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牛胃肠炎可造成病牛发热、腹泻等症状,严重的病牛脱水严重,身体衰竭而死,给养殖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在养殖中注意预防该病。该文主要对牛胃肠炎病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牛胃肠炎;病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21.100
0 引言
牛胃肠炎是在养牛中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给养殖带来一些困难。其发生多是由于在养殖中的饲养管理不良导致。如果发病后没有及时治疗,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
1 病因
根据病牛发病原因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将该病的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
1.1 原发性因素
该病的原发性因素较多而且复杂,只有能引起胃肠卡他的致病因均可引起原发性胃肠炎[1]。当牛长期处于较为恶劣的环境中饲养时,由于营养、卫生及自身免疫力等方面问题导致病牛发生胃肠炎。当天气和气候的更替及出现极短性天气时也会导致病牛的机体处于一种应激性状态中,其他能引起牛应激的一些因素也会是该病发生的诱因。如声音刺激,饲养人员更换及暴力驱赶等均能导致牛产生应激反应。进而引发牛胃肠炎。在饲养中,给牛饲喂的饲料中有发霉变质及冰冻的情况,直接会损伤胃肠道或者对胃肠道形成刺激,进而可引起胃肠炎。有时饲料中的秸秆和其他较硬的草料或者牛吞食一些杂物,这些东西可对胃肠道形成刺激或者造成胃肠道发生机械性的损伤,进而诱发该病。牛饲料中的营养不全面时,营养缺乏会导致牛免疫力下降,这样也增加胃肠炎的发病风险。饲料中如果含有一些有毒、有刺激性的物质等,被牛采食后可导致牛发生该病。当牛应用抗菌类药物过量后,不仅能引起体内器官的损伤,还能引起胃肠道内的正常的菌群被杀死而导致菌群失调,进而发生牛胃肠炎。过量的饲喂导致牛采食大量的饲料,导致发生积食,这样食物不能转化和良好的消化,也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
1.2 继发性因素
继发性因素主要是指牛在发生其他疾病后继发引起。感染其他传染病后,其体内尚存的寄生虫病菌或残留的内科疾病病毒或后遗症,引发牛体肠胃发生炎症[2]。
2 临床症状
该病在发生后病牛开始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饮欲增加,可视粘膜有充血、出血和淤血等情况,逐渐发展为青紫色。口腔和鼻镜均干燥,且从口腔和鼻腔中散发出恶臭的气味,舌面有大量舌苔,外观为黄色或白色。鼻端发凉,病牛表现出腹痛症状,常卧地,不愿站立,站立时多回望腹部。该病的主要症状为腹泻,病牛排出稀软粪便,其中含有大量水。具有浓烈的腥臭味或恶臭味。在粪便中可见有一些血液和粘液等,还含有粘膜组织,这时可见病牛的肠音增加。随着病情的发展,胃肠炎发病后期,如果炎症部位主要发生在大肠内,可见病牛肠音逐渐的减弱甚至会消失,病牛出现排便失禁,有时可见病牛出现努责,但没有粪便排出,肛门变松弛。如果炎症主要在小肠内,病牛表现为肠音减弱,排出干而硬的粪便,排便次数少,有便秘情况,当病情发展严重,病牛开始出现腹泻等症状,腹泻的加剧导致病牛开始脱水严重,并会发生自体中毒的情况。但也有个别病灶在胃和小肠的病牛始终不出现腹泻。病牛发病末期,表现出症状继续加重,出现眼球下陷,口色发红,角膜变暗淡,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燥,失去弹性,被毛无光泽,排尿次数变少,尿量也变少,尿液颜色变深,血液也变大浓稠。肾脏机能因循环障碍而受到破坏,可发生非肾病性尿毒症[3]。这时病牛多会出现肌肉痉挛,不断抽搐,最后昏迷死亡。继发性胃肠炎通常表现出原发病的临床症状,而后随着病情的严重,才会逐渐显现出胃肠炎的症状。3鉴别诊断
该病在发生后应注意与急性胃肠卡他性肠炎进行鉴别。胃肠炎可引起病牛呼吸加快,体温升高及初期的肠音,到后期肠音消失,排出稀软粪便,其中含有血液和粘液,具有恶臭气味。而急性胃肠卡他性肠炎病牛的体温、呼吸和脉搏均不出现明显的变化,病牛也会出现肠音,但排出的粪便中并不会出现血液和粘液等情况。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
该病的预防需要提升饲养管理。在饲喂时,需要提供精细饲料的量保持在40%左右。除精饲料外,还需要添加秸秆和牧草等。同常是在每天饲喂3次,分别在每天早、中、晚饲喂。如果处于育肥期,需要进行2次补喂。每2次喂食之间需要间隔3h以上,可确保牛的胃肠道内食物得到充分的消化。牛不能饲喂过饱,在饲喂时,需要提供充足的饮水供其自由饮用。牛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有4个胃,其中瘤胃的发病率最高。在饲养管理中,要注重对瘤胃的管理,避免饲喂难以消化的食物,保持瘤胃的健康,还要避免通过食物感染各种病原菌,避免因此而引起感染。在给牛饲喂时,要注意减少饲喂一些容易引起瘤胃鼓气和积食的食物。在养殖中还要注意环境卫生,减少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和病原体。进而提升牛群的免疫力。这要求在牛场选址时进行提前划分和布局,将管理区和养殖区分开,减少人员、车辆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有利于饲养管理,还有利于环境的消毒管理。还需对牛群的活动场地进行合理规划,让牛能有足够的时间受到日光的照射,并能在运动场地内进行充分运动,促进体内的食物进行彻底的消化,降低发病率。牛舍还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舍内具有良好的空气质量,牛舍需要建设通风换气设备,能将舍内的有害气体排出去,吸收进来新鲜空气,可避免气体对病牛产生影响。还需要能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牛群在不同的季节里温度和湿度相对稳定,减少牛受到气候的影响而产生应激。对于出现一些疫病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治疗,防治病情的发展和扩散,也可减少继发感染胃肠炎的发生。对于免疫力较差的牛,应该单独饲养,提升其自身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感染的能力,避免发生疾病。
4.2 治疗
该病治疗主要是通过消炎的方法,既可以通過西医方法,还可以通过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西医治疗采取的方案是先清理肠道,用轻泄剂,如植物油和液体石蜡等,用量分别是500mL和1000mL。而后抑菌消炎,如果发病较轻,可应用3~4L0.1%的高锰酸钾溶液给病牛灌服,每天灌服1~2次,还可以喂服30 g左右的磺胺脒。 口服链霉素也能有良好的效果。当粪便稀薄如水时,应用30 g酸蛋白和30g次硝酸铋,添加到200 g木炭粉中混入适量的水给病牛灌服。中医治疗的原则是清热解毒、健脾止泻,可以应用黄柏、黄芩、大黄、黄连、厚朴、木通及白术、甘草和神曲等按照一定的量配合后应用,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5 结束语
牛胃肠炎是指牛的胃肠道组织内发生炎性病变。这多是牛在采食中吃到一些有害有毒有刺激性的药物等而引起的一种胃肠道疾病,也可能是由于条件性致病菌导致的感染。因此,在日常养殖中应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降低发病率。
参考文献
[l] 鄂莉丹,薛志国,王利 牛胃肠炎的防治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1):87.
[2] 张立亚.牛胃肠炎的病因分析与诊治[J].南方农业,2018,12(12):125-126.
[3] 王灶英.牛胃肠炎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12):18-19.
作者简介:崔著良(1976-),男,吉林安图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禽疾病诊断与治疗,动物疫病防疫。
关键词:牛胃肠炎;病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21.100
0 引言
牛胃肠炎是在养牛中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给养殖带来一些困难。其发生多是由于在养殖中的饲养管理不良导致。如果发病后没有及时治疗,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
1 病因
根据病牛发病原因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将该病的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
1.1 原发性因素
该病的原发性因素较多而且复杂,只有能引起胃肠卡他的致病因均可引起原发性胃肠炎[1]。当牛长期处于较为恶劣的环境中饲养时,由于营养、卫生及自身免疫力等方面问题导致病牛发生胃肠炎。当天气和气候的更替及出现极短性天气时也会导致病牛的机体处于一种应激性状态中,其他能引起牛应激的一些因素也会是该病发生的诱因。如声音刺激,饲养人员更换及暴力驱赶等均能导致牛产生应激反应。进而引发牛胃肠炎。在饲养中,给牛饲喂的饲料中有发霉变质及冰冻的情况,直接会损伤胃肠道或者对胃肠道形成刺激,进而可引起胃肠炎。有时饲料中的秸秆和其他较硬的草料或者牛吞食一些杂物,这些东西可对胃肠道形成刺激或者造成胃肠道发生机械性的损伤,进而诱发该病。牛饲料中的营养不全面时,营养缺乏会导致牛免疫力下降,这样也增加胃肠炎的发病风险。饲料中如果含有一些有毒、有刺激性的物质等,被牛采食后可导致牛发生该病。当牛应用抗菌类药物过量后,不仅能引起体内器官的损伤,还能引起胃肠道内的正常的菌群被杀死而导致菌群失调,进而发生牛胃肠炎。过量的饲喂导致牛采食大量的饲料,导致发生积食,这样食物不能转化和良好的消化,也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
1.2 继发性因素
继发性因素主要是指牛在发生其他疾病后继发引起。感染其他传染病后,其体内尚存的寄生虫病菌或残留的内科疾病病毒或后遗症,引发牛体肠胃发生炎症[2]。
2 临床症状
该病在发生后病牛开始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饮欲增加,可视粘膜有充血、出血和淤血等情况,逐渐发展为青紫色。口腔和鼻镜均干燥,且从口腔和鼻腔中散发出恶臭的气味,舌面有大量舌苔,外观为黄色或白色。鼻端发凉,病牛表现出腹痛症状,常卧地,不愿站立,站立时多回望腹部。该病的主要症状为腹泻,病牛排出稀软粪便,其中含有大量水。具有浓烈的腥臭味或恶臭味。在粪便中可见有一些血液和粘液等,还含有粘膜组织,这时可见病牛的肠音增加。随着病情的发展,胃肠炎发病后期,如果炎症部位主要发生在大肠内,可见病牛肠音逐渐的减弱甚至会消失,病牛出现排便失禁,有时可见病牛出现努责,但没有粪便排出,肛门变松弛。如果炎症主要在小肠内,病牛表现为肠音减弱,排出干而硬的粪便,排便次数少,有便秘情况,当病情发展严重,病牛开始出现腹泻等症状,腹泻的加剧导致病牛开始脱水严重,并会发生自体中毒的情况。但也有个别病灶在胃和小肠的病牛始终不出现腹泻。病牛发病末期,表现出症状继续加重,出现眼球下陷,口色发红,角膜变暗淡,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燥,失去弹性,被毛无光泽,排尿次数变少,尿量也变少,尿液颜色变深,血液也变大浓稠。肾脏机能因循环障碍而受到破坏,可发生非肾病性尿毒症[3]。这时病牛多会出现肌肉痉挛,不断抽搐,最后昏迷死亡。继发性胃肠炎通常表现出原发病的临床症状,而后随着病情的严重,才会逐渐显现出胃肠炎的症状。3鉴别诊断
该病在发生后应注意与急性胃肠卡他性肠炎进行鉴别。胃肠炎可引起病牛呼吸加快,体温升高及初期的肠音,到后期肠音消失,排出稀软粪便,其中含有血液和粘液,具有恶臭气味。而急性胃肠卡他性肠炎病牛的体温、呼吸和脉搏均不出现明显的变化,病牛也会出现肠音,但排出的粪便中并不会出现血液和粘液等情况。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
该病的预防需要提升饲养管理。在饲喂时,需要提供精细饲料的量保持在40%左右。除精饲料外,还需要添加秸秆和牧草等。同常是在每天饲喂3次,分别在每天早、中、晚饲喂。如果处于育肥期,需要进行2次补喂。每2次喂食之间需要间隔3h以上,可确保牛的胃肠道内食物得到充分的消化。牛不能饲喂过饱,在饲喂时,需要提供充足的饮水供其自由饮用。牛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有4个胃,其中瘤胃的发病率最高。在饲养管理中,要注重对瘤胃的管理,避免饲喂难以消化的食物,保持瘤胃的健康,还要避免通过食物感染各种病原菌,避免因此而引起感染。在给牛饲喂时,要注意减少饲喂一些容易引起瘤胃鼓气和积食的食物。在养殖中还要注意环境卫生,减少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和病原体。进而提升牛群的免疫力。这要求在牛场选址时进行提前划分和布局,将管理区和养殖区分开,减少人员、车辆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有利于饲养管理,还有利于环境的消毒管理。还需对牛群的活动场地进行合理规划,让牛能有足够的时间受到日光的照射,并能在运动场地内进行充分运动,促进体内的食物进行彻底的消化,降低发病率。牛舍还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舍内具有良好的空气质量,牛舍需要建设通风换气设备,能将舍内的有害气体排出去,吸收进来新鲜空气,可避免气体对病牛产生影响。还需要能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牛群在不同的季节里温度和湿度相对稳定,减少牛受到气候的影响而产生应激。对于出现一些疫病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治疗,防治病情的发展和扩散,也可减少继发感染胃肠炎的发生。对于免疫力较差的牛,应该单独饲养,提升其自身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感染的能力,避免发生疾病。
4.2 治疗
该病治疗主要是通过消炎的方法,既可以通過西医方法,还可以通过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西医治疗采取的方案是先清理肠道,用轻泄剂,如植物油和液体石蜡等,用量分别是500mL和1000mL。而后抑菌消炎,如果发病较轻,可应用3~4L0.1%的高锰酸钾溶液给病牛灌服,每天灌服1~2次,还可以喂服30 g左右的磺胺脒。 口服链霉素也能有良好的效果。当粪便稀薄如水时,应用30 g酸蛋白和30g次硝酸铋,添加到200 g木炭粉中混入适量的水给病牛灌服。中医治疗的原则是清热解毒、健脾止泻,可以应用黄柏、黄芩、大黄、黄连、厚朴、木通及白术、甘草和神曲等按照一定的量配合后应用,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5 结束语
牛胃肠炎是指牛的胃肠道组织内发生炎性病变。这多是牛在采食中吃到一些有害有毒有刺激性的药物等而引起的一种胃肠道疾病,也可能是由于条件性致病菌导致的感染。因此,在日常养殖中应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降低发病率。
参考文献
[l] 鄂莉丹,薛志国,王利 牛胃肠炎的防治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1):87.
[2] 张立亚.牛胃肠炎的病因分析与诊治[J].南方农业,2018,12(12):125-126.
[3] 王灶英.牛胃肠炎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12):18-19.
作者简介:崔著良(1976-),男,吉林安图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禽疾病诊断与治疗,动物疫病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