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艺术“2+1项目”与新学习方式相结合探究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实施“2+1项目”,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而逐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本文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与“2+1项目”相结合,使“2+1项目”与学校日常的体育、艺术工作相融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加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体育 艺术 “2+1项目”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受高科技技术发展及网络影响,学生身体素质出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肥胖问题。据科学家调查对待肥胖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预防,而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是预防和控制肥胖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本文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与“2+1项目”相结合,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与丰富来更好地推进“2+1项目”开展,提高“2+1项目”开展的效果。
  一、体育、艺术“2+1项目内涵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探索知识,同时他们善于进行自我调节、控制,发挥最大的自身潜能,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性、创造性是学生自主性充分发挥的结果。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简单地说,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活动。”合作的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有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
  (三)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2+1项目”与新学习方式相结合的操作实施方法
  (一)认定的形式和依据
  1.任课教师提供成绩册认定“2+1项目”的技能考核达标成绩。
  2.学校组织学生现场测试,按成绩认定相应项目的达标成绩。
  3.学生参加区级以上考核或竞赛合格证书或获奖证书直接认定相应项目达标等级。
  (二)做好“四结合”,保证“2+1项目”顺利实施
  1.“2+1项目”与体育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体育工作的主阵地,我校严格按照要求开足、开齐课程,制定各个阶段的计划,认真备课。根据我校统一选的一项内容和学生选报上来的项目,结合我校各个年级的体育教学计划,把有关的项目,融入到体育教学计划当中去,丰富体育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多种教学手段、新学习方式的运用,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体育知识,保护方法,练习方法等,使同学们在课下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练习,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
  2.“2+1项目”与学校群体活动相结合
  学校的群体活动是学生在学校活动一小时的根本保证,特别是充分利用好大课间,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进行练习,也可以互相结伴合作、探究地练习,增进不同水平的学生交流,提高练习效果。学校还组织各种竞赛,把“2+1”里面相关的内容加进去,检验学生练习的效果,给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空间,提高学生练习、锻炼的积极性。
  3.“2+1项目”与体质健康标准结合
  充分利用《体育健康标准锻炼手册》指导学生锻炼,并使家长和学生有效掌握并监控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4.“2+1项目”与课余训练、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我们还抓好课余训练,这一更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形式,结合我校课余训练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水平,并可以参加区级以上的竞赛活动,使学生的特长得以更好的发展。
  三、结论
  (一)创新学习方式与“2+1项目”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终身体育意识,自我发展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体现了教育“关注人的未来发展”目的。
  (二)新的学习方式与“2+1项目”的结合,通过实践表明效果是好的,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得到发展,取得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预期效果。
  (三)新的学习方式与“2+1项目”的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加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新的学习方式与“2+1项目”的结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且有效地强化了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陈丽娟.中学体育艺术2+1项目的具体化措施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3).
  [2] 郑雷.影响滁州市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类项目实施因素的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04).
  [3] 徐芳庆,易勇刚.教师在实施“体艺2+1项目”大课间活动中的作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9(S2).
  [4] 张新中.体育、艺术2+1项目与体育健康标准的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运动生物力学的测试方法在竞技体育研究领域主要应用于技术研究以及发力原理分析等方面,对于拳击项目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辨析测试方法的应用范围,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开展起到有意义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生物力学 方法 拳击  生物力学研究,尤其是运动学、动力学、表面肌电等实验技术逐步应用于拳击科学研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的方式对运城市10支业余球队队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各种损伤中,损伤的易发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损伤的种类以擦伤和挫伤为主。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粗野的犯规动作、准备活动的不充分、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疲劳带伤训练比赛、运动负荷过大、义务监督不利和客观因素等。为了最大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由于篮球运动的参与人数众多,而且篮球运动本身具有的高空争夺,拼抢激烈凶悍,攻防转换速度快等特性,所以在运动中难免会出现运动损伤。本文对篮球运动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供大家参考,以避免或减少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发生。  关键词 篮球运动 运动损伤 损伤原因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研究了网球运动过程中蛋白质补充的相关知识。首先,对参与网球运动的不同人群的蛋白质营养补充知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之后,从网球运动过程中的供能角度,来陈述网球运动项目的蛋白质的营养补充相关知识;最后,为网球运动员的蛋白质营养补充提出建议。  关键词 网球运动 蛋白质 营养补充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2  摘 要 打造高效的初中体育课堂是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笔者结合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掌握的有关理论知识,查阅相关文献,阐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就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高效性进行探究,提出新课标下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等,旨在创新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进行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体育舞蹈是一种高雅的文体活动,它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是一项陶冶情操和锻炼体魄的运动项目,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舞蹈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和影响赛前状态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与赛前调整法。以期对体育舞蹈运动员在比赛中起到帮助作用。  关
学校体育文化节是学校开展传统体育运动会活动项目发展的延伸,是学生体育文化活动的一部分,随着近年来体育文化节活动的开展,此项运动模式在国内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乌鲁木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以人为本”的涵义和提出进行考证和辨析。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和发展学生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针对“以人为本”在高校体操普修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中的发展进行分析,为高校体操普修课程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体操 体操普修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2  摘 要 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论述了非智力因素概念以及非智力因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并针对所述内容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途径,为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