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任何组织中,元老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商业组织和高等教育领域。元老身上的精神品质深刻影响着学院的发展,塑造了学院的独特文化。本文以北航可靠性学院的元老精神“为民精神”为例,积极探索以元老精神为核心,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挖掘元老精神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探索从理论到实践的人才培养特色模式。这对于其他院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元老精神 大学生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9.043
Abstract In any organizations, founders play a pivotal role, both in commercial and higher education field. Founding members' spirit make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s of schools and keeps shaping its unique culture. In this article, "Weimin spirit" of school of reliability systems engineering of Beihang University is utilized to explore a new approa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by using "Weimin spirit". This approach explores a characteristic talents-training mode by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it is helpful and sets a good exampl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imilar schools.
Keywords founding members’ spirit;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0 前言
小到社团组织,大到一所学校、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党派、一个国家,任何组织的元老或者元老集团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组织的精神气质。因此,“元老精神”是一个组织发展壮大的内在驱动力。早先,元老精神通常和宗教有关,并成为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元素。元老精神不仅需要从历史维度去考量,还需要不断结合时代精神去探索其丰富内涵。延续到现代后,商业领域许多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例如苹果公司、迪士尼公司都非常重视元老精神,并鲜明的贯彻和宣扬着其元老精神,甚至成为独特的商业招牌。
在高等教育方面,国外高校十分注重元老精神的提炼和传承。国外高校的元老通常可分为几类,其一是其资助者,例如哈佛大学的John Harvard;其二是有教会背景的神职人员,如乔治城大学的 John Carroll;其三是科学巨擘,如美国贝尔实验室,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也通常都以其元老命名。国外高校注重元老文化传承,这些元老也大多得到了在校园中保留雕像的荣誉。国内而言,少数著名高校的元老,如复旦大学马相伯先生,南京大学张之洞先生,厦门大学陈嘉庚先生都为人们熟知。然而,中国高等教育因为起步较晚,大多数高校并未特别注重元老的记录和传承。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乐于强调集体的力量而忽视关键个人。这使得大部分国内高校的元老没有取得社会大众的应有认知。更进一步,对于高校下属的二级学院元老,社会关注更是十分稀少。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拓展了先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提出“四个自信”,使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高校是育人的重要载体,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要培养其对于学校和专业的认同感,继而延伸到国家和文化的认同感。“元老精神”是专业认同感的第一源动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厚植学院“元老精神”,是重要高效的工作抓手。
1 可靠性学院和“为民精神”
杨为民先生是我国可靠性工程专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北航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的元老。我国的可靠性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离不开杨为民先生的开创性工作。早年的杨为民,从事无人侦察机领域的工作,他主导研究的无人机的形象被镌刻在中华世纪坛的甬道上。然而,杨为民先生在50岁之后,发现我国飞机设备较外国而言,寿命短、可靠性差,存在着巨大的差距。80年代,杨为民先生坚持“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带领无人机研制团队转入了可靠性工程这门新兴学科,在1985年组建了北航系统工程系和可靠性工程研究所。之后他一生刻苦探索、潜心专研,为我国可靠性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成为了我国可靠性工程专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更是北航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的元老。1994年,他曾获“航空金奖”以及10万元经济奖励。但是他淡泊明志,把所获奖金全部上交学院,用以幫助年轻教师发展。2002年,67岁的他最终身患胰腺癌,累到在工作岗位上。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还牵挂着重点型号的科研任务,并且临终给家人的遗言是一定要把学校分的房子归还。 杨为民教授对待科学事业不屈不挠,敢于献身。为了纪念杨为民先生,学院总结出四句简洁精确的“为民精神”:“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高屋建瓴,开拓创新的学术风范;淡泊名利,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怀;以人为本,集体发展的团队精神”。“为民精神”又可以高度凝炼为“奉献、开拓、清廉、协作”八个字。杨为民先生去世后,因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巨大贡献,学校所属部委专门下发通知,提倡学习“为民精神”,广泛宣扬杨为民先生的意志品质,相关素材得到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征集,由当时的话剧表演演员吴刚扮演“杨为民”,多次在校内外演出传播。为继承杨为民先生的事业,学校在校园内建设了一栋“为民楼”,并成为校园里唯一一座以本校教职员工命名的系楼。
2 为民精神对青年学生思想教育的引领
2.1 “为民精神”和青年学生思想教育的意义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以“为民精神”教育青年一代学生,学习“为民”全身投入工作,对国家有一颗热诚的心;学习老一辈科学家高尚的品行,在无比珍惜为民楼的舒适学习和科研环境中努力练就提高國防的洪荒之力,传承可靠性事业也传承为民精神。青年学子在“为民精神”的引领下,争做可靠性学科的引领者,在获取个人价值的同时重视社会价值的存在,避免急功近利,始终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2.2 学习“为民精神”的系统方法
长久以来,学院已经发展出全面的“为民精神”学习体系,形成独具学院特色的“为民精神”教育方案,建立了完备的师生思政教育体系、绩效体系和激励体系。尤其在大学生教育方面,将“为民精神”融入在思想教育的各个环节,形成了覆盖新生教育、党员教育、群团教育、毕业教育等全过程的培养。
以杨为民先生事迹为原型创作的舞台剧演绎了为民勇攀科学高峰、矢志不渝的科研追求;通过开展一二·九演讲比赛和朗诵和观看视频记录片,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名伟大的科技工作者、可亲可敬的教育家教给年轻的可靠性学子可靠性领域知识地坚持与责任;发放杨为民纪念文集勾勒出其奉献与担当;邀请新媒体从业人员绘制相关事迹绘本发行出版;每年举行同辈人回顾和悼念活动领略其学术风范和科研作风。网上为民纪念馆更紧跟信息化时代的步伐,清明定期推出缅怀杨为民先生相关推送。还通过主题班会、书法比赛、赠送政治生日贺卡等方式开展学习。奖助方面,学院设置了“为民”奖学金和奖教金定期表彰优秀的师生。正是源于对“为民精神”的深度挖掘和反复提炼,才为可靠性学院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持续的力量源泉。通过对北航新闻网、北航研究生网及相关网络平台的检索和汇总,自2010年以来以“为民精神”为标题或内容的相关新闻报道多达638篇,并多次获评学校本研优秀党日、团日等奖项。横向对比来看,这些数字都远超具有相似师生规模的学院。虽然完全统计难度大,但是以管窥豹,足以证明“为民精神”对于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牵引作用。
2.3 新时代下的“为民精神”
习总书记的很多讲话都可以在“为民精神”中找到同频共振之处。
(1)“爱国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为民精神”中的“献身国防”,正是在北航这样一所具有强烈国防背景的高校中的根本性元素;
(2)“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创新精神是任何时代得以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为民精神”中体现出的大胆求索、努力创新,正是创新精神的最佳体现;
(3)“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杨为民先生身上体现出的恰恰是为了事业不断奋斗的精神;
(4)“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团结精神”,“为民精神”中的舍己为人、团结协作,也和新时代的科研工作休戚相关。
因此,“为民精神”的四个方面,都可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中找到源泉。所以,诞生于2002年的“为民精神”,在新时代不仅毫不过时,并且是高度契合的。
3挖掘学院元老精神内核的启示性
3.1 学院元老精神对学校精神的反哺优势
学院元老通常也是学校的优秀教师,多数也是经过学校完整的培养才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可以视为学校精神的一种高度体现。而学院元老在获得人生成就之后,从其身上焕发生长出的精神品质也逐渐丰富了学校精神的内涵。身受元老精神的感召,又会有新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为校争光。因此,深度挖掘和传播元老精神能够使学校、学院的精神内涵持续扩大。久而久之,机构、人、精神三个维度之间取得了一系列奇妙的正向循环,进行良性互动,形成学院元老精神对学校精神的反哺。图1正是以杨为民及“为民精神”为核心的机构、人、精神示意图。
3.2 学院元老精神促进学院长远发展的优势
常言道,人无魂不立。对于学院来说,没有精神源动力也无法持久发展。每个学院、学科的形成原因不尽相同,但是能够发展壮大的学院,一定有大师级别的关键人,而元老通常是第一个“关键人”。不同元老能够形成独特的标签,逐步发扬光大之后,可以形成一种文化,增强学院人文情怀,在教师、学生之间贯穿一条强大的纽带,形成思政育人合力,培养更加年轻的学院接班人。这种模式建立了独有的“文化自信”,保障了学院长期发展,并且是可借鉴可迁移的,几乎适用于所有高等院校的任何学院。
3.3 学院元老精神对开展思想教育的优势
当代大学生个性化非常强,学生思政工作纷繁而多变,尤其需要敏锐和创新。元老是学科或行业的领军者,他们的精神对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非常贴近,天然就容易让学生建立起一种熟悉感。这种熟悉感会较大提升专业认同感,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专业自豪感,并且在潜意识中就努力向元老看齐。挖掘和弘扬元老精神,有助于思政工作者打通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学校、学院、学生的这条暗线。以学院元老精神为抓手,就能有效的提升学生思政工作质量。因此,围绕元老精神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具备较强的优势。
本文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学院“为民精神”为例,分析了元老精神凝练形成独特的学院文化,开展思想教育的新方案。总结了富有特色的思想教育的新模式,这对探索增强学生学科认同和有效开展思想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Flannan Markham. “Searching for the Spirit of the Founder” [J].The Furrow,1978.29(2):118-120.
[4] 托德·岑格.“迪士尼重拾元老精神”[J].IT时代周刊,2013.24:69.
[5] 孙黎.“IBM元老的精神遗产”[J].中国中小企业,2012.2:68-71.
[6] 程赛霞.“企业家精神和元老关系文献综述”[J].商业文化,2016.25:135-136.
[7] 李新春,苏琦,董文卓.“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 [J].经济研究,2006.2:57-68.
[8] 韩微文,丁杰.元老精神:通向可复制性增长模式之路[N].第一财经日报,2014-04-18(B04).
关键词 元老精神 大学生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9.043
Abstract In any organizations, founders play a pivotal role, both in commercial and higher education field. Founding members' spirit make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s of schools and keeps shaping its unique culture. In this article, "Weimin spirit" of school of reliability systems engineering of Beihang University is utilized to explore a new approa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by using "Weimin spirit". This approach explores a characteristic talents-training mode by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it is helpful and sets a good exampl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imilar schools.
Keywords founding members’ spirit;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0 前言
小到社团组织,大到一所学校、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党派、一个国家,任何组织的元老或者元老集团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组织的精神气质。因此,“元老精神”是一个组织发展壮大的内在驱动力。早先,元老精神通常和宗教有关,并成为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元素。元老精神不仅需要从历史维度去考量,还需要不断结合时代精神去探索其丰富内涵。延续到现代后,商业领域许多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例如苹果公司、迪士尼公司都非常重视元老精神,并鲜明的贯彻和宣扬着其元老精神,甚至成为独特的商业招牌。
在高等教育方面,国外高校十分注重元老精神的提炼和传承。国外高校的元老通常可分为几类,其一是其资助者,例如哈佛大学的John Harvard;其二是有教会背景的神职人员,如乔治城大学的 John Carroll;其三是科学巨擘,如美国贝尔实验室,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也通常都以其元老命名。国外高校注重元老文化传承,这些元老也大多得到了在校园中保留雕像的荣誉。国内而言,少数著名高校的元老,如复旦大学马相伯先生,南京大学张之洞先生,厦门大学陈嘉庚先生都为人们熟知。然而,中国高等教育因为起步较晚,大多数高校并未特别注重元老的记录和传承。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乐于强调集体的力量而忽视关键个人。这使得大部分国内高校的元老没有取得社会大众的应有认知。更进一步,对于高校下属的二级学院元老,社会关注更是十分稀少。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拓展了先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提出“四个自信”,使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高校是育人的重要载体,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要培养其对于学校和专业的认同感,继而延伸到国家和文化的认同感。“元老精神”是专业认同感的第一源动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厚植学院“元老精神”,是重要高效的工作抓手。
1 可靠性学院和“为民精神”
杨为民先生是我国可靠性工程专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北航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的元老。我国的可靠性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离不开杨为民先生的开创性工作。早年的杨为民,从事无人侦察机领域的工作,他主导研究的无人机的形象被镌刻在中华世纪坛的甬道上。然而,杨为民先生在50岁之后,发现我国飞机设备较外国而言,寿命短、可靠性差,存在着巨大的差距。80年代,杨为民先生坚持“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带领无人机研制团队转入了可靠性工程这门新兴学科,在1985年组建了北航系统工程系和可靠性工程研究所。之后他一生刻苦探索、潜心专研,为我国可靠性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成为了我国可靠性工程专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更是北航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的元老。1994年,他曾获“航空金奖”以及10万元经济奖励。但是他淡泊明志,把所获奖金全部上交学院,用以幫助年轻教师发展。2002年,67岁的他最终身患胰腺癌,累到在工作岗位上。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还牵挂着重点型号的科研任务,并且临终给家人的遗言是一定要把学校分的房子归还。 杨为民教授对待科学事业不屈不挠,敢于献身。为了纪念杨为民先生,学院总结出四句简洁精确的“为民精神”:“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高屋建瓴,开拓创新的学术风范;淡泊名利,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怀;以人为本,集体发展的团队精神”。“为民精神”又可以高度凝炼为“奉献、开拓、清廉、协作”八个字。杨为民先生去世后,因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巨大贡献,学校所属部委专门下发通知,提倡学习“为民精神”,广泛宣扬杨为民先生的意志品质,相关素材得到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征集,由当时的话剧表演演员吴刚扮演“杨为民”,多次在校内外演出传播。为继承杨为民先生的事业,学校在校园内建设了一栋“为民楼”,并成为校园里唯一一座以本校教职员工命名的系楼。
2 为民精神对青年学生思想教育的引领
2.1 “为民精神”和青年学生思想教育的意义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以“为民精神”教育青年一代学生,学习“为民”全身投入工作,对国家有一颗热诚的心;学习老一辈科学家高尚的品行,在无比珍惜为民楼的舒适学习和科研环境中努力练就提高國防的洪荒之力,传承可靠性事业也传承为民精神。青年学子在“为民精神”的引领下,争做可靠性学科的引领者,在获取个人价值的同时重视社会价值的存在,避免急功近利,始终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2.2 学习“为民精神”的系统方法
长久以来,学院已经发展出全面的“为民精神”学习体系,形成独具学院特色的“为民精神”教育方案,建立了完备的师生思政教育体系、绩效体系和激励体系。尤其在大学生教育方面,将“为民精神”融入在思想教育的各个环节,形成了覆盖新生教育、党员教育、群团教育、毕业教育等全过程的培养。
以杨为民先生事迹为原型创作的舞台剧演绎了为民勇攀科学高峰、矢志不渝的科研追求;通过开展一二·九演讲比赛和朗诵和观看视频记录片,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名伟大的科技工作者、可亲可敬的教育家教给年轻的可靠性学子可靠性领域知识地坚持与责任;发放杨为民纪念文集勾勒出其奉献与担当;邀请新媒体从业人员绘制相关事迹绘本发行出版;每年举行同辈人回顾和悼念活动领略其学术风范和科研作风。网上为民纪念馆更紧跟信息化时代的步伐,清明定期推出缅怀杨为民先生相关推送。还通过主题班会、书法比赛、赠送政治生日贺卡等方式开展学习。奖助方面,学院设置了“为民”奖学金和奖教金定期表彰优秀的师生。正是源于对“为民精神”的深度挖掘和反复提炼,才为可靠性学院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持续的力量源泉。通过对北航新闻网、北航研究生网及相关网络平台的检索和汇总,自2010年以来以“为民精神”为标题或内容的相关新闻报道多达638篇,并多次获评学校本研优秀党日、团日等奖项。横向对比来看,这些数字都远超具有相似师生规模的学院。虽然完全统计难度大,但是以管窥豹,足以证明“为民精神”对于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牵引作用。
2.3 新时代下的“为民精神”
习总书记的很多讲话都可以在“为民精神”中找到同频共振之处。
(1)“爱国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为民精神”中的“献身国防”,正是在北航这样一所具有强烈国防背景的高校中的根本性元素;
(2)“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创新精神是任何时代得以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为民精神”中体现出的大胆求索、努力创新,正是创新精神的最佳体现;
(3)“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杨为民先生身上体现出的恰恰是为了事业不断奋斗的精神;
(4)“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团结精神”,“为民精神”中的舍己为人、团结协作,也和新时代的科研工作休戚相关。
因此,“为民精神”的四个方面,都可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中找到源泉。所以,诞生于2002年的“为民精神”,在新时代不仅毫不过时,并且是高度契合的。
3挖掘学院元老精神内核的启示性
3.1 学院元老精神对学校精神的反哺优势
学院元老通常也是学校的优秀教师,多数也是经过学校完整的培养才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可以视为学校精神的一种高度体现。而学院元老在获得人生成就之后,从其身上焕发生长出的精神品质也逐渐丰富了学校精神的内涵。身受元老精神的感召,又会有新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为校争光。因此,深度挖掘和传播元老精神能够使学校、学院的精神内涵持续扩大。久而久之,机构、人、精神三个维度之间取得了一系列奇妙的正向循环,进行良性互动,形成学院元老精神对学校精神的反哺。图1正是以杨为民及“为民精神”为核心的机构、人、精神示意图。
3.2 学院元老精神促进学院长远发展的优势
常言道,人无魂不立。对于学院来说,没有精神源动力也无法持久发展。每个学院、学科的形成原因不尽相同,但是能够发展壮大的学院,一定有大师级别的关键人,而元老通常是第一个“关键人”。不同元老能够形成独特的标签,逐步发扬光大之后,可以形成一种文化,增强学院人文情怀,在教师、学生之间贯穿一条强大的纽带,形成思政育人合力,培养更加年轻的学院接班人。这种模式建立了独有的“文化自信”,保障了学院长期发展,并且是可借鉴可迁移的,几乎适用于所有高等院校的任何学院。
3.3 学院元老精神对开展思想教育的优势
当代大学生个性化非常强,学生思政工作纷繁而多变,尤其需要敏锐和创新。元老是学科或行业的领军者,他们的精神对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非常贴近,天然就容易让学生建立起一种熟悉感。这种熟悉感会较大提升专业认同感,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专业自豪感,并且在潜意识中就努力向元老看齐。挖掘和弘扬元老精神,有助于思政工作者打通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学校、学院、学生的这条暗线。以学院元老精神为抓手,就能有效的提升学生思政工作质量。因此,围绕元老精神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具备较强的优势。
本文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学院“为民精神”为例,分析了元老精神凝练形成独特的学院文化,开展思想教育的新方案。总结了富有特色的思想教育的新模式,这对探索增强学生学科认同和有效开展思想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Flannan Markham. “Searching for the Spirit of the Founder” [J].The Furrow,1978.29(2):118-120.
[4] 托德·岑格.“迪士尼重拾元老精神”[J].IT时代周刊,2013.24:69.
[5] 孙黎.“IBM元老的精神遗产”[J].中国中小企业,2012.2:68-71.
[6] 程赛霞.“企业家精神和元老关系文献综述”[J].商业文化,2016.25:135-136.
[7] 李新春,苏琦,董文卓.“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 [J].经济研究,2006.2:57-68.
[8] 韩微文,丁杰.元老精神:通向可复制性增长模式之路[N].第一财经日报,2014-04-18(B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