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读”:且行且思一路歌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feng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简介:
  周雁翎,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信阳市第九小学校长。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优质课、说课一等奖,一直致力于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主张在课内外阅读的互融互促中逐渐形成通过读书“养兴趣、养习惯、养性情、养德行”的“养读”教学。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中原名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等称号。主持的“中原名师周雁翎工作室”2017年被评为河南省终身学习品牌。
  记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这么多年,您认为语文学习的本生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
  周雁翎:20多年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学习的过程并不完全是知识学习和纯粹的知识增量的过程,更是一个人精神品位不断上升的过程。要学好语文,提升品位,光“咀嚼”教材是不够的,必须有大量的阅读和感悟。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在岸上是学不会游泳的,必须跳进水里才行。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学生带进阅读的海洋。童年时光是珍贵的,让经典童书与美好童年幸福相遇,并产生全息化的融通反应,为学生打好语文底色、自我精神底色,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记者:20多年来,您是怎样一步一步摸索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的?
  周雁翎:1992年,中师毕业的我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几年后,我和很多同行一样开始困惑:我们花了大量时间让孩子写作业、做练习,却依然有学生学不好语文,甚至说不喜欢语文。
  我在苦闷中向身边语文素养高的教师寻求答案,询问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发现他们都会提到自己“爱读书”。
  我又想到自己——小时候的我,不怎么写作业,为此挨了不少批。而奇怪的是,我考试成绩一直不错,初中毕业考入了当时非常难考的信阳师范学校。回想起来,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比同龄人读的书稍多些。
  上世纪90年代,在我的面前,一本语文书加无数的习题就是学生眼里语文的全部。于是,我开始摸索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起初是零散的阅读,后来成立班级读书会,每天为学生大声读20分钟课外书。最初读的是《窗边的小豆豆》,书中那个天真淘气的小豆豆让学生不知大笑了多少回……接着读了《八十天环游地球》,书中幽默的语言、出人意料的情节抓住了学生的心,读后我们又看了同名电影。
  我每次读书,学生都听得很认真,有时候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看着学生专注的表情,我当时就想:这不是我朗读的魅力,这是语言的魅力,是大师们用语言把大家的心连在了一起,让我们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这种难忘的氛围,这种全身心浸润在书中的经历,对我和学生都是一次难忘的心灵体验,我想它会在学生心里播下爱读、乐读的种子。
  接下来的十几年,读书一直伴随着我所带的班级,学生们成立诗社,创作小说,开展故事接力、科幻连载。我欣喜地发现这样的语文教学给了我们发现的灵感、创作的激情、丰富而难忘的精神生活。
  兴趣导读,班级共读,读书小队,全班交流,班级书架,自读墙,亲子阅读,童书漂流,书签、小报……读书和相关活动成为帮助学生开启语文大门的钥匙。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好,我也开始收获专业上的自信——我的优质课在国家、省、市级大赛中获奖,论文、随笔不断发表在报刊上,各种讲座、培训的邀请纷至沓来,35岁的我,被评为信阳市最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
  记者:您一直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而且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倡导学生阅读。请介绍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您遇到过什么困難,又是如何有效解决的。
  周雁翎:2008年,我担任信阳市第十三小学教学副校长。在我的倡导下,全校开设自由阅读课,低年级是教师为学生大声读;中年级是班级读书会,师生共读一本书;高年级是自由默读,集中讨论。一时间,“今天你阅读了吗”“又发现什么好书了”,成了学生间最常见的话题。同时,学校开展“绿色悦读节”,活动覆盖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孩子。经典诵读、名家签名售书、图书漂流、图书义卖……孩子们或写或画,或读或演,经典童书无声地引领学生成长。
  然而,在这些相对随性的摸索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阅读材料随意,缺乏渐进梯度;阅读评价体系没有建立,使阅读指导工作全凭教师自身态度和水平,缺乏标准;有的阅读活动流于形式,出现了为活动而活动的情况。正如一位哲人所言,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我意识到原本零散的行为必须固化为课程,形成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体系、有效地实施,才能更好地在学生身上体现。
  2014年,我来到信阳市第九小学担任校长。我立足于原来的经验,提出将阅读指导课程化,进而成为学校的亮点和品牌,提升办学品位,实现学校个性化发展。
  方向已定,但品牌得有个名字,哪个词语能突出它鲜明的个性呢?我想起了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阅读滋养心灵,阅读滋养生命,滋养师生的底蕴和灵气。是啊,书不就是最好的“营养”吗,阅读习惯不也需要“培养”吗?对,“养读”,通过读书“养兴趣、养习惯、养性情、养德行”!
  记者:从校园活动到校本课程,可以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请您谈谈“养读”在推进过程中的操作方法,以及收到的实际成效。
  周雁翎:为了使课程设计更严谨科学,我们申报了省级课题“小学生‘养读’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以相关理论为导向,对原来的“草根式实践”加强顶层设计,变碎片化摸索为序列化研究,实现“活动”向“课程”的蜕变。
  2015年,我们建立了“123 X”“养读课程”模式:
  “1”就是一本语文教材,大约用三个月的时间讲完。用教材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对字词的积累、朗读、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
  “2”是我们自编的“晨诵教材”,包括“古代经典”和“现代儿童诗”两个部分,古代经典从《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等国学经典中选择。每天早上15分钟的晨诵课,在“现代”和“经典”的乐章中开启黎明。
其他文献
在《道德经》中读到这么一段话:“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贞。”那么,教育的“一”是什么?  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脑中就会浮现出奶奶的身影。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我和奶奶相处的时间最长。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我常常贪玩,到吃饭的时候也不知道回家,奶奶就拄着拐杖到院门口唤着我的小名,喊我回家。她悠长的呼唤声在巷子里
2011年9月23日,记得那天是星期五,秋分。我们冒“天下之大不韪”,带了一群才上二年级的小学生到南京的紫金山露营。孩子们在星空下撒欢儿、看露天电影,疯了大半夜。当天晚上,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潮流势不可当,对我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在多元文化碰撞的背景下,具有普适性的传统礼仪价值日渐凸显。  一、初中德育现状呼唤传统礼仪教育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礼仪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样式,它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它在新时代德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受到了广泛关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交感风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交感风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及电复律等常规治疗;干预组28例在对照组治
王忠杰今年11岁,是济源市克井镇克井小学六(1)班的学生,他是教育精准扶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也是“双千双扶”活动的帮扶对象。  午后,他坐在暗红色的书桌前,津津有味地读着《中华经典传统小故事》,屋子里暖烘烘的,旁边的黄狗摇着尾巴。这是笔者近日家访时看到的温馨一幕。  “我家忠杰这次语文考了98分,进步特别大,我很欣慰,也很感谢学校老师的帮助。以前,孩子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做事也拖拉,经常完不成
2吨级微偏重水平式螺旋桨静平衡仪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小型高精度要求的螺旋桨静平衡检测难题,填补了国内低重量级高精度螺旋桨平衡检测的空白。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举旗帜、指方向、明方略、绘蓝图,体现了大格局、大视野、大境界、大情怀。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新乡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必须要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坚定不移地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力推动新乡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开创新局
通过应用LOGO!对船用泵控制线路进行改装、编程、接线的实例,给出维修中应用LOGO!改造泵类辅机电气控制线路的方法和技巧。应用LOGO!逻辑模块的船用泵电气控制线路,易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