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多模态成像技术即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动态增强MRI(DCE-MRI)及DWI,评价裸鼠肺癌皮下移植瘤经抗血管治疗后肿瘤解剖形态、血管功能及细胞分子水平的改变.方法 将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人NCI-H460肺癌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接种第10天选取肿瘤直径生长至0.5~1.0 cm的裸鼠12只,按数字法随机等分为2组,并分别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处理.治疗7d后利用小动物光学活体成像系统、DCE-MRI、DWI评价两组裸鼠肿瘤体积、荧光信号强度值、血管功能参数[对比剂容积转移常量(Ktrana)、速度常量(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对比剂浓度下峰面积(iAUC)]以及ADC值;并与肿瘤组织透射电镜、HE染色的病理结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的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进行对照.对结果采用Kolmogorov-Smirnov方法进行正态性检验.Kep为非正态分布,数据以M(范围)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VEGF为等级资料,两组间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x2检验;其他两组间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的比较均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定性资料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肿瘤细胞接种第7天两组裸鼠皮下均出现荧光团,随着时间的延长荧光团范围逐渐增大,强度也逐渐增加.治疗7d后,治疗组肿瘤平均光信号强度值为(2.51±2.43)×1010(光子数/s),对照组为(5.77±3.25)×1010(光子数/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964,P>0.05);治疗组肿瘤体积为(365±56)mm3,小于对照组的(987±265)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0.001,P<0.01),抑瘤率为63.0%.两组肿瘤荧光信号强度值与体积之间存在正相关(r=0.673,P<0.05).治疗组的血管功能定量参数Ktrans、Kep、Ve及iAUC分别为(0.055±0.012)min-1、0.335(0.184~0.894)min-1、0.297 ±0.041和7.334±3.930,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为(0.117±0.027)min-、0.417(0.324~1.736)min-1、0.326±0.062和13.280±4.245],但两组Ktrans和iAU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55、2.518,P值均<0.05),Kep、Ve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AUC与MVD呈正相关(r=0.715,P<0.01),与VEGF无相关性(r =0.484,P>0.05).治疗组裸鼠肿瘤的ADC值为(791±38)×10-6 mm2/s,高于对照组的(737 ±43)×10-6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9,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示:治疗组MVD[(11.9±4.8)条/高倍视野]低于对照组[(19.2±4.3)条/高倍视野](t=2.774,P<0.05),VEGF表达较对照组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00,P>0.05).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部分肿瘤细胞发生变性,并出现凋亡现象.结论 利用多模态成像技术能够提供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后解剖形态、血管功能及细胞分子水平的动态信息,有利于及时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