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数字鸿沟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5-0067-04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影响。与2003年的SARS时期不同,今天的我们处在一个互联网和个人智能终端高度普及的时代。在疫情防控封闭期间,我们享受着互联网数字化生活带来的便利,学生在线参加网课学习,成年人居家办公、开展在线会议,同时还有海量的视频、游戏等娱乐内容可供选择。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人们将真实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与互联网虚拟空间紧密融合,不断地向数字化生存深入探索。
著名学者尼葛洛庞帝1996年的著作《数字化生存》,就曾对未来的互联网生活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他认为人类将进入“数字化生存”的社会生存状态,“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動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 1 ]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扩张当中,渐渐形成了以参与、共享、开放为理念,以信息的自由生成和分享为基本特征的互联网文化。当今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内容既包括传统专业机构所生产的专业化信息内容,也包含了普通用户生成的信息内容。在以专业媒体为主导的大众传媒时期,信息传播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媒介平台,其信息传播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和自主性。媒介是人的一切外化、延伸、产出,媒介是人的一切文化。媒介与人处于一个同构的历史过程当中,我们每一个个体与媒介共存、共同进化。捷克的媒介哲学家勒姆·弗鲁塞尔,将人类文化的发展看作是媒介符号不断演变的过程。“从线性文本符号过渡到技术性符号(以照片、电影、电视、电脑以及互联网、手机为代表),标志着人类文化由历史阶段发展到后历史阶段。”[ 2 ]处于后历史阶段的我们所需要的思维方式,与历史阶段的人们所具有的具象思维方式不同,我们更需要具备与当今时代所匹配的“技术性想象力”。
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人们要具备与互联网媒介相适应的“技术性想象力”,才能深刻了解洞悉其本质,同时以个人主观能动性体验互联网带来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通过互联网赋予的双向传播功能,在互联网数字化生存空间中与他人共存共荣,自由地进行信息的生产与交换。但是老年群体在疫情期间的数字化生存困境被急剧放大,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数字鸿沟”在老年群体中的客观存在。
“数字鸿沟指的是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3]数字鸿沟展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中人们所存在的差距状态,没有跨越“接入沟”的老年群体将无法参与到当今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
1.1 被边缘化的老年群体
在创新扩散理论视角下,老年群体在接受互联网的过程中可以算作“滞后者”。从接入障碍方面来看,老年群体可能存在着无力支付网络设备费用、年龄太大有视听障碍等影响因素,同时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方式对于文化水平低的老年群体存在技术门槛。另外老年群体更多受到了传统大众传媒时代影响,可能对互联网没有使用动机需求和使用兴趣等。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老人不会使用手机挂号看病”“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等新闻事件层出不穷。所以部分非网民老年群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成为了被互联网数字化空间拒之门外的“数字难民”。
2021年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全国人口的占18.70%[4]。截至2020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数量占国内网民总数的11.2%,人数约11 076万[5],所以仍有超1.53亿老年人口未曾接触过互联网,意味着他们未曾享受到互联网与数字化生存所带来的便利。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边缘化”是指不被主流社会所关注,或被社会所忽视,处于社会边缘的存在状态。边缘化的事物背离中心或主流方向,游离于主流之外,是被忽略、不受重视的群体。所以这1.53亿尚未接入互联网的老年人在疫情防控期间,甚至丧失了与外部世界接轨的基本权利,因为无法接入互联网而被真正的边缘化。他们可能没有办法及时获得大部分的防疫信息,同时也无法享受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数字化服务,甚至可能无法保障基本的出行、在线购物等生活需求。
1.2 疫情加速老年群体接入互联网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网民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主流群体,时刻享受着互联网数字化为现实生活带来的便捷。截至2020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数量相比2019年6月增加约5 184万[5],60岁及以上 网民数量增速大于其他年龄群体网民数量增速,成为了2020年国内网民人数的主要增长点。从社会环境出发来看,老年群体为了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不得不选择接入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空间。从个人动机来看,老年群体在疫情期间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社交软件的视频电话等形式与子女、亲人沟通,找到共同话题。从互联网媒介属性来看,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空间内容多元化,信息容量巨大,可以更为便捷地获取防疫等信息内容。同时可以学习新知识,保持与时代接轨,也可以使用各种娱乐功能打发闲暇时间,发展个人兴趣爱好。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老年人不接入互联网或许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疫情加速了每一个人“数字化生存”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可预知或不可预知的问题。人口老年作为全球范围的一个重要趋势,根据《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年指数报告(2019—2020)》指出我国将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00—2022年)。这一阶段内老年人口由1.31亿增加到2.68亿,老龄化水平从10.31%提高到18.5%[6]。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我们将会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空间和方式,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存能力,同时要分析和探讨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路径,保障老年群体在后疫情时代下数字化生存的基本权利。
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普及上做出巨大努力,在保障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虽然仍有一定体量的非网民群体,但是互联网数字化生存的“接入沟”在逐渐缩小,数字鸿沟的问题已经从接入机会差异正在转向使用差异。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在互联网数字生活中更具备主观能动性,更青睐于提升自我水平的网络活动;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则更着重使用互联网的娱乐功能,长期以往可能会导致其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批判能力,并且与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之间的“知识沟”逐渐加大。互联网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就像一片未被探索的新大陆,随着他们逐渐深入探索,会不断收获新的认知与体验。但是由于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空间其本身所具有的虚拟属性,给老年群体带来了机遇和风险并存的处境。
2.1 以社交娱乐为主导,主动参与度不足
由于个人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成为了老年群体的主要上网设备,老年群体可以在手机上满足大部分的上网需求。《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95.6%的中老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在使用偏好上有71.3%喜欢聊天社交,68.2%喜欢上网浏览新闻,50.4%喜欢看视频、听歌。”[7]所以从老年群体的身份属性出发,他们更看重互联网数字化生存空间的社交功能、娱乐功能。目前流行的短视频、游戏满足着老年群体日常休闲娱乐的需求。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对人的协作与活动的尺度和形态发挥着塑造和控制的作用”[ 8 ]。老年群体曾长期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播渠道来获取信息,习惯于由传者主导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方式。很多老年人会依据过往的生活经验来对当下问题做出判断,很少会主动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囿于上述情况,老年群体在不断深入互联网数字化生存空间的过程中,会处于被动接受海量信息的状态,很多老年人难以经过自我学习来积累数字化生存的经验和能力,更是缺少在数字化空间生产内容进行自我表达的行为动力。
2.2 缺乏媒介素养,易入网络陷阱
中国的社会传统是以“差序格局”为基础的熟人社交体系,是由无数熟悉的私人关系所构成的社交环境,人们会自觉遵守其中的道德行为规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差序格局”向“团体格局”转变,人们的社交方式也向陌生化转变。老年群体习惯于将熟人社交的经验带入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的虚拟空间,加之互联网知识储备不足,辨别能力不足,防范意识不强等多方面因素,同时互联网平台把关人相对缺位,导致老年群体容易轻信网络谣言、虚假广告,遭受网络诈骗。
2020年10月,江西卫视《幸福配方》栏目播出了节目《六旬追星女子:我要嫁靳东,勇敢活一次》,61岁的黄女士在疫情防控期间更换了智能手机,沉迷于抖音短视频平台,迷恋演员“靳东”,每天从早到晚都刷着“靳东”的视频,最终发展到离家出走去寻找“靳东”。事后调查发现,黄女士关注的抖音账号与演员靳东并无任何关系,是由他人冒充并通过大量合成的假视频来向靳东的中老年粉丝实施诈骗。正如前文提到的互联网文化特征,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技术性想象能力,积极主动地创造、生产和分享信息内容。但是互联网的技术门槛导致很多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学习能力较差的网民群体无法顺利地在互联网媒介话语空间进行自我表达,无法自主学习提高自身水平,甚至无法辨别信息真伪。在互联网数字化生存空间中,自媒体用户自主生产、传播的海量信息,使得理性“把关”控制日益困难。以黄女士为代表的老年群体,缺乏基本的数字化生存的能力和媒介素养,缺乏对信源进行真伪辨别的能力,以自己的情感导向进行判断,处于容易陷入网络骗局的困境。
无论何时代,人是具备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个体的主动或被动选择深刻影响着个体与媒介的关系。在互联网数字化生存中,要充分平衡个体与技术赋权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互联网媒介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资源不断完善自我,共同深入参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充分保障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提升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存能力,加速老年群体融入数字化生存空间和“互联网+”的社會环境。
3.1 培育价值共识
人生不断前进的过程也是衰老的过程,每个人无可避免地会经历老年的阶段。由于既往的生活经验、生活方式和认知层次,老年人难免会思想落后,思维模式僵化,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媒体报道中,老年人多以弱者形象出现,在获得同情关注的同时也容易被忽视其积极乐观的方面。老年人在媒介环境威力的影响下,会对互联网等新鲜事物产生畏惧心理,进而无法深入了解。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后疫情时代”,老年人也不可避免地要接入、深入、融入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空间。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基本国情,“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改变老年人“消极养老”的思想观念。培育“终身学习”价值共识是老年人融入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空间,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孔子曾自述其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9]五十岁、六十岁安心立命,能够正确对待各种言论,明辨是非,七十岁做事便能随心所欲而不致于超越准则和规矩,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老年时期也对自己有约束,承担社会责任,不放纵、不逾矩,遵守社会规则,这体现了一种高级的生活态度,对老年人养成“终身学习”价值共识和融入互联网数字化生存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互联网平台中也活跃着大量分享老年生活的内容生产者,比如记录百岁奶奶生活的抖音账号“蔡昀恩”,拥有近700万粉丝,著名演员游本昌在抖音拥有1 100余万粉丝。此外有很多老年群体也在不断尝试通过以短视频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进行社交、学习,已经具备互联网数字化生存能力的老年人是最好的引导者,他们可以用老年人所熟知的方式提升学习能力和培育价值共识。 3.2 家庭文化反哺
在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绵延千年的大家族家庭结构向小家庭结构转变。同时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导致小家庭日趋独立,两代人共同以孙辈为中心,改变了原有长者主导家庭的模式。老年人面临最大的困境是缺少了对他们内心精神世界的关照,缺乏伴侣与子女的关爱,使部分老年群体转向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空间寻求精神慰藉,这也是前文黄女士陷入骗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中,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被称为“文化反哺”[10]。老年群体作为曾经的中流砥柱,为社会发展、家庭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作为年轻一代的子女要肩负起“文化反哺”的责任与义务。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父辈接触互联网、正确使用互联网,不断寻找共同话题和学习机会,在家庭范围内有效提升老年群体在数字化生存中的媒介素养。引导帮助老年人在互联网数字化生存空间的积极互动的心态,鼓励老年人逐步由被动接受者向主动传播者进行转变,让老年人在互联网空间中体会到自我价值表达和实现的效能感、获得感、融入感,以达到良性循环的数字化生存模式。
3.3 政策监管与引导
从政府层面来看,要发挥政府的监管与引导作用,不断深入优化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平使用。2020年11月,《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出台,要求各部门聚焦关注关于老年群体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要求将传统服务模式与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群体在使用智能技术当中所存在的突出困难。2021年3月,上海市宣布将开展“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助力老年人成功跨越“数字鸿沟”。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应要加强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现有的行政办事服务大厅、图书馆、文化站等公共场所作为信息化基础设施,为老年群体保留线下办理业务、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提供标准的信息化服务。鼓励社会公益组织、行业协会与互联网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参与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降低老年群体进入互联网服务的技术门槛和使用障碍。同时要重视老年群体上网安全问题,加强互联网的内容监管,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降低风险因素,保障老年群体的基本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让老年群体可以安心、放心、宽心地融入互联网数字化生存空间。
3.4 互联网平台适老化
互联网平台作为数字化生存的载体,对于老年群体而言需要为老年群体在产品形式和服务内容上进行改进升级,以适应老年群体的基本需求。互联网平台应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1年4月发布的《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和《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将互联网网站和App进行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真正做到无诱导,无弹窗,无虚假广告,让老年人敢用、能用、想用。
在服务内容上,互联网平台要充分发挥“把关人”的作用,比如抖音短视频平台已经做出了多项措施来严格把控内容质量,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人工”的审核方式,来确保用户上传内容质量。抖音短视频在2018年7月就上线了青少年模式,该模式下只出现由平台精选、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无法观看直播和充值打赏。2021年4月13日,抖音发布了全新升级的“青少年模式”,新增“发现”频道,可以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匹配内容,同时可以使用安全搜索功能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现阶段互联网平台的“老年模式”大多形同虚设,有的仅仅是提供大号字体,并没有在内容上进行针对性“适老化”。互联网平台应以现阶段较为成熟的“青少年模式”为参考,为老年群体用户开辟真正符合需求的内容服务。2021年3月,抖音短视频推出了“老友计划”,发起了“寻找60后老朋友”等系列活动,将招募老年用戶代表参与抖音的适老化升级等事项,这一举措为互联网平台的适老化升级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路径。同时互联网平台和专业媒体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鼓励广大内容生产者和老年群体生产积极向上的作品,以学习防疫科普、防诈骗、健康养生等内容,对老年群体进行积极正面引导,促进老年群体不断提升数字化生存能力,为老年群体融入数字化生存空间提供可信、安全、便利的互联网平台基础。
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基本国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发展速度和我们对数字化生存的依赖度必然会与日俱增,所以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存需要我们格外关注,要做到既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又要进一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就需要政府、社会、互联网平台和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让老年人可以接入、深入、融入互联网数字化生存空间,遇见生活中不同的样态和可能性,真正做到让老年群体“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
参考文献
[1]裘伟廷.数字化生存的未来[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5(4):129.
[2]周海宁.论互联网时代受众的数字化生存能力[J].出版发行研究,2018(12):23-28,11.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18.
[4]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EB/OL].(2021-05-11)[2021-06-25].http://www.stats.gov. cn/tjsj/zxfb/202105/t20210510_1817181.html.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3)[2021-06-25]. http://www.gov.cn/xinwen/2021-02/03/5584518/ files/bd16adb558714132a829f43915bc1c9e.pdf.
[6]杨一帆,张雪永,陈杰,等.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19~2020)(选摘)[J].质量与认证,2020(11):32-39.
[7]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腾讯政务舆情部.图解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EB/OL].(2018-06-29)[2021-06-25].http://yuqing.people.com.cn/ n1/2018/0629/c405625-30096878.html.
[8]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19.
[9]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55-56.
[10]崔囡.青年“文化反哺”启迪下的成人教育发展策略[J].当代继续教育,2013,31(1):32-33,39.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5-0067-04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影响。与2003年的SARS时期不同,今天的我们处在一个互联网和个人智能终端高度普及的时代。在疫情防控封闭期间,我们享受着互联网数字化生活带来的便利,学生在线参加网课学习,成年人居家办公、开展在线会议,同时还有海量的视频、游戏等娱乐内容可供选择。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人们将真实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与互联网虚拟空间紧密融合,不断地向数字化生存深入探索。
著名学者尼葛洛庞帝1996年的著作《数字化生存》,就曾对未来的互联网生活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他认为人类将进入“数字化生存”的社会生存状态,“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動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 1 ]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扩张当中,渐渐形成了以参与、共享、开放为理念,以信息的自由生成和分享为基本特征的互联网文化。当今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内容既包括传统专业机构所生产的专业化信息内容,也包含了普通用户生成的信息内容。在以专业媒体为主导的大众传媒时期,信息传播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媒介平台,其信息传播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和自主性。媒介是人的一切外化、延伸、产出,媒介是人的一切文化。媒介与人处于一个同构的历史过程当中,我们每一个个体与媒介共存、共同进化。捷克的媒介哲学家勒姆·弗鲁塞尔,将人类文化的发展看作是媒介符号不断演变的过程。“从线性文本符号过渡到技术性符号(以照片、电影、电视、电脑以及互联网、手机为代表),标志着人类文化由历史阶段发展到后历史阶段。”[ 2 ]处于后历史阶段的我们所需要的思维方式,与历史阶段的人们所具有的具象思维方式不同,我们更需要具备与当今时代所匹配的“技术性想象力”。
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人们要具备与互联网媒介相适应的“技术性想象力”,才能深刻了解洞悉其本质,同时以个人主观能动性体验互联网带来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通过互联网赋予的双向传播功能,在互联网数字化生存空间中与他人共存共荣,自由地进行信息的生产与交换。但是老年群体在疫情期间的数字化生存困境被急剧放大,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数字鸿沟”在老年群体中的客观存在。
1 接入:“互联网+后疫情时代”的老年群体
“数字鸿沟指的是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3]数字鸿沟展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中人们所存在的差距状态,没有跨越“接入沟”的老年群体将无法参与到当今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
1.1 被边缘化的老年群体
在创新扩散理论视角下,老年群体在接受互联网的过程中可以算作“滞后者”。从接入障碍方面来看,老年群体可能存在着无力支付网络设备费用、年龄太大有视听障碍等影响因素,同时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方式对于文化水平低的老年群体存在技术门槛。另外老年群体更多受到了传统大众传媒时代影响,可能对互联网没有使用动机需求和使用兴趣等。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老人不会使用手机挂号看病”“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等新闻事件层出不穷。所以部分非网民老年群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成为了被互联网数字化空间拒之门外的“数字难民”。
2021年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全国人口的占18.70%[4]。截至2020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数量占国内网民总数的11.2%,人数约11 076万[5],所以仍有超1.53亿老年人口未曾接触过互联网,意味着他们未曾享受到互联网与数字化生存所带来的便利。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边缘化”是指不被主流社会所关注,或被社会所忽视,处于社会边缘的存在状态。边缘化的事物背离中心或主流方向,游离于主流之外,是被忽略、不受重视的群体。所以这1.53亿尚未接入互联网的老年人在疫情防控期间,甚至丧失了与外部世界接轨的基本权利,因为无法接入互联网而被真正的边缘化。他们可能没有办法及时获得大部分的防疫信息,同时也无法享受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数字化服务,甚至可能无法保障基本的出行、在线购物等生活需求。
1.2 疫情加速老年群体接入互联网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网民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主流群体,时刻享受着互联网数字化为现实生活带来的便捷。截至2020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数量相比2019年6月增加约5 184万[5],60岁及以上 网民数量增速大于其他年龄群体网民数量增速,成为了2020年国内网民人数的主要增长点。从社会环境出发来看,老年群体为了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不得不选择接入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空间。从个人动机来看,老年群体在疫情期间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社交软件的视频电话等形式与子女、亲人沟通,找到共同话题。从互联网媒介属性来看,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空间内容多元化,信息容量巨大,可以更为便捷地获取防疫等信息内容。同时可以学习新知识,保持与时代接轨,也可以使用各种娱乐功能打发闲暇时间,发展个人兴趣爱好。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老年人不接入互联网或许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疫情加速了每一个人“数字化生存”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可预知或不可预知的问题。人口老年作为全球范围的一个重要趋势,根据《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年指数报告(2019—2020)》指出我国将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00—2022年)。这一阶段内老年人口由1.31亿增加到2.68亿,老龄化水平从10.31%提高到18.5%[6]。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我们将会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空间和方式,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存能力,同时要分析和探讨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路径,保障老年群体在后疫情时代下数字化生存的基本权利。
2 深入: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问题涌现
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普及上做出巨大努力,在保障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虽然仍有一定体量的非网民群体,但是互联网数字化生存的“接入沟”在逐渐缩小,数字鸿沟的问题已经从接入机会差异正在转向使用差异。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在互联网数字生活中更具备主观能动性,更青睐于提升自我水平的网络活动;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则更着重使用互联网的娱乐功能,长期以往可能会导致其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批判能力,并且与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之间的“知识沟”逐渐加大。互联网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就像一片未被探索的新大陆,随着他们逐渐深入探索,会不断收获新的认知与体验。但是由于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空间其本身所具有的虚拟属性,给老年群体带来了机遇和风险并存的处境。
2.1 以社交娱乐为主导,主动参与度不足
由于个人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成为了老年群体的主要上网设备,老年群体可以在手机上满足大部分的上网需求。《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95.6%的中老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在使用偏好上有71.3%喜欢聊天社交,68.2%喜欢上网浏览新闻,50.4%喜欢看视频、听歌。”[7]所以从老年群体的身份属性出发,他们更看重互联网数字化生存空间的社交功能、娱乐功能。目前流行的短视频、游戏满足着老年群体日常休闲娱乐的需求。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对人的协作与活动的尺度和形态发挥着塑造和控制的作用”[ 8 ]。老年群体曾长期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播渠道来获取信息,习惯于由传者主导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方式。很多老年人会依据过往的生活经验来对当下问题做出判断,很少会主动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囿于上述情况,老年群体在不断深入互联网数字化生存空间的过程中,会处于被动接受海量信息的状态,很多老年人难以经过自我学习来积累数字化生存的经验和能力,更是缺少在数字化空间生产内容进行自我表达的行为动力。
2.2 缺乏媒介素养,易入网络陷阱
中国的社会传统是以“差序格局”为基础的熟人社交体系,是由无数熟悉的私人关系所构成的社交环境,人们会自觉遵守其中的道德行为规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差序格局”向“团体格局”转变,人们的社交方式也向陌生化转变。老年群体习惯于将熟人社交的经验带入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的虚拟空间,加之互联网知识储备不足,辨别能力不足,防范意识不强等多方面因素,同时互联网平台把关人相对缺位,导致老年群体容易轻信网络谣言、虚假广告,遭受网络诈骗。
2020年10月,江西卫视《幸福配方》栏目播出了节目《六旬追星女子:我要嫁靳东,勇敢活一次》,61岁的黄女士在疫情防控期间更换了智能手机,沉迷于抖音短视频平台,迷恋演员“靳东”,每天从早到晚都刷着“靳东”的视频,最终发展到离家出走去寻找“靳东”。事后调查发现,黄女士关注的抖音账号与演员靳东并无任何关系,是由他人冒充并通过大量合成的假视频来向靳东的中老年粉丝实施诈骗。正如前文提到的互联网文化特征,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技术性想象能力,积极主动地创造、生产和分享信息内容。但是互联网的技术门槛导致很多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学习能力较差的网民群体无法顺利地在互联网媒介话语空间进行自我表达,无法自主学习提高自身水平,甚至无法辨别信息真伪。在互联网数字化生存空间中,自媒体用户自主生产、传播的海量信息,使得理性“把关”控制日益困难。以黄女士为代表的老年群体,缺乏基本的数字化生存的能力和媒介素养,缺乏对信源进行真伪辨别的能力,以自己的情感导向进行判断,处于容易陷入网络骗局的困境。
3 融入:能力提升与“适老化”
无论何时代,人是具备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个体的主动或被动选择深刻影响着个体与媒介的关系。在互联网数字化生存中,要充分平衡个体与技术赋权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互联网媒介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资源不断完善自我,共同深入参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充分保障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提升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存能力,加速老年群体融入数字化生存空间和“互联网+”的社會环境。
3.1 培育价值共识
人生不断前进的过程也是衰老的过程,每个人无可避免地会经历老年的阶段。由于既往的生活经验、生活方式和认知层次,老年人难免会思想落后,思维模式僵化,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媒体报道中,老年人多以弱者形象出现,在获得同情关注的同时也容易被忽视其积极乐观的方面。老年人在媒介环境威力的影响下,会对互联网等新鲜事物产生畏惧心理,进而无法深入了解。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后疫情时代”,老年人也不可避免地要接入、深入、融入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空间。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基本国情,“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改变老年人“消极养老”的思想观念。培育“终身学习”价值共识是老年人融入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空间,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孔子曾自述其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9]五十岁、六十岁安心立命,能够正确对待各种言论,明辨是非,七十岁做事便能随心所欲而不致于超越准则和规矩,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老年时期也对自己有约束,承担社会责任,不放纵、不逾矩,遵守社会规则,这体现了一种高级的生活态度,对老年人养成“终身学习”价值共识和融入互联网数字化生存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互联网平台中也活跃着大量分享老年生活的内容生产者,比如记录百岁奶奶生活的抖音账号“蔡昀恩”,拥有近700万粉丝,著名演员游本昌在抖音拥有1 100余万粉丝。此外有很多老年群体也在不断尝试通过以短视频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进行社交、学习,已经具备互联网数字化生存能力的老年人是最好的引导者,他们可以用老年人所熟知的方式提升学习能力和培育价值共识。 3.2 家庭文化反哺
在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绵延千年的大家族家庭结构向小家庭结构转变。同时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导致小家庭日趋独立,两代人共同以孙辈为中心,改变了原有长者主导家庭的模式。老年人面临最大的困境是缺少了对他们内心精神世界的关照,缺乏伴侣与子女的关爱,使部分老年群体转向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空间寻求精神慰藉,这也是前文黄女士陷入骗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中,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被称为“文化反哺”[10]。老年群体作为曾经的中流砥柱,为社会发展、家庭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作为年轻一代的子女要肩负起“文化反哺”的责任与义务。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父辈接触互联网、正确使用互联网,不断寻找共同话题和学习机会,在家庭范围内有效提升老年群体在数字化生存中的媒介素养。引导帮助老年人在互联网数字化生存空间的积极互动的心态,鼓励老年人逐步由被动接受者向主动传播者进行转变,让老年人在互联网空间中体会到自我价值表达和实现的效能感、获得感、融入感,以达到良性循环的数字化生存模式。
3.3 政策监管与引导
从政府层面来看,要发挥政府的监管与引导作用,不断深入优化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平使用。2020年11月,《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出台,要求各部门聚焦关注关于老年群体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要求将传统服务模式与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群体在使用智能技术当中所存在的突出困难。2021年3月,上海市宣布将开展“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助力老年人成功跨越“数字鸿沟”。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应要加强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现有的行政办事服务大厅、图书馆、文化站等公共场所作为信息化基础设施,为老年群体保留线下办理业务、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提供标准的信息化服务。鼓励社会公益组织、行业协会与互联网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参与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降低老年群体进入互联网服务的技术门槛和使用障碍。同时要重视老年群体上网安全问题,加强互联网的内容监管,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降低风险因素,保障老年群体的基本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让老年群体可以安心、放心、宽心地融入互联网数字化生存空间。
3.4 互联网平台适老化
互联网平台作为数字化生存的载体,对于老年群体而言需要为老年群体在产品形式和服务内容上进行改进升级,以适应老年群体的基本需求。互联网平台应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1年4月发布的《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和《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将互联网网站和App进行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真正做到无诱导,无弹窗,无虚假广告,让老年人敢用、能用、想用。
在服务内容上,互联网平台要充分发挥“把关人”的作用,比如抖音短视频平台已经做出了多项措施来严格把控内容质量,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人工”的审核方式,来确保用户上传内容质量。抖音短视频在2018年7月就上线了青少年模式,该模式下只出现由平台精选、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无法观看直播和充值打赏。2021年4月13日,抖音发布了全新升级的“青少年模式”,新增“发现”频道,可以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匹配内容,同时可以使用安全搜索功能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现阶段互联网平台的“老年模式”大多形同虚设,有的仅仅是提供大号字体,并没有在内容上进行针对性“适老化”。互联网平台应以现阶段较为成熟的“青少年模式”为参考,为老年群体用户开辟真正符合需求的内容服务。2021年3月,抖音短视频推出了“老友计划”,发起了“寻找60后老朋友”等系列活动,将招募老年用戶代表参与抖音的适老化升级等事项,这一举措为互联网平台的适老化升级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路径。同时互联网平台和专业媒体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鼓励广大内容生产者和老年群体生产积极向上的作品,以学习防疫科普、防诈骗、健康养生等内容,对老年群体进行积极正面引导,促进老年群体不断提升数字化生存能力,为老年群体融入数字化生存空间提供可信、安全、便利的互联网平台基础。
4 结语
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基本国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发展速度和我们对数字化生存的依赖度必然会与日俱增,所以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存需要我们格外关注,要做到既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又要进一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就需要政府、社会、互联网平台和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让老年人可以接入、深入、融入互联网数字化生存空间,遇见生活中不同的样态和可能性,真正做到让老年群体“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
参考文献
[1]裘伟廷.数字化生存的未来[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5(4):129.
[2]周海宁.论互联网时代受众的数字化生存能力[J].出版发行研究,2018(12):23-28,11.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18.
[4]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EB/OL].(2021-05-11)[2021-06-25].http://www.stats.gov. cn/tjsj/zxfb/202105/t20210510_1817181.html.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3)[2021-06-25]. http://www.gov.cn/xinwen/2021-02/03/5584518/ files/bd16adb558714132a829f43915bc1c9e.pdf.
[6]杨一帆,张雪永,陈杰,等.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19~2020)(选摘)[J].质量与认证,2020(11):32-39.
[7]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腾讯政务舆情部.图解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EB/OL].(2018-06-29)[2021-06-25].http://yuqing.people.com.cn/ n1/2018/0629/c405625-30096878.html.
[8]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19.
[9]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55-56.
[10]崔囡.青年“文化反哺”启迪下的成人教育发展策略[J].当代继续教育,2013,31(1):32-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