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再现过程,它不是新授内容的简单重复,也不仅是为了知识的巩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复习中得到提高,开拓思路,扩大知识面,提升能力,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去积极引导。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同样需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需要坚持“依标施教”,根据课标说明的要求,科学灵活地组织复习教学内容,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并重,追求以适当的统一讲解和有指导的自学和自由选择条件下的探究、研讨相结合的活课堂。使复习课“复”有新意,“习”有所得。
一、统筹教学进度,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教师要明确复习计划的要素构成:时间、复习内容、支撑材料、复习方式和要求等。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要求,确立复习教学的各阶段目标。笔者认为可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重点是夯实基础,理清知识体系,抓住主干知识。
第二步:重点是活化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分析、叙述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主要通过练习达成,以提高学生在新情景下选择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指导学生按照知识体系回忆基本知识,通过查看做过的练习、试卷,查漏补缺。做好考前的心理调试和相关准备工作等。例如,考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加班加点,相信自己已经复习扎实了,在考试中一定能取胜。亦可以在考前和老师一起分析自己的优势与潜能,从主观上淡化考前的紧张气氛。
二、加强集体备课,形成合作研究的氛围
加强校内、校际之间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多赢。在明确复习依据和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同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和同学科的教研活动,互相交流教学体会,互相切磋教学技艺,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例如,我们在开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时,先集体备好课,然后请一位骨干老师上一堂“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复习公开课,课后备课组老师聚在一起集体磨课,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掌握知识情况和对练习理解能力再做适当调整,然后老师们再分头去上课,效果良好。
三、优化复习过程,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期末复习阶段,每节课的知识容量比较大,涉及面比较广,每门课的教师也都在布置复习任务,抓紧时间完成复习内容,一天下来,学生们已经相当疲劳,而有些学生还被家长安排接受其它教师、其他科目的课外辅导,所以优化复习过程,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就成了当务之急。为了优化教学,我采取:
(1)准确制定复习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堂的“容量”。
确立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不同于平时目标的制定,要强调“学以致用”,把与社会热点紧密相关、与学生的长远发展相关,符合学生知识和经验实际的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
(2)课堂内外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要通盘考虑,做到课堂内外呼应,环环相扣。
在备课环节,要依据复习教学目标,分解学习任务,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复习教学的效益关键在于课堂,要保证课堂教学中能围绕重点问题进行重点探究,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就必须要求学生在課前展开预习,通过预习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初步熟悉知识体系。要保证预习的质量,一方面要加强对预习作业的设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预习任务的检查和落实。要通过预习,是教师和学生都带着准备进入课堂。
(3)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以问题探究为载体,做到回归基础、能力训练与方法指导三者的统一。
复习课教学要唾弃“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积极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复习课课堂教学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教师学生共同建构知识体系。可先要求学生出示整理的知识结构,由其他学生参与进一步建构,即所谓的统一讲解。第二步,问题带动基础知识的复习。教师通过呈现设计的问题情景,如4—5个选择题,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下再认、辨别和理解基础知识的情况。配以综合演练。题量为1—2题。要求按中考要求规范练习,试题要求情景新、设问巧,有一定的综合性。通过练习,使学生得到能力训练,掌握思维方法和答题的一般要求。从读题到分析题目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学会等待,等待学生自己在探究的基础上形成答案。练习必须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第三步,注重复习过程的开放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集中复习的基础上,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实施开放式教学,即:在复习过程中专门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复习内容和形式,自己学会总结复习方法,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此时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
四、精化练习选编,提高练习的效能
老师在布置练习时坚持一条原则:准备给学生做的练习,教师要先做一遍。以确保给学生做的练习是经过老师精心选择过的。在练习的设计和选择上要经常思考三个“性”,即针对性、现实性和一定的灵活性。强调针对性,是指习题的考查目标要明确,份量要恰如其分;现实性要求是指习题要以现实问题为立意方向,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灵活性要求,是指习题要蕴涵多种能力的考查要求,如读懂信息的能力、根据问题选择知识的能力、多角度多层次阐述问题的能力等等。
在练习的选择上,我们教师要考虑各种练习的功能和定位。哪些练习适用于课前,哪些练习用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哪些练习适用于综合演练。围绕不同功能的练习,又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在练习的选择和布置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于自己的练习机会。练习要及时评价、反馈。要确保学生的学习信息准确、及时地传达到教师那里,使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总之,复习方法手段多样,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合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才是关键。
一、统筹教学进度,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教师要明确复习计划的要素构成:时间、复习内容、支撑材料、复习方式和要求等。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要求,确立复习教学的各阶段目标。笔者认为可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重点是夯实基础,理清知识体系,抓住主干知识。
第二步:重点是活化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分析、叙述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主要通过练习达成,以提高学生在新情景下选择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指导学生按照知识体系回忆基本知识,通过查看做过的练习、试卷,查漏补缺。做好考前的心理调试和相关准备工作等。例如,考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加班加点,相信自己已经复习扎实了,在考试中一定能取胜。亦可以在考前和老师一起分析自己的优势与潜能,从主观上淡化考前的紧张气氛。
二、加强集体备课,形成合作研究的氛围
加强校内、校际之间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多赢。在明确复习依据和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同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和同学科的教研活动,互相交流教学体会,互相切磋教学技艺,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例如,我们在开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时,先集体备好课,然后请一位骨干老师上一堂“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复习公开课,课后备课组老师聚在一起集体磨课,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掌握知识情况和对练习理解能力再做适当调整,然后老师们再分头去上课,效果良好。
三、优化复习过程,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期末复习阶段,每节课的知识容量比较大,涉及面比较广,每门课的教师也都在布置复习任务,抓紧时间完成复习内容,一天下来,学生们已经相当疲劳,而有些学生还被家长安排接受其它教师、其他科目的课外辅导,所以优化复习过程,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就成了当务之急。为了优化教学,我采取:
(1)准确制定复习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堂的“容量”。
确立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不同于平时目标的制定,要强调“学以致用”,把与社会热点紧密相关、与学生的长远发展相关,符合学生知识和经验实际的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
(2)课堂内外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要通盘考虑,做到课堂内外呼应,环环相扣。
在备课环节,要依据复习教学目标,分解学习任务,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复习教学的效益关键在于课堂,要保证课堂教学中能围绕重点问题进行重点探究,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就必须要求学生在課前展开预习,通过预习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初步熟悉知识体系。要保证预习的质量,一方面要加强对预习作业的设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预习任务的检查和落实。要通过预习,是教师和学生都带着准备进入课堂。
(3)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以问题探究为载体,做到回归基础、能力训练与方法指导三者的统一。
复习课教学要唾弃“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积极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复习课课堂教学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教师学生共同建构知识体系。可先要求学生出示整理的知识结构,由其他学生参与进一步建构,即所谓的统一讲解。第二步,问题带动基础知识的复习。教师通过呈现设计的问题情景,如4—5个选择题,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下再认、辨别和理解基础知识的情况。配以综合演练。题量为1—2题。要求按中考要求规范练习,试题要求情景新、设问巧,有一定的综合性。通过练习,使学生得到能力训练,掌握思维方法和答题的一般要求。从读题到分析题目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学会等待,等待学生自己在探究的基础上形成答案。练习必须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第三步,注重复习过程的开放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集中复习的基础上,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实施开放式教学,即:在复习过程中专门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复习内容和形式,自己学会总结复习方法,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此时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
四、精化练习选编,提高练习的效能
老师在布置练习时坚持一条原则:准备给学生做的练习,教师要先做一遍。以确保给学生做的练习是经过老师精心选择过的。在练习的设计和选择上要经常思考三个“性”,即针对性、现实性和一定的灵活性。强调针对性,是指习题的考查目标要明确,份量要恰如其分;现实性要求是指习题要以现实问题为立意方向,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灵活性要求,是指习题要蕴涵多种能力的考查要求,如读懂信息的能力、根据问题选择知识的能力、多角度多层次阐述问题的能力等等。
在练习的选择上,我们教师要考虑各种练习的功能和定位。哪些练习适用于课前,哪些练习用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哪些练习适用于综合演练。围绕不同功能的练习,又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在练习的选择和布置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于自己的练习机会。练习要及时评价、反馈。要确保学生的学习信息准确、及时地传达到教师那里,使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总之,复习方法手段多样,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合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