌睡的翁嘉泽开始以抱着笔记本为乐,再也不打瞌睡了;平时就已经累得够呛的班长杨子烨更是整天紧张兮兮的,下课在走廊上碰到个人都要吓一跳……这种微妙的“病菌”一发不可收拾,几乎“传染”了每个同学。而“病因”也慢慢浮出了水面——“其中烤”(期中考)就要来了!  这不,复习资料一发下来,我们就开始临时抱佛脚。下课后的走廊变得空荡荡的,同学们碰面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珠海长隆海洋王国游玩。那里有好多好玩的项目,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刺激的鹦鹉过山车。  刚进海洋王国的大门,我就听到了一阵尖叫声。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条像蛇一样的东西在轨道上奔跑。它的速度很快,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又360°翻转。我问妈妈:“那是什么呀?”妈妈告诉我:“哦,那是过山车,你以前没有见过吗?”“好像有见过,但不记得了!”见我这么说,妈妈就建议:“桐桐
在企业实践活动中,作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研发人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研发人员实施科学、合理、公正的考评,已成为研发人员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然而,由于研发工作的特殊性,对研发
学位
烈日当空,在外边跑得汗流浃背的我刚推开家门,便看见老爸神情凝重地坐在桌旁。  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我小心翼翼地踮起脚,一步,两步,轻轻缓缓地往自己的房间走去。  “章昊,过来。”我刚想从老爸面前闪过就被叫住了。我只能忐忑不安地溜到桌旁坐下。  老爸看着我的眼睛,郑重地说:“章昊,给你两个选择:是继续在苍南县小读书,还是去苍南少艺校?”  “啊?”转学的事令我措手不及。  记得,在我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