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学的实践修正性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on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儒学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在传承过程中触发了其本身的修正作用,解决了一系列社会矛盾。运用儒学对社會表象进行分析,得出经世致用之道,并使之成为改变社会结构的良性手段,是每一个儒学者与被儒学者都必须直面的课题。
  关键词:儒学 修正作用 社会结构
  儒学的实践修正性,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手段把已有的历史存在给予他人,使之学而有得、并在加以创新或创造的基础上进一步传承过往记录的一种社会行为。儒学将固有的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相结合,达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统一,催生出更好的进步文明,对社会结构进行良性改造,助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儒学的相关概述与其覆盖区域
  儒学是孔子创立的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起初意指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来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学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作为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既有相同也有不同,需要区分对待,不能以偏概全。
  二、始终革新、融合的儒学价值观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儒学是一条探索与求知之路,并不是象征性地重复记录与简单的强制性灌输。社会前进的关键在于革新,并非一味地萧规曹随。今时社会上传递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畸形现象成了儒学革新的绊脚石,是对儒学的一种挑战。儒学提倡包容的心态、良性的竞争机制、集体优先的价值观。继承精华、摒弃糟粕是儒学特有的时代主题。多年前,国人强调“师夷长技以制夷”,也提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些特定时代里提出的革新观念,要做到身体力行,为己所用是很难的。大多时候,皮毛易学,精髓难懂。将东西方文化的固有精华与中国传统文化加以融合,注入新的血液,挖掘新的动力,有所创新,才是儒学革新的意义。儒学讲究善始善终,并非一蹴而就。儒学是一个良心工作,不是一个功利事业,这是儒学与其他事物的本质区别。
  (二)儒学始终跳动着历史前进的脉搏,贯穿人类社会演变的整个进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儒学固有的同化特性在历史发展长河中进化而成的一种能促进社会迈向更健康、更文明、更先进方向的一种催化产物。儒学使我们知道:体制可以健全;制度可以完善;思想可以融合。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求同存异、继往开来的民族,拥有囊括古今的气宇、气吞天下的魄力和傲视群雄的决心。
  三、儒学是一场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相结合的社会改良运动
  儒学作为中国各朝代统治阶级案前的国策,可使我们一窥所处时代的社会面貌变迁与思想情怀。
  (一)儒学以教为技,以育成器,不断推出自己流派学说的代表人物在大争之世抗强图存。儒学兼采各家学说,取长补短,不断将自身理论体系与社会生产运动相结合,并不断地发展壮大。这种情况有统治阶级人为的推动因素,但更多的是时代抉择的结果。
  (二)当下的儒学改良既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也要满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儒学因材施教的纲领表明:不抛弃一个异类,不一味迎合大多数,才是一个符合时代背景的新型儒学体系。
  四、儒学对中华民族品格的更新性塑造
  中华民族是文化超然的国度,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主导并占据着主流思想的地位。儒学之所以能让封建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恰恰反映了儒学思想的强大可塑性。儒学体现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就是当国人在面对仅凭自我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大都顺从个人利益,疏忽集体利益。个人理想与现实情况发生冲突时,很少有人倾向丰满的理想,相当一部分人都为现实生活中的琐事而疲于奔波,导致自身的信仰缺失,一个缺失信仰的民族注定走不长远。因此,重塑国人共同信仰,实现中国梦格外重要。所以,我们需要熟练掌握重新挖掘儒学的可塑性方法。
  中华民族在近代灾祸不断,东西方国家对我们轮番欺辱;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让我们深受其害;历史遗留问题让我们至今负重前行。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重新站了起来,就像一棵果树重新长出了新枝、发芽、结果。可是,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去采摘诱人的果实之时,又有几个人去给果树浇水、施肥、加固根部。改变这一切,都可以依靠儒学的可塑性来实现。一切启蒙儒学,时刻反思儒学,重塑儒学。
  五、结语
  人是社会主体,具有传承功能。每个人都在“儒学”或者“被儒学”,这是儒学修正的互通有无。儒学运用不是简单粗暴的一气呵成,而是精雕细琢的言传身教,具有传承性、共通性、相似性的特点。时刻儒学与被儒学的我们应充分坚信儒学的潜在价值:“儒学可树人,儒学可立国,儒学可千秋。”
  参考文献:
  [1]王学典.儒家文化与中国的改革[J].新华月报,2017(09).
  [2]邹艳.谈儒家文化的复兴[J].汉字文化,2017(06).
  (作者简介:高洋斌,男,本科,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儒学的实践修正性)(责任编辑 蔡慧玥)
其他文献
年年高考年年愁,再有一年我也要加入高考大军了,也即将离开生活三年的校园和同学。自古离别多伤感,每当离别钟声响起的时刻,那些过往的种种,便像洪水一般铺天盖地地向你涌过来,那些画面如同就发生在眼前一样清晰。  那年夏天,我们都风华正茂,脸上写满了青春的不羁和高傲,穿著朴素的校服,怀揣着各自的梦想,踏上这片纯洁的土地,走进美丽的校园。三年的朝夕相处,校园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课堂上,老师在传道授
期刊
贾平凹的《极花》描写了一个被拐卖到乡村的女性胡蝶从最开始的挣扎反抗,到逐渐倦怠颓废,再到恢复平静,最后妥协接受的情感变化过程.本文主要从作品中的意象切入,分析被拐妇
他突然觉得父亲真的老了。这当然不是指父亲日益稀少的花白头发或者是额头上层层叠叠的皱纹什么的。  今天父亲打碎了一个玻璃杯。一个很普通的玻璃杯,只是超市满减活动的赠品而已。但是他看着玻璃杯从他的父亲手中脱落,在空气中打了几个转,就像跳水运动员那样快速下降。  就在刚刚,父亲从房间里走出来,他漫不经心地从报纸后面抬起头来,看着父亲慢慢走着,手上拿着一个空空的玻璃杯,想把它放在茶几上。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
期刊
倘若你不知道我的姓名  我想停下脚步  耐心与你诉说  你甘甜的乳汁养育了子孙  我是同根生的孩子  即便我现在是一个“背井离乡”的游子  倘若你曾记起我幼时的模样  我会扬起笑容  彻夜与你谈心  饮一口井水滋润心田  讲述漫长岁月里乡音未改的故事  即便你不懂我心中“衣锦还乡”的惆怅  倘若你的耳畔听到声声呼唤  我愿守在身旁  年年与你相伴  沐浴阳光洗尽铅华  伴着幸福的心跳哼唱最爱的歌谣
期刊
摘要:幼儿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有更多获得感,从始至终都充满着自由愉悦的感觉,在众多有关幼儿游戲的探讨中提到更多的是师生关系,甚少提及家长与幼儿的关系以及和家园的联系,可是没有父母参与的幼儿游戏并不能发挥其原本的功效。  关键词:幼儿游戏 家园合作 趣味性  《指南》的核心理念旨在让幼儿能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幼儿和父母在一起嬉戏是非常有效的育儿方式,不仅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摘要:老舍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大家,也是少数民族文学领域难得的领军性作家。其小说《正红旗下》是在多重话语方式下形成的少数民族文学典范,本文立足话语研究的视角,从国家意识形态与民族身份、民间精神、现代性等话语方式展开分析,解读文本之中蕴含的思想观念,探究文本之外更深广的历史文化价值,延伸文本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正红旗下》 老舍 话语形态  《正红旗下》是老舍的一部未完之作,但已完成的前十一
摘要:究竟何为“生活”,或者说何为“美好生活”,本文主要关注这个历来被看作“常识性”的问题并进行探析。  关键词:美好生活 理解 探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生活的质量,开始对生活重新进行思考。  一、“美好生活”之释义表达  生活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是主体的个人根据自己的意志和目的进行的生命活动,是我们生存的全部经
摘要:字正腔圆是朗读,表情达意也是朗读,是读者的音律和作者的心律碰撞的产物,也是语音和语义有效结合的表达。本文主要讲解了在汉语过程中出现的误码因素和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规律。  关键词:汉语 节奏规律 朗读艺术  本文主要列举了汉语节奏特征的表意功能,分析了各种误码因素,从而指出节奏规律和朗读的最高境界就是“字中有音”。  一、节奏朗读  语音由两部分构成:音质层和节律层,缺少任何一部分都无法表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