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中化学教师为了转化原有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重视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将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作为教研的重点。本文就将针对以化学核心素养为立足点,探讨在化学核心素养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三点意见,希望对广大同仁开展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探究能力
化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然界的诠释,同时化学理论知识的获取和化学实践操作都离不开对自然界的科学探究。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必须要突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活动往往会受到落后的教育观念影响,化学教师倾向于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不够重视,不仅不能够提升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甚至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为了改变这种情形,高中化学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兴趣才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化学本身感兴趣学生才能够有动力去学习化学知识。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需要以提升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为前提。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化学教学时可以引入情景教学的方式,将枯燥的化学知识融入到实际情境中,为高中生创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创设情境,通过动态化的视频展现化学知识。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关于“乙烯性质”的相关知识讲解,如果只通过教师的口头阐述对学生来说会比较抽象,不好记忆。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阐释,在化学课堂上播放溴水遇到乙烯褪色的视频,让高中生能够对这一神奇的现象有直观的感受,生动的视频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性质的记忆。而脱离开多媒体教具,高中化学教师还可以利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境创设,譬如在教授“蒸馏”的化学实验时,化学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个具体化的问题:如果是你被困海上的孤岛,你如何才能利用淡水资源让自己存活下去呢?带着这一问题情境,教師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进行蒸馏水的提取,让学生在日后回忆起蒸馏知识点时,能够凭借当时创设的情景迅速联想到提取方法。所以说,在高中的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出不同的情景,既能够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深刻的记忆,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上激发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诠释了自然界,而化学知识则是生活的体现。我国实施的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人才。所以高中化学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就需要在教授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需要从化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出发,以此为切入点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高中化学教材中有一节关于“甲烷性质”的知识点,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时的时候,可以积极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譬如可以告诉学生,地窖中容易积存大量的沼气,如果一旦有调皮的学生将点燃的爆竹扔进这样的地窖里面,就会因此引发剧烈的爆炸,造成人员和财产的严重损失。这种现实感很强的例子和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近,能够让学生对其留有深刻的印象,让其了解到可燃性气体的性质。进而高中化学教师还可以顺着实例对学生提出问题思考:生活中如何使用天然气才能保障安全呢?让学生针对问题观察家中天然气的使用,或者询问家长或者上网查询,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可燃性气体知识的探究欲望。这种让化学理论知识和日常实际应用相融合的教学方式,不仅仅培养了高中生的探究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三、小组合作,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大多采用“我说你听”的方式进行教学,单一且枯燥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改善这种情况,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打破传统,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对化学知识进行探讨和学习,让小组成员们的化学思维得到了锻炼,有了良好的化学思维,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就会大大提升。
另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要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化学学习水平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展开化学学习。举例来说,高中化学教材中有一节知识点是关于“制备Fe(OH)2白色沉淀”,为了讲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将班上的同学分为若干组,一般每组4到6名同学。实验前,先提供两组实验仪器,根据分组,安排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设计好实验方案。根据组内成员的讨论结果分别设计出两种化学实验方案:方案一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NaOH溶液。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FeSO4溶液,加入稀硫酸和铁屑,并在试管中滴入几滴煤油。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方,再挤出NaOH溶液;方案二将煮沸过的NaOH溶液、铁屑以及稀硫酸溶液分别加入到两个试管中,打开止水夹,塞紧试管上部塞子,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束,根据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到的实验结论,讨论得出成功制备Fe(OH)2的注意事项。通过小组学习和讨论,组内成员对实验过程有了充分的了解,不仅仅对制备Fe(OH)2白色沉淀的理论知识点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活跃地教学氛围中提升知识探究的欲望。而且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对于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学生们在日后的合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已逐渐被淘汰,转而代之的是以提升化学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鉴于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知识传递的教学方式,同时利用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以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妍.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144.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探究能力
化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然界的诠释,同时化学理论知识的获取和化学实践操作都离不开对自然界的科学探究。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必须要突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活动往往会受到落后的教育观念影响,化学教师倾向于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不够重视,不仅不能够提升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甚至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为了改变这种情形,高中化学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兴趣才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化学本身感兴趣学生才能够有动力去学习化学知识。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需要以提升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为前提。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化学教学时可以引入情景教学的方式,将枯燥的化学知识融入到实际情境中,为高中生创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创设情境,通过动态化的视频展现化学知识。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关于“乙烯性质”的相关知识讲解,如果只通过教师的口头阐述对学生来说会比较抽象,不好记忆。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阐释,在化学课堂上播放溴水遇到乙烯褪色的视频,让高中生能够对这一神奇的现象有直观的感受,生动的视频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性质的记忆。而脱离开多媒体教具,高中化学教师还可以利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境创设,譬如在教授“蒸馏”的化学实验时,化学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个具体化的问题:如果是你被困海上的孤岛,你如何才能利用淡水资源让自己存活下去呢?带着这一问题情境,教師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进行蒸馏水的提取,让学生在日后回忆起蒸馏知识点时,能够凭借当时创设的情景迅速联想到提取方法。所以说,在高中的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出不同的情景,既能够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深刻的记忆,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上激发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诠释了自然界,而化学知识则是生活的体现。我国实施的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人才。所以高中化学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就需要在教授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需要从化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出发,以此为切入点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高中化学教材中有一节关于“甲烷性质”的知识点,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时的时候,可以积极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譬如可以告诉学生,地窖中容易积存大量的沼气,如果一旦有调皮的学生将点燃的爆竹扔进这样的地窖里面,就会因此引发剧烈的爆炸,造成人员和财产的严重损失。这种现实感很强的例子和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近,能够让学生对其留有深刻的印象,让其了解到可燃性气体的性质。进而高中化学教师还可以顺着实例对学生提出问题思考:生活中如何使用天然气才能保障安全呢?让学生针对问题观察家中天然气的使用,或者询问家长或者上网查询,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可燃性气体知识的探究欲望。这种让化学理论知识和日常实际应用相融合的教学方式,不仅仅培养了高中生的探究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三、小组合作,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大多采用“我说你听”的方式进行教学,单一且枯燥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改善这种情况,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打破传统,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对化学知识进行探讨和学习,让小组成员们的化学思维得到了锻炼,有了良好的化学思维,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就会大大提升。
另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要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化学学习水平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展开化学学习。举例来说,高中化学教材中有一节知识点是关于“制备Fe(OH)2白色沉淀”,为了讲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将班上的同学分为若干组,一般每组4到6名同学。实验前,先提供两组实验仪器,根据分组,安排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设计好实验方案。根据组内成员的讨论结果分别设计出两种化学实验方案:方案一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NaOH溶液。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FeSO4溶液,加入稀硫酸和铁屑,并在试管中滴入几滴煤油。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方,再挤出NaOH溶液;方案二将煮沸过的NaOH溶液、铁屑以及稀硫酸溶液分别加入到两个试管中,打开止水夹,塞紧试管上部塞子,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束,根据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到的实验结论,讨论得出成功制备Fe(OH)2的注意事项。通过小组学习和讨论,组内成员对实验过程有了充分的了解,不仅仅对制备Fe(OH)2白色沉淀的理论知识点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活跃地教学氛围中提升知识探究的欲望。而且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对于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学生们在日后的合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已逐渐被淘汰,转而代之的是以提升化学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鉴于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知识传递的教学方式,同时利用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以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妍.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