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小班阶段适宜的饮食营养教育对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有重要作用。为此,我园对如何开展小班饮食营养教育活动作了较深入的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小班饮食营养教育实践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虽已认识到饮食营养教育的重要性,但对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认识有些片面,往往只强调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却把饮食营养教育中的认知和情感目标放在一边。又如,教师往往注重幼儿进餐流程的合理安排,却忽视了环境对幼儿进餐情绪、习惯的隐性影响。还有,现有的饮食营养教育多是在一日生活中随机开展的,计划性、系统性较差,专门的饮食营养教育活动不多,因此教育效果不太理想。
有鉴于此,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一些实践探索活动,重点是对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开展饮食营养教育首先需要确立适宜的教育目标。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幼儿的饮食行为除了受家庭的影响之外,还受其对食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影响。尤其对小班幼儿来说,行为更易受环境和情绪的影响,他们对食物的喜爱程度会直接影响其饮食行为。因此,饮食营养教育既要发展幼儿对饮食营养的科学认知。又要培养幼儿愿意亲近食物的积极情感,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结合3~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认为小班的饮食营养教育目标可概括为:(1)认识各种常见的食物。(2)知道一些简单的营养知识。(3)愿意亲近食物、接纳食物,喜欢吃健康的食物(体现在愿意尝试各种食物、能愉快进餐上)。(4)有良好的饮食行为(如,能使用小勺独立进餐,细嚼慢咽,一口饭一口菜地吃等)。
饮食营养教育目标确立之后,我们尝试开展了一些帮助幼儿认识瓜果蔬菜的集体教学活动,试图让幼儿了解这些食物的营养,从而获得正确的营养知识。但在引导幼儿了解相关营养知识的时候,问题出现了。
一次,我们开展了一个营养教育观摩活动“美味蔬菜”,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帮助幼儿了解青椒、胡萝卜、黄瓜、西红柿、土豆等食物的营养价值。教师告诉幼儿,土豆含有维生素C,能保护胃,帮助减肥;西红柿有解渴、消食、治病等作用;黄瓜含有维生素E……活动结束后,一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反思:让幼儿知道某种瓜果蔬菜含有维生素c或维生素E有意义吗?即使幼儿能记住这些生涩的名词,对他们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有帮助吗?通过研讨,我们认识到,教给幼儿的营养知识要浅显,要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语言要生动、形象、简洁,尽量不用生僻的营养学词汇。比如,可以告诉他们喝奶能让骨骼和牙齿更强壮、坚固,吃面食能让自己有力气,等等。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小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需要通过操作获得经验等特点,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饮食营养教育活动,有集体教学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有讲故事、唱儿歌活动。我们还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开展情景表演,去幼儿园的种植园地采摘蔬菜,参观幼儿园厨房并帮助食堂的师傅择菜、冼菜,学习自己拌蔬菜沙拉,等等。我们还在“娃娃家”投放彩面。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水果拼盘、馄饨、饺子、包子等;在科学区投放醋、蒜汁、香油、孜然等,让幼儿可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了解各种调味料的特点;在益智区投放“寻找食物”的游戏棋,有意在“食物”中夹杂幼儿平时不太爱吃的木耳、香菇、芹菜之类,以期让幼儿在游戏中对这些食物产生亲切感。有的班级还创设了“美食厨房”活动区,投放各种蔬菜,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了解这些蔬菜的营养价值,使幼儿首先产生接纳这些食物的积极情感,进而喜欢上它们。就这样,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以丰富他们的饮食营养知识,培养他们对健康食品的喜爱之情。
组织好进餐活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为幼儿营造适宜的进餐环境是组织好进餐活动的重要工作。但对于什么是适宜的进餐环境,教师们产生了意见分歧。
一次在观摩某班喝牛奶环节的活动时,我们看到,班上教师为了调动幼儿喝牛奶的积极性,先是声情并茂地给幼儿讲了一个“小牛爱喝奶”的故事,接着在每桌投放了一个小奶壶让幼儿自己倒奶,然后教师扮成奶牛妈妈,推着奶车,用拍手唱歌等方式与幼儿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幼儿都兴奋地端着奶杯,边看教师表演边喝奶,原本10分钟的喝奶环节延长到了25分钟。
在活动后的教研中,一个问题引发了大家的讨论:营造这样的进餐环境算不算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幼儿的兴致高涨了。奶喝得多了,就表明他们养成了喝奶的好习惯了吗?在讨论中,有教师认为这种组织方式很好,因为效果很显著,确实调动了幼儿喝奶的积极性。也有教师认为进餐环境应以安静为宜。兴奋的情绪状态不利于幼儿进食和消化,甚至可能导致幼儿呛奶,因此,从健康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环境是不适宜的。经过不断的思想碰撞,我们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这位教师创设这种进餐环境的初衷是好的,在初期确实可以调动幼儿的饮食情绪,但要注意把握好度。而从长远来看。适宜的进餐环境应该是常态的,是轻松、优雅的,而不是热闹的、令人兴奋的。我们创设游戏化的进餐情境,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而不是对他们形成干扰。
研讨过后,我们创设的饮食环境逐渐返璞归真。如,户外活动后教师带着幼儿回到活动室,会提醒幼儿解小便、洗手,然后对幼儿说:“咱们喝点水吧,老师有点渴了。”说着自己接了点水坐在幼儿身边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了起来。幼儿看到后也学教师的样子接了水,坐在小椅子上慢慢喝了起来。一切都那么轻松、自然,没有闹腾的场景,没有刻意的说教,却让幼儿感受到了喝水的重要性,形成了良好的喝水习惯。
创设适宜的进餐环境还包括使用适宜的进餐指导语。我们通过互相检查和记录,发现自己常用的进餐指导语存在许多不当之处,往往过于注重进餐程序,如“去洗手”“请坐好”,且命令式的语句较多,如“快点吃”“不要说话”“谁都不能剩饭”。这显然不利于宽松和谐进餐氛围的营造,有些甚至背离了饮食营养教育目标。于是,我们对进餐指导语的语气和内容作了调整,如,餐前我们会念着儿歌“小椅子,摆整齐,要吃饭,在一起”,提醒幼儿摆好椅子,准备用餐。进餐时,我们会温馨地提醒幼儿:“小嘴巴现在要忙着嚼好吃的饭菜哦,不能说话了,快把香香的饭菜装进肚子里去吧!”餐后我们会问:“镜子啊镜子,快来照一照,谁的小嘴巴边上还有饭粒啊?”……改进后的进餐指导语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更加突出游戏性和情境性,营造出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利于改善幼儿的进餐行为。
幼儿挑食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一位教师就提到了一个案例:班上一名幼儿米米一直不爱吃芹菜,教师为了让米米接受芹菜,想了好多办法,比如把芹菜拿到班上来,让米米摸一摸,闻一闻,向米米介绍芹菜的营养价值;利用故事《爱吃蔬菜的虫宝宝》引导米米模仿学习;指导米米的家长不断变换芹菜的烹制方式,如做成芹菜粥、芹菜饺子、芹菜肉丸等,以期待米米能爱上吃芹菜。尽管教师费尽心思,但收效甚微。
米米的案例引发了许多教师的共鸣。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是:让幼儿营养全面就必须强迫他们吃不喜欢吃的食物吗?如果我们使尽浑身解数,幼儿还是不吃怎么办?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找来资料一起学习有关幼儿科学饮食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如果幼儿实在不喜欢吃某种食物,我们不一定要勉强他。我们说的“营养全面”不等于“食物全面”,并不是指所有食物都要吃。幼儿不喜欢吃芹菜,可能喜欢吃小白菜、菠菜等,只要不是所有绿叶菜都不吃,就不至于影响其营养的全面摄入。而从饮食营养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应关注幼儿的饮食态度和习惯。
基于这一认识,再有幼儿不喜欢吃某种食物时,我们不再变着法儿强迫他们接受这种食物了,而是将“愿意尝试各种健康食物”作为饮食营养教育的目标。只要幼儿能够尝试着吃一点,并能接受有类似营养成分的其他食物就可以了。同时,我们在幼儿园的膳食安排上力求品种丰富,以确保幼儿的营养全面。
通过对实践中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几个问题的思考和研讨。我们逐渐摸索出了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饮食营养教育思路,由原来的较关注表面现象到现在的更尊重幼儿的需要,使教育走向常态,最后落脚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上。
有鉴于此,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一些实践探索活动,重点是对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开展饮食营养教育首先需要确立适宜的教育目标。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幼儿的饮食行为除了受家庭的影响之外,还受其对食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影响。尤其对小班幼儿来说,行为更易受环境和情绪的影响,他们对食物的喜爱程度会直接影响其饮食行为。因此,饮食营养教育既要发展幼儿对饮食营养的科学认知。又要培养幼儿愿意亲近食物的积极情感,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结合3~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认为小班的饮食营养教育目标可概括为:(1)认识各种常见的食物。(2)知道一些简单的营养知识。(3)愿意亲近食物、接纳食物,喜欢吃健康的食物(体现在愿意尝试各种食物、能愉快进餐上)。(4)有良好的饮食行为(如,能使用小勺独立进餐,细嚼慢咽,一口饭一口菜地吃等)。
饮食营养教育目标确立之后,我们尝试开展了一些帮助幼儿认识瓜果蔬菜的集体教学活动,试图让幼儿了解这些食物的营养,从而获得正确的营养知识。但在引导幼儿了解相关营养知识的时候,问题出现了。
一次,我们开展了一个营养教育观摩活动“美味蔬菜”,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帮助幼儿了解青椒、胡萝卜、黄瓜、西红柿、土豆等食物的营养价值。教师告诉幼儿,土豆含有维生素C,能保护胃,帮助减肥;西红柿有解渴、消食、治病等作用;黄瓜含有维生素E……活动结束后,一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反思:让幼儿知道某种瓜果蔬菜含有维生素c或维生素E有意义吗?即使幼儿能记住这些生涩的名词,对他们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有帮助吗?通过研讨,我们认识到,教给幼儿的营养知识要浅显,要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语言要生动、形象、简洁,尽量不用生僻的营养学词汇。比如,可以告诉他们喝奶能让骨骼和牙齿更强壮、坚固,吃面食能让自己有力气,等等。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小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需要通过操作获得经验等特点,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饮食营养教育活动,有集体教学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有讲故事、唱儿歌活动。我们还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开展情景表演,去幼儿园的种植园地采摘蔬菜,参观幼儿园厨房并帮助食堂的师傅择菜、冼菜,学习自己拌蔬菜沙拉,等等。我们还在“娃娃家”投放彩面。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水果拼盘、馄饨、饺子、包子等;在科学区投放醋、蒜汁、香油、孜然等,让幼儿可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了解各种调味料的特点;在益智区投放“寻找食物”的游戏棋,有意在“食物”中夹杂幼儿平时不太爱吃的木耳、香菇、芹菜之类,以期让幼儿在游戏中对这些食物产生亲切感。有的班级还创设了“美食厨房”活动区,投放各种蔬菜,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了解这些蔬菜的营养价值,使幼儿首先产生接纳这些食物的积极情感,进而喜欢上它们。就这样,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以丰富他们的饮食营养知识,培养他们对健康食品的喜爱之情。
组织好进餐活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为幼儿营造适宜的进餐环境是组织好进餐活动的重要工作。但对于什么是适宜的进餐环境,教师们产生了意见分歧。
一次在观摩某班喝牛奶环节的活动时,我们看到,班上教师为了调动幼儿喝牛奶的积极性,先是声情并茂地给幼儿讲了一个“小牛爱喝奶”的故事,接着在每桌投放了一个小奶壶让幼儿自己倒奶,然后教师扮成奶牛妈妈,推着奶车,用拍手唱歌等方式与幼儿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幼儿都兴奋地端着奶杯,边看教师表演边喝奶,原本10分钟的喝奶环节延长到了25分钟。
在活动后的教研中,一个问题引发了大家的讨论:营造这样的进餐环境算不算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幼儿的兴致高涨了。奶喝得多了,就表明他们养成了喝奶的好习惯了吗?在讨论中,有教师认为这种组织方式很好,因为效果很显著,确实调动了幼儿喝奶的积极性。也有教师认为进餐环境应以安静为宜。兴奋的情绪状态不利于幼儿进食和消化,甚至可能导致幼儿呛奶,因此,从健康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环境是不适宜的。经过不断的思想碰撞,我们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这位教师创设这种进餐环境的初衷是好的,在初期确实可以调动幼儿的饮食情绪,但要注意把握好度。而从长远来看。适宜的进餐环境应该是常态的,是轻松、优雅的,而不是热闹的、令人兴奋的。我们创设游戏化的进餐情境,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而不是对他们形成干扰。
研讨过后,我们创设的饮食环境逐渐返璞归真。如,户外活动后教师带着幼儿回到活动室,会提醒幼儿解小便、洗手,然后对幼儿说:“咱们喝点水吧,老师有点渴了。”说着自己接了点水坐在幼儿身边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了起来。幼儿看到后也学教师的样子接了水,坐在小椅子上慢慢喝了起来。一切都那么轻松、自然,没有闹腾的场景,没有刻意的说教,却让幼儿感受到了喝水的重要性,形成了良好的喝水习惯。
创设适宜的进餐环境还包括使用适宜的进餐指导语。我们通过互相检查和记录,发现自己常用的进餐指导语存在许多不当之处,往往过于注重进餐程序,如“去洗手”“请坐好”,且命令式的语句较多,如“快点吃”“不要说话”“谁都不能剩饭”。这显然不利于宽松和谐进餐氛围的营造,有些甚至背离了饮食营养教育目标。于是,我们对进餐指导语的语气和内容作了调整,如,餐前我们会念着儿歌“小椅子,摆整齐,要吃饭,在一起”,提醒幼儿摆好椅子,准备用餐。进餐时,我们会温馨地提醒幼儿:“小嘴巴现在要忙着嚼好吃的饭菜哦,不能说话了,快把香香的饭菜装进肚子里去吧!”餐后我们会问:“镜子啊镜子,快来照一照,谁的小嘴巴边上还有饭粒啊?”……改进后的进餐指导语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更加突出游戏性和情境性,营造出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利于改善幼儿的进餐行为。
幼儿挑食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一位教师就提到了一个案例:班上一名幼儿米米一直不爱吃芹菜,教师为了让米米接受芹菜,想了好多办法,比如把芹菜拿到班上来,让米米摸一摸,闻一闻,向米米介绍芹菜的营养价值;利用故事《爱吃蔬菜的虫宝宝》引导米米模仿学习;指导米米的家长不断变换芹菜的烹制方式,如做成芹菜粥、芹菜饺子、芹菜肉丸等,以期待米米能爱上吃芹菜。尽管教师费尽心思,但收效甚微。
米米的案例引发了许多教师的共鸣。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是:让幼儿营养全面就必须强迫他们吃不喜欢吃的食物吗?如果我们使尽浑身解数,幼儿还是不吃怎么办?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找来资料一起学习有关幼儿科学饮食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如果幼儿实在不喜欢吃某种食物,我们不一定要勉强他。我们说的“营养全面”不等于“食物全面”,并不是指所有食物都要吃。幼儿不喜欢吃芹菜,可能喜欢吃小白菜、菠菜等,只要不是所有绿叶菜都不吃,就不至于影响其营养的全面摄入。而从饮食营养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应关注幼儿的饮食态度和习惯。
基于这一认识,再有幼儿不喜欢吃某种食物时,我们不再变着法儿强迫他们接受这种食物了,而是将“愿意尝试各种健康食物”作为饮食营养教育的目标。只要幼儿能够尝试着吃一点,并能接受有类似营养成分的其他食物就可以了。同时,我们在幼儿园的膳食安排上力求品种丰富,以确保幼儿的营养全面。
通过对实践中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几个问题的思考和研讨。我们逐渐摸索出了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饮食营养教育思路,由原来的较关注表面现象到现在的更尊重幼儿的需要,使教育走向常态,最后落脚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