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用多媒体来引导、协助学生完成对文章的想象,设计生动的情境,刺激学生思维,引起其兴趣,帮助学生完成鉴赏作品的初级阶段——感受形象,带领他们逐步走入文学殿堂,再去逐步渐入鉴赏作品的更高层面,在激活同学学习热情的同时,更提高了他们良好的修养。
【关键词】鉴赏 感受形象 多媒体媒介
具体来说,文学鉴赏是指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情感、想象和理解等一系列活动而形成认识、体味的审美活动。它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感受形象阶段,审美判断阶段和体味、玩赏阶段。中学阶段正处于感性认识、形象思维较强时期,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两点帮助学生胜利完成感受形象的过程,为他们步入高一层次的鉴赏阶段做好辅垫。
感受形象的鉴赏阶段就是要充分展开想象,洞入其中体会文章的美的再创造过程。我想要实现这个再创造过程就必须充分诱发学生联想、想象细胞,把文字符号转换成活生生的可以感受的形象,并且对作品补充、丰富、扩大。正如前德意志共和国康斯坦茨学派的汉斯罗伯·特尧斯说的:“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关系中,后者是被动的因素,不是单纯的做出反应的环节,它本身便是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沿着这种来自生命本色的“创造历史的力量”,引导学生成为读书人、品书人,初步文学鉴赏的殿堂,体会文学之美。
我尝试用多媒体来引导、协助学生完成对文章的想象的媒介。想象,心理学上把它称为“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通过作品的语言再现形象就为再现性想象;通过作品语言创造新形象或对作品进行补充、丰富、扩大就为创造性想象。两者逐步深入,相辅相成,学生要完成的第一步鉴赏是再现性想象,以此为桥梁,达到感受形象的阶段。这个初级鉴赏过程自然受学生生活经验和思想水平的制约。因为鉴赏需要丰厚的生活经验和较高思想水平,而这些中学生都欠佳。由此,我们必须借助上面提到的硬件设施。
要对作品产生心灵共鸣,就必须先靠感觉器官去理解,浮现作品提供的形象。只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或意象化为一定的载体刺激着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才能使学生走近作品,领会主旨,这样才能胜利完成再现性想象。例如要使学生在鉴赏《春》的过程中,顺利感觉到文中传达的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气象,就需借助“春草”“春花”“春风”“嬉春”四幅图片及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磁带来从视觉、听觉上共同刺激配合下完成对春之美景的再现,使文章和图片中静止的花草和想象的翅膀共同活动起来,还学生一个活的春天。
再现性想象,使学生对作品有了一个基本了解,为学生感受、升华文章思想、情感奠定了基础,但这只是最层面的鉴赏,现实告诉我们:教师教要“授之以渔”,学生要学会创造、生产。别林斯基指出,在文艺中,最起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指导完成。是的,只有通过丰富的创造性想象,才能进一步深入作品使文章捎上你的主观情感,主观意识,所谓“一千个哈姆雷特”效应正是真正鉴赏得出的结果,由此一篇文章在不同的读者(学生)面前才有不同的风采,文章也更充实、丰满起来。此时,学生不仅是在鉴赏一篇文章,更是在创造、写作一篇文章。在对《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的多媒体制作过程中,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的拿破化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的图片,把它们的郑重、甚至豪华来对比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的托墓,在图象展示的强烈映照反衬下,托墓的朴素,令人震撼;托翁的人格、境界让人难以忘怀。他的思想,他的价值观是这样的与众不同,但本文袒露给我们的却只是托翁的一个小的方面,它留给我们的空间太大了,他的外貌,他的性格,他复杂的思想,人们对他的评价,你自己的看法……这都是我们可以去思索的问题,这是进行一次研究性课题的很好的鉴赏实践活动。
另外,我还设计生动的情境,刺激学生思维,引起其兴趣,帮助学生完成个体化、个性化鉴赏。我尝试用小品、室内剧、歌舞剧等形式演绎小学内容,通过活生生的场景,使学生在脑海中再现故事内容,要求学生把自己脑中形成的形象同表演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共同讨论演义是否准确把握了人物神态、心理、动作、语言等个性化特征,是否较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这种讨论,其实就是师生在共同鉴赏作品。《摆渡》是一篇文辞简约,寓义深刻的小说,其丰富的内涵就寄寓在简单的对话中,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先深入品读全文,从人物语言着手想象,猜测名人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衣着等之后,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动作、眼神、语气来完成故事情节。事毕,全班讨论各人物形象,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当场作文,把文章中一“没头没脸”的人物形象,补充起来,生动起来。如此这般,学生站在自己的主观角度结合文章的客观描述,实现鉴赏、思考、创作的过程,把别人的文章变成了自己的文章,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鉴赏。
无论是利用硬件设施,还是利用人为“软件设施”都是同中学生的年龄阶段相适宜的,这样才能充分引导调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思维,完成鉴赏作品的初级阶段——感受形象,带领他们逐步走入文学殿堂,再去逐步渐入鉴赏作品的更高层面,这样在激活同学学习热情的同时,更提高了他们良好的修养。这才是文学的最高目的——培育健康、高尚的修养,这也将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国贞.文学概论重点难点分析[J].自考.职教.成教,2001,(21):41-43.
作者简介:张雪华,江西省宜丰二中,邮编:336300
【关键词】鉴赏 感受形象 多媒体媒介
具体来说,文学鉴赏是指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情感、想象和理解等一系列活动而形成认识、体味的审美活动。它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感受形象阶段,审美判断阶段和体味、玩赏阶段。中学阶段正处于感性认识、形象思维较强时期,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两点帮助学生胜利完成感受形象的过程,为他们步入高一层次的鉴赏阶段做好辅垫。
感受形象的鉴赏阶段就是要充分展开想象,洞入其中体会文章的美的再创造过程。我想要实现这个再创造过程就必须充分诱发学生联想、想象细胞,把文字符号转换成活生生的可以感受的形象,并且对作品补充、丰富、扩大。正如前德意志共和国康斯坦茨学派的汉斯罗伯·特尧斯说的:“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关系中,后者是被动的因素,不是单纯的做出反应的环节,它本身便是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沿着这种来自生命本色的“创造历史的力量”,引导学生成为读书人、品书人,初步文学鉴赏的殿堂,体会文学之美。
我尝试用多媒体来引导、协助学生完成对文章的想象的媒介。想象,心理学上把它称为“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通过作品的语言再现形象就为再现性想象;通过作品语言创造新形象或对作品进行补充、丰富、扩大就为创造性想象。两者逐步深入,相辅相成,学生要完成的第一步鉴赏是再现性想象,以此为桥梁,达到感受形象的阶段。这个初级鉴赏过程自然受学生生活经验和思想水平的制约。因为鉴赏需要丰厚的生活经验和较高思想水平,而这些中学生都欠佳。由此,我们必须借助上面提到的硬件设施。
要对作品产生心灵共鸣,就必须先靠感觉器官去理解,浮现作品提供的形象。只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或意象化为一定的载体刺激着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才能使学生走近作品,领会主旨,这样才能胜利完成再现性想象。例如要使学生在鉴赏《春》的过程中,顺利感觉到文中传达的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气象,就需借助“春草”“春花”“春风”“嬉春”四幅图片及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磁带来从视觉、听觉上共同刺激配合下完成对春之美景的再现,使文章和图片中静止的花草和想象的翅膀共同活动起来,还学生一个活的春天。
再现性想象,使学生对作品有了一个基本了解,为学生感受、升华文章思想、情感奠定了基础,但这只是最层面的鉴赏,现实告诉我们:教师教要“授之以渔”,学生要学会创造、生产。别林斯基指出,在文艺中,最起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指导完成。是的,只有通过丰富的创造性想象,才能进一步深入作品使文章捎上你的主观情感,主观意识,所谓“一千个哈姆雷特”效应正是真正鉴赏得出的结果,由此一篇文章在不同的读者(学生)面前才有不同的风采,文章也更充实、丰满起来。此时,学生不仅是在鉴赏一篇文章,更是在创造、写作一篇文章。在对《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的多媒体制作过程中,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的拿破化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的图片,把它们的郑重、甚至豪华来对比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的托墓,在图象展示的强烈映照反衬下,托墓的朴素,令人震撼;托翁的人格、境界让人难以忘怀。他的思想,他的价值观是这样的与众不同,但本文袒露给我们的却只是托翁的一个小的方面,它留给我们的空间太大了,他的外貌,他的性格,他复杂的思想,人们对他的评价,你自己的看法……这都是我们可以去思索的问题,这是进行一次研究性课题的很好的鉴赏实践活动。
另外,我还设计生动的情境,刺激学生思维,引起其兴趣,帮助学生完成个体化、个性化鉴赏。我尝试用小品、室内剧、歌舞剧等形式演绎小学内容,通过活生生的场景,使学生在脑海中再现故事内容,要求学生把自己脑中形成的形象同表演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共同讨论演义是否准确把握了人物神态、心理、动作、语言等个性化特征,是否较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这种讨论,其实就是师生在共同鉴赏作品。《摆渡》是一篇文辞简约,寓义深刻的小说,其丰富的内涵就寄寓在简单的对话中,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先深入品读全文,从人物语言着手想象,猜测名人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衣着等之后,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动作、眼神、语气来完成故事情节。事毕,全班讨论各人物形象,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当场作文,把文章中一“没头没脸”的人物形象,补充起来,生动起来。如此这般,学生站在自己的主观角度结合文章的客观描述,实现鉴赏、思考、创作的过程,把别人的文章变成了自己的文章,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鉴赏。
无论是利用硬件设施,还是利用人为“软件设施”都是同中学生的年龄阶段相适宜的,这样才能充分引导调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思维,完成鉴赏作品的初级阶段——感受形象,带领他们逐步走入文学殿堂,再去逐步渐入鉴赏作品的更高层面,这样在激活同学学习热情的同时,更提高了他们良好的修养。这才是文学的最高目的——培育健康、高尚的修养,这也将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国贞.文学概论重点难点分析[J].自考.职教.成教,2001,(21):41-43.
作者简介:张雪华,江西省宜丰二中,邮编:33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