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为何要借鉴日本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8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正月,湖广总督张之洞派幕僚到日本考察各种类型的现代学校,购买新式教学用具。
  张之洞为什么选择日本而不是西方国家作为创立新式学校的借鉴国呢?他认为:一是中日相邻,可省路费,可派遣更多的留学生,也便于国家对留学生的掌控;二是日语多使用中文,易通晓;三是西方的书籍都很繁杂,而日本人已经删节酌改,中日文风相近,易效仿,可达事半功倍之效。但他真正的用意是,选择日本可以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弱因办“洋务”而引发的思想革命。
  显而易见,张之洞认定,日本自上而下的维新改革并没有动摇其天皇专制基础,反而加强了这种专制。这是张之洞所希望的,因为在他看来,西方的民主自由是洪水猛兽,会动摇儒家的立国根基。然而日本的政治制度早在明治维新之前,就已然不是传统意义上或中国意义上的专制体制,反而与欧洲中世纪的市民社会存在某种相似。但这是张之洞所不能了解的。
  也因此,1898年伊藤博文访华时,地方官员认为他在暗中支持光绪的戊戌变法,唯恐受牵连,只是礼节性地接待了一下他。但张之洞却不顾政变的紧张局势,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向他请教了政治方面的问题,还表达了期待与日本合作的愿望。这无疑给了士大夫和清廷一个明显的暗示:日本是我国效法的对象,这一点不会因为朝局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张之洞与伊藤博文的这段交往,让当时的国人不可思议——甲午海战时期不共戴天的国仇家恨在短短的四年间竟化为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友谊。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1899年,日本贵族政治家近卫笃磨出访欧美诸国,回程时顺道来到中国拜访中土大员,张之洞就是其中一个。张之洞对近卫笃磨所组建的东亚同文会情有独钟,近卫笃磨对中国的学习精神也表示欢迎。两年后,近卫笃磨托人给张之洞带来信函,再次表示倾慕;张之洞回信对其组建东亚同文会的意义再次大加赞赏。
  的确,近卫笃磨是一个所谓的“亚洲主义者”,他提出的保卫东亚、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主张,使张之洞越发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有日本的扶助,在“中体西用”式的近代化道路上,与日本“同文同种”的中国将是第二个日本。
  近卫笃磨的思想姑且不论,单说日本政治家所谓的“兴亚”,发展到后来却是赤裸裸的法西斯思维,即“大东亚共荣圈”。这与“兴亚”思想即便不是一脉相承,也至少是有某种联系和渊源的。可是,这种包含着法西斯萌芽的思想,根本不是张之洞所能觉察到的,他一味地坚信,与中国同文同种的日本能够革新成功,那么中国定能效仿日本,获得某种建立在儒家纲常伦理基础上的成功。
  如果卒于1909年的张之洞能够得知近卫笃磨所谓的“兴亚”思想,在若干年之后嬗变为“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宣传与“外交说辞”,并给东亚各国尤其是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九泉之下的他不知会做何感想。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张之洞主导湖北新政近二十年,一手规划了武汉三镇的近代化革新。可是,恐怕令他抓破头皮也难以想到的是,直接推翻大清政权的第一役正好发生在武汉。
其他文献
据说“堕马髻”是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发明的,流行于魏晋时期,重点在于塑造松散的垂墜感。要从发髻中分出一绺头发,让它自由散落,看起来就像女子刚从马上摔下,惹人怜爱。堕马髻、愁眉、啼妆配上猫步,楚楚动人的孙寿引领了一场以“病态”为美的风潮。
《三国演义》中的马谡自幼熟知兵法,才气过人,诸葛亮对孟获“攻心为上”的作战建议就是他提出来的,他还巧妙地献上反间计,让魏国朝廷把蜀汉劲敌司马懿削职为民。所以尽管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嘱咐诸葛亮说“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并没有把刘备的话放在心上,他认为马谡是“匡世奇才”,而且十分敬重马谡,行军打仗期间,二人常常促膝长谈,彻夜谋划。  然后就到了街亭一戰。此战事关重大,直接关系到此次北伐的胜
一  明代的苏州有四户人家,这四户人家后来在历史上出名,都因为家里的小孩。  四个小孩,自小是这样的——  甲:5岁能写大字,读书过目成诵,9岁能作诗,被称为“神童”。  乙:性极聪颖,才锋无前,16岁参加秀才考试,中了第一名。  丙:2岁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6岁仍站立不稳,9岁尚口齿不清。  丁:天性聪颖,少长文理,家里连一本藏书都没有,却自幼无所不通。  很明显,这是三个神童和一个笨小孩的故
陆之离家道中落,父母辞世,年仅12岁便孤苦无依。家产被亲族瓜分,他也被赶出陆家大宅,只带走了宗祠顶上的一棵瓦松,那便是我。  六年相伴,陆之离已从倔强孩童长成风雅少年。  他以卖字画为生,常用毫笔轻戳我的叶子,“你可要长命百岁啊!”  赵家公子欲借陆之离的文章骗取功名,遭到婉拒后恼羞成怒,遂仗势相欺。众人怕得罪赵家,纷纷疏远陆之离,与他早有婚约的杨家也赶来退婚。  他的字画摊无人光顾,如何积攒赴京
别看安禄山造反的动静这么大,但对这事,他真没多少勇气。公元756年夏,洛阳已是安禄山的囊中物,他还大模大样地在洛阳登基了,“大燕国”的国号也喊了出来。可一听说安史叛军在潼关外吃了瘪,李光弼大军正直奔他的老窝范阳,刚过了把“皇帝瘾”的他立刻吓得直打哆嗦,朝部下破口大骂:“你们不是说造反的成功率是百分百吗?这是要坑死我啊!”  既然这样,安禄山为何还敢咬牙硬干,把大唐打到水深火热呢?  安禄山扯旗翻脸
很多人喜欢自拍并发朋友圈:开心了,跟朋友举起手机,左一张、右一张,然后凑出九宫格,磨皮、拉长腿、瘦身加滤镜,最后配一行文字:今天天气真好—天气好和你发自拍有什么关系?给她们点赞成了我们的日常活动之一。研究发现,大部分人在发自拍时,心情都是美美的,而且相信会获得大家的好评。但事实上,看自拍的人跟自拍者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爱发自拍是一种典型的印象管理行为—操纵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试图
1849年,林则徐辞去云贵总督之职,准备回福建老家。因名声在外,林则徐所到之处前来求见的人络绎不绝,所以很多人为了见林则徐一面不得不提前去排队。  一天,林则徐行至湖南,当时正在两江总督府当幕僚的左宗棠听说后兴奋不已,他几经周折打听到林则徐正在湖边的船上休息,赶紧备马往湖边狂奔。  到湖边后,见湖边排队等着求见林则徐的已有数十人,左宗棠十分失望,想往回走,又觉得如果这次不见,估计这辈子都见不到了,
1939年春,日军最大的特务头目土肥原贤二在上海会见了两个年轻的中国特工。其中一个特工有着宽宽的额角,眼睛像蛇一样发出幽光,令人毛骨悚然,这个人自称是丁默邮。另一个特工是位美男子,两眼炯炯发光,满面春风,叫李士群。  从外表上来看,土肥原贤二觉得丁默邨比李士群更适合做特工。在他的扶植下,以丁默邨为主任、李士群为副主任的汪伪政府特工总部,即臭名昭著的“76号”在上海成立了。  “76号”自建立起,宗
宋朝时,常州有一个叫孙家村的地方,村里有一户人家,家中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儿子叫孙全。这孙全自小便与姚家庄的姚桂香订了婚,转眼,二人到了成婚的年纪,孙母便托人去姚家下了聘礼。结婚这天,孙家热闹非凡,孙全一高兴也喝了不少酒。到了晚上,等亲朋好友们闹完洞房散去后,夫妻二人就关上房门睡觉去了。  第二天上午,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孙母见儿子、儿媳还没起床,就想去叫一下。她走到孙全的房门前喊了很久,可屋内
《四朝闻见录》中载,朝廷有次举办活动,回来时要走贡院路。可那天也是太学生考试,贡院路上人山人海。太子不知情,直奔贡院路而去,结果就堵了。  南宋的太学生很牛,动不动就去皇宫门口跪着,要么要求换宰相,要么要求各种待遇,谁都得让他们三分。这次他们更是横在太子车前,不让走,太子急了,拿着金吾杖呵斥他们。太学生们恼了,一拥而上,把太子的金吾杖撅了,围着车大喊。这一闹,彻底把太子镇住了。回到家,太子“惊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