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洲课程设置、考评与报告管理局(ACARA)编制形成第一套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澳大利亚学前至十年级语文课程标准(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English Version3.0,以下简称《标准》)。从结构而言,《标准》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明确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的,即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知识、理解与技能,为公民的终身发展作准备。第二部分,介绍《标准》的组织结构,阐释语言、文学、综合素养三大课程的内容及其关系,厘清成就标准、学习者的多样性、七大基本能力、英语与其他学习领域的关系等诸多问题。第三部分,按照年级顺序描述澳大利亚学前至十年级学生课程(Curriculum F-10)的学习内容,运用详细的注释和实例将其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第四部分的词汇表对《标准》中的一些用语进行界定与阐释。
一、明确语言、文学与综合素养三大课程内容
《标准》以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知识、理解与技能为目标,将课程内容分为语言(language)、文学(literature)与综合素养(literacy)三部分,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1.强调语言的多样性与演变
《标准》要求学生在了解语言的多样性与演变过程中提高英语水平。通过学习词的起源、词尾、词根、原词及词缀等知识,学生能够准确地拼写出生僻词和专业术语,如在希腊和拉丁词根基础上形成的罕见词组。此外,学生要比较书面语与访谈用语,探索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异,根据主题和说话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选择与运用。同时,学生要认识到英语在悠久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方言差异,它会随着历史、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现在,网络虚拟环境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学生要了解语言的发展演变,理解习以为常的语言惯例是如何随着时间推进而被打破的,尝试接纳新鲜词汇或在现有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组合。这种语言的多样性与历史演变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与使用澳大利亚英语(Australia Standard English),了解其历史背景与文化积淀。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与批判性思维
《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并从中获得审美体验。这些文学作品具有持久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包括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出现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电影及多模态文本。通过学习,学生能明白文章的观点是如何在特定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为此,《标准》强调运用相关的文学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文学流派的写作手法,比较不同语言、种族、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对作者进行历史研究,探索历史、文化与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此外,学生要能解释文本的叙事角度、结构、特征和技巧是如何影响读者的阅读感受的,如作品以女性视角进行叙事,更易使女性读者产生共鸣。
《标准》还要求学生在作品鉴赏中掌握思考的主动权,对问题形成自主批判力与辨别力,从而形成独特的价值判断。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思考文本,发表个人的看法,提出论据,展开或反驳他人的观点,求同存异,通过讨论与争辩完善自己的观点。
3.注重与生活相结合,培养社会能力
《标准》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将英语的使用范围延伸到课外。相对于道德培养,《标准》更重视英语的实用功能,要求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信心的交流者、富有想象力的思想者和合格的公民,帮助青少年储备在教育、培训和工作方面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个人与社会能力,使他们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社会竞争的要求。为此,英语被定义为“学习领域”(learning areas)而非科目,强调与其他学习领域的联系,扩大自身的应用范围,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通过培养沟通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立场,处理社会生活、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并与他人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在团队合作中有效工作,从而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
二、传承本土文明,加强国际理解教育
《标准》的制定是一种文化选择,通过树立历史文化意识,把握文化发展方向,建构出真正的课程文化。澳大利亚重视语文课程的文化构成,既强调对本国的认识与国民觉悟的滋养,也注重对他国、他民族的跨文化理解。课程中涉及的文学作品包括土著居民、托雷斯海峡岛民的口头叙事文学和来自亚洲等地的移民文化。
1.强调民族性,批判继承本土文化
《标准》的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到民族性与本土文化的传承。由于历史原因,澳大利亚深受殖民文化的影响,加之原住居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多元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澳大利亚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学生需要传承本土文化,阅读传统文学作品,理解和尊重澳大利亚早期民族,关注土著居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这不仅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鲜活的资源,也有助于他们深入了解澳大利亚社会,将本土的历史和文化融入到英语学习中。此外,《标准》要求学生在尊重土著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的口头叙事传统及当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形成批判性理解。学生在理解传统民族文化时不应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解释、分析、比较进行自我构建,时刻保持质疑与批判的精神。
2.注重跨文化理解,加强与亚洲文化的融合
在强调民族文化的同时,《标准》力求平衡传统与现代、民族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与周边世界进行沟通,了解各个文化中的历史传统与思维习惯,比较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立场,如政治漫画等描绘方式。
《标准》尤其注重与亚洲文化的融合,有明显的“亚洲文化倾向”。由于澳大利亚与亚洲国家隔海毗邻,亚洲语言在澳大利亚家庭、教室和社区中被广泛使用,学生需要了解澳大利亚文化和英语本身是怎样被它们影响的,能理解亚洲国家的不同传统与文学作品,提高与亚洲人交流的能力。可见,随着两大洲日益频繁的交往,了解亚洲文化会成为必然趋势,亚洲语言及文化也会成为教学的新焦点。 三、兼顾共同性与差异性,关注特殊学生群体
《标准》的课程目标对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课标规定的是最低标准而非最高标准,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教育公平。另一方面,《标准》重视学生的差异性,由于个人学习过程、文化背景及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学习有不同且不断变化的需求。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公平教学
《标准》强调教育的统一性与公平性。长久以来,澳大利亚各州与各领地的教育基准存在显著的差别,作为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语文课程标准,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即使对残障学生和母语不是标准澳大利亚英语的学生,《标准》也尽量做到公平。ACARA承认《残疾歧视法案(1992)》(DDA)和《关于残疾人的教育标准(2005)》,阐明残疾学生有权感受、参与课程内容,享受与正常学生相同的受教育权利,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为此,教师要努力在教学进程中使这些特殊学生达到与同龄人相称的成就标准,了解特殊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理解能力,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练习英语,而非放弃他们或任意降低标准。
2.关注特殊学生,强调学生个性发展
《标准》强调对特殊学生要给予特别关注。对残障学生,教师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同时,澳大利亚许多学校的学生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他们有的是海外居民,有的是土著居民或托雷斯海峡岛民,拥有自己的语言(包括克里奥尔语等相关语种)。这些特殊学生在不同年龄与不同的学习阶段进入学校学习,甚至对一些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使用英语的唯一场所。针对这些问题,《标准》建议教师要考虑澳大利亚的文化和语言因素,提供适合这些学生使用的策略和资源,做到因材施教。
同时,《标准》强调要重视不同个体的需求。课程内容的描述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针对不同的学生灵活运用教学评价策略。学生也可以制定个人阅读清单,解释这些文学作品被列入阅读范围的原因,从不同角度阐释这些作品。他们还可以结合自身文化背景创作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文章,对世界和人类经验进行独特思考。
四、使用多种文本,设置多样化情境
《标准》注重使用多种文本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多种文本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包括媒体文本(media texts,如报纸、电影、数字文本)、文学文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多模态文本(multimodal texts)等不同类型。其中的多模态文本是把语言文字与其他交流手段(如图像、音乐等)结合起来。例如,十年级的文本应达到一定的难度,文本结构较为复杂,学生要成为独立的读者,探讨人类经验,在变幻莫测的复杂结构中获得多重情感体验,在分析与评价文本时与其他文本建立相关的主题与互文联系。因此,学习资源应立体化与多维化。
多种文本为多样化情境的设置提供可能。在面对面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参加以小组、班级、学校、社区为单位的听说训练活动,如对话、讨论、辩论、演讲等。在网络虚拟情境中,学生可在网上写文章或投稿,用软件为特定的读者设计结合导航、文字、声效与图像等的网页,提高阅读中信息的选择、分析和阐释能力,提升写作中信息的组织、表达能力及表达与交流中接收处理回应的能力。另外,学生还可从熟悉或陌生的情境中获得学习经验,如当地的社区、职业化、全球化情境等。为适应不同语境,针对特定的读者或目的,学生要选择相应的语言策略,学会运用口头的、视觉的、听觉的以及多重模态的资源,如声效与留白、镜头类型、光影色彩等。
五、明确学习成就标准
《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就标准作了明确规定,首先表现在其有序性和层级性。成就标准在不同年级设置了相应的学习阶段,上一个阶段的完成是为下一个阶段作准备。以十年级为例,在输入(听、读、看)方面,学生要学会理解文本结构的创新,评价文本;输出(说、写、作)方面,则要求学生展示语言特色,通过有凝聚力和逻辑力的观点阐释自己的想法,形成独特的表达风格。
教师使用成就标准时需要准确定位学生当前的成绩水平,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经验、文化背景与学习效率等制订相关的教学计划,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可能跨几个年级水平)进行教学。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教师要进一步通过成就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此外,《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多元评价方式,包括课堂学习中的连续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把每年进行的识字和算术测评(NAPLAN)、定期进行的抽样测验(NAP)作为国家评估计划的一部分。《标准》也指出了评价的具体操作办法,以书面说明和作业范例等形式呈现,切实帮助教师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其中每一个作业范例都包括相关的评估任务、学生反应、学生学习质量注释,能让教师灵活使用和组织课程,在评价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Australian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 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ˉEnglish(F-10)[EB/OL]. http://www.australiancurriculum.edu.au/.
[2]Australian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 Curriculum Design Paper[EB/OL]. http://www.australiancurriculum.edu.au/.
[3]Australian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 Shape of 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ˉEnglish[EB/OL]. http://www.australiancurriculum.edu.au/.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孙建辉)
一、明确语言、文学与综合素养三大课程内容
《标准》以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知识、理解与技能为目标,将课程内容分为语言(language)、文学(literature)与综合素养(literacy)三部分,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1.强调语言的多样性与演变
《标准》要求学生在了解语言的多样性与演变过程中提高英语水平。通过学习词的起源、词尾、词根、原词及词缀等知识,学生能够准确地拼写出生僻词和专业术语,如在希腊和拉丁词根基础上形成的罕见词组。此外,学生要比较书面语与访谈用语,探索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异,根据主题和说话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选择与运用。同时,学生要认识到英语在悠久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方言差异,它会随着历史、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现在,网络虚拟环境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学生要了解语言的发展演变,理解习以为常的语言惯例是如何随着时间推进而被打破的,尝试接纳新鲜词汇或在现有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组合。这种语言的多样性与历史演变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与使用澳大利亚英语(Australia Standard English),了解其历史背景与文化积淀。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与批判性思维
《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并从中获得审美体验。这些文学作品具有持久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包括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出现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电影及多模态文本。通过学习,学生能明白文章的观点是如何在特定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为此,《标准》强调运用相关的文学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文学流派的写作手法,比较不同语言、种族、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对作者进行历史研究,探索历史、文化与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此外,学生要能解释文本的叙事角度、结构、特征和技巧是如何影响读者的阅读感受的,如作品以女性视角进行叙事,更易使女性读者产生共鸣。
《标准》还要求学生在作品鉴赏中掌握思考的主动权,对问题形成自主批判力与辨别力,从而形成独特的价值判断。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思考文本,发表个人的看法,提出论据,展开或反驳他人的观点,求同存异,通过讨论与争辩完善自己的观点。
3.注重与生活相结合,培养社会能力
《标准》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将英语的使用范围延伸到课外。相对于道德培养,《标准》更重视英语的实用功能,要求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信心的交流者、富有想象力的思想者和合格的公民,帮助青少年储备在教育、培训和工作方面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个人与社会能力,使他们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社会竞争的要求。为此,英语被定义为“学习领域”(learning areas)而非科目,强调与其他学习领域的联系,扩大自身的应用范围,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通过培养沟通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立场,处理社会生活、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并与他人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在团队合作中有效工作,从而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
二、传承本土文明,加强国际理解教育
《标准》的制定是一种文化选择,通过树立历史文化意识,把握文化发展方向,建构出真正的课程文化。澳大利亚重视语文课程的文化构成,既强调对本国的认识与国民觉悟的滋养,也注重对他国、他民族的跨文化理解。课程中涉及的文学作品包括土著居民、托雷斯海峡岛民的口头叙事文学和来自亚洲等地的移民文化。
1.强调民族性,批判继承本土文化
《标准》的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到民族性与本土文化的传承。由于历史原因,澳大利亚深受殖民文化的影响,加之原住居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多元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澳大利亚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学生需要传承本土文化,阅读传统文学作品,理解和尊重澳大利亚早期民族,关注土著居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这不仅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鲜活的资源,也有助于他们深入了解澳大利亚社会,将本土的历史和文化融入到英语学习中。此外,《标准》要求学生在尊重土著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的口头叙事传统及当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形成批判性理解。学生在理解传统民族文化时不应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解释、分析、比较进行自我构建,时刻保持质疑与批判的精神。
2.注重跨文化理解,加强与亚洲文化的融合
在强调民族文化的同时,《标准》力求平衡传统与现代、民族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与周边世界进行沟通,了解各个文化中的历史传统与思维习惯,比较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立场,如政治漫画等描绘方式。
《标准》尤其注重与亚洲文化的融合,有明显的“亚洲文化倾向”。由于澳大利亚与亚洲国家隔海毗邻,亚洲语言在澳大利亚家庭、教室和社区中被广泛使用,学生需要了解澳大利亚文化和英语本身是怎样被它们影响的,能理解亚洲国家的不同传统与文学作品,提高与亚洲人交流的能力。可见,随着两大洲日益频繁的交往,了解亚洲文化会成为必然趋势,亚洲语言及文化也会成为教学的新焦点。 三、兼顾共同性与差异性,关注特殊学生群体
《标准》的课程目标对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课标规定的是最低标准而非最高标准,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教育公平。另一方面,《标准》重视学生的差异性,由于个人学习过程、文化背景及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学习有不同且不断变化的需求。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公平教学
《标准》强调教育的统一性与公平性。长久以来,澳大利亚各州与各领地的教育基准存在显著的差别,作为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语文课程标准,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即使对残障学生和母语不是标准澳大利亚英语的学生,《标准》也尽量做到公平。ACARA承认《残疾歧视法案(1992)》(DDA)和《关于残疾人的教育标准(2005)》,阐明残疾学生有权感受、参与课程内容,享受与正常学生相同的受教育权利,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为此,教师要努力在教学进程中使这些特殊学生达到与同龄人相称的成就标准,了解特殊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理解能力,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练习英语,而非放弃他们或任意降低标准。
2.关注特殊学生,强调学生个性发展
《标准》强调对特殊学生要给予特别关注。对残障学生,教师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同时,澳大利亚许多学校的学生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他们有的是海外居民,有的是土著居民或托雷斯海峡岛民,拥有自己的语言(包括克里奥尔语等相关语种)。这些特殊学生在不同年龄与不同的学习阶段进入学校学习,甚至对一些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使用英语的唯一场所。针对这些问题,《标准》建议教师要考虑澳大利亚的文化和语言因素,提供适合这些学生使用的策略和资源,做到因材施教。
同时,《标准》强调要重视不同个体的需求。课程内容的描述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针对不同的学生灵活运用教学评价策略。学生也可以制定个人阅读清单,解释这些文学作品被列入阅读范围的原因,从不同角度阐释这些作品。他们还可以结合自身文化背景创作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文章,对世界和人类经验进行独特思考。
四、使用多种文本,设置多样化情境
《标准》注重使用多种文本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多种文本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包括媒体文本(media texts,如报纸、电影、数字文本)、文学文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多模态文本(multimodal texts)等不同类型。其中的多模态文本是把语言文字与其他交流手段(如图像、音乐等)结合起来。例如,十年级的文本应达到一定的难度,文本结构较为复杂,学生要成为独立的读者,探讨人类经验,在变幻莫测的复杂结构中获得多重情感体验,在分析与评价文本时与其他文本建立相关的主题与互文联系。因此,学习资源应立体化与多维化。
多种文本为多样化情境的设置提供可能。在面对面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参加以小组、班级、学校、社区为单位的听说训练活动,如对话、讨论、辩论、演讲等。在网络虚拟情境中,学生可在网上写文章或投稿,用软件为特定的读者设计结合导航、文字、声效与图像等的网页,提高阅读中信息的选择、分析和阐释能力,提升写作中信息的组织、表达能力及表达与交流中接收处理回应的能力。另外,学生还可从熟悉或陌生的情境中获得学习经验,如当地的社区、职业化、全球化情境等。为适应不同语境,针对特定的读者或目的,学生要选择相应的语言策略,学会运用口头的、视觉的、听觉的以及多重模态的资源,如声效与留白、镜头类型、光影色彩等。
五、明确学习成就标准
《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就标准作了明确规定,首先表现在其有序性和层级性。成就标准在不同年级设置了相应的学习阶段,上一个阶段的完成是为下一个阶段作准备。以十年级为例,在输入(听、读、看)方面,学生要学会理解文本结构的创新,评价文本;输出(说、写、作)方面,则要求学生展示语言特色,通过有凝聚力和逻辑力的观点阐释自己的想法,形成独特的表达风格。
教师使用成就标准时需要准确定位学生当前的成绩水平,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经验、文化背景与学习效率等制订相关的教学计划,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可能跨几个年级水平)进行教学。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教师要进一步通过成就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此外,《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多元评价方式,包括课堂学习中的连续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把每年进行的识字和算术测评(NAPLAN)、定期进行的抽样测验(NAP)作为国家评估计划的一部分。《标准》也指出了评价的具体操作办法,以书面说明和作业范例等形式呈现,切实帮助教师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其中每一个作业范例都包括相关的评估任务、学生反应、学生学习质量注释,能让教师灵活使用和组织课程,在评价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Australian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 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ˉEnglish(F-10)[EB/OL]. http://www.australiancurriculum.edu.au/.
[2]Australian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 Curriculum Design Paper[EB/OL]. http://www.australiancurriculum.edu.au/.
[3]Australian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 Shape of 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ˉEnglish[EB/OL]. http://www.australiancurriculum.edu.au/.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