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的美国,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并在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
笔者结合自己在学校的教学实际,分析当前高中英语课堂上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如下:
一、合作学习动力不足
许多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他们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仅局限于其形式,如开展4-6人的小组活动,至于为什么要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对于他们的学习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又有何益处则不得而知。他们不能积极参加合作学习活动,自然合作学习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十分重要。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即人们经常说的情商。在未来社会,有效地与他人协同工作、和睦相处、彼此交流、决策意见等均是最重要的能力表现,学生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将会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大可能取得事业成功。美国科学史家朱克曼在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方式进行调查时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头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有41%:在第二个2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5%,而在第三个25年,这一比例高达75%。可以预言,在未来的社会里,不会合作便不能很好地生存。
二、合作学习分组不合理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围在一起组成一个小组,并不意味着他们随之就会有出色的合作。社会是由无数个能力参差不齐的独立个体组合而成,有个体就一定会有单干,有差异就一定会有竞争。因此,科学分组是实施现代合作学习的基础。笔者建议使用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风格进行测试并把他们分成四组八个类型,分别是:活跃型/沉思型;感悟型/直觉型;视觉型/言语型;序列型/综合型。编组时尽量把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编为一组。
三、合作学习的技巧缺乏
学生参与合作的程度不均衡,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场面: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便开始展开活动,教室顿时显得热闹非凡。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有的小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有一个相互讨论、相互调整、相互改进从而到达共同进步的一个过程;有的小组似乎在热烈讨论,却不是与任务相关的话题。还有的小组内一些学生抢占话题,滔滔不绝。而另一些学生则沉默寡言,表情漠然。所以这样的小组活动也只是看似热闹,却没有实效的小组活动。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中,积极的相互依赖与个人责任感是两个重要概念,对于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至关重要。《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还提出“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让学生承担起个人责任并相互依赖。”教师可以通过分工让每个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并把荣誉与同组所有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相互依赖感。同时,教师也要关注个体的成绩,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反馈,让学生先独立进行,然后通过小组活动方式活动,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责任感的形成。在培养小组成员合作技能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如Jigsaw(切块拼接法)(此法由阿朗逊1978年提出,学生分成4-6人小组,各小组学习任务相同,再将任务分割成几小部分,由组内不同学生承担。这样各组担当相同任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组成“专家组”,他们一起讨论,一起交流,使之在这一小部分内容上达到充分掌握,然后回到各自小组中去按总任务的顺序依次把掌握的内容传授给组内其他同学,使之掌握。然后测试每个学生对全部内容的掌握程度。)来训练他们的合作能力与技巧。观察他们能否做到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活动中;小组成员能否轮流发言;在别的组员发言时小组其他成员能否注意倾听;能否对组员的问题给予积极有效的反馈。教师控制整个活动过程,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引导他们主动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小组的成功合作增强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要给予更多的鼓励,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以增强自信心。对于那些合作成绩不理想的小组,要及时帮助总结原因,改进合作方法,最终促进每个小组的共同提高。当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鼓励学生反省小组学习活动的历程,这样可以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和人际调节的能力。并且,老师与学生可以共同制定出一些规则以确保合作学习的进展。
四、合作学习教学效率不高
有时设计用一节课完成教学内容,实际却用了两课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不够,对学生期望过高,且对小组活动不能很好的控制。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把握好教师的角色。陈光耀在《新课程学习策略》中强调:“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合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参与、调控是否得法。”
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与合作兴趣,要创设有意义的、与学生实际生活较为贴近的语言情景,例如,可以把功能项目、语法项目与话题紧密联系,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操练。教师还要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能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多提问。
(作者单位:新疆阿克苏市第六中学)
(责任编校:蓉莞)
笔者结合自己在学校的教学实际,分析当前高中英语课堂上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如下:
一、合作学习动力不足
许多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他们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仅局限于其形式,如开展4-6人的小组活动,至于为什么要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对于他们的学习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又有何益处则不得而知。他们不能积极参加合作学习活动,自然合作学习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十分重要。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即人们经常说的情商。在未来社会,有效地与他人协同工作、和睦相处、彼此交流、决策意见等均是最重要的能力表现,学生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将会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大可能取得事业成功。美国科学史家朱克曼在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方式进行调查时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头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有41%:在第二个2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5%,而在第三个25年,这一比例高达75%。可以预言,在未来的社会里,不会合作便不能很好地生存。
二、合作学习分组不合理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围在一起组成一个小组,并不意味着他们随之就会有出色的合作。社会是由无数个能力参差不齐的独立个体组合而成,有个体就一定会有单干,有差异就一定会有竞争。因此,科学分组是实施现代合作学习的基础。笔者建议使用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风格进行测试并把他们分成四组八个类型,分别是:活跃型/沉思型;感悟型/直觉型;视觉型/言语型;序列型/综合型。编组时尽量把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编为一组。
三、合作学习的技巧缺乏
学生参与合作的程度不均衡,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场面: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便开始展开活动,教室顿时显得热闹非凡。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有的小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有一个相互讨论、相互调整、相互改进从而到达共同进步的一个过程;有的小组似乎在热烈讨论,却不是与任务相关的话题。还有的小组内一些学生抢占话题,滔滔不绝。而另一些学生则沉默寡言,表情漠然。所以这样的小组活动也只是看似热闹,却没有实效的小组活动。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中,积极的相互依赖与个人责任感是两个重要概念,对于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至关重要。《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还提出“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让学生承担起个人责任并相互依赖。”教师可以通过分工让每个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并把荣誉与同组所有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相互依赖感。同时,教师也要关注个体的成绩,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反馈,让学生先独立进行,然后通过小组活动方式活动,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责任感的形成。在培养小组成员合作技能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如Jigsaw(切块拼接法)(此法由阿朗逊1978年提出,学生分成4-6人小组,各小组学习任务相同,再将任务分割成几小部分,由组内不同学生承担。这样各组担当相同任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组成“专家组”,他们一起讨论,一起交流,使之在这一小部分内容上达到充分掌握,然后回到各自小组中去按总任务的顺序依次把掌握的内容传授给组内其他同学,使之掌握。然后测试每个学生对全部内容的掌握程度。)来训练他们的合作能力与技巧。观察他们能否做到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活动中;小组成员能否轮流发言;在别的组员发言时小组其他成员能否注意倾听;能否对组员的问题给予积极有效的反馈。教师控制整个活动过程,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引导他们主动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小组的成功合作增强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要给予更多的鼓励,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以增强自信心。对于那些合作成绩不理想的小组,要及时帮助总结原因,改进合作方法,最终促进每个小组的共同提高。当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鼓励学生反省小组学习活动的历程,这样可以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和人际调节的能力。并且,老师与学生可以共同制定出一些规则以确保合作学习的进展。
四、合作学习教学效率不高
有时设计用一节课完成教学内容,实际却用了两课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不够,对学生期望过高,且对小组活动不能很好的控制。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把握好教师的角色。陈光耀在《新课程学习策略》中强调:“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合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参与、调控是否得法。”
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与合作兴趣,要创设有意义的、与学生实际生活较为贴近的语言情景,例如,可以把功能项目、语法项目与话题紧密联系,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操练。教师还要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能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多提问。
(作者单位:新疆阿克苏市第六中学)
(责任编校:蓉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