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的目的,是在于找到能够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语文阅读量问题的优化途径。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并就其对策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一、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提到“课本阅读量”这个名词,可能还有一些教师或者学生有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它是指全套课本内完整的阅读文章数量,包括课堂上需要多节课时进行精讲的精读课文、一些可以围绕学生的探究活动开展教学的略读文章和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的一些选读课文,甚至也囊括了每个单元总结性的“语文园地”“积累运用”等练习系统里面的完整阅读文章。虽然分了很多的门类,但为了方便计算和称呼,综合定义为语文课本阅读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各地区都意识到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潜移默化地将教材的编排侧重点向阅读材料偏移,力求能够符合教材“与时俱进”的教学特点。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增加确实满足了多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但却因为受到课时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使得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都要重新制定。既能使学生达到基本的知识积累水平的要求,又能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進行学习,还要达到语文教学大纲中2500~3000字的识字需求,以及通过阅读能力的提升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等教学要求。可以说,语文教学创新活动非常多,可现行的研究和理论仍然是少之又少,对于教育的推进作用还是杯水车薪。这里笔者并不是说教学方法不够多元、不够新颖,而是每一种教学方法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包括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流程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完美结合。综合来讲,小学课本阅读量仍然处于探究阶段。
二、对策
1、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和教学特点适当安排课本阅读量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以及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变迁,新时期下小学生的身心成长速度已经较过去有了快速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越来越多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其对知识学习、环境认知的速度早已非过去同年龄段的学生可比。因此,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应当与时俱进,适当调整,采取分层教学措施,根据学生和教学特点适当安排课本阅读量。
特别是进入三年级以后的中、高小阶段,学生的智力发育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高的水平,此时就可以尝试适当增加甚至延伸课本阅读的范畴和数量。比如,教改后的小学课本中古诗词阅读数量有所增加,且往往采取同类诗词共同开展教学的形式。教师不妨依循此类教学思路,将相同作者、近似主题或内容的诗词、文章等进行对比式教学。同时适当增加对于作者生平、时代历史、社会环境等诗词背景的教学,使学生在熟悉和掌握了同类诗词创作主旨和意图的基础上提高对于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和记忆。若学习效果尚可,教师还可以尝试推荐或安排与课本阅读有所关联的课外阅读素材,通过在阅读量方面的持续扩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更上一层楼。例如在三年级上学期教学《给予树》一课后,我向学生推荐了《爱的教育》一書。我首先就《爱的教育》的书名让学生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学生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两周后,我们开展了读书交流会,交流阅读这本书的感受和收获。而后,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回顾经典片段、发表各自独特的观点等,学生深深体会到了书中所表现的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通过读书、品书,逐步提升了学生个体的阅读品质。
不过开展此类分层教学的前提在于准确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制定出相应且合理的阅读计划。要让学生始终能够在自身阅读能力之内实现“跳一跳、摸得到”的目标,这种处理方式目的在于既不超越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上限,不至于因为难度过大损伤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但又不会因个体差异而让能力相对出众的学生感到大一统式的课本阅读安排“吃不饱”而消弥了阅读兴趣。
2、利用更加丰富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首先培养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是后续增加课本阅读量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时下越来越丰富的辅助技术和器材利用更加丰富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阅读教学是值得尝试的创新手段之一。特别是那些已经有了改编后影视剧素材的片断可以融入课本阅读教学中,亦或是教师以动漫、图片、图像等形式将课本内容从传统平面、静态的方式转化为立体、动态的新形式,甚至可以尝试在课本阅读过程中辅助特定的背景音乐等都不失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好手段。
此外,角色扮演、情景设置也是创新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扩大阅读量的策略之一。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使其普遍具有以肢体表演再现特定内容的愿望,这是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的教学手段。小学课本中大量的拟人化内容、清晰的故事情节都是可以被适当改编成微型“舞台剧”的素材,利用这种更富生命力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与语文阅读间建立起良好的正向联系、激发阅读兴趣乃至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有魅力的学科,它的魅力就在于可以进行多种变化,包容各种声音,课本阅读量的增加或者是删减,难度的提高或者是降低,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争取创设知识与趣味共存的高效课堂,为学生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提到“课本阅读量”这个名词,可能还有一些教师或者学生有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它是指全套课本内完整的阅读文章数量,包括课堂上需要多节课时进行精讲的精读课文、一些可以围绕学生的探究活动开展教学的略读文章和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的一些选读课文,甚至也囊括了每个单元总结性的“语文园地”“积累运用”等练习系统里面的完整阅读文章。虽然分了很多的门类,但为了方便计算和称呼,综合定义为语文课本阅读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各地区都意识到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潜移默化地将教材的编排侧重点向阅读材料偏移,力求能够符合教材“与时俱进”的教学特点。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增加确实满足了多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但却因为受到课时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使得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都要重新制定。既能使学生达到基本的知识积累水平的要求,又能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進行学习,还要达到语文教学大纲中2500~3000字的识字需求,以及通过阅读能力的提升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等教学要求。可以说,语文教学创新活动非常多,可现行的研究和理论仍然是少之又少,对于教育的推进作用还是杯水车薪。这里笔者并不是说教学方法不够多元、不够新颖,而是每一种教学方法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包括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流程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完美结合。综合来讲,小学课本阅读量仍然处于探究阶段。
二、对策
1、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和教学特点适当安排课本阅读量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以及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变迁,新时期下小学生的身心成长速度已经较过去有了快速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越来越多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其对知识学习、环境认知的速度早已非过去同年龄段的学生可比。因此,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应当与时俱进,适当调整,采取分层教学措施,根据学生和教学特点适当安排课本阅读量。
特别是进入三年级以后的中、高小阶段,学生的智力发育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高的水平,此时就可以尝试适当增加甚至延伸课本阅读的范畴和数量。比如,教改后的小学课本中古诗词阅读数量有所增加,且往往采取同类诗词共同开展教学的形式。教师不妨依循此类教学思路,将相同作者、近似主题或内容的诗词、文章等进行对比式教学。同时适当增加对于作者生平、时代历史、社会环境等诗词背景的教学,使学生在熟悉和掌握了同类诗词创作主旨和意图的基础上提高对于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和记忆。若学习效果尚可,教师还可以尝试推荐或安排与课本阅读有所关联的课外阅读素材,通过在阅读量方面的持续扩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更上一层楼。例如在三年级上学期教学《给予树》一课后,我向学生推荐了《爱的教育》一書。我首先就《爱的教育》的书名让学生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学生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两周后,我们开展了读书交流会,交流阅读这本书的感受和收获。而后,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回顾经典片段、发表各自独特的观点等,学生深深体会到了书中所表现的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通过读书、品书,逐步提升了学生个体的阅读品质。
不过开展此类分层教学的前提在于准确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制定出相应且合理的阅读计划。要让学生始终能够在自身阅读能力之内实现“跳一跳、摸得到”的目标,这种处理方式目的在于既不超越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上限,不至于因为难度过大损伤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但又不会因个体差异而让能力相对出众的学生感到大一统式的课本阅读安排“吃不饱”而消弥了阅读兴趣。
2、利用更加丰富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首先培养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是后续增加课本阅读量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时下越来越丰富的辅助技术和器材利用更加丰富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阅读教学是值得尝试的创新手段之一。特别是那些已经有了改编后影视剧素材的片断可以融入课本阅读教学中,亦或是教师以动漫、图片、图像等形式将课本内容从传统平面、静态的方式转化为立体、动态的新形式,甚至可以尝试在课本阅读过程中辅助特定的背景音乐等都不失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好手段。
此外,角色扮演、情景设置也是创新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扩大阅读量的策略之一。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使其普遍具有以肢体表演再现特定内容的愿望,这是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的教学手段。小学课本中大量的拟人化内容、清晰的故事情节都是可以被适当改编成微型“舞台剧”的素材,利用这种更富生命力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与语文阅读间建立起良好的正向联系、激发阅读兴趣乃至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有魅力的学科,它的魅力就在于可以进行多种变化,包容各种声音,课本阅读量的增加或者是删减,难度的提高或者是降低,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争取创设知识与趣味共存的高效课堂,为学生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