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义务教育的阅读行动研究》调查报告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uxiumu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并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教师、学生、家长所认识和接受,如,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曾提出“阅读比上语文课更管用”。然而,在课堂内外实施阅读的过程中,人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还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是问题:一是每个年级的学生该读什么,二是学生为什么要读这些内容,三是学生怎么去阅读这些内容,四是学生阅读这些内容材料要实现什么目标,五是学生阅读的成效如何评价,六是如何处理好阅读与上语文课、应试教育的关系,等等。
   义务教育阶段,主流教材版本依然是以人教版为主。围绕人教版实验教材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这一特点,目前,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了“主题阅读教学”和“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两大实验成效较好的教学模式。其实验的主旨要义在于,围绕某一主题的教材单元,整合、梳理大量的同一主题性阅读资料,实现在课内完成目标达成,改变传统教学中大量阅读只能布置在课外而实现不了教学目标的格局。
   本研究从阅读内容、阅读目的、阅读方法、阅读目标、阅读成效的角度出发,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入手,选择山东、安徽、河北、广西、甘肃、贵州等地的初中、小学3-9年级的学生作为样本采集校,以所选择的班级实际人数为准发放调查问卷,力求做到调查的真实性、广泛性。目的主要在于,找出学生阅读现实中存在的不足甚至是问题,为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二、理论假设
   力求通过本研究,找到适合3-9年级各年龄段学生阅读的内容、方法,以便于明确阅读目标并确定阅读内容,更好地采取阅读行动以取得实效,从而树立和创新有效阅读理念,形成具有大规模推广意义的科学阅读观。
   三、理论依据
   1.学生主体教育理论。本研究以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分析学生阅读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以达到实效阅读的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多元认知理论。多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认知主体对自身行为有意识的反思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的过程。认知理论对于语文有效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全民阅读的理论。现在,中国人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1/10。2015年,国务院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提出,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4.终身教育理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更多的是习惯养成、方法掌握的过程,是为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打基础的过程。阅读素养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学生其他素质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会影响未来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朱永新教授曾提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
   四、研究意义
   1.有利于系统开发符合义务教育3-9年级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资源;2.根据阅读资源的设置,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阅读成效;3.有利于优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4.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5.为学生的素质提升、终身发展,打造核心素养基础。
   五、问卷基本数据统计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1096 份,其中:男生 554 人,女生 542 人;三年级学生 152 人,四年级学生 161 人,五年级学生 148人,六年级学生 160 人,七年级学生 199 人,八年级学生 140 人,九年级学生 136 人。
   具体内容数据如下:
   1.语文成绩较好的占20.50%,一般的占67.30%,较差的占12.20%。2.喜欢阅读的占55%,较喜欢阅读的占25.30%,感觉一般的占17.30%,不喜欢阅读的占2.40%。3.认为课外阅读非常重要的占61.10%,比较重要占33.20%,不重要的占2.20%,认为读书时重要、进入社会就不重要了的占3.50%。4.自己真心喜欢阅读的占88.50%,根据教师的要求才被迫阅读的占66.60%,根据家长的要求才被迫阅读的占4.90%。5.经常阅读名著类的547人,青春类图书的339人,武侠类图书的256人,报刊杂志类图书的249人,科幻魔幻类图书的405人,学习辅导用书的377人,科普类图书的人354。6.根据教师推荐选择课外阅读书籍的占13.70%,同学介绍的占21.50%,书籍简介占41.70%,书店工作人员介绍的占6.90%,其他类占16.20%。7.教师频繁要求增加阅读量的占5.20%,有时要求增加阅读量的占41%,很少要求增加阅读量的占25.30%,从来没有要求增加阅读量的占28.50%。8.家长频繁要求增加阅读量的占9.50%,有时要求增加阅读量的占34.10%,很少要求增加阅读量的占31.20%,从来没有要求增加阅读量的占25.20%。9.自己选购课外书的714人,父母购买的339人,教师指定的266人,图书室借阅的270人,租书店借阅的68人,网络购买的263人。10.父母给钱买书的占53.60%,用平时积攒的零用钱买书的占45.80%,用奖学金买书的占0.60%。11.一个学期大约要花50元以下买课外读物的占33.50%,100元左右的占41.70%,200元以上的占13.50%,其他的占11.30%。12.自己总能自主、正确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的占44.80%,有时能的占44.60%,很少能的占8.20%,不能的占2.40%。13.家长非常爽快买课外读物的占45.80%,还可以的占36.40%,一般的占13.10%,不爽快的占4.70%。14.非常喜欢家长买的书的占40.90%,部分喜欢的占51.70%,没感觉的占4.10%,不喜欢的占3.30%。15.家长买回的书总是你所需要的占36.40%,有时是的占51.50%,很少是的占10.10%,从来都不是的占2%。16.自己有长期阅读计划的占26%,有短期计划的占38.50%,没有计划、想看就看的占35.50%。17.对同一本书都看两遍以上的占54.50%,喜欢的多看几遍、不喜欢的不看或粗略地看的占26.70%,基本上只看一遍的占18.90%。18.一般情况下每天阅读的占38.40%,每周阅读的占45.10%,每月阅读的占9.50%,基本不读的占7%。19.每周课外阅读总时间1小时以下的占26.70%,1~3小时的占43.60%,3~10小时的占20.60%,10小时以上的占9.10%。20.一个学期的阅读量为10本以上的占23.40%,5~10本的占35.70%,1~4本的占36%,几乎不进行课外阅读的占4.90%。21.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是为了休息娱乐的占20.20%,为了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占55.30%,为了提高语文水平、提高考试分数的占24.50%。22.喜欢书本阅读的占79.40%,报刊阅读的占5.90%,电子书阅读的占7.70%,电脑阅读的占7%。23.通常采取精读的占40.60%,边读边做摘录和旁批的占29.10%,大致将内容浏览一遍的占30.30%。24.在阅读时经常记阅读笔记的占21.5%,偶尔记的占52.20%,从来不记的占26.10%。25.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习的占8.40%,有时会的占20.80%,不会的占70.80%。26.影响课外阅读的原因中认为负担过重、没有时间的占57.20%,教师没有要求的占9.60%,没有书籍来源的占25.10%,根本不感兴趣、不如看电视或者上网的占7.70%。
   六、比较分析
   通过对参与调查活动的学生进行统计分析,喜欢课外阅读的占55%,较喜欢的占25.30%,一般的占有17.30%,不喜欢的占2.4%。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大致上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绝大多数学生是喜欢阅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与参与调查班级的语文学科教师沟通,不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基本就是语文成绩最差的,由此可见,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喜欢课外阅读成正比。
   七、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探索适合学生的、有效利用身边现有资源的课外阅读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运用知识的领域,实现阅读内容、时空、方法的全面开放和有效统一。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的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做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知识的重要性,探索生活的奥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结合本次调查报告,考虑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现状,建议采取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策略,即教材、教师、教法三位整体抓,始终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推进阅读。
   在教材编制方面,既要有适合学生实际阅读的文本资源,还要有教师教法的文本资源,从师生两方面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角度入手。以理念引领为支撑,以实践操作为驱动,在源头上做到活水常流。可以考虑从以下五个理论方面入手:1.现状:义务教育阶段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2.读什么:阅读内容的设置;3.读的目标:阅读的行为目标研究;4.怎么读:阅读的实践研究;5.为什么这样读:阅读有效性的理论研究;6.读的效果:阅读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在实践操作层面,应该以学校为单位,整体推进,实行校长一把手工程,选择两个拳头打人的路线,既要狠抓师资培训,又要不放松学生的课内外落实。可以考虑从以下四个方面,从实践操作的角度入手:1.以小学为单位的整体阅读行动;2.以初中为单位的整体阅读行动;3.面向教师整体的阅读策略研究;4.面向各年级的阅读实践研究。
其他文献
以往的识字教学中,教师枯燥无味的反复重复“点横竖撇捺”,不仅学生学得吃力,还经常会有老师诉苦:好多字任你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容易分清辨认。低年级识字教学一直是困扰教师们的一大难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具体性、形象性、情绪性、动作性和创造的特点,可见,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更应选取最佳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轻松进入“识字乐园”,随境入心,识字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就应该培养学生发现信息、认知世界、开拓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能力,而发现就是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获取知识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在思维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在阅读中发现,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世界的美,发
期刊
爱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我们每天做的就是这一件件平凡而细小的事,而这些小事却连着千家万户,连着祖国的未来。有的老师“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不断延伸”;有的老师指出“师爱是严慈相济的爱、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爱、无私广泛而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学生“亲其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乐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并领悟科学的本质。为实现《标准》所提出的各项目标,作为科学课教师,我们必须在科学教学中
期刊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师则是艺术的缔造者。每一堂课在教室眼中都是一个需要不断雕琢、打磨的艺术品。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信息库,知识点传输者。因为,课堂不过是教师“满堂灌”的一个途径,只要教师说完了,课便上完了。至于学生能不能跟上,课堂气氛怎么样,不重要!学生只要听就好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学生的听课效率低,课堂气氛也死气沉沉,毫无生气。明明可以雕琢成青花瓷的艺术品,却仅仅
期刊
随着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式教学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突破以往以系统地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观念,明确科学学习应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一种教学形式,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语文教学实践充分证明,预习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学习文本的实践过程,预习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环节之一,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要充分重视语文教学的预习,使
期刊
听,听,学生的读书声又此起彼伏地响起来了。看,有的面带笑容,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几个人齐声朗诵;听,有的声音高亢,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清脆,声声悦耳动听,轻重缓急分明。学生读出了情致,读出了韵味。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学生原来的读书声,语文教师是难以接受的。他们的读书声还是未脱稚气,读书的时候,个个伸长脖子,一个字一个字拖长声音,或者是最后一个字使劲地提高声音。他们认为,声音越高越好听,并且不
期刊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的本质,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这种主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
期刊
同义复用,是指意义相同的两个字或词语连在一起使用,表示同一概念或同一个事物,这在古汉语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词汇现象。语言学者老早就关注到了这种语言现象,其中唐朝的孙颖达在《左传正义》里将其称为“重言”或“复语”,而清朝的顾炎武、王引之、俞樾和近代的刘师培等人都在各自的著述中,列举分析了不少同义复词的例子,为现代人研究这种语言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保证。    其实,这种同义复用的现象在文言文学习和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