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多样的国家,不仅猪的种类繁多,而且种质特性各不相同。经过不断的选育,各地猪种大都具备繁殖速度快、易饲养的特点,但仍有地方品种存在瘦肉率低、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不佳等缺点,而转基因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更好利用我国猪种优良基因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转基因猪技术不仅可用于猪的育种,还能够应用于生物、医药农业等领域。本文简单概括了转基因猪技术制备的两种操作方法,重点介绍了转基因猪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畜牧;转基因技术;农业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06-0042-02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转基因技术早已不是新鲜事,转基因猪就是向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猪进行基因组转入,从而达到加快猪的生长速度、提高肉质的效果。中国是世界上养猪第一大国,长期以来,猪肉在我国肉食消费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能加快畜牧改良进程、提高选择效率、增加改良机会、提高市场化率的转基因猪得到了公众较为广泛的认可。
1 转基因猪技术制备操作
目前各项研究表明,对转基因猪制备效率及操作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显微操作技术水平,一般涉及原核显微注射、体细胞克隆、胞浆单精子注射等;二是介导外源基因所使用的整合方法。
2 转基因猪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价值
2.1 提高猪肉产量
近年来,专业研究人员在转基因猪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以猪肉为代表的农副食品的需求大幅度上升。与此同时,民众对肉食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更好提高猪肉的品质和猪的生长性能已成为猪遗传育种研究工作的重点。转基因育种技术是改善猪肉品质、提高猪肉产量的有效解决方式。研究人员通过对已知的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和生长调节子基因的操纵,掌握了动物转基因技术控制转基因猪生长机理的方法。给猪转入外源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类的GH基因在猪体内表达,会促进猪快速的生长。
2.2 提高猪肉质量
由于最初的转基因猪技术大都以提高猪肉产量为目的,所以在研究过程中生长激素是受关注最高的研究命题之一。而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将目光由量转向了肉质。转基因猪技术能够改变其肉质成分,改善猪肉品质,使猪肉更加符合人体的健康需求。没有经过转基因猪技术处理的猪肉,会含有较高的对人体健康不利的饱和脂肪酸,若摄入过量,会引起高血脂、高胆固醇等疾病。1998年培育出的转基因猪群,脂肪较正常猪群减少了10%,瘦肉率增加了6%~8%,胴体瘦肉率也大幅度提高。
2.3 提高畜牧业的抗病率
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养猪业乃至畜牧业的天敌。由于猪病频发,大量使用各类抗生素类药物造成的残留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引发食品安全问题,进而阻碍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养猪及畜牧行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培育出带有抗病基因的转基因猪群对我们人类的自身发展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转基因科研人员就已经开始对猪群转基因抗病品种展开研究。到目前为止,国内抗病转基因研究策略分为两种:①直接进行抗病基因的转入;②以RNA为基础进行抗病技术的研究,如进行可抑制病毒的转入用以复制小干扰RNA 表达质粒。实验证实将编码小鼠抗磷酰胆碱抗体的α κ链融合基因一同注入猪的受精卵,这样获得的转基因猪中存在抗病活性。此外,人溶菌酶对病原微生物有很强杀伤作用,可以显著提高转基因猪群的抗病能力。
3 转基因猪技术为农业环保做出了贡献
由于植物饲料中存在大量无法消化的有机磷,因此猪的粪便中磷含量十分高。养猪场清理排出这些粪便后,会污染江河,危害其中生物。尤其是随着集约化养猪的发展,磷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加重,引起了社会上各界环保人士的重视。肌醇六磷酸酶,可以帮助消化有机磷,降低猪粪中的含磷量,此法的弊端是成本过高,不适用于集约化产业。2001年,加拿大科学家培育出携带大肠杆菌肌醇六磷酸酶基因的“ 环保猪”,这种猪可以在唾液中分泌肌醇六磷酸酶,从而提高对饲料中磷的消化率,使猪粪中磷的含量比正常猪降低75%,并且比那些在饲料中添加肌醇六磷酸酶的猪排出的磷含量还低 。
现如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全人类都需要无污染、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作为我们生存和發展的必要保障。随着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猪的制备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备,我们将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进行培育品种的突破性研究。这将对突破医学疾病模型研究以及扩宽生物制药等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为人类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畜牧;转基因技术;农业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06-0042-02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转基因技术早已不是新鲜事,转基因猪就是向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猪进行基因组转入,从而达到加快猪的生长速度、提高肉质的效果。中国是世界上养猪第一大国,长期以来,猪肉在我国肉食消费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能加快畜牧改良进程、提高选择效率、增加改良机会、提高市场化率的转基因猪得到了公众较为广泛的认可。
1 转基因猪技术制备操作
目前各项研究表明,对转基因猪制备效率及操作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显微操作技术水平,一般涉及原核显微注射、体细胞克隆、胞浆单精子注射等;二是介导外源基因所使用的整合方法。
2 转基因猪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价值
2.1 提高猪肉产量
近年来,专业研究人员在转基因猪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以猪肉为代表的农副食品的需求大幅度上升。与此同时,民众对肉食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更好提高猪肉的品质和猪的生长性能已成为猪遗传育种研究工作的重点。转基因育种技术是改善猪肉品质、提高猪肉产量的有效解决方式。研究人员通过对已知的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和生长调节子基因的操纵,掌握了动物转基因技术控制转基因猪生长机理的方法。给猪转入外源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类的GH基因在猪体内表达,会促进猪快速的生长。
2.2 提高猪肉质量
由于最初的转基因猪技术大都以提高猪肉产量为目的,所以在研究过程中生长激素是受关注最高的研究命题之一。而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将目光由量转向了肉质。转基因猪技术能够改变其肉质成分,改善猪肉品质,使猪肉更加符合人体的健康需求。没有经过转基因猪技术处理的猪肉,会含有较高的对人体健康不利的饱和脂肪酸,若摄入过量,会引起高血脂、高胆固醇等疾病。1998年培育出的转基因猪群,脂肪较正常猪群减少了10%,瘦肉率增加了6%~8%,胴体瘦肉率也大幅度提高。
2.3 提高畜牧业的抗病率
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养猪业乃至畜牧业的天敌。由于猪病频发,大量使用各类抗生素类药物造成的残留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引发食品安全问题,进而阻碍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养猪及畜牧行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培育出带有抗病基因的转基因猪群对我们人类的自身发展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转基因科研人员就已经开始对猪群转基因抗病品种展开研究。到目前为止,国内抗病转基因研究策略分为两种:①直接进行抗病基因的转入;②以RNA为基础进行抗病技术的研究,如进行可抑制病毒的转入用以复制小干扰RNA 表达质粒。实验证实将编码小鼠抗磷酰胆碱抗体的α κ链融合基因一同注入猪的受精卵,这样获得的转基因猪中存在抗病活性。此外,人溶菌酶对病原微生物有很强杀伤作用,可以显著提高转基因猪群的抗病能力。
3 转基因猪技术为农业环保做出了贡献
由于植物饲料中存在大量无法消化的有机磷,因此猪的粪便中磷含量十分高。养猪场清理排出这些粪便后,会污染江河,危害其中生物。尤其是随着集约化养猪的发展,磷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加重,引起了社会上各界环保人士的重视。肌醇六磷酸酶,可以帮助消化有机磷,降低猪粪中的含磷量,此法的弊端是成本过高,不适用于集约化产业。2001年,加拿大科学家培育出携带大肠杆菌肌醇六磷酸酶基因的“ 环保猪”,这种猪可以在唾液中分泌肌醇六磷酸酶,从而提高对饲料中磷的消化率,使猪粪中磷的含量比正常猪降低75%,并且比那些在饲料中添加肌醇六磷酸酶的猪排出的磷含量还低 。
现如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全人类都需要无污染、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作为我们生存和發展的必要保障。随着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猪的制备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备,我们将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进行培育品种的突破性研究。这将对突破医学疾病模型研究以及扩宽生物制药等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为人类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