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在曲式分析课堂中的融合——以二首中国音乐作品为例

来源 :大众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27714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校课程体系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当下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趋势,曲式分析课程与思政教育有着高度的相容性,在该课程中融合思政教育内容,可通过分析音乐作品有效建立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心,树立正确爱国意识.文章通过列举两部体裁、风格迥异的中国音乐作品,在基础音乐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其背后的历史与人文意义,从而达到思政教学的作用,同时也为其他同类型课程提供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应该通过课堂理论教育传播,更应该通过校园公共空间的营造使之发扬光大.文章分析了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洋学院)红船精神现有的传播路径与公共空间有待优化的地方,通过互动性设计理念的注入,与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相结合,从行为互动层面与思维互动层面增加”红船精神”在南洋学院的表达形式,达到活化”红船精神”传播途径的目的,为南洋学院树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高职院校形象,同时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们传递革命前辈的高尚信念和爱国情怀.
二胡表演艺术在新媒体时代面临大众新的审视,而提到二胡跨音乐门类多元化发展,王建民和高韶青在当代二胡发展历程具有革新性、代表性和较大影响力.文章对两位作曲家的代表作品的多元化尝试进行分析,试图探索两位作曲家在二胡音域、音色、技法、风格的创新尝试.
在国家高速发展的今天,优化人才培养已是高校改革的驱动力,对于人才产出导向明确的高等师范类院校更是如此.基于产出为导向的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对接,以课程设置为落脚点,为其实现以《课标》为蓝本的人才培养方案达成为目的,尝试通过课程群以及课程融合的课程设置手段,优化高师音乐学专业的教师教育培养达到产出对口的效应.
浮世绘版画,起源于17世纪初,盛行至19世纪末,是日本江户时代的民俗百科全书.浮世绘的构图、色彩、线条等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在世界美术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中西方艺术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丰富和发展了凡·高的绘画技能和思想,使其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自成一派,在艺术层面上实现中西方画法的完美结合.
在博物馆的各项工作中,陈列展览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其不仅服务于受众,也能够体现博物馆的文化价值与服务水平.在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精神需求日渐提升的今天,人们对于博物馆的参观体验需求也大大提升,博物馆应该提倡精品意识,优化与创新陈列展览设计,从而为受众提供更为丰富的参观与体验服务.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传统艺术正在迅速消亡.四川地区由于少数民族众多,音乐文化和表现形式丰富,极其富有艺术特色,但随着时间流逝,川江号子、四川清音、四川扬琴、竹琴、金钱板、川剧等传统艺术几乎在年轻一代的眼里”消失”,文章从”高品质音乐课堂的构建”为出发点,探索四川传统音乐的发展路径,并提出将”四川传统音乐与中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的观点,着眼年轻一代,为四川地区传统音乐发展提出更多可行性.
威利的哥哥”本”是《推销员之死》中一个重要的神秘人物,他在现实中已经死亡,但在剧中他时常出现在主人公威利的幻境中,参与着威利的日常生活,外化出了威利错综复杂的精神世界.文章借用拉康发展阶段的三个理论要素对”本”的含义进行解读,析出”本”在剧中的三层含义,即本作为威利父亲的替身、作为理想自我的镜像以及作为威利欲望的中介而存在,从而更透彻理解推销员威利的命运走向,体悟作品更深层次的悲剧内涵.
汉字,由象形变成了象征,由复杂变为了简单,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设计的创新过程.汉字的创制源于对”物”的思考,源于祖先在现实生活中传达思想情感的需要.汉字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设计,也给设计学科的其他门类以启迪.将汉字艺术的特色应用在产品设计上,通过产品传递出中国人的思想与情感,展现出中国人的艺术情怀.文章将以汉字”马”为例,探索汉字艺术在坐具的产品设计创新中的更多可能性;并从基于汉字字形表达的设计创意方向出发,对汉字艺术在坐具设计中进行一次探索性实践研究和创新设计研究.
STEAM成为近年来火热的教育理念已经不是新鲜事,然而对于美术(艺术)在STEAM中的位置和作用,却少有探讨.文章分析了STEAM的发展历程,针对Arts做出分析和解释,并认为着重强调了艺术作为隐性课程为小学教育所带来的价值,最后指出了目前STEAM中的乱象和解决之道.
随着经济文化发展,社会审美泛化,审美能力成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中必备的一种职业能力和竞争力,美育成为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美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对职业教育相关美育政策进行分析,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探索传统商业文化育人,构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大美育教育模式,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育人模式,完善美育德育协同机制以美养德,探索传统商业文化育人以美培元,构建扬长美育课程体系以美育人,形成四位一体美育模式以美化人,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