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新传说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_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5月8日13时49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船返回舱的平安归来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5月1 0日,央视《面对面》节目专访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项目负责人张柏楠。
  “落点精度达到10.8环”
  在轨飞行时,新飞船试验船完成了我国首次太空3D打印实验、“千兆级局域网”试验等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5月8日中午,在三朵巨大红白“伞花”的拖曳下,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为它历时约2天1 9小时的太空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张柏楠介绍,这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新飞船试验船任务的第一个目的,是验证长五B火箭的性能。从实际飞行情况来看,此次火箭发射入轨精度非常高,打得好,這样后续飞船系统自主控制、返回才能够在这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精度。“这次返回舱的落点精度非常好,现场有人说可能是1 0.8环,应该说是满分,非常漂亮。”
  我国新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的重量比神舟飞船大了一倍,所以回收着陆的要求也就更高。神舟飞船的降落伞已经几乎是世界上最大的降落伞了,靠一个降落伞扩大面积是不能满足要求的,所以这一次研制队伍选用群伞,有三顶主伞。
  张柏楠说:“通过试验考核,群伞减速回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虽然着陆场的气象条件并不是特别好,水平风速比较大,但返回舱就像体操运动员那样稳稳站住,这样结构和舱内的设备都得到了完好的保护。”
  “我们防热材料的设计应该已经超过了美国”
  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面向我国近地空间站运营、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需求而论证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为了能在一次任务中验证更多新技术、新材料,试验船研制团队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器领域的多个首次。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身上有着诸多第一,第一次采用新型防热材料,第一次采用国际上推力最大的新型单组元无毒推进系统,第一次采用群伞气动减速和气囊着陆缓冲技术。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也是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任务的项目负责人,张柏楠提到这次任务,语气中透出的是满满的欣喜和自信。
  张柏楠介绍,新飞船返回舱耐受的热流要比神舟飞船大得多,达到两倍甚至三倍以上。作为可能执行载人登月任务的飞船,一方面它的防热性能非常好;另一方面为了能够到达月球的轨道,还要求它的重量特别轻。
  新飞船试验船从材料到结构都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我们原先搞过一代防热材料,那个材料试验也成了,但不够理想,大家觉得离目标还有距离。”张柏楠回忆,当时的方案还有点跟国外类似的影子,后来研制团队对整个方案作了较大的修改,“大家也是一股劲儿,不想觉得老跟别人学,要做就做自己的。可以这么说,我们防热材料的设计应该已经超过了美国。”


  从无到有得益于中国制造能力的大幅提高
  早在201 0年前后,中国载人航天就提出了适用多任务的新一代载人飞船总体方案的概念,立项之后,2017年试验船研制全面启动,到201 9年1 2月,试验船项目团队突破大量关键技术,从无到有打造出了这艘开拓新“天路”的新飞船试验船。
  张柏楠说,美国猎户座飞船、龙飞船起步早,用的时间也长。我国新飞船试验船项目起步虽晚,但跟以前研制神舟飞船相比,确实感觉到我国制造能力的大幅提高。
  “从图纸下厂到最后制造,非常快、非常精准,能够一次完成,技术水平应该属于国际先进或者国际领先的。以前感觉咱们国家机床设备有点‘傻大黑粗’,但是近些年,中国制造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时尚了。不仅仅是我们新一代飞船,咱们国家很多航天器的成功研制,都得益于中国制造能力的提高。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新一代飞船真正实现了载人飞行,它的综合性能应该是国际先进甚至是领先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拉开了我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帷幕。张柏楠介绍,中国已经独立自主建成了完整的载人航天体系,为下一步空间站的建造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2-3年时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还将实施1 1次高密度发射任务,从而最终完成我们的空间站建设。中国将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这期间,中国规划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张柏楠说:“我国的空间站在建造阶段是靠交会对接,最后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站的本体,所以在这两年的建造过程中,它的发射任务多,在轨的测试任务多,组装任务也多,还需要上行大量的物资,所以根据任务安排,要大概发射1 1次。”据介绍,最多的时候空间站除了自己的三个舱,还可以对接一艘货运飞船和两艘载人飞船,总共可以对接6个载人航天器。
  目前,“天和”核心舱已完成正样产品总装,“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正在开展初样研制;空间科学应用载荷已陆续转入正样研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相比,仍然规模略小,这是否会影响未来我们任务的执行?对此,张柏楠回应,我们的空间站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做科学实验,是根据应用任务的需求来设计空间站,够用就好,所以没有片面追求规模。张柏楠介绍说:“因为国际空间站的规模比较大,是桁架式的空间站,舱很多,是美国、俄罗斯,包括欧洲、日本联合建造的,400多吨。我们国家的实验能力很强,都可以满足需求,未来可能有一些实验的环境,还可能比国际空间站好。”
  据CCTV《面对面》整理
其他文献
说到黄磊,不少女人和孩子会有话说:“成熟有担当的男人”“对媳妇儿、孩子特别好”“特别会做饭”“代言了某课外补习机构”……  看到没?大部分人全然忘了黄磊的本职———演员/电影学院老师。  黄磊1971年出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还记得,1996年电影《夜半歌声》里那个长发大眼的男孩吗?  那个阶段,采访中顺手捡起地上的叶子、玩“拔根儿”的黄磊,还青涩地唱着“我想我是海”。  后来,《婚姻保卫战
期刊
因尤袤在泰兴干得风生水起,两年以后,他就被调入了京城,担任了秘书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和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又被升为著作郎兼太子侍读。  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二月,尤袤因参与了一些大臣反对宋孝宗欲拜安庆军节度使张说为相的活动,说拜相后,即将袤出为了台州(今浙江临海)知州。  尤袤到了台州以后,一如既往地勤政爱民,减免了一万多户无地贫民的税收,并继续加高和加固了前任知州修筑的城墙。后来,台州发生了洪
期刊
回家?还是留下?唱寰宇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做出了选择,选择留在了成都。  七年之后,随着《哪吒》票房突破50亿,它背后的配音团队也从幕后走到台前,迎来“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高光时刻。这家扎根成都的配音团队,正是由唱寰宇一手搭建而成。和多年前一样,这个90后创客并没有沉湎于成绩和安稳,而是趁热打铁,在内容和平台方向继续发力。就在准备放手一搏的时候,新冠肺炎疫情让像他一样的草根创客都措手不及。唱寰宇坦言,
期刊
朱丽拉开窗帘,她惊呆了———窗台上,竟然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礼物和真诚的祝福:白衣作战袍,披甲赴荆楚。谢谢你,“朱丽”!  朱丽是一名护士,她的未婚夫徐豪是一名维修电工,他们本来定好了5月办婚礼的,可2月底的一个凌晨,朱丽接到通知驰援武汉,他们的婚礼不得不被推迟了。她走后,他每天都很想她,也很担心她。  朱丽和徐豪,相识于三年前一次旅途中。那天,朱丽同护士学校的两个女同学到望云山去游玩,天忽然下起
期刊
在何少华的办公室里,透过窗户就能看到秦山核电站的第一个反应堆。25年来,这已成为他最熟悉的风景。  位于浙江海盐的秦山核电站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被誉为“国之光荣”。1995年,从南京一所中专学校毕业的何少华被分配到这里,不过学机械制造专业的他当时对核电的了解几乎为零。  “我从老师口中了解到,我们国家核电事业起步比较晚,有幸投身其中很有意义。”回想当年,他笑着告诉记者,进
期刊
“一本196页的家谱,我和一位老师修了两年。6张纸粘连成1张纸厚度,我们只能半个字半个字地揭,再把揭下来的字,拼接粘连进行修复。”在浙江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汪帆已修了13年书,她说修古籍好比修行,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腾。5月13日,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开放。该馆现为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保藏古籍共110余万册,包括原文澜阁四库全书,其他珍贵古籍也都收藏于此。但最特别的,莫过于这里还有一支古籍修复团队。开
期刊
“点点青萍随风而散,泠泠清歌乱了云烟。任时光千回百转,将一切化作绕指柔,只遥遥听那五音大鼓,铿锵激越抑或是缓缓悠悠,穿越厚重的时光,演绎着酣畅淋漓的视听盛宴……”  夏季的密云蔡家洼,远处青山如黛,河水在山谷中流淌;近处,薰衣草、月季花、玫瑰花开的正旺。一棵巨大的核桃树下,五位老人一字排开,中间一位身穿褐红色长袍的唱书人,右手拿着鼓槌不时敲击身前的大鼓,左手的两片鸳鸯板随着手指开合,发出清脆悦耳的
期刊
“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在四川省自贡市,一户龚氏人家可以把坚硬的慈竹变成一把扇,名曰龚扇,扇面薄如蝉翼、亮似绫绸。这把扇可不简单,它曾被慈禧太后视如珍宝,赐名“宫扇”,曾被郭沫若误以为素丝织锦,赞其“巧夺天工,世之少有”,也曾被作为珍贵礼品馈赠外国元首。  如今,龚扇第五代传人龚倩二十年如一日,作出了各式各样的龚扇作品,上展出,拿奖项,驰名中外。“龚扇制扇技艺”于2008年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
期刊
对于“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这句,如今的人会说这正是自己想活成的样子,好清闲,好炫富。事实真是这个样子吗?当然不是,再看这句的前一句“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便知,此老有钱吗?当然有,因为他有买一万本书的钱。此老没钱吗?或许吧,因为他只有茅舍数间,钱都买书了,自然无力再添豪宅。若论炫这一万本书,当然也算是另一种炫富———对书的富有。  这两天还真关注了两件跟读书有关的事情。  其一,
期刊
单位的前院里,有一棵且仅有一棵瘦高瘦高的老槐树,或许是太高了,或许是太老了———初春时节,院外的大杨树吐出了新绿,矮灌木绽出了鲜花,可这棵老槐树,比起已经满绿的同类,依旧是枯枝干杈,让人疑惑它是不是已经“死”了。  春天的風,有时可不像周杰伦唱的“河边的风吹着头发飘动”那么简单,反倒有点“塞外风沙犹自寒”的肆虐。大风带起风沙摇打着老槐树,发出嘎巴嘎巴的声响,有时甚至会撅折一些干枝,噼里啪啦地从高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