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训的叛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231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影片《黑天鹅》讲述了芭蕾舞演员妮娜(Nina)冲破重重障碍终于在艺术上臻于完美的历程。其暗藏的线索,则是妮娜从被压抑的“白天鹅”通过不断地“反叛”来自他者的“规训”,找寻到其人性中被割裂并强行被舍弃的另一半“黑天鹅”,最终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独立的“自我”的心理历程。
  关键词: 规训 原罪 超越 自我
  一、法令式与母爱——超完美的规训
  作为荒诞冲动的结晶,妮娜在其母亲眼中自然是原罪的延续。她无法忍受妮娜将要步其后尘的担忧成为现实,她决定将防患于未然的准备工作做到极致。毫无疑问,母亲是爱她的,但这并未能阻止母亲成为一个暴君,她不使用肉体上的规训与惩罚来对待妮娜,她对于妮娜的规训,是通过福柯所说的建立在关系之上的权力来实现的。
  母亲期望她成为甜美的女孩。母亲给她命名妮娜(Nina),发音听起来就像母亲慈爱的低语。这个名字的语源是西班牙语,ni?a,意思是“女孩”,在欧洲文化语境之中,人们对Nina的感觉是“娇小美丽的金发女子”,这个名字给人的印象是大多叫这个名字的女孩都非常优雅并且具异国情调,她们个性文静冷默而且独立,总之,Nina应该是乖巧可爱的——母亲对女儿的期望,或者应该说是要求,妮娜只能成为“可爱的女孩”。影片中,妮娜从母亲那里得到最多的赞许,则是“sweet girl”,与中国文化语境之中的“淑女”有着比较接近的意思,但少了几分肃穆、多了几分甜美。母亲一次次地重复、呼唤,不断地向妮娜强化,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她需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女孩。妮娜家中的布景一应是粉色系的,妮娜的服装一概都是粉嫩的色彩,就连早餐的柚子和蛋糕都是粉色的。当妮娜完全符合母亲意愿的时候,母亲就会满意地望着她,深情地赞叹“sweet girl”。
  妮娜的矜持与羞涩与其他演员的随性与不羁格格不入。母亲将全部的注意力都倾注在妮娜身上,妮娜不在家的时候,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画人物像,她无心与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交往,也不希望其他人来打扰她和妮娜简单的世界。当随意的莉莉出现在妮娜的家门口,遭到了母亲强烈的不欢迎——妮娜问门外是谁,她回答没有人。母亲无法容忍这个突然介入她们单调生活中的女孩带着妮娜到她无法观察到妮娜的场所的行为——和莉莉在一起,妮娜随时有可能在莉莉的带领之下顺利逃出她的“观看”,继而无法再对妮娜实行原来的规训,妮娜随时可能质疑她的规训“技术”。当妮娜说自己在酒吧认识了两个陌生的男孩,并且与他们都发生了关系,母亲向她咆哮,以期望唤醒她长久以来对妮娜的训唤——你是一个甜美可爱的女孩,不要重蹈我的覆辙,不要做“罪恶”的事情。妮娜被选为新舞剧的女一号,第一时间她选择与母亲分享,母亲在第一时间和妮娜分享的关于托马斯的看法却是“He has a reptutation”——托马斯是个风流浪荡子。作为一个日日都对女儿细致入微观察的母亲,她不可能对一个缺乏爱情经验的女孩对一个优秀男人难以掩饰的爱慕视而不见。对于这份情感,她是担忧的,第一时间唤起妮娜对托马斯的提防——妮娜必须舍弃对爱情的欲望,成为极致纯真的、无欲的白天鹅。对于妮娜的母亲来说,也许妮娜只有彻底成为一个无性的人,才是安全的。
  边沁所说的“环形监狱”,是“封闭的、被割裂的空间,处处受到监视。在这一空间中,每个人都被镶嵌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任何微小的活动都受到监视,任何情况都被记录下来,权力根据一种连续的等级体制统一地运作着,每个人都被不断地探找、检查和分类,划入活人、病人或死人的范畴”[1],而母亲用母爱像尼俄柏一样编织了一张无法挣脱的网,用这张网织就了一个家,这是一个完全对外界封闭的世界,是一个毫无隐私的世界,母亲则是观看妮娜、甚至是监视妮娜的那双眼睛,她所有的画像都是她监看之眼的延续,充满担忧与焦虑,使妮娜在家中的岁月时时刻刻都处在“被看”的状态之中。妮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回到家中,妮娜的母亲就会第一时间给她打电话——妮娜不应该出现在家以外的任何地方。对于妮娜,母亲有着绝对的权力,这种权力正如福柯所说,并非是一种实在物,而是一种关系。母亲与妮娜的关系,在最开始由母亲建立,母亲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这种权力关系,被母亲“用来对个体进行分配、分类;在空间上固定他们;提取他们最大的时间和精力,训练他们的躯体,对他们的连续性进行编辑,把他们保持在理想的能见状态中,用监视体制包围他们,将他们注册登记,在他们之中构建一套累积、集中化的权力知识”[2],这种权力关系使得两人处于“观看”与“被看”的对立关系之中,通过这种关系控制着妮娜的生存方式。较之边沁所说的“环形监狱”用铜墙铁壁铸就,母亲用母爱织就的“监狱”则是无法拆解的——妮娜是母亲生命的延续,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她们之间的亲情是两人无法割舍的。即使是在妮娜被托马斯选为女一号之后需要她控制体重,面对母亲冷面要挟把蛋糕扔掉,她只能吃她此刻根本不应该吃的奶油——只能服食母亲的律令与规训。“那种权力有规律地、连续地自我分权,以致能够最终决定一个人,决定什么是他的特点、什么属于他,什么发生在他身上”[3],母爱的法网之内,妮娜的生活是被母亲决定的“楚门秀”。
  二、不完美的肉身——不驯顺的影子
  美好的事物较之丑陋的事物,更不容易引起人们关于痛苦的回忆。妮娜本人和这道丑陋的伤疤相比,还是这道狰狞的伤疤更加能够勾起母亲关于自己与妮娜薄幸的父亲之间那段令她悔恨终生的感情——这个伤疤刻着母亲的罪过,她不能容忍妮娜去搔这个时时发痒的伤疤——昂贵的粉可以将痛苦的回忆遮盖屏蔽,而去搔这个伤疤,无疑会使它更加明显,去搔这个伤疤,就像响亮的耳光,不断提醒母亲年轻时轻率的过失。人性本复杂,较之其他人来说妮娜更为简单,其人性可以鲜明地分为两个对立面:“白天鹅”的一面——美丽,纯洁,节制,娇弱,无辜;“黑天鹅”的一面——妖冶,事故,放纵,不羁,邪恶。伤疤就像妮娜人性的另一半的封印,被母亲埋藏在妮娜的肉体深处。母亲只有保持对这个伤疤的绝对操控权,才能保证妮娜永远将野性和欲望割舍,因此母亲对这个伤疤无时无刻不是“细致的规则、挑剔的检查、对生活和人身的吹毛求疵的监督”[4],用“一种谦恭而多疑的权力”与“一种精心计算的、持久的运作机制”[5]来实现她对这个伤疤的绝对控制。并且,这个伤疤是在妮娜的背后,如果不借助镜子,她根本无法自己去观察,而母亲作为他者,可以随时对其进行检视——妮娜甚至无法拒绝母亲观看这个伤疤,她根本无法制止母亲强行脱去她的衣服,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吹毛求疵的监督”之下,这个伤疤是罪恶的、碰触它是无法被原谅的观念深深地扎根妮娜的观念世界,与此同时,自己是不完美的概念也根深蒂固,继而,只有接受母亲的规训才能改造自己也似乎变得顺理成章。   影片之中,多次出现一个与妮娜长相完全一致的女孩,与妮娜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这个女孩(下文简称“影子”)正像是许多文章分析的那样,是妮娜的幻觉,是她根据黑天鹅这个角色的需要分裂出的人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幻觉的“影子”,并非是妮娜完全凭空捏造的,而是她人格中固有的却一直被压抑的因素,是被迫从其整体人格中割裂并舍弃,继而遗失的一部分人格。下面分析“影子”出现的几个场景:
  1.剧团新剧目女一号的选拔之后。妮娜在回家的路上,第一次邂逅了“影子”——如此自信,如此诱惑力,这正是妮娜不具有的,但又正是担纲黑天鹅一角色所必需的。一次匆匆的邂逅,妮娜被这个汇集了“黑天鹅”角色全部特点的女孩吸引。
  2.大名单内部公示的一次彩排之后。托马斯要求妮娜自慰,然而妮娜在卧室里也处在母亲严密监视之下,她只好另觅空间,她在浴缸里,沉浸在水中,影子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影子”在剪指甲的过程中故意剪到手指,似乎在告诉妮娜,剪掉指甲才是自伤其身,“发掘”伤疤才是找到自我本性中被埋藏的那部分。
  3.定做服装的时候。在裁缝给妮娜量尺寸的时候,她无意中瞥了眼身后的镜子,镜中的“影子”与她完全不同步——“影子”在自得其乐的搔着背后的伤疤,似乎什么东西在从伤疤中破茧而出。突然停电时她发现自己的影子在和托马斯疯狂地热吻、做爱——“影子?”在做她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与其说这个“影子”是妮娜分裂出的人格,不如说这个“影子”是妮娜遗失在潜意识低层,被母亲的法令灌输封存起来却并未彻底死掉的灵魂碎片;不如说这个过程中看见的“影子”,是她与自己被埋藏的那部分灵魂有预谋的邂逅——托马斯看到在妮娜脆弱的外表之下内心对艺术上达到完美的极度渴望、坚忍不拔甚至是倔强与反叛,他总在第一时间指出她的症结,而克服这个症结的唯一办法,就是妮娜需要自己找到她被迫丢进潜意识里的那部分人性——那个她每次在遇到瓶颈时就会看到的那个拥有着她的外貌却不驯顺的“影子”。
  三、被压抑的欲望——反叛者的觉醒
  米兰·昆德拉曾经写道“如果一个母亲是人格化了的牺牲,那一个女儿便是无法赎补改变的罪过”,在成为新剧女一号之后,妮娜从母亲那里得到最多的不是祝福,相反,更多的是流露出来的质疑和否定。“你可以去表演大天鹅,或者猫的那个角色,那真是一个好角色”——没有任何变化,没有任何挑战,只有这样,母亲的规训系统就永远不用做出调整;“是这个角色,对不对,我就知道你无法胜任”,装作比妮娜自己还要了解妮娜,第一时间去削减妮娜因为“黑天鹅”的表演而产生的心理变化以免产生更大的影响;“你的伤疤怎么样了?脱掉你的衣服!”,时时提醒妮娜,妮娜是有罪的……母亲永远不苟言笑,这一切规训都带给妮娜极其不适、病态的感觉,她在自我意识觉醒之前一直受这种不健康的监视以及软暴力的胁迫。“我不希望你像我一样毁了自己的事业”,妮娜的母亲在发现妮娜开始维系自己的私人空间的第一时间,再次向妮娜灌输自己因为爱而牺牲的印象。“什么事业?”终于妮娜开始质疑母亲。母亲一切的规训皆建立在“我为了生你而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的牺牲之上,质疑母亲的“职业生涯”的价值,无疑等于质疑母亲对自己的爱,等于质疑母亲的无私,等于质疑母亲对自己的规训的目的。
  妮娜的着装和她房间的色调一应是粉色系,房间布置都是毛绒玩具,唯一一个非毛绒玩具,是一个粉色的音乐盒——甜美,或者说甜腻。妮娜完全臣服于母亲的规训法令之时,母亲就会用国王褒奖骑士般的口吻赏给她一句“Sweet girl”。妮娜的头发也一直是梳成紧密精致的发髻,没有一根头发旁逸斜出,全部都密密匝匝地帖服在头上。这一切,无疑是全方位的,“精密”的“规训技术”,导致她要自控的缘由即母亲的规训,她认为这是母亲的爱,并且忠于这些规训。托马斯无疑是打开妮娜反思之眼的钥匙——“完美不仅仅是关乎控制,更关乎释放”。妮娜开始扔掉毛绒玩具,去酒吧酗酒,服用致幻毒品……妮娜将所有的禁忌一一打破,终于看见莉莉所说的“夜空所有的星辰”——终于不再盲目服从。
  母亲更加“挑剔地检查”,“生活和人身的吹毛求疵的监督”愈加病态和粗暴。当妮娜要求独立空间时,母亲选择暴力“入侵”,妮娜将门用木棍封堵起来。暴力反抗手段终于被妮娜使用。母亲采用暴力的方式将妮娜囚禁在家里,并且如法炮制之前背着妮娜赶走莉莉的事件,她给剧团打电话说妮娜身体不适不能登上舞台——她要扼杀妮娜寻觅到的被割裂的人格。母亲甚至把门把手拆掉,防止妮娜成为真正的女主角。妮娜夺到了门把手,临出门,她将自己积蓄已久的对母亲的所谓“职业生涯”的猜测高声讲了出来:“我是天鹅女王,你当时只是个龙套!我不愿一辈子只当个龙套!”反叛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是艰难的,反叛自己的本性更为艰难。妮娜对于“影子”的挑衅,也采取了暴力的手段去“杀死她”,实则她杀死的,只是原来的自己,原来那个单向度的自己,人格不完整的自己,自此,“黑天鹅”与“白天鹅”合二为一,妮娜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有自我意识的人——一个完美的舞者。
  四、结语
  当压抑以一切合理的、正面的、正当的名义出现,继而被压抑者对压抑的一切手段即规训毫无置疑照单全收,反叛则成为被压抑者自己都无法容忍的一种忤逆。艺术归根结底是关乎感性的,精确的规训技术能培养的,只是千篇一律的工匠,而伟大的艺术家无疑不是将自己的内在生命情绪涌动灌注于艺术创作活动之中。妮娜追求完美的过程,正是人们对艺术的认识,反思,追求的过程。哪里有承载着自觉的主体意识的艺术家,哪里艺术就不会死亡。
  参考文献:
  [1][法]米歇尔·福柯.必须保卫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谢立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3][法]米歇尔·福柯.权力的眼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5][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M].北京:三联书店,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 W.H奥登曾评价《道连·格雷的画像》“是本无聊的书”,对于这部充满寓意的作品,无疑提供了一种解读的方向,其中的“无聊之极”实际上是欲望死亡之后漫长的倦态。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将分析画像对欲望的倡导和对欲望终结的倡导之间的关系,小说真正的悲剧在于欲望的持续而非消亡。  关键词: 王尔德 《道连·格雷的画像》 欲望  一  “奥斯卡·王尔德1854年生于都柏林,1900年死于巴黎阿尔萨斯饭店
摘 要: 讲授“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一课后,发现了这段历史是在适度的选择和遗弃中前行的规律,其中有几个细节引起了关注,本文就这几个细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英国代议制 细节 适度  一  细节一:从遗弃中关注历史的前行,体现进程的独特性。  在讲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选择问题时,采用了课堂讨论:  观点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留了国王、确立君主立宪制度而不是共和制度,因此它是一次保守的、不彻底的
摘 要: “离乡—还乡—再次离乡”是师陀小说最为典型的情节模式。主人公曾怀着对故土的厌倦及对现代文明的憧憬离乡寻梦,失落于异乡后又怀着希望与怀想重返故土,最终不得不再次离乡。故乡的腐朽与窒息是流浪者无枝可依的罪魁。师陀的“还乡”结构独具匠心,这与其独特的生命体验息息相关,通过与沈从文等作家对比可见一斑。  关键词: 师陀小说 “还乡”情节 “离乡—还乡—再次离乡”    师陀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自觉
摘 要: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非生命化的现象,本文对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分析影响语文教学现状的因素,并指出新的课程标准为生命化语文教学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和理论上的论证。  关键词: 生命化 语文教学 新课标  新一轮基础课程明确提出: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的最大可能限度内的和谐发展,而语文教育同其他学科相比,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在现行基础教育体制中,
摘 要: 东汉后期,政治开始趋于腐败,社会渐显动荡,经济亦逐渐走向不平衡,土地大量集中于豪族、权臣手中,士人阶层在专制的压迫和权势的诱惑下开始走向分化。发生在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的党锢之祸是东汉末年士人参政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东汉后期 士人 党锢之祸    士人作为一个知识阶层,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东汉后期的政治显示出其特殊性,如太后临朝、外戚用事、
摘 要: 历史学科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应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开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新方向。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德育教育 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作为一门具有独特地位的学科,在中外各国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其课程资源的开发更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2003年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
摘 要: 后教学法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以外语教学为主要对象的语言教学思想,它主张教学理念和教学程序分离,将其移植到中文专业的语言教学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后教学法在中文语言教学中的运用及其应用的结果,说明在中文专业的语言教学中运用后教学法是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后教学法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文语言教学 教学应用  后教学法是20世纪后期出现
摘 要: 不同时期诞生于不同国家的两部影片《霸王别姬》、《黑天鹅》,分别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震撼了影坛。通过赏析这两部电影,从故事情节我们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很多共同之处。但细看两影片,无论是故事情节的开头、主体还是结局,它们更多的是以各自不同的取向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正是这些不同的精彩,成就了两部而非一部绝佳电影。这两部电影所具备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给我们带来同可生异,异可补同的启发,因此我们需
摘 要: 在当前形势下,对“双创型”(创新型和创业型)设计人才素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需要的现实课题。本文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在“双创型”设计人才素质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为例,旨在研究基础上探讨平台牵引模式对于“双创型”设计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推动作用,希望能够对设计人才能力的提升和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设计人才 培养模式 平台牵引 创新创业  2010年,教育部颁发
摘 要: 学校教育内容的选择不是随意的、盲目的,学校应教给学生哪些科学文化知识?这归根到底是一个关于价值判断和知识选择的问题。学校的根本意义在于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储备基本知识与技能,作者通过对教育、教学的知识及其价值的探讨,来说明学校教育内容应该是理论知识和生活知识的统一。  关键词: 知识 知识价值 学校教育内容  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通过向个体和群体传授人类历史长河中积累起来的各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