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尝试拟定最佳检测时间截点来指导临床预后评估。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心脏中心收治的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根据干预方式分为急诊PCI组(n=50)和择期PCI组(n=39),分别记录术前、术后24~36 h、术后37~48 h的NT-proBNP床旁检测值和随访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因NT-proBNP不符合正态分布,经自然对数(ln)处理后,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结果急诊PCI组患者NT-proBNP在术后24~36 h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P<0.001);择期PCI组3个时间段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P=0.31)。虽然PCI治疗过程中NT-proBNP的变化有所不同,但不同的干预方案对NT-proBNP的总体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P=0.77)。术后24~36 h急诊PCI组的NT-proBNP水平高于择期PCI组(P<0.001)。急诊PCI组6个月时LVEF值与术后37~48 h的NT-proBNP呈负相关(r=-0.8,P<0.001),而择期PCI组LVEF与3个时间段的NT-proBNP值呈负相关(r=-0.9,P<0.001)。结论急诊PCI患者术后37~48 h内的NT-proBNP水平可以较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心功能,择期PCI患者入院时的NT-proBNP水平可很好地评估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