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班主任的管理是使班级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时期,这对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提出了挑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提出了“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为紧跟教育改革的脚步,柔性管理也应运而生,对比传统生硬刻板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显得更加人性化,使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更加能够接受,此方法显著的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率,基于此,笔者结合柔性管理的含义和特点,对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展开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柔性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班级管理在整个学校的正常运行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也=班级管理也属于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班主任多采用刚性管理,以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主,在学校中班主任是接触学生最多的老师,若老师太过严苛只顾发现学生是否严格遵守学校校规,对于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来说这样的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增大了班主任对学生和班级的管理。因此根据学生的特性,进行柔性管理已经成为班主任当下班级管理的主要方式。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柔性管理与传统的刚性模式相对应,都是现代教学教学中常用的管理方式。柔性管理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和身心发展状况等特点进行合理的、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在柔性管理模式下,老师更多的以学生本身为主,而非学校的规章制度。初中生正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是思想观念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发展,例如强烈的羞耻感和自尊心,在以往的刚性管理中,只要学生犯错,教师便会当场批评教育甚至采用极端的惩罚措施来使学生认错,这样的方法忽略了学生正在成长的羞耻感和自尊心,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厌烦,抵抗心理,对于老师的教导明明知道是正確的,却因为学生对老师的个人情绪而和老师对立,以看到老师生气无奈为快感。柔性管理则是改善了这一点,在教育管理中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和学生保持平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照顾初中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学生会更加心甘情愿的听老师的教导,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在柔性管理中老师不再把所有的问题都归于学生的身上,而是发现学生的长处,引导学生扬长避短,积极的发挥长处,学生得到鼓励支持,在发扬长处时也会主动的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明是非,辩对错,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与传统的刚性管理相比柔性管理成以下几个特点:1.以人为本: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下老师更多是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原则,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在柔性管理下老师更注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情况针对性的展开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
2.重视情感: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此时的学生从情感上渴望他人的关注和理解,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班主任进行柔性管理时应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角度互换体验学生的处境和心情再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到理解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班氛围,增强学生的班级认同感以达到强化班级管理的效果。
3.重视差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柔化管理时应立足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从而满足对学生的管理需求。
二、柔性管理的展开
1.改变管理模式,树立柔性管理理念
要想实施柔性管理首先要有柔性管理的理念,班主任要从心底真正的认可柔性管理制度,并细心钻研其方式方法,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升级。
2.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俗话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基于初中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在班级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对班主任实施柔性管理有重要作用。在班主任建立民主自由的班级氛围中,班主任逐渐放下权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鼓励学生对班级的管理和班级决策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班主任的决策与同学的意见相结合,每个人都为班级的管理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团结凝聚力和班级荣誉感,使柔性管理得到有效的成果。
3.强化与学生的沟通
柔性管理要求班主任应立足于初中生的实际需求,针对性的实施管理手段。叛逆期的初中生对老师的角色带有疏离感和不信任,觉得老师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这时就需要班主任主动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可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降低学生对老师的警惕心,拉近距离,再进行其他深入的交流。在沟通中老师一定要和学生平等,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是实实在在的为他们好,在交流中了解学生想法,还可为学生感到苦恼的事提供帮助,让学生真正的信服。在学生犯错时先听学生的看法,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否事出有因,给学生足够的信任再耐心的进行劝解,方可引领学生知错就改,健康成长。和学生的交流不仅限于在上课时间可以用学生常用的社交软件,或放学路上等等让学生感到轻松的时刻进行交流,可以事半功倍。
4.用真诚的心对待学生
在柔性管理中,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管理不再是冷冰冰的规则,而是有感情的,对待学生耐心、细心、有爱心,关注学生、主动积极的帮助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温暖,用爱磨平学生的“刺”使学生从内心认同,听从班主任的教导,以此使柔性管理制度获得显著成效。
综上所述,面对教育的改革,班主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以柔性管理将班主任,学生和班级融为一体,使学生信服,主动听取老师的教导强化柔性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文才. 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创新研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2]王红艳.基于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创新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1(07):202-204.
[3]李素春.浅析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4):111.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柔性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班级管理在整个学校的正常运行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也=班级管理也属于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班主任多采用刚性管理,以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主,在学校中班主任是接触学生最多的老师,若老师太过严苛只顾发现学生是否严格遵守学校校规,对于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来说这样的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增大了班主任对学生和班级的管理。因此根据学生的特性,进行柔性管理已经成为班主任当下班级管理的主要方式。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柔性管理与传统的刚性模式相对应,都是现代教学教学中常用的管理方式。柔性管理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和身心发展状况等特点进行合理的、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在柔性管理模式下,老师更多的以学生本身为主,而非学校的规章制度。初中生正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是思想观念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发展,例如强烈的羞耻感和自尊心,在以往的刚性管理中,只要学生犯错,教师便会当场批评教育甚至采用极端的惩罚措施来使学生认错,这样的方法忽略了学生正在成长的羞耻感和自尊心,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厌烦,抵抗心理,对于老师的教导明明知道是正確的,却因为学生对老师的个人情绪而和老师对立,以看到老师生气无奈为快感。柔性管理则是改善了这一点,在教育管理中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和学生保持平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照顾初中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学生会更加心甘情愿的听老师的教导,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在柔性管理中老师不再把所有的问题都归于学生的身上,而是发现学生的长处,引导学生扬长避短,积极的发挥长处,学生得到鼓励支持,在发扬长处时也会主动的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明是非,辩对错,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与传统的刚性管理相比柔性管理成以下几个特点:1.以人为本: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下老师更多是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原则,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在柔性管理下老师更注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情况针对性的展开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
2.重视情感: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此时的学生从情感上渴望他人的关注和理解,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班主任进行柔性管理时应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角度互换体验学生的处境和心情再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到理解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班氛围,增强学生的班级认同感以达到强化班级管理的效果。
3.重视差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柔化管理时应立足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从而满足对学生的管理需求。
二、柔性管理的展开
1.改变管理模式,树立柔性管理理念
要想实施柔性管理首先要有柔性管理的理念,班主任要从心底真正的认可柔性管理制度,并细心钻研其方式方法,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升级。
2.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俗话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基于初中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在班级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对班主任实施柔性管理有重要作用。在班主任建立民主自由的班级氛围中,班主任逐渐放下权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鼓励学生对班级的管理和班级决策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班主任的决策与同学的意见相结合,每个人都为班级的管理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团结凝聚力和班级荣誉感,使柔性管理得到有效的成果。
3.强化与学生的沟通
柔性管理要求班主任应立足于初中生的实际需求,针对性的实施管理手段。叛逆期的初中生对老师的角色带有疏离感和不信任,觉得老师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这时就需要班主任主动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可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降低学生对老师的警惕心,拉近距离,再进行其他深入的交流。在沟通中老师一定要和学生平等,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是实实在在的为他们好,在交流中了解学生想法,还可为学生感到苦恼的事提供帮助,让学生真正的信服。在学生犯错时先听学生的看法,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否事出有因,给学生足够的信任再耐心的进行劝解,方可引领学生知错就改,健康成长。和学生的交流不仅限于在上课时间可以用学生常用的社交软件,或放学路上等等让学生感到轻松的时刻进行交流,可以事半功倍。
4.用真诚的心对待学生
在柔性管理中,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管理不再是冷冰冰的规则,而是有感情的,对待学生耐心、细心、有爱心,关注学生、主动积极的帮助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温暖,用爱磨平学生的“刺”使学生从内心认同,听从班主任的教导,以此使柔性管理制度获得显著成效。
综上所述,面对教育的改革,班主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以柔性管理将班主任,学生和班级融为一体,使学生信服,主动听取老师的教导强化柔性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文才. 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创新研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2]王红艳.基于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创新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1(07):202-204.
[3]李素春.浅析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