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对电子应用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电子技术教学要顺应时代需求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对电子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电子专业 教学 改革
随着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对电子应用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电子职业技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应用技术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面在三个方面:①教材的严重滞后;②学校设施设备落后而且量少;③专业能力难以适应行业的需要;因此,必须针对这些不利因素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目地。教学方法改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启发式教学,少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应试教学方法
提倡学生多提问,有利于开动学生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并能灵活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现在的许多教科书上在判断某一放大电路是否工作正常时,往往只教人采用测集成电路各引脚的静态工作电压与书上所标值是否一致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较死板而又费时的方法,只适合于没有仪器设备的场合。在教学上如果完全按照教科书上所说方法照搬,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做起来也省事,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单一、不灵活,更谈不上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往往只比较适合于搞搞维修之类的工作,却难以适应行业的要求。因为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实际操作只要用仪器检查几个关键引脚的信号的波形、幅度或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即可说明电路工作正常与否,既简单又快捷准确。而不采用这种不但耗时而且费力的方法。因此,应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即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条件对同一问题应有相应较优的解决问题方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在学校所学知识毕竟有限,学生离开学校后主要依靠自学来获取知识,在碰到新情况时才不会茫然不知所措,才能举一反三,开拓思维。当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实践、轻理论;抓基础、促提高
针对职高生知识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践掌声雷动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撑握知识的目的。如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但是,一般学校由于经费不足等种种原因,实验室设备简陋老旧,损坏严重,实验条件差,提不起学生的实验兴趣,往往应付了事,做过后就忘了。这样辛辛苦苦准备半天的实验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若能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做搬到课堂上,在单元电路中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撑握的知识融合起来,在实验报告编排上也要下点功夫。就会使学生在实验中掌握要学的知识。
如:在一年级教学中,安排了一个功率放大器实验板,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并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学习万用表的使用(其包含元器件好坏的判别、欧姆档、交直流电压或电流档),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值与实际值是否相符,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源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穩定,观测电路的静、动态电流随负载改变的情况,还可用示波器演示信号的放大过程。在实践中还可练习基本功(焊接、连线方法等)。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他们有的连中午、晚上都在加班加点,为了早点看看自己的处女作是否成功。老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主要是教学生安装调试并帮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讲解安全等注意事项。同时特别要注重在各个环节上把关,小到每个焊点、引线颜色配置,大到整机装配,一丝不苟做到规范,使学生一开始就养成较好习惯并练就较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学生轻松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而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又可拿来作为例子,避免其他学生犯同样错误。采用这样教学方法的好处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三、设计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的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依存于基础知识及对原知识的掌握。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更为重要。因此,设计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的实验教学是电子技术课程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
1、加强实验内容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重实践,轻理论;抓基础,促提高。针对中专学生来说,具有程度参差不齐,并且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践中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在集成TTL与非门逻辑功能的教学中,教材是从集成门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上入手对电路分析计算后得出与非门的逻辑关系,但是电路结构复杂计算过程又繁琐,学生难以掌握。教师将该内容作为实验内容,先让学生对电路输入信号电平(高电平3.6V,低电平0.3V)的各种取值组合测量出电路输出信号电平,并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出电路逻辑关系为“全高出低,有低出高”,教师再抓住这一结论分析电路推出逻辑关系并与实验数据比较,这样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对实验结果印象深刻,知识点的掌握也较牢固。
2、重视实验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多谐振荡器电路实验中,教材要求用示波器观察电路输出波形,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改变原实验内容,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名为“闪光的电子胸花”的电路,在原电路图上增加了两个发光二极管,学生通电后发现两发光二极管轮流发光,有规律地闪烁,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激发了好奇心,增添了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更容易接受知识。达到简单实用的目的。
四、通常我们所采用的一些教材有的是几年前的编的,与快速发展的电子技术相对滞后和不协调、存在着知识老化和知识面较窄等问题
如《电子测量》课本内所介绍的一些仪器很多是过时的或现在已停产的东西,有的难以适应现代测量的需要。要解决这个问题,则应对教材实施相应的手术,对于其中一些过时的内容坚决剔除,相应的补充介绍一些较新型现代仪器的使用特点及较实用的内容,多介绍一些常见的经典电路,如555时基电路,有电路简单灵活多样,可连接成各种各样的应用电路。介绍对称式的多谐振荡电路或非对称式的多谐振荡电路典型电路特点、振荡周期计算等单元电路。为他们推荐一些较好较实用并且较适合于初学者的课外读物和杂志,如《电子报》合订本,《电子世界》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电子行业的发展。否则,会像有的老师开出了前苏联早期型号的管子叫学生满街跑遍却买不到,落成笑话。记得刚毕业时我曾到过一些厂家,搞过元器件生产、整机调试和产品的开发设计。深知工艺控制、原材料对元器件质量、效益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元器件质量和生产工艺是整机电路成败的关键所在。还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观厂家的生产过程增加直观感性认识。
综上所述,中职电子专业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需求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学做合一理念,积极探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以双元制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要深化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训一体化等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性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就业市场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的实际,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能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 电子专业 教学 改革
随着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对电子应用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电子职业技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应用技术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面在三个方面:①教材的严重滞后;②学校设施设备落后而且量少;③专业能力难以适应行业的需要;因此,必须针对这些不利因素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目地。教学方法改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启发式教学,少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应试教学方法
提倡学生多提问,有利于开动学生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并能灵活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现在的许多教科书上在判断某一放大电路是否工作正常时,往往只教人采用测集成电路各引脚的静态工作电压与书上所标值是否一致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较死板而又费时的方法,只适合于没有仪器设备的场合。在教学上如果完全按照教科书上所说方法照搬,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做起来也省事,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单一、不灵活,更谈不上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往往只比较适合于搞搞维修之类的工作,却难以适应行业的要求。因为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实际操作只要用仪器检查几个关键引脚的信号的波形、幅度或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即可说明电路工作正常与否,既简单又快捷准确。而不采用这种不但耗时而且费力的方法。因此,应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即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条件对同一问题应有相应较优的解决问题方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在学校所学知识毕竟有限,学生离开学校后主要依靠自学来获取知识,在碰到新情况时才不会茫然不知所措,才能举一反三,开拓思维。当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实践、轻理论;抓基础、促提高
针对职高生知识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践掌声雷动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撑握知识的目的。如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但是,一般学校由于经费不足等种种原因,实验室设备简陋老旧,损坏严重,实验条件差,提不起学生的实验兴趣,往往应付了事,做过后就忘了。这样辛辛苦苦准备半天的实验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若能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做搬到课堂上,在单元电路中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撑握的知识融合起来,在实验报告编排上也要下点功夫。就会使学生在实验中掌握要学的知识。
如:在一年级教学中,安排了一个功率放大器实验板,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并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学习万用表的使用(其包含元器件好坏的判别、欧姆档、交直流电压或电流档),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值与实际值是否相符,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源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穩定,观测电路的静、动态电流随负载改变的情况,还可用示波器演示信号的放大过程。在实践中还可练习基本功(焊接、连线方法等)。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他们有的连中午、晚上都在加班加点,为了早点看看自己的处女作是否成功。老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主要是教学生安装调试并帮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讲解安全等注意事项。同时特别要注重在各个环节上把关,小到每个焊点、引线颜色配置,大到整机装配,一丝不苟做到规范,使学生一开始就养成较好习惯并练就较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学生轻松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而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又可拿来作为例子,避免其他学生犯同样错误。采用这样教学方法的好处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三、设计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的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依存于基础知识及对原知识的掌握。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更为重要。因此,设计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的实验教学是电子技术课程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
1、加强实验内容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重实践,轻理论;抓基础,促提高。针对中专学生来说,具有程度参差不齐,并且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践中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在集成TTL与非门逻辑功能的教学中,教材是从集成门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上入手对电路分析计算后得出与非门的逻辑关系,但是电路结构复杂计算过程又繁琐,学生难以掌握。教师将该内容作为实验内容,先让学生对电路输入信号电平(高电平3.6V,低电平0.3V)的各种取值组合测量出电路输出信号电平,并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出电路逻辑关系为“全高出低,有低出高”,教师再抓住这一结论分析电路推出逻辑关系并与实验数据比较,这样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对实验结果印象深刻,知识点的掌握也较牢固。
2、重视实验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多谐振荡器电路实验中,教材要求用示波器观察电路输出波形,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改变原实验内容,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名为“闪光的电子胸花”的电路,在原电路图上增加了两个发光二极管,学生通电后发现两发光二极管轮流发光,有规律地闪烁,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激发了好奇心,增添了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更容易接受知识。达到简单实用的目的。
四、通常我们所采用的一些教材有的是几年前的编的,与快速发展的电子技术相对滞后和不协调、存在着知识老化和知识面较窄等问题
如《电子测量》课本内所介绍的一些仪器很多是过时的或现在已停产的东西,有的难以适应现代测量的需要。要解决这个问题,则应对教材实施相应的手术,对于其中一些过时的内容坚决剔除,相应的补充介绍一些较新型现代仪器的使用特点及较实用的内容,多介绍一些常见的经典电路,如555时基电路,有电路简单灵活多样,可连接成各种各样的应用电路。介绍对称式的多谐振荡电路或非对称式的多谐振荡电路典型电路特点、振荡周期计算等单元电路。为他们推荐一些较好较实用并且较适合于初学者的课外读物和杂志,如《电子报》合订本,《电子世界》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电子行业的发展。否则,会像有的老师开出了前苏联早期型号的管子叫学生满街跑遍却买不到,落成笑话。记得刚毕业时我曾到过一些厂家,搞过元器件生产、整机调试和产品的开发设计。深知工艺控制、原材料对元器件质量、效益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元器件质量和生产工艺是整机电路成败的关键所在。还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观厂家的生产过程增加直观感性认识。
综上所述,中职电子专业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需求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学做合一理念,积极探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以双元制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要深化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训一体化等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性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就业市场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的实际,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能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