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壁碳纳米管填充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动态流变行为

来源 :高分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36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多壁碳纳米管/高密度聚乙烯(MWNTs/HDPE)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动态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复数粘度η*随MWNTs含量φ的增大而增大.当φ>3wt%时,η*发生突变,在低ω区域表现为非牛顿流体行为,出现强烈的剪切变稀现象.将其称为流变渗流现象,对应的填料含量即渗流阈值φc.在动态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与频率(ω)关系曲线上,随φ增加出现“第二平台”,第二平台的出现表明MWNTs与MWNTs之间、MWNTs与聚合物之间存在相互缠结形成网络的结构.同时发现,在tanδ~ω曲线上的低ω区出现凹谷.认为这是由于MWNTs长链结构在低ω时伸长/收缩,MWNTs与MWNTs相互接触形成了次级网络造成的.经过不同时间热处理后的ω扫描以及动态间扫描的结果证实了这种结构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流变渗流阈值与电渗流阈值相一致(均在3%~5%之间),动态流变行为与导电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研究了丙烯腈,苯乙烯(AN/St)悬浮共聚体系中AN在水,油两相间的分配及其对AN/St共聚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AN分配于水,油两相间,使油相AN的含量低于相同单体配料比的本体聚合,导致生成的
将(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MC)与丙烯酰胺(AM)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中进行双水相共聚合(ATPC),并与DMMC/AM均相水溶液共聚合(HASC)进行比较.在均相水溶液共聚合体系中得到了DMM
王葆仁先生,字爱予,我国著名的高分子化学家和有机化学家。1907年1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化学系。1935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博士学位
目的探讨用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特点,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寻求一种经济实惠、安全有效、疗效可靠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间进行
基于9,9-二辛基芴与窄带隙单体5,7-二(2-噻吩基)噻[3,4-b]并[1,4]二嗪(DTP),通过Suzuki偶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无规窄带隙的芴基共聚物(PFO—DTP),并对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和
从二甲苯出发,经过溴甲基化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和溴代反应,合成了一种四官能团的引发剂,4,6-二(溴甲基)-1,3-苯二甲酸二甲酯.用该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