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记》读札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宗元之才可骄于世人,他写的八记取材范围已经十分有限,地理跨度小得不能再小,依然篇篇精致,韵味悠长。这《石渠记》又是一例。
  石渠之景比之永州山野中别处风物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水、木、石、风等类。文章也还是精炼短小,意境依旧是冷峭幽深。若说相似之中的别致之笔,倒也有一处。开篇写道:“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桥”字是名词活用作了动词,意思是搭桥。此地修桥恐怕以石料为之,石材易得,坚固弥久。也可能是木料,大树活着是一座峰,倒下是一座桥,以之为桥,会让行人观者心理活动更多一点。渠水之上有桥存在,民居痕迹是也。这就把永州的凉山野水与人心拉近了。由此我们可以为柳宗元欣慰几分,毕竟他栖身七八载岁月,行走之处寂寥少人的所在添了一点烟火人迹,生活气息。
  余下的文字与前五记所绘山水大致无异,他所观之景虽然同样秀丽精巧,可惜特色难寻。永州山水再多情,面貌毕竟难出新。正值盛年的柳宗元只能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出入丛林之后还是出入丛林,没有烈酒,没有长笛,风景虽美,奈何消磨心神催人老去。
  如今的永州司马,打发时光的办法只是在有限的活动半径内寻找尽量特别一点的山水,简单地修整几下,坐下想想心事,搬块石头记下这景致,然后走掉。要说本文与第二、第三记有何不同,也就是这石渠的前主人不再是百姓,而是柳宗元的同僚——“予从州牧得之”。比之前述西山与小石潭的无人之境,这石渠已是名胜有主。他跋山觅水求的无非是心灵宁静,当然是人迹罕至之处最好,可见柳氏在永州已经没有天然的清静可得,只好重新走近人间烟火,苟且静心安神,柳氏之探寻不可谓不辛苦。好在努力终于没有付诸流水,他总是能想方设法安顿劫后疲惫的身心,就在这石渠桥边。
  
  附原文: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第一中学(136100)
其他文献
电在各个领域配置的精度和利用率的高低,与用电的安全可靠性、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的高低有着密切联系,笔者现就电在棉花加工业生产中的配置和应用谈几点看法,供同
作为人类的社会性劳动成果,从日常生活中得衣、食、住、行到航天飞机、城市规划等无不存在着大量的设计审美问题,从美学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人类的设计行为,日用器物以及生产生
自唐代以来,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的妓女大都是正面形象,她们虽不幸沦落风尘,但却能够保持人性美好的一面.然而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的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妓
随着我国气候的不断改变,水土地保持工作已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福建南安等地区,防止水土流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阐述了山上造林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山上造林的几种方法以及
他向往海洋,他企盼自己是鱼儿,虽然沉默,但可以随时听见海浪的声音,感受海洋的律动; 他向往天空,他企盼自己是鸟儿,即使翅膀不够丰满,也可以快乐地翱翔天际,无忧无虑!    梨花淡白,记忆深处的童年,一如梨花,尘埃之中固守着纯净与清香,太多的磨难,太多的坎坷,反而赋予天使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愿此间的人们多一份相互关爱之情。  ——宋晓波    我从未奢望过自己能像童话中的公主,可以遇到天使。但是,那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