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enGL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实验仿真系统

来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OpenGL及Visual Studio开发框架,设计了6轴工业机器人运动学仿真系统。通过加载机器人关节三维模型生成虚拟机器人,经过D-H变换计算机器人关节在三维仿真环境中的坐标,并运用OpenGL物体的平移及旋转模拟机器人的运动状态,最终达到模拟6轴工业机器人运动的实验目的。该系统可脱离复杂的实物实验,通过调整软件参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D-H参数及D-H变换等概念,同时提高其对三维空间矩阵旋转、平移等知识的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编程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以树莓派为控制器,利用激光雷达等不同的传感器实现定位融合,同时通过微型激光雷达对障碍物信息实时采集,根据功能单元-通道的方式对室内物体进行建模,形成一幅2D的激光雷达栅格地图。树莓派控制器根据栅格值的不同设置障碍物危险系数,建立起一个适用于盲人的高精度室内避障系统。对于运动的障碍物和行人,系统利用卡尔曼滤波估算其位置和速度,语音提醒盲人避障。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误差较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分析了当前高校实验室危化试剂管理的现状,针对现存危化试剂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实验室危化试剂智能存储柜系统。分别在系统整体方案、智能柜柜体、云服务器、客户端等方面,对主控制器、柜体控制器、窄带物联网(NB-IOT)通信模组、称重模块的硬件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系统创新性地将危化试剂智能存储柜与危化试剂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以自动监控试剂取用的全过程,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人为因素的介入,可追溯性、实时性、准确性得到了保障。通过系统测试和实际应用,证明系统稳定可靠,实现了危化试剂的安全管理。
虚拟实验技术嵌入理论讲授环节,有效地将课堂上传授数学模型的真实实验转化为可视化的、操作性强的虚拟仿真实验流,帮助学生解惑释疑。以全生命周期评价(LCA)物化阶段环境热点分析为基础,引入Three.js支持构建了三维虚拟实验系统,并利用LCA融合碳排放、三维模块化建筑、图形界面等多元化元素集成实现多功能交互设计。开拓工业化建造技术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相结合的创新型途径,具有较强实用价值;并且有利于学生工程思维和多学科整合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电工电子教学中心与大连通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提出以成果共享为桥梁的产教融合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降低高校教学资源的购置成本,被高等教育学会评为2020年“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展示案例。学校依托产教融合开发,以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法为指导构建了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以电子工艺实习和电路原理实验作为案例,阐述翻转课堂的构建方法,为今后类似的实验教学翻转课堂设计提供
稀疏贝叶斯学习(SBL)应用于互质阵列、欠定宽带信号在未知噪声场的波达方向(DOA)估计。使用扩展协方差矩阵,互质阵列可以实现更高数量的自由度(DOF),以解析比物理传感器的数量更多的源。基于稀疏的DOA估计可能恶化检测和估计性能,因为无论网格有多精细,源都可能离开搜索网格。SBL使用定点更新可以较好地解决这种字典不匹配问题。与同时正交匹配跟踪最小二乘(SOMP-LS)、同时正交匹配跟踪总最小二乘(SOMP-TLS)和离网稀疏贝叶斯推理(OGSBI)相比,SBL能够获得较好的检测和估计性能。
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荔枝虫害识别方法,目的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荔枝的田间害虫进行全天候、实时的监测。采用基于OpenCV的中值滤波法对害虫的颜色、纹理和轮廓进行特征提取,并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剔除冗余特征,从而建立了害虫特征库。根据特征库中的大量样本,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经多次迭代训练了害虫识别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实现了对数据集中的样本高于95%准确度的识别。
为实现间歇性低温余热转换为连续热量输出,提高低温余热利用率,通过对比多种不同构造换热器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相变蓄热放热装置。该蓄热放热装置可填充不同的相变材料,并根据所选择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蓄放热量和蓄放热时间及占地等要求设计换热装置的结构形式和尺寸。选取主要设备并搭建了完整的蓄热-放热周期的实验循环系统,通过改变入口水温、系统循环流量、蓄热时间等多种工况对系统换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可为相变蓄热放热装置在低温工业余热的回收利用方面提供参考和依据。
随着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工业变革浪潮的发展,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强大动力。社会对优秀工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为提高未来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电子科技大学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包括创新的个性化实验,建设虚拟实验室,对课程重新配置和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合作平台。为了提高教师授课的效率和质量,引入了反思性教学。此外,还增加了创新性实验,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并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为了加深学生对电子电路基础课程的理解,打破传统实验室的教学瓶颈,建设了虚拟实验室,使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教学落到实处;而基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是生物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了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工科教育大背景,采取多项举措如开设虚拟实验、利用公共实验平台、结合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及案例式教学等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尝试进行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搭建一种水下目标偏振光学成像探测水槽实验平台,研究斯托克斯矢量参数图像成像效果。根据图像信息指标探讨两种成像观测角度偏振图像采集方案以及最佳水下目标物距离,并分析在水体环境中多种目标材质以及不同浑浊度下目标物偏振特性信息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0°、60°、120°成像采集方案,在相对较远距离以及较为浑浊的水体环境中,获取的不同材质的目标物其偏振图像仍满足目标物信息需求。由此可见,通过水下偏振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