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的祖先早就告知我们读书的重要性。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读整本的书,让学生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启迪思想,增长智慧。与中国古人不谋而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要让学生“读书破万卷、行万里路”单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提升文化品位。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离不开课本的牵引,学生应立足课本,超越课本,走向课外,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独立阅读能力,课外阅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学生乐于阅读,又要获取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把学生导向课外阅读这块芳草地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阅读的先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依赖他们的阅读兴趣,而这种兴趣又是受自己的求知欲望、知识储备、阅读技能掌握情况和对阅读意义的了解等因素影响的,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懂得读书就代表个人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还要大力宣传、普及对优秀书籍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就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对读书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的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1、上课设疑吸引学生,激发兴趣。2、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这些措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教师的长期引导,确实明白了“读书是生存的需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生情,可以增智”等道理。
二、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推荐有益读物
在课外阅读初期,学生大都有随意性和消遣性的阅读习惯,他们多关注的是离奇的情节,人物的悲欢离合,且贪多而不求甚解。教师不仅要引导他们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读健康、深浅适中的课外读物。
制订读书计划,要求学生每学期读两三本好书;每天大声朗读5分钟,每周写四五百字的读书笔记。规定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名著,学期末全班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要言之有物。我制订的日常课外书目和内容,(一)要切近学生生活与时代生活,如《新读写》、《读者》、《中国青年报》、《世界博览》等;(二)重视配合课文,如课文中出现经典名言、古代的名篇时,我就附带介绍有关选文,《唐宋诗词选》、《文言文助读》等。上诗词课时,我要求学生找同一作者或同一内容的其它一些诗词来朗读和赏析,来找出作者在语言和思想上风格和特点的异同。学到写母爱的文章时,我和同学们一起找来古今中外写母亲的文章十几篇,让大家交换着读,从中让学生更能体会到天下母亲的伟大,同时让学生在其中学到一些写作技巧。此外,我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科普类、史地类、世界知识与社会知识一类的书籍,作为学生课外的补充营养。老师也应该尽量增加阅读量,同时与同事们多相互交流,只要有好的文章,哪怕只言片语都可以告诉学生,以丰富他们的视听,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三、教给阅读方法
阅读主要包括:有目的地读;分门别类地读;有选择地阅读;带着问题阅读;有创意地阅读;在合作中阅读;按自己的方式阅读;用多种方法阅读:默读、朗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常看到有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阅读能力强,装模作样,看书速度很快,结果连大概内容也没有记住,这样的读书是非常有害的!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作范例,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读中批注;读中要查阅工具书;要边读边想。对重点精美的语段要边读边背,注意段落的联系和文章的结合等等,同时组织学生动笔摘录、赏析、写感受。切实保证课外阅读的效率。这是一项“授之以渔”的工作,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性工作,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要求他们做读书笔记,按照以下规定完成:1、抄写本文好词(至少十个);2、摘抄本文佳句(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风景的语句等);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4、写出文章的结构布局。5、品析语句(两句以上);6、写读后心得,不少于一百字。(包括作者的习作意图、写作方法、及对文章内容的看法)。学生不但赏析水平提高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四、搭设阅读展示平台
具体做法是: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不可逆转的教育改革潮流,教师应该充分地相信学生无限的潜能,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认知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感受人生,放开手脚让学生自读自悟。这样学生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的徜徉、涉猎。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后,拓展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他们很想倾吐自己的积淀和展示自己,这是学生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因此,读完书作为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如:谈天说地、朗读比赛、阅读比赛、演讲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互相交流,尽情地讲述阅读的收获;谈自已读到的新奇内容;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谈自己的读书方法……,在课外阅读中组建相互吸引、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伙伴关系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学生的综合素养才会得到整体提升。其次,适时展示学生的“成果”,学生阅读有《摘抄》、《读书笔记》等。笔记本中再配上自己的绘画设计,真是图文并茂,硕果累累。这些形式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的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看到自己和同学的收获,谁不愿多读书呢?
巴金先生曾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从巴老的话中我悟出了,倘若通过课外阅读,能让每个人都达到最崇高的境界,能让人形成健全的人格,也就实现了阅读的终极价值。让我们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把他们置于一个宽松自主的大阅读环境这之中吧,让他们有目的地学习、汲取,不断提高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让我们都来重视课外阅读吧!让学生享受看书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提升文化品位!
(作者单位:300270天津市大港第九中学)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离不开课本的牵引,学生应立足课本,超越课本,走向课外,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独立阅读能力,课外阅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学生乐于阅读,又要获取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把学生导向课外阅读这块芳草地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阅读的先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依赖他们的阅读兴趣,而这种兴趣又是受自己的求知欲望、知识储备、阅读技能掌握情况和对阅读意义的了解等因素影响的,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懂得读书就代表个人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还要大力宣传、普及对优秀书籍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就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对读书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的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1、上课设疑吸引学生,激发兴趣。2、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这些措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教师的长期引导,确实明白了“读书是生存的需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生情,可以增智”等道理。
二、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推荐有益读物
在课外阅读初期,学生大都有随意性和消遣性的阅读习惯,他们多关注的是离奇的情节,人物的悲欢离合,且贪多而不求甚解。教师不仅要引导他们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读健康、深浅适中的课外读物。
制订读书计划,要求学生每学期读两三本好书;每天大声朗读5分钟,每周写四五百字的读书笔记。规定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名著,学期末全班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要言之有物。我制订的日常课外书目和内容,(一)要切近学生生活与时代生活,如《新读写》、《读者》、《中国青年报》、《世界博览》等;(二)重视配合课文,如课文中出现经典名言、古代的名篇时,我就附带介绍有关选文,《唐宋诗词选》、《文言文助读》等。上诗词课时,我要求学生找同一作者或同一内容的其它一些诗词来朗读和赏析,来找出作者在语言和思想上风格和特点的异同。学到写母爱的文章时,我和同学们一起找来古今中外写母亲的文章十几篇,让大家交换着读,从中让学生更能体会到天下母亲的伟大,同时让学生在其中学到一些写作技巧。此外,我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科普类、史地类、世界知识与社会知识一类的书籍,作为学生课外的补充营养。老师也应该尽量增加阅读量,同时与同事们多相互交流,只要有好的文章,哪怕只言片语都可以告诉学生,以丰富他们的视听,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三、教给阅读方法
阅读主要包括:有目的地读;分门别类地读;有选择地阅读;带着问题阅读;有创意地阅读;在合作中阅读;按自己的方式阅读;用多种方法阅读:默读、朗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常看到有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阅读能力强,装模作样,看书速度很快,结果连大概内容也没有记住,这样的读书是非常有害的!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作范例,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读中批注;读中要查阅工具书;要边读边想。对重点精美的语段要边读边背,注意段落的联系和文章的结合等等,同时组织学生动笔摘录、赏析、写感受。切实保证课外阅读的效率。这是一项“授之以渔”的工作,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性工作,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要求他们做读书笔记,按照以下规定完成:1、抄写本文好词(至少十个);2、摘抄本文佳句(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风景的语句等);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4、写出文章的结构布局。5、品析语句(两句以上);6、写读后心得,不少于一百字。(包括作者的习作意图、写作方法、及对文章内容的看法)。学生不但赏析水平提高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四、搭设阅读展示平台
具体做法是: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不可逆转的教育改革潮流,教师应该充分地相信学生无限的潜能,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认知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感受人生,放开手脚让学生自读自悟。这样学生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的徜徉、涉猎。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后,拓展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他们很想倾吐自己的积淀和展示自己,这是学生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因此,读完书作为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如:谈天说地、朗读比赛、阅读比赛、演讲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互相交流,尽情地讲述阅读的收获;谈自已读到的新奇内容;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谈自己的读书方法……,在课外阅读中组建相互吸引、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伙伴关系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学生的综合素养才会得到整体提升。其次,适时展示学生的“成果”,学生阅读有《摘抄》、《读书笔记》等。笔记本中再配上自己的绘画设计,真是图文并茂,硕果累累。这些形式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的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看到自己和同学的收获,谁不愿多读书呢?
巴金先生曾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从巴老的话中我悟出了,倘若通过课外阅读,能让每个人都达到最崇高的境界,能让人形成健全的人格,也就实现了阅读的终极价值。让我们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把他们置于一个宽松自主的大阅读环境这之中吧,让他们有目的地学习、汲取,不断提高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让我们都来重视课外阅读吧!让学生享受看书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提升文化品位!
(作者单位:300270天津市大港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