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份的研究

来源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a1982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成份系统分离和薄层析,对国产鱼腥草挥发油成份进行了研究,鉴定了4个单萜烯——α-蒎烯(α-pinene)、莰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和 d-柠檬烯(d-liraonene);2个含氧单萜化合物——芳樟醇(linalool)和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1个倍半萜——丁香烯(caryophyllene);3个醛酮化合物——甲基正壬基酮(2-undecanone)、癸酰乙醛(decanoyl acetaldehyde)和月桂醛(dodecanaldehyde)等10个成份。其中莰烯、乙酸龙脑酯和丁香烯系首次在鱼腥草中发现。研究证明,我国广东产鱼腥草全草挥发油的成份与国外报道的日本产鱼腥草地上部分挥发油有较大的差别。癸酰乙醛、芳樟醇、α-蒎烯和甲基正壬基酮为挥发油中的抗菌有效成份。
其他文献
传统外语能力框架通常将外语能力分解成语法、语用、策略等组成部分,不完全符合外语使用的实际过程。本文尝试从认知语法角度重构外语能力框架,认为外语能力体现了通用认知能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
利用树莓为主要原料,通过加热制浆取汁浓缩后,进行喷雾干燥,制备出营养元素损失少、复水快、溶解性强、色、香、味俱全的树莓粉产品。研究了降低树莓浆料黏度的最佳酶解方法,
自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烟草在美国出现后,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应用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全球抗虫、抗除草剂、抗病和品质改良的棉花、水稻、大豆、玉米等转基因植物已
"比亚迪不是一个大的公司,但是它是一个对股东、对消费者负责的公司,对股东负责我们必须要精打细算,对消费者负责我们则要精益求精,制作精良的产品。"
在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的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对不同水分处理梯度(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45%和20%)条件下玉米生长和抗旱性的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一般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进行筛选。本实验以转基因大豆、玉米(购自Fluka)为参照物,转基因含量为0%,1%,2%,5%的样品均获得
量子测量问题悬而未决已近一个世纪,而目前学界日益倾向于将之归结为两个必须由量子理论回答的问题,即"明确结果问题"和"优先基矢问题"。21世纪初,John H.Conway、Simon Koch
本文阐述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及其国内外发展状况,及对转基因食品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国内外不同的态度,探讨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指出转基因技术必然进入二十一世纪这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