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整个学习生涯中的基础部分,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各个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则又是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基础课程,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的一些教学方式提出一些简单的见解,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阅读情境
理想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或者说什么样的阅读教学课是好课?我认为让学生拥有独立的学习思考能力,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的任务不只是简单的去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给学生灌输这样那样的书本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在学生的过程中提现自身独特的个性,而不是被教师的行为所同化。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独特的个性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套个性新颖的教学体系,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摸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有效的影响。一名好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路上少走许多弯路,也让学生打下更好的基础。另外,教师应该多多跟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然后因材施教。不能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就容易出现老是重复学生已有的知识,不能让学生进一步获得新知识,这样也会降低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简言之,教师不知道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还应该学些什么,就不能更有效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和教学进行的节奏。下面我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分析一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方法。
1 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点
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是习惯性的将课文中的字面意思讲解给学生听,也就是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我认为,这些东西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都可以进行大致的了解,如果教师传授的东西也只仅限于这些内容,那么语文教学的学科价值应该如何体现呢?对于此,语文教师应该先明白语文教学的科学价值——通过“读、写、说”的训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训练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情怀,这就是语文学科的价值。因此,阅读教学的关注点不仅是要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写了些什么”,更应该让学生明白文章是“怎样写的”。
2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材上的每篇课文都是作者内在情感的表达,都有其特有的写作情景。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文章中这种特有的情景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所体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笔者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热情。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挂图或者教师通过自身的语言进行描述概括文章形象,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讲授《雨点儿》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察雨过天晴后,亮晶晶的水珠在草上,在花上的那种状态,还有蝴蝶,蜜蜂等昆虫类穿梭在花丛中的动态美。这种形式的教学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仔细观察,用心去體会那种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意境充分的理解,读出韵味,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思考与行动
笔者认为,在课前语文教师至少应该思考以下四个方面。
3.1目标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目标的设置十分重要。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才有具体的方向。教学在备课阶段,首先要深入分析教材,抽取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任务。如何体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师需要从文字、文学、文化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将教法、学法、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相结合,以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为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案和规划教学步骤。
3.2教学内容
从教学角度来分析,语文教学每堂课的内容各有侧重点,教学在课堂规划初期要分析一堂课的教学侧重点。突出难点和重点知识,根据教学目标的设置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取舍,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或找准文章的阅读切入点、或提取文章大意、或掌握内容情感与语言的结合方式等。其次,教师应思考教学内容的设计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发展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3.3语文学习的活动设计
小于语文阅读课的设计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或者一个固定的课堂教学结构,整体的框架搭建起之后,教学细节以此为准则来进行“填充”?答案是:没有。阅读教学不能拘泥与任何一种教学形式或教学框架,但是它有着一定模糊框架板块,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对板块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根据笔者对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的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得知大部分的阅读教学课例都是以板块组合的形式来进行设计,而并非采用“环环相扣”、“无微不至”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每一个板块的设计都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性,体现出学生的阅读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通常这些板块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情境设置。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情感认知能力相结合的情景设置,使学生的本身情感体验与课文内容达到共鸣。例如《笋芽儿》这篇儿童文学作品中,文章采用拟人化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述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稚嫩的笋芽儿、温柔且富有爱心的春雨姑娘、性格豪迈的雷公公和慈爱的竹子妈妈,都被描写的绘声绘色,生灵活现。文正突出表现的情感点是小笋芽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得到的种种关爱,才能使其健康、茁壮的成长。教师在阅读情景创设时,要从“关怀”和“健康成长”为情感切入点,以此来设计教学互动方式。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感经历来畅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得到的来自家长、老师、社会的种种关怀,为课文内容学习奠定相呼应的情感基调,在交流和探讨中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第二,放手自读。在阅读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位置,在教学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学生自己读、自己体会。如若在阅读教学中,不给学生留出自读的时间,教师便“滔滔不绝”,一堂阅读课下来往往使学生感觉如在梦中,讲不清文章主旨,理不出文章情感。孔子在《论语》中讲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进行指导和教学参与的最佳时机便是在学生“似懂非懂”时。让学生先放手自读,以读启思、以读生疑、以读代问。教艺术的本质在于“授人以渔”,而非“授之与鱼”。
第三,以情感为主线,语言领悟、内容理解、知识运用为重点的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情感主线,将学生的学习重点引导至具体的语言运用与情感因素表达上,带领学生参悟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对不同语言形式的品味中,体会语言之美、文学之美。
参考文献:
[1] 崔峦.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 天津教育. 2007(11)
[2] 王颖. 回归文学文本的阅读——张鸣教授访谈录[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28)
[3] 慧敏江. 发掘文章蕴含之美 厚积鉴赏审美之能——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快乐阅读. 2011(20)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阅读情境
理想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或者说什么样的阅读教学课是好课?我认为让学生拥有独立的学习思考能力,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的任务不只是简单的去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给学生灌输这样那样的书本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在学生的过程中提现自身独特的个性,而不是被教师的行为所同化。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独特的个性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套个性新颖的教学体系,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摸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有效的影响。一名好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路上少走许多弯路,也让学生打下更好的基础。另外,教师应该多多跟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然后因材施教。不能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就容易出现老是重复学生已有的知识,不能让学生进一步获得新知识,这样也会降低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简言之,教师不知道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还应该学些什么,就不能更有效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和教学进行的节奏。下面我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分析一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方法。
1 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点
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是习惯性的将课文中的字面意思讲解给学生听,也就是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我认为,这些东西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都可以进行大致的了解,如果教师传授的东西也只仅限于这些内容,那么语文教学的学科价值应该如何体现呢?对于此,语文教师应该先明白语文教学的科学价值——通过“读、写、说”的训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训练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情怀,这就是语文学科的价值。因此,阅读教学的关注点不仅是要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写了些什么”,更应该让学生明白文章是“怎样写的”。
2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材上的每篇课文都是作者内在情感的表达,都有其特有的写作情景。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文章中这种特有的情景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所体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笔者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热情。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挂图或者教师通过自身的语言进行描述概括文章形象,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讲授《雨点儿》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察雨过天晴后,亮晶晶的水珠在草上,在花上的那种状态,还有蝴蝶,蜜蜂等昆虫类穿梭在花丛中的动态美。这种形式的教学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仔细观察,用心去體会那种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意境充分的理解,读出韵味,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思考与行动
笔者认为,在课前语文教师至少应该思考以下四个方面。
3.1目标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目标的设置十分重要。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才有具体的方向。教学在备课阶段,首先要深入分析教材,抽取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任务。如何体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师需要从文字、文学、文化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将教法、学法、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相结合,以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为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案和规划教学步骤。
3.2教学内容
从教学角度来分析,语文教学每堂课的内容各有侧重点,教学在课堂规划初期要分析一堂课的教学侧重点。突出难点和重点知识,根据教学目标的设置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取舍,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或找准文章的阅读切入点、或提取文章大意、或掌握内容情感与语言的结合方式等。其次,教师应思考教学内容的设计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发展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3.3语文学习的活动设计
小于语文阅读课的设计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或者一个固定的课堂教学结构,整体的框架搭建起之后,教学细节以此为准则来进行“填充”?答案是:没有。阅读教学不能拘泥与任何一种教学形式或教学框架,但是它有着一定模糊框架板块,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对板块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根据笔者对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的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得知大部分的阅读教学课例都是以板块组合的形式来进行设计,而并非采用“环环相扣”、“无微不至”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每一个板块的设计都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性,体现出学生的阅读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通常这些板块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情境设置。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情感认知能力相结合的情景设置,使学生的本身情感体验与课文内容达到共鸣。例如《笋芽儿》这篇儿童文学作品中,文章采用拟人化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述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稚嫩的笋芽儿、温柔且富有爱心的春雨姑娘、性格豪迈的雷公公和慈爱的竹子妈妈,都被描写的绘声绘色,生灵活现。文正突出表现的情感点是小笋芽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得到的种种关爱,才能使其健康、茁壮的成长。教师在阅读情景创设时,要从“关怀”和“健康成长”为情感切入点,以此来设计教学互动方式。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感经历来畅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得到的来自家长、老师、社会的种种关怀,为课文内容学习奠定相呼应的情感基调,在交流和探讨中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第二,放手自读。在阅读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位置,在教学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学生自己读、自己体会。如若在阅读教学中,不给学生留出自读的时间,教师便“滔滔不绝”,一堂阅读课下来往往使学生感觉如在梦中,讲不清文章主旨,理不出文章情感。孔子在《论语》中讲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进行指导和教学参与的最佳时机便是在学生“似懂非懂”时。让学生先放手自读,以读启思、以读生疑、以读代问。教艺术的本质在于“授人以渔”,而非“授之与鱼”。
第三,以情感为主线,语言领悟、内容理解、知识运用为重点的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情感主线,将学生的学习重点引导至具体的语言运用与情感因素表达上,带领学生参悟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对不同语言形式的品味中,体会语言之美、文学之美。
参考文献:
[1] 崔峦.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 天津教育. 2007(11)
[2] 王颖. 回归文学文本的阅读——张鸣教授访谈录[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28)
[3] 慧敏江. 发掘文章蕴含之美 厚积鉴赏审美之能——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快乐阅读. 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