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6月25日,全国人民沉浸在青藏铁路通车的倒记时浪潮里,媒体铺天盖地将气氛托向高潮,只等着7月的第一天,承载着太多现代文明希冀的火车隆隆驶进那片沉寂了千万年的雪域高原。
6月25日 格尔木——五道梁
格尔木,藏语里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也是闻名于世的聚宝盆,除了拥有世界第一的钾盐资源,其他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这里又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拥有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青藏铁路格拉段的建设,带给这座高原城市前所未有的机遇,大片大片的建筑正向昆仑广场四周不断扩张。主干道昆仑路上,数年前服役的军人们栽种的胡杨树已经很是茁壮,在悠长的岁月里见证着这座城市历史的绵延。昆仑路的尽头,昆仑山脉已近在眼前,站在昆仑广场远眺,这座城市的轮廓竟然清晰地印在巍峨的昆仑山下,我们也仿佛成为历史的一粒微尘。
前往西藏的人们往往都会把格尔木做为进藏之前的补给站。出格尔木90公里,就到了纳赤台,这里独有的一道景观就是昆仑泉了,来到昆仑泉的泉眼,一股青泉从石块砌成的泉眼里喷涌而出,形成一个蘑菇状,将碧玉般的花瓣撒向四周,落入一汪清池,随之溢出,汇入昆仑河奔腾而去。
继续前行,来到了昆仑山主峰玉珠峰脚下的西大滩。我努力搜寻着储存于我记忆中的那个西大滩,很自然又想起了2001年11月的那场8.1级的地震,它震断了昆仑山口的石碑,也曾一度震断了雪域高原的祥和与宁静。离开西大滩,前行70公里后,来到了海拔4767米,被誉为万山之父的昆仑山山口。只有到了这里,才算是真正进入了青藏高原,同时也跨进了可可西里20万平方公里无人区的大门。
6月26日 五道梁——唐古拉
五道梁,青藏高原气候的分水岭,同时又是生命的鬼门关,这个位于国道109线3007公里的地方海拔4665米,虽然还没有昆仑山口的海拔高,却因为土壤含汞量很高,造成此地植被稀少,空气含氧量只有百分之六七十,是青藏线上最难走的路线,有句话形容的一点都不为过:纳赤台上得了病,五道梁上送了命。被认为是生命禁区的五道梁,依然有寥寥几个商店、加油站、饭馆存在着,以供路人在这里吃饭和给车加油。
离开五道粱后,车开始向前方更为艰险的唐古拉山口驶去。不知过了多久,我突然被剧烈的颠簸惊醒,原来是车的左后胎爆了,根据时间和第一次进藏时的印象判断,这里应该是距唐古拉山口不到100公里的地方。偏在此刻,我却真实感受到了高山反应的来临,先是觉得脖子上的动脉好象被谁捏住,随之就是太阳穴越来越涨,同伴告诉我他也是眼前发黑,头疼得厉害,于是打开尾箱,取出来氧气袋,拼命地吸了一会儿,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换上备用轮胎,检查了车况,继续前进。
高原上的天气,说变就变,天气突然变阴,雨夹雪迎面而来,只有将车速减慢下来,在肆虐的风雪的夹道欢迎下,我们终于艰难地到达了唐古拉山口。
停好车,张开双臂,给雄壮圣洁的唐古拉山一个深情的拥抱,我竭力张大嘴巴,用力吸进唐古拉山稀薄却纯净的空气,虽然胸口被这薄薄一缕空气撞得疼痛不已,但我还是感到自己的体内被进行了一次彻底地洗涤,被红尘蒙蔽的内心也顿时清爽许多。
6月27日 安多——纳木措
车行进在通往纳木措的土路上,藏北一望无垠的草原绵绵不断地跃入我们的眼帘,成群的牛羊和藏包点缀其间,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美丽悠然。
到了纳木措的售票处,旁边有一个用临时简易房搭成的检查站。看到来了游客,路边的藏包里立刻蹿出十来个藏族小孩,穿着藏袍,戴着藏帽,一张张紫红色的脸上是一双双明亮纯洁带着渴望的眼睛。见他们围在我们呜哩呜啦地说着什么,我们一时不知所措,检查站一位粗壮的藏族警察用有些生硬的汉语告诉我,他们在问你们有没有笔和书本之类的东西?我们恍然大悟,急忙从包里取出准备好的铅笔、中性笔、水彩笔等学习用品以及其它一些小礼品分发给他们,看着他们拿到笔和本子之后急切地在上面写着什么的样子,我们稍许感到欣慰。与孩子们相比,他们的家长们要含蓄很多,他们三三两两围坐在草地上,有的在抽烟,有的在火上熬茶喝,一边在用我们听不懂藏语说笑着什么,有一种在城市人身上很难找到的安宁和闲适。
来到海拔高度为5200米的纳根山口,在飘荡的经幡下停好车,雾气飘渺之中,一个一眼望不到边的湖泊,闪着灵光向我们发出召唤!一片辽阔的草原如梦如幻,圣湖纳木措就像美丽少女明亮而又纯洁的眼睛一样镶嵌在草原中间,远处海拔7117米的唐古拉山蒙着薄薄的一层水气,显得那样的庄严、神秘。传说中,纳木措有神龙出没,湖边的牛羊经常被拖入水中,为了证实是否真有不明生物,中科院为此在这里专门建立了观察站,经过多年的考证,得出了确实有蛇颈龙后代在此生息的论断。
一排白色的房子矗立在纳木措湖边,旁边还有几座藏包和游人搭建的五彩帐篷,我和老张征得管理人员的同意,在距湖边不远的一块空地上支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决定今晚就在帐篷里过夜,切身感受纳木措寂静而神秘的夜晚。
藏语里把湖叫措,纳木措即纳木湖。西藏共有三大圣湖:纳木措、玛旁雍措、羊卓雍措,纳木措东西长70多公里,南北30多公里,总面积1920多平方公里,应该算是三大圣湖里面积最大的一个。它的海拔为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藏语里是天湖之意,在藏族同胞眼中意味着身、语、意!如能绕湖而行一周,便能得到渊博的知识和无量的功德,并舍去恶习和痛苦,最后得到正果。因此每逢藏历羊年的四五月份,前来纳木措转湖的人就如一条流动的河滔滔不绝。湖中五个岛屿兀立于碧波之中,传说是五方宝佛的化身,凡到圣湖朝佛敬香者,必要虔诚顶礼膜拜……
天色已近黄昏,金黄色的太阳余晖映射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水面上不时飞过几只叫不上名字的鸟儿,耳边传来几个放牧孩子欢快的笑声,静静地望着眼前烟波浩淼,任由思绪飘飞,真希望此时此刻,时光永驻,让我没有任何杂念的在圣湖纳木措天荒地老……
6月28日纳木措——拉萨
告别了晨曦中的纳木措,继续开车向拉萨前行。大约行进了两个多小时后,空气中开始传来一股强烈的硫磺味,羊八井到了。羊八井,过去只是一块绿草如茵的牧场,由于从地下汩汩冒出的热水奔流不息,以致于热汽日夜蒸腾。从1974年开始,国家把羊八井作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拨出2亿多元资金对这里进行开发,此后,丰富的地热资源被逐步得以利用。1975年,西藏第三地质大队用岩心钻在羊八井打出了我国第一口湿蒸汽井。次年,我国大陆上第一台兆瓦级地热发电机组也在这里成功发电,开创了世界中温浅层热储资源发电的先例。位于藏北羊井草原深处的羊八井的热电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试验基地,也是当今世界唯一利用中温浅层热储资源进行工业性发电的电厂,每年为西藏发电12亿千瓦小时,年发电量在拉萨电网中占45%。
风暴的中心总是安宁的,天路已经搭建,世界正在沸腾,而拉萨却是异常平静,没有奔走相告的喜庆,也没有茶余饭后的乐道,拉萨依然还是拉萨,依然还是那个奇异的混合体,糅合着文明与原始,现代与古朴,喧嚣吵杂的车流游客中间依然有朝拜者虔诚的身影,他们扑下、匍匐、起立,阳光洒在他们身上,让你想起流水。
6月25日 格尔木——五道梁
格尔木,藏语里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也是闻名于世的聚宝盆,除了拥有世界第一的钾盐资源,其他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这里又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拥有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青藏铁路格拉段的建设,带给这座高原城市前所未有的机遇,大片大片的建筑正向昆仑广场四周不断扩张。主干道昆仑路上,数年前服役的军人们栽种的胡杨树已经很是茁壮,在悠长的岁月里见证着这座城市历史的绵延。昆仑路的尽头,昆仑山脉已近在眼前,站在昆仑广场远眺,这座城市的轮廓竟然清晰地印在巍峨的昆仑山下,我们也仿佛成为历史的一粒微尘。
前往西藏的人们往往都会把格尔木做为进藏之前的补给站。出格尔木90公里,就到了纳赤台,这里独有的一道景观就是昆仑泉了,来到昆仑泉的泉眼,一股青泉从石块砌成的泉眼里喷涌而出,形成一个蘑菇状,将碧玉般的花瓣撒向四周,落入一汪清池,随之溢出,汇入昆仑河奔腾而去。
继续前行,来到了昆仑山主峰玉珠峰脚下的西大滩。我努力搜寻着储存于我记忆中的那个西大滩,很自然又想起了2001年11月的那场8.1级的地震,它震断了昆仑山口的石碑,也曾一度震断了雪域高原的祥和与宁静。离开西大滩,前行70公里后,来到了海拔4767米,被誉为万山之父的昆仑山山口。只有到了这里,才算是真正进入了青藏高原,同时也跨进了可可西里20万平方公里无人区的大门。
6月26日 五道梁——唐古拉
五道梁,青藏高原气候的分水岭,同时又是生命的鬼门关,这个位于国道109线3007公里的地方海拔4665米,虽然还没有昆仑山口的海拔高,却因为土壤含汞量很高,造成此地植被稀少,空气含氧量只有百分之六七十,是青藏线上最难走的路线,有句话形容的一点都不为过:纳赤台上得了病,五道梁上送了命。被认为是生命禁区的五道梁,依然有寥寥几个商店、加油站、饭馆存在着,以供路人在这里吃饭和给车加油。
离开五道粱后,车开始向前方更为艰险的唐古拉山口驶去。不知过了多久,我突然被剧烈的颠簸惊醒,原来是车的左后胎爆了,根据时间和第一次进藏时的印象判断,这里应该是距唐古拉山口不到100公里的地方。偏在此刻,我却真实感受到了高山反应的来临,先是觉得脖子上的动脉好象被谁捏住,随之就是太阳穴越来越涨,同伴告诉我他也是眼前发黑,头疼得厉害,于是打开尾箱,取出来氧气袋,拼命地吸了一会儿,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换上备用轮胎,检查了车况,继续前进。
高原上的天气,说变就变,天气突然变阴,雨夹雪迎面而来,只有将车速减慢下来,在肆虐的风雪的夹道欢迎下,我们终于艰难地到达了唐古拉山口。
停好车,张开双臂,给雄壮圣洁的唐古拉山一个深情的拥抱,我竭力张大嘴巴,用力吸进唐古拉山稀薄却纯净的空气,虽然胸口被这薄薄一缕空气撞得疼痛不已,但我还是感到自己的体内被进行了一次彻底地洗涤,被红尘蒙蔽的内心也顿时清爽许多。
6月27日 安多——纳木措
车行进在通往纳木措的土路上,藏北一望无垠的草原绵绵不断地跃入我们的眼帘,成群的牛羊和藏包点缀其间,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美丽悠然。
到了纳木措的售票处,旁边有一个用临时简易房搭成的检查站。看到来了游客,路边的藏包里立刻蹿出十来个藏族小孩,穿着藏袍,戴着藏帽,一张张紫红色的脸上是一双双明亮纯洁带着渴望的眼睛。见他们围在我们呜哩呜啦地说着什么,我们一时不知所措,检查站一位粗壮的藏族警察用有些生硬的汉语告诉我,他们在问你们有没有笔和书本之类的东西?我们恍然大悟,急忙从包里取出准备好的铅笔、中性笔、水彩笔等学习用品以及其它一些小礼品分发给他们,看着他们拿到笔和本子之后急切地在上面写着什么的样子,我们稍许感到欣慰。与孩子们相比,他们的家长们要含蓄很多,他们三三两两围坐在草地上,有的在抽烟,有的在火上熬茶喝,一边在用我们听不懂藏语说笑着什么,有一种在城市人身上很难找到的安宁和闲适。
来到海拔高度为5200米的纳根山口,在飘荡的经幡下停好车,雾气飘渺之中,一个一眼望不到边的湖泊,闪着灵光向我们发出召唤!一片辽阔的草原如梦如幻,圣湖纳木措就像美丽少女明亮而又纯洁的眼睛一样镶嵌在草原中间,远处海拔7117米的唐古拉山蒙着薄薄的一层水气,显得那样的庄严、神秘。传说中,纳木措有神龙出没,湖边的牛羊经常被拖入水中,为了证实是否真有不明生物,中科院为此在这里专门建立了观察站,经过多年的考证,得出了确实有蛇颈龙后代在此生息的论断。
一排白色的房子矗立在纳木措湖边,旁边还有几座藏包和游人搭建的五彩帐篷,我和老张征得管理人员的同意,在距湖边不远的一块空地上支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决定今晚就在帐篷里过夜,切身感受纳木措寂静而神秘的夜晚。
藏语里把湖叫措,纳木措即纳木湖。西藏共有三大圣湖:纳木措、玛旁雍措、羊卓雍措,纳木措东西长70多公里,南北30多公里,总面积1920多平方公里,应该算是三大圣湖里面积最大的一个。它的海拔为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藏语里是天湖之意,在藏族同胞眼中意味着身、语、意!如能绕湖而行一周,便能得到渊博的知识和无量的功德,并舍去恶习和痛苦,最后得到正果。因此每逢藏历羊年的四五月份,前来纳木措转湖的人就如一条流动的河滔滔不绝。湖中五个岛屿兀立于碧波之中,传说是五方宝佛的化身,凡到圣湖朝佛敬香者,必要虔诚顶礼膜拜……
天色已近黄昏,金黄色的太阳余晖映射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水面上不时飞过几只叫不上名字的鸟儿,耳边传来几个放牧孩子欢快的笑声,静静地望着眼前烟波浩淼,任由思绪飘飞,真希望此时此刻,时光永驻,让我没有任何杂念的在圣湖纳木措天荒地老……
6月28日纳木措——拉萨
告别了晨曦中的纳木措,继续开车向拉萨前行。大约行进了两个多小时后,空气中开始传来一股强烈的硫磺味,羊八井到了。羊八井,过去只是一块绿草如茵的牧场,由于从地下汩汩冒出的热水奔流不息,以致于热汽日夜蒸腾。从1974年开始,国家把羊八井作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拨出2亿多元资金对这里进行开发,此后,丰富的地热资源被逐步得以利用。1975年,西藏第三地质大队用岩心钻在羊八井打出了我国第一口湿蒸汽井。次年,我国大陆上第一台兆瓦级地热发电机组也在这里成功发电,开创了世界中温浅层热储资源发电的先例。位于藏北羊井草原深处的羊八井的热电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试验基地,也是当今世界唯一利用中温浅层热储资源进行工业性发电的电厂,每年为西藏发电12亿千瓦小时,年发电量在拉萨电网中占45%。
风暴的中心总是安宁的,天路已经搭建,世界正在沸腾,而拉萨却是异常平静,没有奔走相告的喜庆,也没有茶余饭后的乐道,拉萨依然还是拉萨,依然还是那个奇异的混合体,糅合着文明与原始,现代与古朴,喧嚣吵杂的车流游客中间依然有朝拜者虔诚的身影,他们扑下、匍匐、起立,阳光洒在他们身上,让你想起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