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设计了利用高空气球平台搭载到达临近空间底部区域的太阳远紫外-紫外光谱仪,对170~400 nm波段的太阳远紫外-紫外辐射进行高分辨光谱探测,在该区域获得波长小于280 nm的远紫外光谱数据.该远紫外-紫外光谱仪采用改进的罗兰圆光路设计实现紧凑、轻量化、宽波段和高光谱分辨率,并通过Zemax仿真软件对光路设计进行了光谱分辨率、波段覆盖性和杂散光抑制等关键指标的仿真分析,验证设计的可实现性及其对科学研究需求的满足度.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 10019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天基空间环境探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态势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了利用高空气球平台搭载到达临近空间底部区域的太阳远紫外-紫外光谱仪,对170~400 nm波段的太阳远紫外-紫外辐射进行高分辨光谱探测,在该区域获得波长小于280 nm的远紫外光谱数据.该远紫外-紫外光谱仪采用改进的罗兰圆光路设计实现紧凑、轻量化、宽波段和高光谱分辨率,并通过Zemax仿真软件对光路设计进行了光谱分辨率、波段覆盖性和杂散光抑制等关键指标的仿真分析,验证设计的可实现性及其对科学研究需求的满足度.
其他文献
目的:为摸清台江县木本珍稀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特征.方法:通过随机踏查和线路法野外实地调查.结果:台江县分布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树种共21科26属4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科21属25种,贵州省重点保护树种9科13属16种,《中国植物红皮书》珍稀濒危植物2科2属2种,珍稀树种的种类组成较为丰富;分布濒危的植物为柔毛油杉,占总数的2.33%;稀有植物有伯乐树、半枫荷、马尾树、十齿花等11种,占总数的25.58%;渐危植物有翠柏、篦子三尖杉、闽楠、楠木等11种,占总数的25.58%;台江的珍
通过对贵州红粘土 1399组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贵州红粘土散点在塑性图上的位置有自己的特点:散点的展布方向与一般土一致;随着液限值的增高,它的天然含水率增大,但稠度状态更坚硬;红粘土在天然状态下表现出粉土的特点.通过统计软件找到液限指标和塑性指数与天然含水率的相关关系;再通过粒度分析实验,证明红粘土天然状态下的“假粉粒”现象.分析出红粘土红土化作用程度和成分是它在塑性图特殊分布的原因.
目的:测定绿豆衣药材中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的含量,为建立绿豆衣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0832(第二法)水分测定、2302灰分测定和2201浸出物测定法对绿豆衣进行水分、总灰分、浸出物测定.结果:绿豆衣水分含量在10.9%~12.0%之间;总灰分含量在2.3%~2.5%之间;浸出物含量在3.0%~3.4%之间.结论:建议绿豆衣水分限度值为15%;总灰分限度值为3.0%;浸出物标准不得少于2.5%.
贵州百里杜鹃林区是当今世界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天然杜鹃林带之一,具有重要科研及保护价值.由于林区植物相对单一,树龄较大,人为活动干扰随旅游开发不断加大,森林生态系统已受到较多影响.为掌握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林区珍贵自然资源,基于经典健康模型,结合林区1992年—2015年区域遥感数据、野外调查和问卷调查等资料,利用层次分析法,首次构建了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遥感诊断指标体系,并完成了对其健康状态的分析诊断.结果表明,百里杜鹃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在2015年处于亚健康状况,森林群落受自然及
以3年生构树幼树为研究对象,研究构树实生苗造林,分别2个径级,即0.5 cm~1.0 cm、1.0 cm~1.5 cm,3种处理:即留顶+留根、截顶+留根(留顶30 cm)、截顶+切根(留顶30 cm+留主根5 cm).通过对构树苗木不同处理造林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测定,分析不同处理幼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为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区构树造林苗木径级标准和处理方式提供依据.结论:1)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垂直层表现为上层<下层,同一处理上层土壤容重大径级略小于小径级,下层大径级大于小径级.含水量表现为上层>下层,
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分析了三种典型天气条件(晴天、层云和卷云)下激光在大气-海气界面-水体中的下行传输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经过大气传输到达海面的激光角分布明显不同,晴天时角分布发散很小,层云条件下发散严重,卷云条件下发散明显;晴天与层云条件下到达海面的光斑尺寸接近,而卷云条件下光斑大15%左右.不同天气条件下,激光经过大气、海气界面后角分布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晴天时海面使激光角分布发散变大,且随风速的增加发散呈变大的趋势;层云条件下海面使角分布发散变小,且随风速的增加发散呈变小的趋势;卷云条件下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及海洋探索的不断深入,对于高精度、高实效性水下探测手段的需求迫切.高光谱成像探测技术作为将光谱技术及成像技术结合的探测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水下高精度探测的缺口,因此各国研究者逐步开展了水下高光谱成像探测技术的研究.本文介绍了水下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背景,对不同光谱成像技术方案及水下光谱成像探测系统组成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概述了目前国内外水下光谱成像探测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水下光谱成像探测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水下光谱成像探测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在岩溶地区兴建,岩溶地区高层建筑常采用桩基础穿透溶洞,但遇溶洞尺寸较大、埋深较深等工况时,穿透溶洞往往造成成桩困难、基础施工不经济合理等问题,所以研究将高层建筑桩基作用在溶洞顶板岩层之上是否可行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论文结合深圳市坪山新区某高层住宅工程项目,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高层建筑桩基下的溶洞顶板岩层进行了静荷载下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从应力、应变、位移和塑性区分布等多方面分析,溶洞顶板岩层均处于稳定状态,能够满足高层建筑
2019年9月至10月,利用相干多普勒激光雷达在深圳石岩地区(113.9°E,22.7°N)与深圳气象梯度塔进行了联合观测实验,基于激光雷达后向散射强度直接反演PM2.5、PM10颗粒物浓度.反演得到的不同高度颗粒物浓度与梯度塔上颗粒物同步混合监测仪实测结果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实验中,PM2.5和PM10的反演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相关性均达到0.8以上,其中PM2.5的反演结果更好.吸湿因子分析表明,120 m和220 m处2.5~10μm的大颗粒物质亲水性更强,70 m处2.5μm以下细粒子亲水
基于量子光学和Kolmogorov海洋湍流谱理论,建立了双量子比特路径纠缠态在海洋湍流中传输的数学模型,得到了其纠缠退化的解析表达式.利用共生纠缠度度量方法,进一步数值分析了双量子比特路径纠缠态在海洋湍流中的纠缠退化问题.结果表明:双量子比特路径纠缠态在海洋湍流中传输时,其纠缠退化程度与制备该纠缠态的实验装置密切相关.空间距离分布较小的双量子比特路径纠缠态在海洋湍流中传输时纠缠保真度较高.通过数值计算进一步定量分析了多种海洋湍流因素及传输距离对纠缠态退相干问题,得出了双量子比特路径纠缠态在均方温度耗散率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