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48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3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5例,常规治疗组应用液体疗法、营养、饮食疗法、微生态疗法、八面礞脱石散口服及必要时抗感染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七味白术散加味煎服。结果:治愈率常规治疗组为48%,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84%(P<0.01)。治愈者的平均疗程常规治疗组为11.39天,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6天(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48例均为我院儿科2003年1月~2006年2月住院病人,年龄2~16个月,平均6.9个月。腹泻时间均在2周以上,最长80天,平均29.76天,符合迁延性、慢性腹泻的诊断。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3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5例。两组在年龄、病程、喂养方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临床表现:两组病例大便次数为4~10次/日,平均7~8次/日。大便性状为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不消化食物,部分带有黏液,无脓血。大便量少至中等。常规治疗组轻度脱水11例(48%),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4例(64%),均为等渗或低渗性脱水,部分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常规治疗组入院时4例伴呕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例伴呕吐,均为呕吐胃内容物,1~3次/日,非喷射性,量少。两组各有3例有Ⅰ度营养不良。两组病例入院时均无发热、咳嗽等。
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常规治疗组:脓球少许(±)13例,脂肪球(+~+++)16例,红血球少许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脓球少许±12例,脂肪球(+~+++)18例,红血球少许1例。大便培养未检出致病菌。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预防和纠正脱水,保证营养的供给如补充维生素A、B1、锌等,双糖酶缺乏者喂去乳糖奶粉,口服不耐受者予静脉营养,口服双歧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及八面礞脱石散,有感染征象者行抗感染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服中药煎剂七味白散术加味:党参10g或红参2~4g,白术10g,云荃10g,炙甘草5~6g,藿香10g,广术香5~6g,葛根10g,干姜5~6g,扁豆10~12g。每剂加水300ml文火煎成100ml,1天内分次口服,每日1剂。本组病例最多服用15剂,最少服用3剂,平均5.56剂。
结 果
疗效评定按下列标准:治愈:①症状及体征消失 ,一般情况恢复正常;②脱水纠正;③大便性状、次数及化验正常。
好转:①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 ②脱水基本纠正;③大便次数<5次/日,性状改善显著。
统计学处理采用u检验和t检验。
常规治疗组:治愈11例,占48%,好转9例,无效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21例,治愈率84%,好转2例,无效2例。两组治愈率比较u=2.64,p<0.01,差异显著。
治愈者住院时间常规组最长20天,最短6天,平均11.39天;中西医结合组最长16天,最短3天,平均6.0天。两组住院时间经统计学处理t=4.45,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讨 论
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发病机理有因肠毒素、激素和脂肪酸刺激引起的分泌型腹泻;有因某些溶质吸收不良积聚于肠腔内形成高渗性腹泻;有因感染、过敏、慢性炎症性肠病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吸收面积减少;也有因缺乏蛋白 、锌、铁等引起肠黏膜萎缩、消化酶降低[1];另外缺乏维生素A可引起消化道 上皮干燥、增生角化[2];缺乏维生素B1可引起胆碱酯酶活性增强、乙酰胆碱水解加速,使神经传导受影响 ,造成胃肠蠕动缓慢,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不良[3]等;治疗和喂养不当、肠道菌群失调(如滥用抗生素)对急性腹泻向迁延性、慢性腹泻演变起促进作用。上述均可导致肠黏膜损伤和不同程度吸收、分泌和重吸收障碍。所以本病的治疗除液体疗法外,补充营养及益生菌、合理喂养、肠黏膜保护剂应用有利于肠黏膜损伤的修复和肠功能的恢复。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主要在脾胃,脾为主脏,湿为主因,虚实挟嫖为特点。《幼幼集成》中日:“若饮食失常,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乃致合污下降.”成泻。《沈氏尊生书》上指出“泄泻,脾病也。脾受湿而不能渗泄,致伤阑门元气,不能分别水谷,并入肠而成泻”。由此可知,本病主要是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不运,反而内停成湿,下注大肠而为泻。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脾胃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故无论内伤饮食或外感六淫,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由于泄泻日久,伤及脾阳,脾失去推动力胃中食滞,水谷不化。故临床上多以虚实挟杂为特点。所以治则以扶正为主,祛湿为辅。我们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之。其中党参或红参、白术健脾益气,云苓、扁豆、藿香、广木香和中化湿理气,葛根升气,干姜温运脾阳,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止泻之效。使阴平阳秘,脾健胃和。在治疗中我们我们还注意到补虚不能用纯甘,太甘则生湿。故以党参或红参、白术、扁豆相配,又恐渗利过多而耗气伤津,因而少用云苓而重用藿香、扁豆。
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既发挥了西医能迅速纠正脱水,缺什么补什么的长处;又发挥了中医辨证论治,能较快的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之长。二者结合治疗本病较单纯用常规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治愈率高、疗程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叶瑞云.小儿慢性腹泻的防治.实用儿科杂志 ,1987,2:121
2 王保安.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生物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506
3 王保安.维生素B1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生物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51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48例均为我院儿科2003年1月~2006年2月住院病人,年龄2~16个月,平均6.9个月。腹泻时间均在2周以上,最长80天,平均29.76天,符合迁延性、慢性腹泻的诊断。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3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5例。两组在年龄、病程、喂养方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临床表现:两组病例大便次数为4~10次/日,平均7~8次/日。大便性状为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不消化食物,部分带有黏液,无脓血。大便量少至中等。常规治疗组轻度脱水11例(48%),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4例(64%),均为等渗或低渗性脱水,部分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常规治疗组入院时4例伴呕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例伴呕吐,均为呕吐胃内容物,1~3次/日,非喷射性,量少。两组各有3例有Ⅰ度营养不良。两组病例入院时均无发热、咳嗽等。
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常规治疗组:脓球少许(±)13例,脂肪球(+~+++)16例,红血球少许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脓球少许±12例,脂肪球(+~+++)18例,红血球少许1例。大便培养未检出致病菌。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预防和纠正脱水,保证营养的供给如补充维生素A、B1、锌等,双糖酶缺乏者喂去乳糖奶粉,口服不耐受者予静脉营养,口服双歧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及八面礞脱石散,有感染征象者行抗感染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服中药煎剂七味白散术加味:党参10g或红参2~4g,白术10g,云荃10g,炙甘草5~6g,藿香10g,广术香5~6g,葛根10g,干姜5~6g,扁豆10~12g。每剂加水300ml文火煎成100ml,1天内分次口服,每日1剂。本组病例最多服用15剂,最少服用3剂,平均5.56剂。
结 果
疗效评定按下列标准:治愈:①症状及体征消失 ,一般情况恢复正常;②脱水纠正;③大便性状、次数及化验正常。
好转:①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 ②脱水基本纠正;③大便次数<5次/日,性状改善显著。
统计学处理采用u检验和t检验。
常规治疗组:治愈11例,占48%,好转9例,无效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21例,治愈率84%,好转2例,无效2例。两组治愈率比较u=2.64,p<0.01,差异显著。
治愈者住院时间常规组最长20天,最短6天,平均11.39天;中西医结合组最长16天,最短3天,平均6.0天。两组住院时间经统计学处理t=4.45,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讨 论
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发病机理有因肠毒素、激素和脂肪酸刺激引起的分泌型腹泻;有因某些溶质吸收不良积聚于肠腔内形成高渗性腹泻;有因感染、过敏、慢性炎症性肠病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吸收面积减少;也有因缺乏蛋白 、锌、铁等引起肠黏膜萎缩、消化酶降低[1];另外缺乏维生素A可引起消化道 上皮干燥、增生角化[2];缺乏维生素B1可引起胆碱酯酶活性增强、乙酰胆碱水解加速,使神经传导受影响 ,造成胃肠蠕动缓慢,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不良[3]等;治疗和喂养不当、肠道菌群失调(如滥用抗生素)对急性腹泻向迁延性、慢性腹泻演变起促进作用。上述均可导致肠黏膜损伤和不同程度吸收、分泌和重吸收障碍。所以本病的治疗除液体疗法外,补充营养及益生菌、合理喂养、肠黏膜保护剂应用有利于肠黏膜损伤的修复和肠功能的恢复。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主要在脾胃,脾为主脏,湿为主因,虚实挟嫖为特点。《幼幼集成》中日:“若饮食失常,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乃致合污下降.”成泻。《沈氏尊生书》上指出“泄泻,脾病也。脾受湿而不能渗泄,致伤阑门元气,不能分别水谷,并入肠而成泻”。由此可知,本病主要是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不运,反而内停成湿,下注大肠而为泻。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脾胃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故无论内伤饮食或外感六淫,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由于泄泻日久,伤及脾阳,脾失去推动力胃中食滞,水谷不化。故临床上多以虚实挟杂为特点。所以治则以扶正为主,祛湿为辅。我们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之。其中党参或红参、白术健脾益气,云苓、扁豆、藿香、广木香和中化湿理气,葛根升气,干姜温运脾阳,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止泻之效。使阴平阳秘,脾健胃和。在治疗中我们我们还注意到补虚不能用纯甘,太甘则生湿。故以党参或红参、白术、扁豆相配,又恐渗利过多而耗气伤津,因而少用云苓而重用藿香、扁豆。
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既发挥了西医能迅速纠正脱水,缺什么补什么的长处;又发挥了中医辨证论治,能较快的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之长。二者结合治疗本病较单纯用常规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治愈率高、疗程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叶瑞云.小儿慢性腹泻的防治.实用儿科杂志 ,1987,2:121
2 王保安.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生物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506
3 王保安.维生素B1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生物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