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中州集》序跋及其时代特征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代《中州集》序跋不仅体现序作者对中州集诗歌的评价,更好地引导读者阅读了解金诗,促进《中州集》的传播,而且可以反映不同时期的文学观念和学术思想。宋元时期的中州集序体现了士人的大中华文化意识;明代的中州集序跋反映出明人的儒家诗教传统以及史学意识;清人所作的中州集序则折射出清代的政治思想背景以及学术风气。 The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of the “Zhongzhou Period” in the past dynasties not only reflect the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of the authors of the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but also guide the read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oems of Jinzhou and promote the spread of the “Zhongzhou Poetry”. They can also reflect the literary concepts and academic thoughts of different periods. The Central Plains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embodies the scholar’s awareness of Greater China culture. The preface and postscript of Zhongzhou in the Ming dynasty reflects Ming Confucianist tradition of poetic teaching and the historiography consciousness. Background and academic atmosphere.
其他文献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正交设计等方法对镁合金与硅钙在钢水精炼中作用的对比研究表明,镁、钙合金精炼对钢水都有良好的净化效果,且各具特色。硅钙合金脱硫能力优于镁合金,对夹
汽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以下简称搅拌车)是一种混凝土的水平运输机械。它是随着混凝土泵送施工法、预拌混凝土集中搅拌站、商品式混凝土和流体混凝土的推广应用而发展起来的
犤本刊讯犦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科技委、上海房地青年论坛、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上海青年房地论文赛”即将举行。本次论文赛的主题是“新
摘要:以培养热能动力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研究性教学”理念为引导,整合技术基础课教学资源,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按照“拓宽基础、注重实践、注重创新”的思路全面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优化培养过程,实现科研与教学结合,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与创新研修课程教学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相结合,进一步增多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人才;研究性教学
循环流化床在高氧浓度燃烧时,褐煤的热破碎特性和燃烧特性改变,为优化褐煤在高氧气浓度下的燃烧,在0.15 MW循环流化床试验系统上研究一次风氧气浓度和二次风流量比例对燃烧稳
犤本刊讯犦2002年11月27日,德国电动工具制造商———博世集团在沪宣布将与与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合作,联手向全国1700名建筑与装饰专业人员提供“博世好工具,优质大工场”专业培训。据悉从今年
1928—1937年,民众教育馆由于特定地位所产生的应然重任和实际所处的实然状态,而形成了时人对民众教育馆"只办馆不办教育"的评价,本文通过分析民众教育馆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追究深层次的原因,层层深入的剖析让我们科学认识民众教育馆,并作恰如其分地评价。
在商民运动时期,上海商民协会筹备建立的时间之长、过程之复杂,均为其他地区所未见。在上海商民协会成立过程中。出现了各派商人之间借此争权夺利的现象。国共合作的破裂以及上海特别市党部内部国共两党势力的消长变化,对上海商民协会在筹建过程中的起伏顿挫,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有关店员应该加入商民协会还是参加工会的争议以及各业商协分会建立迟缓,也是影响上海商民协会正式成立的重要因素。上海商民协会筹备员直接由国民党中央党部委任,章程也直接报请中央党部审核批准,不仅反映出与其他商民协会不同的特点,也说明当时国民党对商民协会的建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历来就被人们广为传诵,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更是将其作为开篇之作。作为叙事散文,这篇文章的语言文字并不艰深,但它所包含的意蕴却非常深厚。怎样让学生通过这些浅显的文字体会到那些丰厚的深层的意蕴,自然就成了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发现创作空白是实现读者与文本对话的第一步,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着意在这方面作了一点粗浅的探索,对其中的内涵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