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是想见的人,再也没有那么容易见了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师妹刚刚拍完毕业照,疯完闹完突然一阵孤独。室友前天就撤了,她决定留在学校最后再走。拍毕业照时她没哭,送室友走时她没哭,今天她走在操场上突然哭了,然后给我发微信说自己这样是不是很傻。
  我说,不是,不傻。
  她说自己还没来得及好好跟男神认识,转眼就见不到学长了。原本都在忙着工作忙着未来的打算,没想到回过神来连告别都来不及。
  毕业之后,你们不能在教学楼偶遇了,也没办法去图书馆学习了。四年你常常去的地方,很快就会成为历史。即使以后有时间回去,感觉也完全不一样了。
  原来毕业就是那些想见的人,再也没那么容易见了。
  没认真对待陪伴的人和做过的事,是件让人很遗憾的事。怕没长大,就老了;怕没尽兴,就告别了。那些陪你一起吐槽的室友,那些约你一起看电影的闺蜜,那些和你一起打英雄联盟的兄弟,那些那么多的日子,就真的再也没能重来。
  02
  小学时我普通话不好,是很不好。因为小时候大舌头,做完手术矫正已经读二年级了。别人因为普通话开始收到老师的一朵两朵小红花,而我还在拼音字母表上挣扎。
  班长是个好看姑娘,扎着两个马尾辫,个子又比同龄的小男孩高。有天语文老师找我,苦口婆心地教我拼音,班长正好在旁边。大概那天我是真的很不会说话,拼音总读不好。老师开始叹气,班长说:那我来教他吧。
  于是我每天中午,都有了和班长单独相处半小时的时间。每天下课了就跟着班长到一个空教室,一个字一个字练发音。很快我就学会了拼音,很快我也收到了一朵小红花。
  我一路小跑跑到班长面前,把小红花给她。
  她抬头笑着对我说:谢谢。
  后来小学毕业,我还不明白什么叫难过,她却哭得很伤心。那时还流行着同学录,我们彼此留下的联系方式,还是家里的固定电话号码。再后来的联系变少了,写过两次信,再后来就没了后续。
  年初,莫名的机会我当了主播,再次需要正视我的普通话。有天看着视频矫正口型,突然想起那时她也这般一个音节一个音节教我。
  只是如果不是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重新练习普通话,我大概也不会再想到小时候的班长。
  03
  大一时我刚到堪培拉,人生地不熟,好在程序都很简单,顺顺利利开学,顺顺利利上课。
  很多人不知道我学的是金融,那时我总是早早到教室,抢第一排的位置。后来人越来越多,我抢占的位置渐渐变到第二排、第三排,最后我只能抢到第四排的位置了。
  可就是我只能坐第四排的那天,身边传来一个姑娘的声音:你旁边这个座位有人吗?
  于是她就成了我在大学时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因为大家都是留学生,总觉得很聊得来。
  后来我们发展成四人小团体,顺理成章地一起做小组作业,期末时再一起去图书馆跟课题死磕,总在半夜或者凌晨走出图书馆,我们都累得不行,她却最有精神,还要拉着我们去吃个夜宵再回家。
  偶尔,我们需要集体通宵,写完我们抬头互相看,都哈哈大笑起来,毕竟每个人都憔悴得不成人形。这样重要的时刻,她就会拉着我们一起拍照,当我们其中某个人过生日时,她就会把丑照印出来做成红包的样子送给他。
  畢业那天,我妈漂洋过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却没有什么真实感。毕业典礼之后我们带着我妈逛大学,给她一一介绍,这是我上课的地方,这条小路我每天都会走,这是图书馆……那时我已经确定要回国,突然才意识到,这些我每天走的路,可能有很长一段时间再也不会走了。
  再后来,我去了墨尔本,其实离堪培拉不算很远,我却真的再也没有回去过。
  至于她,毕业之后选择了英国,我们偶尔保持着联系。
  有天她打越洋电话给我,说她正在唱歌呢,突然想起以前一起唱歌的日子。她说:我们第一次唱歌是几年前了?我在电话另一头说:有六年了吧。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是啊,都六年了。
  而我们居然也有四年多没见了。
  04
  我毕业时压根就没有明白毕业到底是什么,我想这不过就是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再面临所谓成人世界里的那些糟糕规则,大不了每天过得很辛苦。
  我初中一起回家的小伙伴,如今都不知道他在那里;高中里喜欢的姑娘,我也失去了她的消息。还有在大学时意气风发,说要实现梦想的人,现在都在哪儿呢?
  我曾经信誓旦旦说要记住一辈子的事情,不过几年过去,我竟然忘记了故事里的那些人到底长什么样子。
  你喜欢的学长,或许你还没来得及跟他说上一句话,他就毕业了。而一直照顾你的室友,你们还没来得及体会毕业,你们就告别了。我们迟早会面临离别,有些我们无法避免,有些我们无法控制。我们发自内心地想要留住一些人,却还是任由他们四散天涯;可我始终坚信每次相遇都有意义,每次陪伴都是珍贵。
  你们很快也会走上自己选择的路,选择的城市,选择的职业,选择的生活方式,选择的人生。多多少少,我们的选择都会不同,我们的联系跟着少了许多。
  一路走来我弄丢过很多人,但也没有那么可惜,因为我都用心珍惜过。就算只剩下偶尔联系,我也能知道他们过得很好。
  这样就好,我就很开心了。还有很多留在身边的人,就算我们很少见面,还是拼命聚在一起,谢谢你们一直在我身边。
  就算毕业,就算分道扬镳,就算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就算我们再见面没有那么容易,我们也不轻易说再见,因为我们都陪伴了彼此这么多年。
  如果我们再也见不到彼此,天涯海角,天各一方,唯愿君安。
其他文献
外公拎着凶恶的黑猫崽,胳膊尽量伸长,好躲它远些。外公告诉穗子,这是一只名贵的野猫,至少八代以上没跟家猫有染过。“你看它的爪子,根根指甲都是小镰刀,给你一下就是五道血槽子。”穗子说:“它是我的猫,叫黑影。”  外公很愁地看着这小野物黑螃蟹一样张牙舞爪,说:“起码再养它八代,才能把它养成一只猫;看它野得仿佛是只小兽。”  晚饭前,外公在垃圾箱里找到一些鱼内脏,用水冲洗干净,放在罐头盒里煮。他把拌了鱼内
摘 要:公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步伐正逐渐加快,这为思政课中忠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文章阐述了忠诚教育的内涵,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依托思政实践课开展忠诚教育的必要性,最后从四个方面探索了在公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背景下,公安院校思政课中忠诚教育的有效实现路径,以期抛砖引玉,互为借鉴。  关键词:公安院校;忠诚教育;思政课;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
母亲喜欢金丝雀,我小时候家里就养过一只。不过现在养的人似乎比从前少了。因为叫声动听,那年头有很多人养。母亲是声乐家,尤其爱听萝娜金丝雀那珠落玉盘般婉转的啾鸣。  我家都是给金丝雀喂圆粒鸟食,每次还会加一点青菜之类的绿色饲料,它特别爱吃。院子里有的是繁缕,我就摘来喂它。可以说,我和繁缕的交情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繁缕在日本随处可见,不光金丝雀,养鸟的人也会用来喂其他鸟儿——听说在很多别的国家也是如此
摘 要:师德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幼儿园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也是其在教学中“教书育人”的具体体现。在思政元素融入幼儿游戏指导与实践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培德为先”指引下,除了要帮助学生树立对幼儿游戏的正确认知,培养其对不同种类游戏的设计与指导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幼师师德以及学生对幼儿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关键词:培德为先;课程思政;幼儿游戏
孩子们,我们家里都养过宠物人吧。我们把它们养在带小圆筒的笼子里,它们就会在里面不停地转啊转啊。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养在装饰得漂漂亮亮的大玻璃缸里。  但是除了这些宠物人,还有一些没有被驯化的人,在水沟里,在阁楼里,繁殖着很多逼着我们要用“灭人剂”消灭的人,不过我这里要说的可不是它们。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星球上还生活着一些原始的人类,它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到底存不存在,这个奇怪的星球就在33号通道
摘 要:为了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情况等,课题组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内蒙古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围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传统文化未来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展开调查,针对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1
同甲君是十余年的朋友,直至有一日,他问:“你会不会认真地写些严肃的小说?”我听了偷偷打一个呵欠,然后觉得道不同不相为谋,渐渐疏远。 再做朋友,太吃力了。  又一次,谈到本行的难处,同文忽然说:“你同她一样是写小说的人,你们去讨论好了。”如此见外,不得不知难而退。 多心?也许是。  又曾听见这样的形容:“她像那种下了班還要买菜回家煮饭的女人。”不敢不敢,惭愧惭愧,根本是嘛。 做朋友要做得轻松自在,齐
我旁听过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参考书用的是《六祖坛经》。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考证分析,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他的分析细入毫发,如剥蕉叶,愈剥愈细愈剥愈深,然而一本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武断、不夸大、不歪曲、不断章取义。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最终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  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无法比
老公出差多日,我家里家外一大堆事忙,竟然半个多月没有去看爸爸了。  下了班,从单位出来买了点水果,又遇到一熟人聊了半天。分别后一抬头,天色都暗下来了。  到了爸爸家,他正坐在客厅里戴着老花镜看报纸。  我问:“您怎么不看电视呢,天都黑了,看报纸眼睛多累啊。”    爸爸笑笑说:“没有信号,我检查了,电视和机顶盒都没有问题,应该是有线故障,好几天了,打了几个电话都不对。”  我埋怨:“怎么不告诉我呢
01  大概骨子里有漂泊的基因,这些年我一直在漂泊。先是不满十八岁就去了大洋彼岸,一个叫墨尔本的城市。辗转到了堪培拉,毕业后兜兜转转又回了墨尔本读研究生。后来终于告别学生时代,再三纠结还是选择了北京。  看起来多多少少离家近了一些,但又好像离家一直都是这么远。  我的家乡叫张家港,如果你不认识张家港的话,那我这么说好了。张家港是苏州的一部分,类比的话,相当于朝阳区是北京的一部分。  我从小就庆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