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程的建设和开发应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学习,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而生物教师在面临着新挑战的同时,需更加关注自身周围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这是生物教师所学专业知识的延伸,也是生物教师个人发展的需求及个人价值取向的很好体现。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学校教育有理由关注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生态文明的确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校园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程的建设和开发应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学习,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而生物教师在面临着新挑战的同时,需更加关注自身周围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这是生物教师所学专业知识的延伸,也是生物教师个人发展的需求及个人价值取向的很好体现。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学校教育有理由关注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生态文明的确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校园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是学校长足发展的必然需求,这也可成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校本课程发展的重要内涵。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1 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是苏科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7章第3节的内容。学生在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和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的稳定”的角度去分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进一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节内容是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知识作深度理解与综合运用的平台,也是为学生继续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作好铺垫。 “生态系统的
在对历届高考真题分析中发现不管是选择题、非选择题、文字题,还是图表曲线题,大多数都是以主干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命题,强调核心知识之间的综合与发散,也强调知识点的横向比较和纵向链接。概念图能够通过知识连接点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学生在构建概念图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对考核的知识点进行清晰的疏理,夯实基础,还能将知识点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贯通,使复习过程更到位,更有意义。学生复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也提
摘要:本节课采用了基于科学发现史的连贯体验层次性探究教学,通过看实验、做实验、设计实验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的能力,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适时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看实验 做实验 设计实验 连贯体验探究教学 光合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1.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
期盼已久的2009年江苏生物高考试卷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今年是继2008年江苏省实施新课程模式高考的第二年。此次试卷命题遵循有利于高校择优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进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原则,从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出发,力求充分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 1 试卷和题型特点分析 1.1 试卷构成 全卷共计34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
摘要: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中西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教育观.但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将会把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追求的不懈目标。通过修学旅行中的见闻感悟中关教育的差异来吸取精华,并借鉴与运用。 关键词:见闻与启示 中美教育的差异 勤思善问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师生一行70人在美国进行了为期20天的参观学习,收获颇多。
摘要:人类社会在经历了技术与媒介进步,经济模式转型和思想变革之后,威廉斯所提出的“作为一种整体生活方式”出现的文化成为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新视角。“文化分析”的视角将“成熟阅读”与“价值阅读”作为对利维斯主义“精英阅读”方式的批判继承,同时将“感知结构”纳入考量文学与文化价值的重要评判标准。从“文化分析”理论到将“民族志研究”引入文学研究,反思20世纪人类文化领域的变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摘要 以“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课为例,教师通过自制教具,设计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在科学观察中逐渐形成重要概念,将生物知识与方法相互渗透,树立结构功能观,渗透归纳、建模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教学设计;细胞核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8)11-0023-03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核心素
摘 要 以高中生物必修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为例,进行“同课异构”,设计3个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案;并选取高一年级3个不同学习层次的班级作为教学对象,检测、分析教学前后学生的成绩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实验方案适合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 关键词 同课异构 实验课 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物学实验既是学生获取和巩固生物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创新等能力的重
2010年中南地区生物教学研讨会于2010年10月13日-16日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主要内容之一为七、八年级和高一、高二年级生物现场课例展示与评选。笔者有幸作为八年级组评委参加这次活动,八年级组的七位教师均现场讲授了人教版“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课,是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有效尝试,下面谈谈笔者的感悟,以期对同行有所启示。 1 以激趣为主旨的新课引入 案例1:海南的庄翠霞老师以
1 案例背景 2009年南京市玄武区开展了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研究与实践活动,“三全”即全体、全面、全程,“五优化”即优化学习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优化互动生成、优化自主体验、优化评价矫正。 在这个活动中笔者开设了一节区级公开课,课题是“人体能量的供给”,由于区里从未开过这节课,所以也无经验可循。只有不断到网上查资料,不断和同组老师磨课,不断到班级里试上……几经磨合,最终敲定:优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