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课探究性学习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e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断深化生物课程改革。
  一.组织好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1.要掌握好教材规定的各个探究性活动要求达到的目标的侧重点。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的问题的性质并不复杂,结论也是容易获得的;有的活动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重点在如何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上;有的探究活动重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解读上;有的探究活动重在取样、检测上。有的探究活动重在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上。当然有些探究活动有几个侧重点,此外如何发现问题(或确定问题)、作出假设,以及如何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几乎是所有活动的共同要求。因此,一项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仍然有非常切合实际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2.树立“主体”观念,允许探究失败。教师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学生当作主动探索者,细心爱护学生的独到见解,采取只鼓励,不指责,也不强加于人的方式,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维和操作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自由思考,大胆猜想,自由操作,共同讨论、设计方案等。不管结果如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3.组织好探究活动,要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因为提供给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其结论是早有的,即科学上已有定论的。之所以还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因此,其过程富有教育意义。于是,教学中花大力气组织好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即让每一个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每一步骤都要到位,在教师指导下做好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检测、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同学的意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
  4.探究性学习提倡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阅读写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增进对周围同学的了解,增强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角色,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态度、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很有好处的。另外还有利于改善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充分利用有限的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5.探究性学习要注意安排好课内外活动的结合。有些探究活动需要课外用适当时间才能完成。教材中设置的进一步探究拦目,就是要课外做的。因此教师应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地安排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保证活动时间的落实。
  二.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开展探究性学习,核心在于课堂,关键在于教师,也就是说,教师首先必须具有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必须加强学习,夯实专业知识基础
  生物学科的周课时少,在平行班较少时,教师要跨年级执教,这就要求几个板块都会教,有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才能应付自如。我们要对本学科、本专业的理论知识重新系统地学习,将再学习所得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用于反思前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学习最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并应用到教学中来,如多媒体教学、学科间的整合等。
  2.更新教育观念,适应学生学习要求
  (1)教育观:教师首先要坚决放弃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台上演,学生台下观”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问题为导线,启发、引导学生有序思维,积极创设探究情景。
  (2)学生观:教育的起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人,所以我们要树立学生观,要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性,培养全体学生,让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个性充分发展。
  (3)知识观:生物学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生物教师首先要理解科学素养的含义,特别是要理解关于人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价值观、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知识。
  (4)创新观: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一点讲,就是通过生物知识传授,使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有创新观念,包括思想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等,并最终使学生创新。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注意事项
  1.不能死搬硬套模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一个适当的空间,只有当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时,才能发挥有效价值。例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较适合用这种模式,而“生命的起源”这节课可用这种教学方法,但不能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学生可通过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来验证。
  2.教师“主导”作用要恰到好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能诱导,不能代替。因此,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阅读材料中的问题,提出问题,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3.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等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其最大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本质。
  4.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采用多种多样的策略和方法,达到课程目标。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应该提倡。
  (作者通联:445420湖北省利川市团堡中学)
其他文献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语)多么幸福的鹅卵石呀!一年四季,在水的无限关爱下,变得如此优雅光洁。对于我们的学生,也应该让他们在似水的教育中尽情沐浴,幸福健康地成长。  一位教育专家曾这样说:“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在学校
期刊
新的课程理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鼓励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自主探索、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多种方法。为此,教学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的个性倾向。它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
期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让学生乐学愿学抽象的数学,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课前的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识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识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呢?我认为学法指导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
期刊
可以说,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这盏灯怎样拨才能照得更亮、照得更远?笔者从教书育人的典型案例中得到点滴体会。  案例:一次,教研室领导到我校进行写字教学调研活动,各班选派写字好、中、差三名学生到会议室当场比赛写字,当我点到写字最差的陈龙名字时(我当时并没在班上讲抽怎样的学生去比),全班同学都大喊起来:“凭什么让陈龙去?”,“我比他的字写的好,我去”。同学们一个个近于义愤填膺,可我能开口说陈
期刊
叶老曾经说过:“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可见,阅读与写作是一个整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关系的。”而传统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都处在一个误区里:即广大的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撇开作文教学只字不提,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又撇开阅读教学只字不提,人为地将知识割裂,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封闭,导致有些学生有较
期刊
作文训练是以学生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为表达形式,以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训练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要走近学生生活,多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人和事进行举例说明,让学生感到亲近可信,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学生对作
期刊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传统的课程有了不同程度创新和突破。这次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影响十分深刻,不仅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上,还反映在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认识与把握上。针对这次课程改革,教师们都在思考和争论:新课程理念下怎样的一堂课算是好课?一堂好课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如何评价课堂教学?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谈谈粗浅认识。  首先,对怎样
期刊
语文自学能力是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它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表达等能力的综合体现。自学能力属于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也是儿童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我遵循儿童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注重培养儿童对语文科的感情,授予能理解接受的自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形成了学习的正迁移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做法如下:   一.情理交融,诱发儿童自觉学习情感
期刊
在一节《品德与生活》课上,当我刚讲到没有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时,突然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冒了出来:“我的爸爸就经常打我,我想要的钱妈妈总是比我要的数少给或不给我。”安静的教室立刻躁动起来。此时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到这个插嘴同学的身上,而他却站起来边说边做着家长打他的动作。其他同学也都小声的议论开了:“我每次考试不好,爸爸就打我,妈妈骂我,只知道要钱,只知道吃,就知道比穿,成绩就是比某某某差。”  看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