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低碳城市发展的先行者,保定市自入选“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试点城市以来,在低碳行业发展领域里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对保定而言既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如何总结以往经验,借助“先行先试”的机会,探索出一条符合保定实际,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建设低碳城市要以发展为前提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保定市更是一个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城市,无论人均占有财富总量还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2009年保定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00美元,仅相当于英国的十五分之一,相当于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因此,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如何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降低经济发展带给环境、资源的负面效应,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而非总量降低,寻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降低碳排放的最佳平衡点,才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
“低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排放特点,很难用一个绝对的指标值来评判。比如我国能源是以煤炭为主,而法国以核电为主,如果让我国和法国采用同样的二氧化碳指标,是绝对不可接受的。在国内,由于自然资源差异和发展阶段不同,让广东和山西采取相同的碳排放指标也是不可取的。同时,“低碳”是一个过程,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不断降低的过程。因此,现阶段保定建设低碳城市的主要思路,就是依托现有基础,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加快发展过程中稳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逐步建成一个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低碳城市。
温家宝总理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明确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我们认为,这个承诺既展现了我国对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符合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实际能力,是我们制定区域减排的根本依据。据此,保定市结合实际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目标:到2015年,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35%左右;到2020年,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8%左右。这个目标既是积极的,也是可行的。
二、建设低碳城市要以发展低碳产业为支撑
城市离不开产业,特别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中,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城市排放中占据主导地位,只有不断降低产业排放强度,才能为低碳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提高工业的碳生产率,发展低碳产业,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保定市提高工业碳生产率主要有两条路径。
第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型产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保定市实现生产部门低碳化发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要大力发展碳强度较低的低碳产业,控制或限制高碳产业发展,使产业的发展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碳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从保定市现有工业行业构成分析,汽车、新能源行业占工业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可下降0.02吨,同时也要把现代农业、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碳排放相对较低的行业,作为发展的重点,通过结构调整,不断增加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第二,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和创新,实现节能降碳。传统产业在保定市产业结构中还占有较大比重,加快传统产业节能减排步伐也是实现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电力热力行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工业等行业是保定市二氧化碳排放相对较高的行业,要把这些行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
同时,能源结构的调整对降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有重要作用。从保定市的能源资源禀赋看,一次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煤炭、电力、石油及产品、天然气等一、二次能源都以调入为主,火电等常规能源在能源总量中仍占有绝对比重。保定市不具备建设核电设施的条件,水电资源也相对贫乏,而地热资源、生物质资源和太阳能资源都相对充裕。因此,保定市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是围绕本地区的能源资源构成,在国家能源战略指导下,重点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以及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替代常规能源的消耗,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从整体上优化能源结构。
三、建设低碳城市要注重消费领域节能降碳
在注重发展低碳产业的同时,生活消费的节能降碳也是建设低碳城市不可忽视的领域。保定市是一个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在城市建筑、采暖、交通、农村生活等重点消费领域,有许多节能降碳工作可做。
建筑领域是城市碳排的“大户”。截至2008年底,市区现有各类建筑中,节能建筑约610万平方米,仅占建筑总量的15.25%。同时,保定作为一个北方城市,采暖耗能所产生的碳排比重较大,在市区建筑碳排放总量中,采暖碳排量占到总量的69%。因此,保定市建筑领域节能降碳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通过对非节能建筑的节能改造、节能电器的推广普及、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开采利用等方式,不断降低建筑采暖、热水供应、照明等方面的能源消耗,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二是着力实施集中供热。通过以集约化、高能效的集中供热网络取代传统、低能效的分散式供热设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城市交通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样在保定市碳排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近年来,随着保定市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私人汽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碳排放量也随之出现快速增长。分析保定市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碳排放情况,公共交通是“性价比”最高的交通工具,碳排占比仅为13%左右,却实现了47%的客运性能,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公共交通的碳排量还会进一步降低。由此可以看出,保定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优化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公交出行和步行,提高能效水平,调整能源结构等方式,降低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保定市作为一个拥有近800万农业人口的城市,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对全国而言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保定全市农村非用电耗能(主要是炊事耗能)占到农村总能耗的83.39%,主要是由于农村生活能源结构单一,效率低下,因而造成了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推进农村节能降碳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推进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措施,建立符合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特点的节能体系,降低农村生活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通过发展低碳产业和消费领域节能降碳两种方法是“减法”,而通过加快植树造林,提高固化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就是“加法”。因此,保定市出台了《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意见》,加快在城市、农村和重点区域的植树造林步伐,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强碳汇能力,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
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通过开展低碳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低碳理念在保定市民中已有了较好的认知度。保定市被确定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更提高了全社会对低碳发展的关注度。抓住这个机会,加强低碳教育宣传,加快低碳知识普及,动员全社会力量,从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共同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将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低碳保定”新图景。
作者:中共保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责编/张立新)
一、建设低碳城市要以发展为前提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保定市更是一个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城市,无论人均占有财富总量还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2009年保定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00美元,仅相当于英国的十五分之一,相当于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因此,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如何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降低经济发展带给环境、资源的负面效应,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而非总量降低,寻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降低碳排放的最佳平衡点,才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
“低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排放特点,很难用一个绝对的指标值来评判。比如我国能源是以煤炭为主,而法国以核电为主,如果让我国和法国采用同样的二氧化碳指标,是绝对不可接受的。在国内,由于自然资源差异和发展阶段不同,让广东和山西采取相同的碳排放指标也是不可取的。同时,“低碳”是一个过程,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不断降低的过程。因此,现阶段保定建设低碳城市的主要思路,就是依托现有基础,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加快发展过程中稳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逐步建成一个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低碳城市。
温家宝总理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明确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我们认为,这个承诺既展现了我国对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符合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实际能力,是我们制定区域减排的根本依据。据此,保定市结合实际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目标:到2015年,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35%左右;到2020年,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8%左右。这个目标既是积极的,也是可行的。
二、建设低碳城市要以发展低碳产业为支撑
城市离不开产业,特别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中,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城市排放中占据主导地位,只有不断降低产业排放强度,才能为低碳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提高工业的碳生产率,发展低碳产业,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保定市提高工业碳生产率主要有两条路径。
第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型产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保定市实现生产部门低碳化发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要大力发展碳强度较低的低碳产业,控制或限制高碳产业发展,使产业的发展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碳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从保定市现有工业行业构成分析,汽车、新能源行业占工业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可下降0.02吨,同时也要把现代农业、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碳排放相对较低的行业,作为发展的重点,通过结构调整,不断增加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第二,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和创新,实现节能降碳。传统产业在保定市产业结构中还占有较大比重,加快传统产业节能减排步伐也是实现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电力热力行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工业等行业是保定市二氧化碳排放相对较高的行业,要把这些行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
同时,能源结构的调整对降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有重要作用。从保定市的能源资源禀赋看,一次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煤炭、电力、石油及产品、天然气等一、二次能源都以调入为主,火电等常规能源在能源总量中仍占有绝对比重。保定市不具备建设核电设施的条件,水电资源也相对贫乏,而地热资源、生物质资源和太阳能资源都相对充裕。因此,保定市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是围绕本地区的能源资源构成,在国家能源战略指导下,重点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以及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替代常规能源的消耗,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从整体上优化能源结构。
三、建设低碳城市要注重消费领域节能降碳
在注重发展低碳产业的同时,生活消费的节能降碳也是建设低碳城市不可忽视的领域。保定市是一个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在城市建筑、采暖、交通、农村生活等重点消费领域,有许多节能降碳工作可做。
建筑领域是城市碳排的“大户”。截至2008年底,市区现有各类建筑中,节能建筑约610万平方米,仅占建筑总量的15.25%。同时,保定作为一个北方城市,采暖耗能所产生的碳排比重较大,在市区建筑碳排放总量中,采暖碳排量占到总量的69%。因此,保定市建筑领域节能降碳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通过对非节能建筑的节能改造、节能电器的推广普及、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开采利用等方式,不断降低建筑采暖、热水供应、照明等方面的能源消耗,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二是着力实施集中供热。通过以集约化、高能效的集中供热网络取代传统、低能效的分散式供热设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城市交通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样在保定市碳排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近年来,随着保定市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私人汽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碳排放量也随之出现快速增长。分析保定市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碳排放情况,公共交通是“性价比”最高的交通工具,碳排占比仅为13%左右,却实现了47%的客运性能,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公共交通的碳排量还会进一步降低。由此可以看出,保定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优化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公交出行和步行,提高能效水平,调整能源结构等方式,降低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保定市作为一个拥有近800万农业人口的城市,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对全国而言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保定全市农村非用电耗能(主要是炊事耗能)占到农村总能耗的83.39%,主要是由于农村生活能源结构单一,效率低下,因而造成了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推进农村节能降碳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推进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措施,建立符合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特点的节能体系,降低农村生活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通过发展低碳产业和消费领域节能降碳两种方法是“减法”,而通过加快植树造林,提高固化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就是“加法”。因此,保定市出台了《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意见》,加快在城市、农村和重点区域的植树造林步伐,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强碳汇能力,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
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通过开展低碳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低碳理念在保定市民中已有了较好的认知度。保定市被确定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更提高了全社会对低碳发展的关注度。抓住这个机会,加强低碳教育宣传,加快低碳知识普及,动员全社会力量,从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共同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将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低碳保定”新图景。
作者:中共保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责编/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