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剩女”和日本的“草食男”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y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一部聚焦当代都市大龄“剩女”的电视剧《大女当嫁》隆重登陆央视。该剧描写了都市中的白领“剩女”们,在寻找自己另一半时的苦恼与困惑。关于中国“剩女”的话题,再一次成为观众聊天的主题。
  据报道,北京的“剩女” 2009年已突破了50万。所谓“剩女”,是那些大龄女青年的一个称号。这些人一般具有高学历和高收入,条件比较优越。媒体文章中都把出现“剩女”的原因,大多归罪于女方。例如“总认为自己很优秀,择偶眼光过高,对男方的长相、才华、学历、人品、经济、地域等各方面都很挑剔,结果择偶范围狭窄”;“事业上要追求成功,加上情感上的不顺利,导致她们躲在自己的事业中,以此为寄托”;“她们生怕找不到比周围女性朋友的丈夫更优秀的男人,遭人笑话”等等,不一而足。
  于是想到几天前,在北京的中学同学一年一次的聚餐会上,老同學子女的近况是大家谈话的主要内容。几个同学家中都有“剩女”。和几年前的情况不同,这些同学已经不再着急,一副无奈的表情,给欢乐的聚餐会飘来一丝阴影。
  我想应该为“剩女”说几句公道话。几年前,受几位同学之托,我曾为他们的女儿介绍对象,谈了不少,但都没有结果。在挫折中,我也思考过,问题究竟在哪里?首先,我不否认女方的要求高是一个原因,但是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和当前的“阴盛阳衰”也是重要原因。中国传统中是反对“姐弟恋”的。女方大一两岁,可能还勉强可以接受,但女方大几岁以上,就肯定无法接受。反过来如今男老女少的“老少恋”,却被社会广泛接受。这样,与这些“剩女”相当的“剩男”,一定要找比他们小的女方,甚至比他们小得多的女孩。另一方面,这些“剩女”大多数也绝不甘心嫁个老头子。因此,剩女在择偶时的范围相对较窄。
  在与老同学的聊天中,我发现与“剩女”问题并列的是“啃老男”。有几位同学的男孩子,也有很不争气的。有的至今没有固定职业,有的收入较低;有的有了下一代,还要住在父母家中,孙子孙女要老人带;有的老人给儿子买了房,但是儿子却把房子当别墅,偶而去住住。想想看,当年我们上大学,女同学的成绩学习总是比男同学差,而如今,女同学的平均成绩超过了男同学。归根结蒂,中国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怪,男孩得到的宠爱远胜女孩。这种“阴盛阳衰”就给“剩女”的择偶雪上加霜。
  这种“阴盛阳衰”的现象在日本也有表现。几年前日本就出现了“草食男”的名称,意思是像食草动物的男人。日本《外交论坛》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另一种日本危机——对量产“草食男”时代的精神分析》。文章定义的“草食男”是指以“无生机、无感动、无关心”为特征的男人。“他们不想出人头地;生活没有目标和计划;缺乏责任感;性欲减退,无心取悦女性;不以无知和缺德为耻;没有信仰;只与极少数亲友交往,回避生人……”。这种“草食男”的大量出现,日本人已认为达到了引起国家的危机的程度。日本人确实警醒了,那我们中国人呢?
  最后,应说明,我在北京的中学同学中,家有“剩女”和“啃老男”的同学,都是普通的工程师和教授。几位曾当过司局长以上干部的同学,因为家庭条件较好,子女出国留学方便,就业门路很多,现在都事业有成,不必“啃老”,反而可以孝敬父母。由于具有地位的优势,女儿也嫁得门当户对。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责编:田茵)
其他文献
转岗做环卫工,她毫无心理准备     作为时传祥的长孙女,今年49岁的时新春每次看到爷爷与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双手紧握的照片,总有种想流泪的冲动。   对于爷爷的人生经历,时新春小时就听奶奶讲过多遍:爷爷1930年从山东齐河逃荒来到北京,为了糊口,他为粪霸掏粪20年,受尽剥削和欺辱。新中国成立后,爷爷由旧社会的“粪花子”成了新中国的清洁工人。他不辞辛苦,“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陈石林今年81岁,是一位曾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國家领导人修饰照片的修版师。他曾担任新华社摄影部技术组组长、翻修组组长、全国领袖照片工作组长,被我国摄影界称为“暗室宗师”。  陈石林15岁就在照相馆当学徒,还在南京当时最大的摄影公司工作过,因为表现出色,他被老板介绍给张大千、杨延修等进步人士,不但学到了娴熟的技术,还接触到进步的思想。1950年,陈石林毅然从台湾回到北京,报效祖国。  陈
第一眼见到舍增泰,很难把他与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厨子舍”联系在一起。他个子不高,略略有些将军肚,一件普通的夹克套在身上,手上捏着一个浅蓝色的横格本,当他走在大街上,和普通的北京老大爺没什么两样。他60岁出头,眼角布满的皱纹,每一条似乎都蓄满了过往生命历程中的忧患。但他的眼神却是年轻活泼的。  600年的家族传承,过往人生的酸甜苦辣咸,均在目光流转中一一浮现。  “厨子舍”是典型的家族式传承,
“反季节”这个词汇在当今这个高科技时代大行其道——反季节旅游,反季节栽培,反季节果蔬,反季节花卉,反季节混搭服装……不仅颇得年轻人的青睐,也早已为中老年接受。由于反季节思维,不仅商家在销售中赚取商机,消费者也在别开生面的生活中受益。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大多在诟病“反季节××”违反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比如,反季节蔬菜,从异地种植到利用大棚科技,到被质疑使用了“促熟剂”造成污染。由此人们更联想
那天,老陈又约请我们几个到他家小酌。为此,他骑着电动自行车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内的菜场里采购了一通,又让他的老伴做了几样下酒菜。  老陈叫陈佑群,是我们北影的老摄影师,84岁了,虽然拍了不少影片,但他很少谈这些,却喜欢让我们看小客厅墙上他拍摄的照片,还有他的厚厚的“配照”日记本。这些照片千奇百怪,文字别出心裁,幽默调侃,但是在背后都透出历尽坎坷的无奈和不平。我们起哄说,老都老啦,什么艺术、人生,何必当
烧开水谁不会呢?你一定会问这能有什么问题?把灌满自来水的不锈钢壶或铁壶放到燃气灶上,打开燃气灶,水开关火。有的壶还有水开后就发出响声的设计,那就更简单了。现在,不少家庭使用各式电水瓶,水烧开后,电开关自动就跳了,都很便捷易用。   这一年多,我每天就用一个小电水瓶烧水,冲咖啡泡茶。   近来阅报,一份《参考消息》附了两三版健康知识,比如,“天天饮水学问大”:   作者张熙增提醒,水烧开后,最好再加
由于家父年老多病的缘故,近年来不得不增加了些回乡探亲的安排。  阔别多年的故乡,给我最突出的印象,就如同操劳了一生的家父,已经老了。去年的印象是这样,今年的印象更是这样。  最近的一次回乡,是在炎热而且多灾多难的暑期。喜的是,地处山东南部沂蒙山区的老家,固然炎热难耐,但绝对算得上风调雨顺,花生、玉米等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即。  从我1981年上大学离开到现在,整整30年,一个七八百口人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