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一台锣鼓半台戏”,可见戏曲打击乐伴奏的重要性。打击乐伴奏,引领演员唱念做打的节奏,渲染角色的情绪和情感,营造舞台气氛与剧场气氛,掌控整台戏演出的节奏。以司鼓为核心的打击乐伴奏,同时还担任整个伴奏乐队的指挥。
戏曲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戏曲打击乐器主要包括最常用的板鼓、大锣、小锣、铙钹,以及根据剧情需要临时加入的色彩打击乐器,如大堂鼓、小堂鼓、小钹、水钹、木鱼、碰铃等。下面着重谈谈板鼓、锣(大锣、小锣)、铙钹的演奏。
关于板鼓的演奏
板,又叫响板,用檀木或红木制成,主要用于演员演唱时打击节奏。演奏响板时,以左手大拇指挑于中间,其余四指虚握底板,使底板与前面两块板相互碰击,发出清脆的、有节奏的“扎扎”声。演奏响板时不要用力紧握底板,这样会影响板的发音,要自然而然地握得虚一些,留出一定空间来,便于响板发音。
鼓,即班鼓,因为它只有一面蒙皮,所以又叫单面鼓。班鼓和响板由一人操作演奏,此人即司鼓或鼓师,旧称打鼓佬,乃戏曲伴奏乐队的灵魂人物。周信芳先生说:“打鼓佬是我们戏曲演员的生命。”演奏班鼓时,司鼓将鼓放在三折式的鼓架上,姿势端正地坐在鼓架后面,两眼平视前方,右脚踩在脚码上,让鼓和腿在一个平面上,鼓面内高外低地倾斜,然后用两只鼓扦击打鼓心,发出清脆的、有节奏的“嗒嗒”声。司鼓用食指、中指、大拇指握住鼓扦粗的一端,用较细的一端击打鼓心。双扦握紧但不僵硬,打鼓时双肩、两臂、手腕都要自然放松,否则不仅姿势呆板,鼓音也难以清脆响亮。打鼓关键在于腕力,要把手腕练得十分灵活。学习打鼓不妨先练单扦和“慢撕邊”,快慢轻重都要适度,鼓点要简洁流利、干净利索,节奏要紧密均匀、爽利明快。
关于锣的演奏
大锣的演奏。大锣的音响分为高虎音、中虎音和低虎音。三种音响各有用场。高虎音大锣声音高亢而洪亮,多用于激烈战斗的武打场面,有时与堂鼓配合效果更为强烈。高虎音大锣也可用于各种喜庆的场面,渲染欢快热烈的气氛。中虎音大锣音色宽亮而圆润,多用于文戏中人物的念白、唱腔和表演的伴奏。低虎音大锣音色低沉,适合表现悲剧情节,也用于在现代戏中主要反面人物表演时的伴奏。大锣演奏者站立在司鼓的后右侧,两脚呈丁字步或八字步,站立姿势端正自然。演奏时左手持锣,右手持锣槌,将小指穿入锣槌杆的绳圈中,防止掉落,用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手腕,击打锣门。当演奏“急急风”时要全用腕力。
小锣的演奏。小锣的作用与大锣基本相同,其音响也分为高、中、低三种,声音清朗,颇为悦耳。小锣是戏曲伴奏乐队三件铜响乐器的领奏者,所以它的演奏者坐在司鼓的右边,便于随时注意到司鼓的操作手势。演奏小锣时左手持锣,用食指和大拇指尖托起小锣边缘,右手持锣片,靠腕力击打小锣门。小锣一般配合大锣和铙钹同时合奏,并且经常进行独奏。小锣演奏较之大锣需要更加灵活的手腕。因此,演奏小锣要经常练习“抽头”和“阴锣”等锣鼓点,以锻炼手腕的灵活性。另外,当小锣需要闷奏时,要以左手小指抵住小锣的背面,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锣边儿,击打时发出“扎扎”声。
关于铙钹的演奏
铙钹,因为其中间隆起的部分类似碗状,所以又称之为“钹碗”。铙钹演奏者面向司鼓坐着演奏。演奏时将布叠成三角形盖在碗顶的绳结上,用大拇指和食指牢牢捏住,其他手指自然弯曲抵住碗顶举到胸前,右手持钹在上,左手持钹在下,双手对击,使铙钹稍微倾斜予以击打,即会发出洪亮威武之声。铙钹演奏需要经常演奏闷音,方法是两钹先接触一部分,置于膝盖处随时合拢,便会发出“扑”的闷音。当演奏快节奏时则需要揉钹演奏。铙钹演奏像大锣、小锣演奏一样,都必须练好手腕的灵活性。因此,铙钹演奏者要多练“急急风”“快长槌”等锣鼓点。
凡事都是实践出真知。要演奏好戏曲打击乐伴奏,必须根据一定要领和具体方法,持之以恒地勤学苦练,并在伴奏实践中不断提高。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打击乐伴奏的分寸与微妙,全靠自己在实践中悉心体会与把握。
责任编辑 李蕊
戏曲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戏曲打击乐器主要包括最常用的板鼓、大锣、小锣、铙钹,以及根据剧情需要临时加入的色彩打击乐器,如大堂鼓、小堂鼓、小钹、水钹、木鱼、碰铃等。下面着重谈谈板鼓、锣(大锣、小锣)、铙钹的演奏。
关于板鼓的演奏
板,又叫响板,用檀木或红木制成,主要用于演员演唱时打击节奏。演奏响板时,以左手大拇指挑于中间,其余四指虚握底板,使底板与前面两块板相互碰击,发出清脆的、有节奏的“扎扎”声。演奏响板时不要用力紧握底板,这样会影响板的发音,要自然而然地握得虚一些,留出一定空间来,便于响板发音。
鼓,即班鼓,因为它只有一面蒙皮,所以又叫单面鼓。班鼓和响板由一人操作演奏,此人即司鼓或鼓师,旧称打鼓佬,乃戏曲伴奏乐队的灵魂人物。周信芳先生说:“打鼓佬是我们戏曲演员的生命。”演奏班鼓时,司鼓将鼓放在三折式的鼓架上,姿势端正地坐在鼓架后面,两眼平视前方,右脚踩在脚码上,让鼓和腿在一个平面上,鼓面内高外低地倾斜,然后用两只鼓扦击打鼓心,发出清脆的、有节奏的“嗒嗒”声。司鼓用食指、中指、大拇指握住鼓扦粗的一端,用较细的一端击打鼓心。双扦握紧但不僵硬,打鼓时双肩、两臂、手腕都要自然放松,否则不仅姿势呆板,鼓音也难以清脆响亮。打鼓关键在于腕力,要把手腕练得十分灵活。学习打鼓不妨先练单扦和“慢撕邊”,快慢轻重都要适度,鼓点要简洁流利、干净利索,节奏要紧密均匀、爽利明快。
关于锣的演奏
大锣的演奏。大锣的音响分为高虎音、中虎音和低虎音。三种音响各有用场。高虎音大锣声音高亢而洪亮,多用于激烈战斗的武打场面,有时与堂鼓配合效果更为强烈。高虎音大锣也可用于各种喜庆的场面,渲染欢快热烈的气氛。中虎音大锣音色宽亮而圆润,多用于文戏中人物的念白、唱腔和表演的伴奏。低虎音大锣音色低沉,适合表现悲剧情节,也用于在现代戏中主要反面人物表演时的伴奏。大锣演奏者站立在司鼓的后右侧,两脚呈丁字步或八字步,站立姿势端正自然。演奏时左手持锣,右手持锣槌,将小指穿入锣槌杆的绳圈中,防止掉落,用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手腕,击打锣门。当演奏“急急风”时要全用腕力。
小锣的演奏。小锣的作用与大锣基本相同,其音响也分为高、中、低三种,声音清朗,颇为悦耳。小锣是戏曲伴奏乐队三件铜响乐器的领奏者,所以它的演奏者坐在司鼓的右边,便于随时注意到司鼓的操作手势。演奏小锣时左手持锣,用食指和大拇指尖托起小锣边缘,右手持锣片,靠腕力击打小锣门。小锣一般配合大锣和铙钹同时合奏,并且经常进行独奏。小锣演奏较之大锣需要更加灵活的手腕。因此,演奏小锣要经常练习“抽头”和“阴锣”等锣鼓点,以锻炼手腕的灵活性。另外,当小锣需要闷奏时,要以左手小指抵住小锣的背面,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锣边儿,击打时发出“扎扎”声。
关于铙钹的演奏
铙钹,因为其中间隆起的部分类似碗状,所以又称之为“钹碗”。铙钹演奏者面向司鼓坐着演奏。演奏时将布叠成三角形盖在碗顶的绳结上,用大拇指和食指牢牢捏住,其他手指自然弯曲抵住碗顶举到胸前,右手持钹在上,左手持钹在下,双手对击,使铙钹稍微倾斜予以击打,即会发出洪亮威武之声。铙钹演奏需要经常演奏闷音,方法是两钹先接触一部分,置于膝盖处随时合拢,便会发出“扑”的闷音。当演奏快节奏时则需要揉钹演奏。铙钹演奏像大锣、小锣演奏一样,都必须练好手腕的灵活性。因此,铙钹演奏者要多练“急急风”“快长槌”等锣鼓点。
凡事都是实践出真知。要演奏好戏曲打击乐伴奏,必须根据一定要领和具体方法,持之以恒地勤学苦练,并在伴奏实践中不断提高。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打击乐伴奏的分寸与微妙,全靠自己在实践中悉心体会与把握。
责任编辑 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