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方法指导训练语言表达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h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归根结底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小学正是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关键时期。聆听了一年级的阅读课《鲜花和星星》,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表达习惯以及表达方式的指导,看不出丝毫着意训练的痕迹,颇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一、 关注内容,言为心声
  教学伊始,教师出示了一幅鲜花满地的图片,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我看到了鲜艳的鲜花。”教师说:“鲜花和鲜艳中都有一个‘鲜’字,只要用一个就可以了。”学生马上领悟,改正道:“我看到了鲜艳的花朵。”第二个学生回答:“我看到了满地色彩斑斓、各种各样的鲜花。”教师说:“把各种各样放后面说,句子就更加生动了。”经过提醒,学生重新表述为:“我看到了满地色彩斑斓的鲜花,它们各种各样的!”
  应该说,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语言发展尚不完备,所以,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限,概括来讲,低年级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有这样明显的三个缺陷:一是说话不够完整;二是说话不够准确;三是说话不够简洁。学生习惯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悟。所以,作为教师,引导学生用语逐步从生活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让学生不仅想说、敢说,而且能说、会说。
  二、 关注情感,传情达意
  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所以,学生语感的培养一定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
  例如,课堂中的一个说话练习,教师问学生:“如果你在这大片的花丛中,会干什么?”一个学生回答道:“我会摘下两朵花,送给爸爸、妈妈戴头上。”教师笑了,抚摸着他的头说:“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这花给妈妈戴很合适,可是给爸爸戴的话……”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略想了一下说:“放在爸爸桌上。”
  很显然,低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对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感受能力。他们能从别人的语言中捕捉信息,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欲望和情感,只是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还不够深入、精细。而学生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等各种方面,必须建立在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作为教师就是要进行多方位地引导、点拨,将隐藏于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调入前台,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三、 关注思维,准确流畅
  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他们对语言的体验不同,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获得的文化、精神也就不同。课堂上,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学生逐步学会对语言的倾听与反思,学会对语言的欣赏与评判,这不正是经历了智慧共享后的儿童语言的发展吗?
  课堂上,在描述一幅满地鲜花的图片时,一个学生回答道:“我看到了很多花。”他顿了顿,又接着说了句:“很美丽。”很明显,他的思维没有连贯起来。教师和蔼地提醒他:“没关系,连起来再说一遍。”学生得到鼓励,放开声音说:“我看到了很多花,很美丽!”
  另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模仿课本上的句式自己说诗句,一个学生说道:“我喜欢草原上遍地的羊儿,这儿一只,那儿一只,真比火红的枫叶还多!”不难预见,因为教师出示的第二幅图是火红的枫叶,所以,这个学生受眼前图片的冲击和局限,一时想不出其他更具有相似可能的事物了,就把现成图片上的事物用到了自己的句子中,这是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出现的情况。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个问题,问道:“枫叶是红色的,羊儿是什么颜色呢?”学生答道:“白色的。”师追问:“白得像什么?”学生马上想到:“白云!”然后,师继续启发那个学生:“那你可以把羊儿和什么比呀?”学生会心一笑,把先前的句子改为:“我喜欢草原上遍地的羊儿,这儿一只,那儿一只,真比天上的白云还多!”教师适时小结:“小朋友在写小诗的时候,要注意想一想,你写的事物和什么最像,就可以和什么去比。”准确的思维就在这里产生了!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也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南通市永兴小学)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能挖掘出教材中内在的人文思想,把学生带入文中的“角色”,让他们与一个个伟大的形象接触,与种种高尚的思想交流,使之思想、情感、意志、性格受到熏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一、 听,激发情感  富有诗情画意的课堂上,灵活多变的辅助媒体,使教师在富于情感的教学中,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愉快气氛,在此基础上营造各种情境,继而诱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愉快中记忆,在思维中深入,在想
期刊
一、 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中提出:“教学做合一”是创造,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例如,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教师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井》 —课时,井水的特点是“很甜很甜”“很凉很凉”,任凭教师怎么讲,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感受。那
期刊
最近,参加了区里组织的几场“名师有约”的活动,聆听了特级教师展示活动,深感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之魅力。特级教师确切明快的语句、情深意切的语气、风趣生动的语词、抑扬顿挫的语调、徐疾适度的语速,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一、 语言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心灵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四(6)班的同学都很棒,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咱们将在一起上一节课,知道我
期刊
期刊
东北方言“跑偏”,其实是指事物或动作没有按照预定的想法或者轨迹进行。由此我想到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种种偏离阅读教学规律的的想法和行为。  1. 语文课缺失语文味。在“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开放性的大背景下,适度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内容和信息的扩充延展是很有必要的。但部分教师却将这个当成唯一的目标,将着力点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也有的为了迎合课堂开放和学科整合的
期刊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心归何处  在《诗经·卫风·淇奥》中有这样一句话:“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诗的意思是: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做人,需要这样的切磋琢磨,做文不也是如此吗?否则,怎么会有“三句两年得,一吟泪双行”“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境界?“春风又绿江南岸
期刊
一、 还原情境,点染词语的色彩  创设适当的情境,不但有助于对词语的理解,而且有趣有效。《雨点》是一首清新质朴的儿歌,教学伊始,我便用语言创设一个童话情境:“有一天,云妈妈对她的孩子雨娃娃们说:‘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要自己到外面美丽的世界去看一看吧!’听了云妈妈的话,雨娃娃们纷纷离开了妈妈。他们去了哪儿呢?读一读儿歌,告诉老师。”而“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四个词语的理解,完全可以在这样
期刊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搭建语文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在自主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完成语言的内化和外化的过程,有效提升语用能力。  一、 “读”中领悟,入乎其内  《大江保卫战》教学片段:  师:这一自然段中的四句话,每一句都写救群众,不是重复了吗?你再读一读,想一想。  生:四句话写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写法不一样。  师:你真会发现,说说看!  生:第一句是写战士们驾着冲锋舟飞快地救群众;第二句是写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