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名相管仲”引导学生探究齐桓公首霸诸侯的原因。“神童甘罗”告诉学生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吴下阿蒙”引出“三国鼎立”。“战斗英雄王克勤”向学生讲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艰苦斗争。
【关键词】历史;教学;管仲
历史人物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将地方史教学与中国史教学融合在一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
以让阜阳历史人物走进初中历史教学为例来谈。
阜阳人杰地灵,自古就“土风备于南北,人物堆于古今”(苏轼《到任谢表》),曾经涌现出许多闻名遐迩的历史人物,许多历史名人也荟萃于此,建功立业。
管仲,被称为管子,颍上人。他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齐桓公授权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管仲认为“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齐国通过管仲改革很快强大起来,齐桓公得以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孔子评价管仲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管仲走进“春秋战国”,说“管鲍之交”的故事,播放《管仲拜相》视频,引导学生探究其改革的作用及齐桓公首霸诸侯的原因,教学效益会大大提升。
甘罗,战国末期下蔡(颍上)人。据《史记·甘罗列传》记载,甘罗12岁作为秦的特使出使赵国而使秦国得到五座城池。明代,颍上县建“二贤祠”,纪念甘茂、甘罗祖孙。让甘罗走进“战国七雄”,融入有关他的有关史料和故事以及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宰相小甘罗》片段,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位少年英雄的喜爱之情和学习欲望,还可以告诉学生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变革时代。
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阜南)人。让吕蒙走进“三国鼎立”,融入吕蒙夺荆州的故事和“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成语,一方面可以教育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
唐高宗永徽年间,颍州(阜阳)刺史柳保积在汝阴县主修凿椒陂塘,引润水灌溉田地二百顷。(欧阳修、宋祁《新唐书》)。让柳保积走进“开元盛世”,多媒体展示椒陂塘有关史料,融入柳保积在颍州的政绩,可以为唐代“盛世经济的繁荣”提供佐证,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
张纶,字公信,北宋汝阴(阜阳)人。“疏五渠,导太湖入于海,复租米六十万……命兼权知泰州,卒成堰,复逋户二千六百,州民利之,为立生祠”(《宋史·张纶传》)。让张纶走进 “经济重心的南移”,融入他的事迹,用多媒体展示太湖和泰州海堰图片,可以引导学生有效探究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欧阳修,吉州永丰(江西永丰)人,北宋名臣,一代文宗。欧阳修先后八次来到颍州,晚年归隐颍州且终老在颍州,与颍州结下了一世不解之缘。欧阳修在颍州留下了很多不朽诗篇,例如,“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鱼肥脍如玉”(《忆焦陂》),等等。苏轼,眉州眉山(四川眉山)人,北宋大文豪。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知颍州,他修治颍州城西南的清河,引汝水补给水源,筑陂塘蓄水,沿岸60里的农田同获灌溉之利。另外,苏轼吟诵颍州的诗词佳句更为后人所传诵,例如,“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等等。由欧阳修、苏轼在颍州的政绩、故事、诗词以及会老堂等图片导出宋朝历史特别是宋词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生产发展、文化昌盛等方面探究宋代历史发展的特点。
刘锜,两宋之交德顺军(甘肃静宁)人。“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挂印来”(刘锜《鹧鸪天》)。绍兴十年(1140年)五到六月,东京副留守刘锜率领顺昌(阜阳)军民军数万人,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大败10万金军,取得了著名的“顺昌大捷”。让刘锜走进“金和南宋的对峙”,可以有利于引出、拓展岳飞抗金的事迹,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探究宋金对峙与冲突历史的欲望。
刘福通,元朝颍州(今界首)人,他领导了红巾军反元大起义,“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让刘福通走进“明朝君权的加强”,融入刘福通反元事迹,可以使学生了解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背景,为新课教学做了铺垫。
赵世相,明朝河北临城人。万历二年(1574年),他任颍州知州时发动民工重修颍州城,建城角楼,东南曰“奎星楼”(又名望霍楼)。让赵世相走进“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奎星楼”图片,有利于导入新课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明代建筑的特点。
孙超群,阜南人,新中国开国少将。1940年,他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在晋西北地区反“扫荡”中创造了向敌人“挤地盘”的经验,开辟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让孙超群走进“血肉筑长城”,利用多媒体展示孙超群与日伪军血战的事迹材料,使学生对百团大战等内容能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让学生回顾了抗日战争中家乡英雄的事迹,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也让学生更加认识到日本法西斯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王克勤,阜阳县人,解放战争时期创造了“思想互助、生活互助、技术互助”三大互助运动而闻名全军,是著名的战斗英雄。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王克勤随军进发。7月10日,王克勤受命担任定陶北门的攻坚任务,不幸在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王克勤走进“挺进大别山”,向学生讲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让学生感悟到阜阳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帮助学生理解“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意义,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人民解放军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
让地方历史人物走进初中历史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这需要考虑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不能冲谈教学重点,要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历史;教学;管仲
历史人物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将地方史教学与中国史教学融合在一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
以让阜阳历史人物走进初中历史教学为例来谈。
阜阳人杰地灵,自古就“土风备于南北,人物堆于古今”(苏轼《到任谢表》),曾经涌现出许多闻名遐迩的历史人物,许多历史名人也荟萃于此,建功立业。
管仲,被称为管子,颍上人。他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齐桓公授权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管仲认为“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齐国通过管仲改革很快强大起来,齐桓公得以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孔子评价管仲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管仲走进“春秋战国”,说“管鲍之交”的故事,播放《管仲拜相》视频,引导学生探究其改革的作用及齐桓公首霸诸侯的原因,教学效益会大大提升。
甘罗,战国末期下蔡(颍上)人。据《史记·甘罗列传》记载,甘罗12岁作为秦的特使出使赵国而使秦国得到五座城池。明代,颍上县建“二贤祠”,纪念甘茂、甘罗祖孙。让甘罗走进“战国七雄”,融入有关他的有关史料和故事以及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宰相小甘罗》片段,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位少年英雄的喜爱之情和学习欲望,还可以告诉学生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变革时代。
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阜南)人。让吕蒙走进“三国鼎立”,融入吕蒙夺荆州的故事和“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成语,一方面可以教育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
唐高宗永徽年间,颍州(阜阳)刺史柳保积在汝阴县主修凿椒陂塘,引润水灌溉田地二百顷。(欧阳修、宋祁《新唐书》)。让柳保积走进“开元盛世”,多媒体展示椒陂塘有关史料,融入柳保积在颍州的政绩,可以为唐代“盛世经济的繁荣”提供佐证,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
张纶,字公信,北宋汝阴(阜阳)人。“疏五渠,导太湖入于海,复租米六十万……命兼权知泰州,卒成堰,复逋户二千六百,州民利之,为立生祠”(《宋史·张纶传》)。让张纶走进 “经济重心的南移”,融入他的事迹,用多媒体展示太湖和泰州海堰图片,可以引导学生有效探究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欧阳修,吉州永丰(江西永丰)人,北宋名臣,一代文宗。欧阳修先后八次来到颍州,晚年归隐颍州且终老在颍州,与颍州结下了一世不解之缘。欧阳修在颍州留下了很多不朽诗篇,例如,“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鱼肥脍如玉”(《忆焦陂》),等等。苏轼,眉州眉山(四川眉山)人,北宋大文豪。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知颍州,他修治颍州城西南的清河,引汝水补给水源,筑陂塘蓄水,沿岸60里的农田同获灌溉之利。另外,苏轼吟诵颍州的诗词佳句更为后人所传诵,例如,“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等等。由欧阳修、苏轼在颍州的政绩、故事、诗词以及会老堂等图片导出宋朝历史特别是宋词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生产发展、文化昌盛等方面探究宋代历史发展的特点。
刘锜,两宋之交德顺军(甘肃静宁)人。“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挂印来”(刘锜《鹧鸪天》)。绍兴十年(1140年)五到六月,东京副留守刘锜率领顺昌(阜阳)军民军数万人,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大败10万金军,取得了著名的“顺昌大捷”。让刘锜走进“金和南宋的对峙”,可以有利于引出、拓展岳飞抗金的事迹,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探究宋金对峙与冲突历史的欲望。
刘福通,元朝颍州(今界首)人,他领导了红巾军反元大起义,“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让刘福通走进“明朝君权的加强”,融入刘福通反元事迹,可以使学生了解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背景,为新课教学做了铺垫。
赵世相,明朝河北临城人。万历二年(1574年),他任颍州知州时发动民工重修颍州城,建城角楼,东南曰“奎星楼”(又名望霍楼)。让赵世相走进“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奎星楼”图片,有利于导入新课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明代建筑的特点。
孙超群,阜南人,新中国开国少将。1940年,他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在晋西北地区反“扫荡”中创造了向敌人“挤地盘”的经验,开辟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让孙超群走进“血肉筑长城”,利用多媒体展示孙超群与日伪军血战的事迹材料,使学生对百团大战等内容能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让学生回顾了抗日战争中家乡英雄的事迹,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也让学生更加认识到日本法西斯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王克勤,阜阳县人,解放战争时期创造了“思想互助、生活互助、技术互助”三大互助运动而闻名全军,是著名的战斗英雄。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王克勤随军进发。7月10日,王克勤受命担任定陶北门的攻坚任务,不幸在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王克勤走进“挺进大别山”,向学生讲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让学生感悟到阜阳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帮助学生理解“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意义,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人民解放军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
让地方历史人物走进初中历史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这需要考虑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不能冲谈教学重点,要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