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课程目标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叙写好教学目标。叙写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对“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四个维度描述之上。遵循“以学段目标为指导→分解单元目标→叙写课时目标”的思路;着力“解读显性文本,挖掘隐性内容,掌控好内在联系”的研究;并进行反复思考,对比斟酌,联系教学过程设计,定稿叙写目标。
一、遵循思路,叙写目标
叙写教学目标,前提是建立在解读“学段目标”的基础上,对单元目标进行分解,再结合课时教学内容,进行叙写。
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一课为例,按照下列步骤叙写目标。
1. 解读学段目标
《统计》知识在第一学段1-3年级的目标:
(1) 知识技能: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2) 数学思考: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纳,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问题解决: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 情感态度: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内容的目标:能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排列,运用统计数据表达与交流,感受数据蕴涵的信息。
2. 分解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是单元内容对学段目标在年级段的有效整体落实。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的单元目标可分解为:
(1)能按指定标准分类。(2)能进行分类和排列统计。(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4)会表达从数据中感受到的信息。
3. 叙写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单元目标在课时的具体落实。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例1的课时目标叙写:
(1)能清楚地将花按颜色分类。(2)能根据花的分类,涂出等量的方格排成条形统计图。(3)能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的数量,说出多少,学会比较大小。(4)与同伴合作一次统计,说说从结果中知道了什么。
通过上述对《统计》一课叙写目标的描述,可以让大家清晰地理解叙写教学目标的方法与具体操作思路。
二、着力三位一体,叙写目标
着力“解读显性文本,挖掘隐性内容,掌控内在联系”的三位一体研究,是叙写教学目标中研读教材的深度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例2为例。
1. 解读显性文本
课本为显性文本内容,出示“发饮用水”的情景,关注算式“24 9”,让学生讨论算法。书本呈现两种算法,并通过摆小棒来演示算法。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算法。
2. 挖掘隐性内容
书中的小精灵提出:“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这是教材中的隐性内容。教学中我们发现,除了上述算法以外,有学生是这样算的:9 1=10,10 23=33;还有部分孩子借助摆小棒得出这样的算法:9 1=10,10 20=30,30 3=33。到底哪种算法更适合孩子,我们教师往往也会持不同的意见。
3. 掌控好内在联系
教师要掌控好显性文本和隐性内容的关系,努力体现算法多样化和教学个性化,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三、反复斟酌,叙写目标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例2一课为例,我的课时目标第一稿是这样的:(1)在现实情境中,能借助线段图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分析数据的能力。(3)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开展教学后,我感到上述目标存在不足,于是经过反复修改定了第二稿:(1)能将例1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符合原意的线段图。(2)能通过线段图,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与“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的含义及数量关系。(3)能以“实际比计划多的公顷数占计划公顷数的百分之几”和“实际占计划的百分数比计划百分数多多少”两种方法列式,通过合情推理,会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4)能区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含义,画图分析相关问题。(5)遇到较复杂计算时会借助计算器计算,并知道计算中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通过这样的修改,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科学叙写的教学目标,是具有可观察性、可操作性和可测评性的。
责任编辑 钱昭君
一、遵循思路,叙写目标
叙写教学目标,前提是建立在解读“学段目标”的基础上,对单元目标进行分解,再结合课时教学内容,进行叙写。
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一课为例,按照下列步骤叙写目标。
1. 解读学段目标
《统计》知识在第一学段1-3年级的目标:
(1) 知识技能: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2) 数学思考: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纳,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问题解决: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 情感态度: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内容的目标:能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排列,运用统计数据表达与交流,感受数据蕴涵的信息。
2. 分解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是单元内容对学段目标在年级段的有效整体落实。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的单元目标可分解为:
(1)能按指定标准分类。(2)能进行分类和排列统计。(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4)会表达从数据中感受到的信息。
3. 叙写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单元目标在课时的具体落实。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例1的课时目标叙写:
(1)能清楚地将花按颜色分类。(2)能根据花的分类,涂出等量的方格排成条形统计图。(3)能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的数量,说出多少,学会比较大小。(4)与同伴合作一次统计,说说从结果中知道了什么。
通过上述对《统计》一课叙写目标的描述,可以让大家清晰地理解叙写教学目标的方法与具体操作思路。
二、着力三位一体,叙写目标
着力“解读显性文本,挖掘隐性内容,掌控内在联系”的三位一体研究,是叙写教学目标中研读教材的深度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例2为例。
1. 解读显性文本
课本为显性文本内容,出示“发饮用水”的情景,关注算式“24 9”,让学生讨论算法。书本呈现两种算法,并通过摆小棒来演示算法。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算法。
2. 挖掘隐性内容
书中的小精灵提出:“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这是教材中的隐性内容。教学中我们发现,除了上述算法以外,有学生是这样算的:9 1=10,10 23=33;还有部分孩子借助摆小棒得出这样的算法:9 1=10,10 20=30,30 3=33。到底哪种算法更适合孩子,我们教师往往也会持不同的意见。
3. 掌控好内在联系
教师要掌控好显性文本和隐性内容的关系,努力体现算法多样化和教学个性化,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三、反复斟酌,叙写目标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例2一课为例,我的课时目标第一稿是这样的:(1)在现实情境中,能借助线段图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分析数据的能力。(3)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开展教学后,我感到上述目标存在不足,于是经过反复修改定了第二稿:(1)能将例1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符合原意的线段图。(2)能通过线段图,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与“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的含义及数量关系。(3)能以“实际比计划多的公顷数占计划公顷数的百分之几”和“实际占计划的百分数比计划百分数多多少”两种方法列式,通过合情推理,会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4)能区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含义,画图分析相关问题。(5)遇到较复杂计算时会借助计算器计算,并知道计算中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通过这样的修改,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科学叙写的教学目标,是具有可观察性、可操作性和可测评性的。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