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要抓好课堂教学。强化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吸引力,首先要把课备好,重在研究教材和学生;其次要把课上好,重在营造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创新教学内容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要延伸课堂,重在引导学生课后练习,进行科学评价、教学反思和教育研究。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吸引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大学语文是高等学校一门具有深厚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的公共课。对大学生来说,学好中国语文的基本知识,强化文学鉴赏能力,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决定了大学语文是高校学科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大学语文教学的整体状况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吸引力不够,学生对上大学语文课兴趣不高。把握大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学生吸引到大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来,让学生学有所获、教师教有所得,强化大学语文的吸引力,促进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建设,是摆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认真备课
课堂教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载体。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是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高明的军事家在打仗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样,高质量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赖以充分的备课。
(一)把握学生的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到东西、培养能力,首先要对学生本身的基本情况予以了解和把握,这是备课的基本前提和保证条件。语文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直接沟通或通过其他教师等渠道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重点要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比如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何、学习方法的掌握状况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状况等,并且要分析背后的原因,比如家庭、社会、学校、个人等,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特别要关注那些个性强的学生,他们在学生中有感召力,如果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则会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对这部分学生,要抓关键和少数,努力把他们引到正常的語文学习轨道上来,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吃透教材
教学离不开教材,有好的教材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吸引力,要选择适合教师教、学生学的优质教材。要鼓励教师自编教材,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了好的教材,还要认真钻研,善于发掘,实现教材的高效优质利用。吃透教材,就要结合学生实际,对教学大纲、教科书、参考书等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能更好地呈现给学生。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古代,讲究师道尊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形成并非人格的差异,而是知识、经验和年龄的不同,教师和学生具有平等的人格,因此教学过程也应该贯穿平等交流的主题。大学生已具备很强的认知能力,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我们可以认定,大学生对尊重的需要已越来越看重。在此情况下,营造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就应该尊重学生,以此为基础,构建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凡是学生,皆需爱,不管是否调皮,是否学习认真,是否成绩优异,都要平等待之,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秉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尊重他们的这种个性,就应该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多学习批评和表扬艺术,用心灵感染心灵,用人格激发人格,让大学生接受批评而不逆反、不无动于衷,听到表扬而更加思不足、更加奋进。
三、延伸课堂教学
就教学的整个过程而言,课堂教学只是重要的一环,而不是全部。课堂教学结束,并不意味教学的真正结束。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还要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不懈努力。
(一)课后练习不可少
当教师走下讲台,课堂教学本身就宣告完成了,但随后就要引导学生的课后学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做好一件事,通常需要反复练习,方能见效。教师课后要帮助学生进行恰当的练习,从而不断强化课堂教学的后续效果。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的,高明的教师总是在课后拓展空间、延伸时间,引导学生再次复习课堂的教学内容,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再审视、再把握、再深化。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打通下节课、承上启下的过程。
(二)进行科学评价
首先,科学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评价面向的是所有的学生,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体构成所有的学生,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应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能反映这种差异的评价标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不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也更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其次,科学的评价应该是方式适合学生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模式,一张试卷,一个分数,虽然在历史上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局限性是很大的。时代在变化,创新成为社会潮流,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将学生的日常表现、成长过程与考试成绩同时纳入评价体系,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才更具有科学性。再次,科学的评价应该是主体多样的评价。不仅教师参与评价,也要吸收学生参与评价,甚至引进社会力量参与评价,主要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社会评价,这样能有效促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改善,强化评价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陈洪.在改革中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2]冯涛.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吸引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大学语文是高等学校一门具有深厚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的公共课。对大学生来说,学好中国语文的基本知识,强化文学鉴赏能力,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决定了大学语文是高校学科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大学语文教学的整体状况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吸引力不够,学生对上大学语文课兴趣不高。把握大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学生吸引到大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来,让学生学有所获、教师教有所得,强化大学语文的吸引力,促进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建设,是摆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认真备课
课堂教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载体。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是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高明的军事家在打仗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样,高质量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赖以充分的备课。
(一)把握学生的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到东西、培养能力,首先要对学生本身的基本情况予以了解和把握,这是备课的基本前提和保证条件。语文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直接沟通或通过其他教师等渠道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重点要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比如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何、学习方法的掌握状况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状况等,并且要分析背后的原因,比如家庭、社会、学校、个人等,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特别要关注那些个性强的学生,他们在学生中有感召力,如果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则会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对这部分学生,要抓关键和少数,努力把他们引到正常的語文学习轨道上来,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吃透教材
教学离不开教材,有好的教材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吸引力,要选择适合教师教、学生学的优质教材。要鼓励教师自编教材,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了好的教材,还要认真钻研,善于发掘,实现教材的高效优质利用。吃透教材,就要结合学生实际,对教学大纲、教科书、参考书等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能更好地呈现给学生。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古代,讲究师道尊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形成并非人格的差异,而是知识、经验和年龄的不同,教师和学生具有平等的人格,因此教学过程也应该贯穿平等交流的主题。大学生已具备很强的认知能力,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我们可以认定,大学生对尊重的需要已越来越看重。在此情况下,营造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就应该尊重学生,以此为基础,构建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凡是学生,皆需爱,不管是否调皮,是否学习认真,是否成绩优异,都要平等待之,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秉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尊重他们的这种个性,就应该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多学习批评和表扬艺术,用心灵感染心灵,用人格激发人格,让大学生接受批评而不逆反、不无动于衷,听到表扬而更加思不足、更加奋进。
三、延伸课堂教学
就教学的整个过程而言,课堂教学只是重要的一环,而不是全部。课堂教学结束,并不意味教学的真正结束。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还要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不懈努力。
(一)课后练习不可少
当教师走下讲台,课堂教学本身就宣告完成了,但随后就要引导学生的课后学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做好一件事,通常需要反复练习,方能见效。教师课后要帮助学生进行恰当的练习,从而不断强化课堂教学的后续效果。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的,高明的教师总是在课后拓展空间、延伸时间,引导学生再次复习课堂的教学内容,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再审视、再把握、再深化。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打通下节课、承上启下的过程。
(二)进行科学评价
首先,科学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评价面向的是所有的学生,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体构成所有的学生,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应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能反映这种差异的评价标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不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也更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其次,科学的评价应该是方式适合学生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模式,一张试卷,一个分数,虽然在历史上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局限性是很大的。时代在变化,创新成为社会潮流,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将学生的日常表现、成长过程与考试成绩同时纳入评价体系,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才更具有科学性。再次,科学的评价应该是主体多样的评价。不仅教师参与评价,也要吸收学生参与评价,甚至引进社会力量参与评价,主要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社会评价,这样能有效促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改善,强化评价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陈洪.在改革中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2]冯涛.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