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杀死了恐龙?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龙曾称霸一时,遍布全球,它的灭绝众说纷纭,一直没有定论。
  地球上最古老的恐龙的诞生时间被确定为大约2.3亿年前, 当时只有一块超级大陆——盘古大陆(古生代至中生代形成的大片陆地)。因此,今天在各个大陆,甚至南极都可以找到恐龙的化石。但是,没有一个地方能找到存在于白垩纪和早第三纪交替时(约6600万年前—约65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这就意味着,恐龙在这一时期突然从地球上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白堊纪和早第三纪交替期的古沉积层的黏土薄层,竟奇怪地含有丰富的铱元素。地球表面这种元素十分稀少,而在那一时期的沉积层里,铱含量高达普通沉积层的10倍至100倍。这种情况只有在坠落地球的陨石里见到。在这时期的地层中同样发现了丰富的熔化石英和其他经历高温的残余物,因此,人们相信,恐龙是因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灭亡的。
  1991年,科学家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了一座被填平的巨大火山口,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见解。科学家认为,如此巨大的火山口只有直径达5千米至15千米的陨石撞击才可能形成(如同2013年2月15日坠到车里雅宾斯克的直径40米的陨石。该陨石重达10吨,移动速度高达6.7万千米/时,爆炸威力相当于50万吨TNT炸药,是广岛原子弹威力的20倍到30倍。爆炸最终导致1491人受
  伤,7200栋建筑受损),其撞击力大到完全可以引发一场大规模生物灾难。
  确实,近几年发现了众多证据:在同一时期被消灭的生物种类有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昆虫、鸟,甚至植物。根据某些专家估计,在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地质期的这场灾难中,当时75%的生物灭绝。
  然而,新的假设推翻了这一理论。该假设认为,可能是地球火山喷发的尘暴造成了恐龙的灭绝,依据来自近2.5亿年以来5起大规模地质灾难中的4起。
  制造了印度著名的德干地盾暗色岩(德干高原上的分级凝结岩浆。这种暗色岩占地面积一度为法国领土的1/3,说明形成它的火山喷发规模巨大、时间长久,只有东西伯利亚的火山喷发能超过它。东西伯利亚的火山喷发与2.5亿年前的二、三叠记交替时期的最大地质灾难有关)的火山喷发可能是罪魁祸首。这场火山喷发可能还引发了6000万至7000万年前印度板块独自、缓慢地向大陆块北方移动,在某个时期出现了今日的留尼旺岛,它是一些地球腹地突起的巨大岩浆柱形成的岛屿之一。这种岩浆的破口能向空中放出硫黄和碳酸气体,然后长时间地下起酸雨,落到大海,也能造成全球性的生物灾难。


  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出现了两种对立观点,学术界开始了激烈的争论,两种派别都标榜自己是科学的。2012年,火山专家兼古生物学家格列达·肯列尔既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陨星说”,同时也强调了“火山说”,认为,先是德干火山喷发逐渐导致动植物区系的死亡,接着陨石撞击,最后完成这些物种的灭绝。
  但是,持“陨星说”的有40位著名科学家,他们否定“火山说”,声称德干火山喷发与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地质期的灾难毫无关联。
  面对质疑,肯列尔和其他的火山专家提供了在挖掘德干暗色岩时所获得的更为详细的证据。其研究结论发表在2014年12月的《科学》杂志上。
  最新的发现是德干地盾含微晶质的锆英石矿物中存在放射性物质铀。肯列尔在不同的沉积层里得出了新的重要的有关德干火山喷发的年表数据。早先认为,它的喷发时间在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地质期交替期的前几万年,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喷发始于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地质期交替之前的2.5万年,一直延续了3万年。在这段时间里,火山在德干高原溢出110万立方千米的熔岩!先前
  估计,火山喷发非常缓慢地改变着地球气候和大气层,但现在可以认定,这种变化速度比原估的速度高2.3倍,以至于释放到大气层中的有毒物质来不及被化解掉。此外,新的数据表明,有二次或三次火山喷发,其中一次规模最大,时间很短,正好发生在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地质期交替期。因此,就其对生物的影响而言,德干火山喷发完全不输于陨星撞击。当然,这里并不否认陨星撞击最终所起的作用。
  新的数据再次巩固了肯列尔的“二元论”。但是,“陨星说”的支持者又急忙收集理论依据。这就意味着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还要进行一番争论和新的探讨方能见晓。
其他文献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可能会被国际尼亚加拉委员会、国际尼亚加拉管理委员会、国际联合委员会、国际尼亚加拉董事会工作委员会找麻烦,很可能还包括圣劳伦斯河适应性管理委员会。与此同时,地球可能会因为这个问题中假设的情况而被毁灭。  好吧,这并不完全正确。对于这个问题描述的场景中存在的风险,真正显而易见的答案是:“尼亚加拉瀑布不适合通过一根稻草。”  液体通过某物时,流体的流速是有极限的。如果你泵送流体通过一个狭
期刊
译/ 晨飞  1980年,卡尔·萨根、布鲁斯·默里和我一起成立了行星协会,旨在证实对行星探索的广泛兴趣并对其加以利用。行星探索是官方的一个重大项目,当时面临着中断的危险。要想证实大众的兴趣,就得成立一个会员组织,让感兴趣的人既能够获得行星探索方面的信息,也能够有一种参与感。我们出了一份精美的杂志——《行星报告》,刊登其他星球的最新照片,以及参与行星探索任务的科学家撰写的佳作。在前因特网时代,人们很
期刊
译/晨飞  20世纪90年代中叶,我学了数学。我的确不能肯定这一辈子想干什么,但是数学描述自然世界的能力让我惊叹不已。学了微分几何和李氏代数之后,我参加了数学系组织的一个系列研讨,讨论基础物理学里最大的问题:如何把引力量子化,然后将所有自然力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之下。该系列讨论聚焦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阿贝·阿西提卡倡导的新方法。这样的讨论我以前没有参加过,所以给我的印象是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只是消息还
期刊
莱特曼:我想问您有关个体星系旋转的研究。您是怎么想到研究这个的?  鲁宾: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事。那时,肯特·福特建造了一台很特别的光谱仪,也许是最好的一台,别的地方没有。肯特和我每年都要去洛威尔天文台或基特峰两次,取得几个类星体的光谱。和别人一样,都是些不怎么样的光谱,搞到的东西都很难看出点儿什么。这时,我又结交了一些天文学家,有时候会接到朋友电话,比如说玛格丽特·伯比奇和马丁·施密特。他们
期刊
這幅清晰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影像,无比清晰地呈现了致密星系群希克森90。影像中可以看到中心受到拉伸和变形的尘埃螺旋星系,以及它左侧的大型椭圆星系。很明显,它们正在强烈互扰,触发猛烈的恒星诞生过程。
期刊
這是哪颗怪异的行星啊?是如假包换的地球,只不过是从国际空间站透过摇曳的极光拍摄到的。视野中,最醒目的是源自氧原子的极光,以及包括绿光在内的较下层诡异辉光和空间站上方较罕见的泛红辉光。
期刊
在這张超新星遗迹Simeis147的细致影像里,视线很容易迷失在繁复的丝状结构中。这幅组合影像的部分数据是通过窄波段滤镜拍摄的,以强化来自电离氢原子的泛红辉光,并突显受到激震的辉光气体。这个超新星遗迹的年龄大约是40000年。
期刊
译/ 康宁  “宇宙1”号太阳帆飞船发射失败后,行星协会理事会的成员,尤其是安·德鲁伊恩,仍然对太阳帆项目给予了坚定的支持。她鼓励我不要放弃,尽快从挫折中恢复自信。安是一位企业家,对“宇宙工作室”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我一起努力寻找新的赞助商和捐助人。媒体公司似乎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她成功地从美国探索频道获得了种子基金,这笔资金使我们能够对“宇宙1”号的失败进行调查,并重新设计成本少、风险低的新型微
期刊
這幅经过强化的钱德拉X 射线影像,呈现了一个巨大炽热的辉光云气库里宇宙级波浪盘绕和泼溅的景象,视野涵盖了英仙座星系团中心约100万光年的区域。计算机仿真能重现冲击波通过英仙座炽热的X 射线时造成的细微结构,包括位于影像左下方的上凸岸湾构造。
期刊
每当科学家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稍微深入一点点,就总有各种教徒试图证明:本教早就已经说过。于是,每当科学家气喘吁吁爬上一个山头,往往会发现山顶上坐着一位神仙。  在宗教和科学之间,有一条相对清晰的分界线:可以证伪的东西归科学,不可以证明也不可以证伪的东西归宗教。或者换个方式表达:科学关注的是现实世界,宗教关注的是人类的内心和灵魂。  释迦牟尼会在意有没有平行宇宙么?会在意有没有时间么?不会的,世界是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