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心中的涉江蝶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for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急天高,波浪兼天涌,有蝶于江中凌然,逆涛而行,独自涉江。
  不同于苍鹰执着于高峰天空的远志,不同于蚊蝇谄谀于游船画舫的佳肴,它只是默默地翩翩舞着。它那如黑夜般并不讨喜的颜色,它那并不平稳美好的姿态,却能在江面上茫茫雾气中,让你欢欣感叹,让你为之动容。而正是勇气的灯塔、善良的岗哨、执着的航标,守住它高蹈的灵魂。
  (一)
  守住心中涉江蝶的,是勇气的灯塔。
  “如何对待流浪汉?”是这个社会百考不厌的难题,不论真心还是假意,每个人都会动听地说出它的“标准答案”。但当真实地置身于令你措手不及的情景中时,面对主厨残暴大声地驱逐,面对自己离门口并不近的距离,你又会怎样做呢?有人因为事情并不是在身旁发生的而置身事外,有人因为不想惹事而静观其变,甚至有人直接表达自己的厌恶——将桌子移远、再移远。可他们不同:两个坐在内侧的外国客人,没有因为身处异乡语言不便而选择漠然,他们勇敢地与店主讲理,真诚地安慰流浪汉;那个土耳其大叔,有勇气打破与流浪汉的隔阂,如同朋友一般与他同吃同坐。一句真诚的“你好”,一句自然的“他是朋友”,无不流露出人性的勇气与美好。
  涉江蝶轻轻挥翅,拨动了他们心中隐秘的一根弦,唤起他们对曾经艰苦拼搏岁月的回忆。于是,他们用“与社会上的不平等搏斗”的勇气,守住心中的涉江之蝶。
  (二)
  守住心中涉江蝶的,是善良的岗哨。
  从《战马》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苦难与战火的洗礼中,人性的善良和对自由的向往熠熠闪光。在两个英德士兵联手剪开铁丝网解救乔伊的插曲中,当德国士兵向身后喊了句“我们需要更多的铁钳”,紧接着从他身后的战壕中飞出了十几把铁钳。在战马面前,我们看到的是善心未泯的战士。扔来的许多把钳子,是人对善良和和平的向往,是人性的闪光。如果善良是一道哨岗,那他们,从未缺席!
  涉江蝶微微眨眼,唤醒了一种跨越国家的对生命的珍惜,使敌对双方竟在硝烟中结下友谊。于是,他们用战场上可贵的善良,守住心中的涉江之蝶。
  (三)
  守住心中涉江蝶的,是执着的航标。
  史诗一般的厚重气息凝聚在纯美的夕阳里,伴着泪光在心头打下烙印。中士举枪对着受了重伤的乔伊,此时马哨响起,悠远、醇厚,如天空中飘来的笛音。一声复一声,天空飘起纷纷扬扬的雪。围观的士兵不约而同地向两边散去,循着声音的方向,让开一条路。被毒气熏坏了双眼的艾伯特,从路的那头走来,战马动情地长鸣。“他的脚上有四块白斑,额上也有一块。”蒙着眼的艾伯特说得毫不迟疑。洗净泥淖,额上的白斑一如初次遇见的那样。
  “战争留在人类心头的伤痕一样留在了他身上。那些人类的喃喃自语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乔伊与艾伯特,依靠心中涉江蝶的力量,从硝烟中走来,坚强拼搏,永不放弃。他们用执着的航标,为心中的涉江蝶照亮归路。
  “人之初,性本善”,涉江蝶正是每个人最初的善良、勇气与执着,是最初的不太聪明的天真与纯洁。所以,应该用勇气的灯塔、善良的岗哨、执着的航标,守住心中的涉江蝶,为它护航,护它无恙。
  (指导教师 邓济舟)
其他文献
李娟的文字,从来不是大张旗鼓惊心动魄的,它不是瞬间响彻天际的那一声惊雷,而更像是幽幽弥漫穿梭于寂寥山谷中的那一抹让人倍感亲切的回声,缓缓绵延至内心深处。她写游牧民族穷困艰辛却又不失乐趣的古老生活,也写只属于自己的敏感脆弱、悲喜苦闷,以及在成长路上终究逃避不掉的孤独与荒凉。那些生活中不起眼的事物在她的笔下,就像被施了童真的魔法,跃动着质地纯粹的鲜活生命力。她说,“我从不曾被写作磨损,也从不愿勒索一般
除却审题、立意,选材、用材也颇能见出学生写作的功底。因此,日常教学中笔者常设计一些系列性的训练,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升他们选材入文的能力。以下即为一场由片段作文
一个有安全感的人,就像一颗悬挂天空的小小恒星,会自动持续发出温煦的光芒,既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让这个世界多一点和暖,多一点光明。如果单说“安全”这两个字,首先想到的是诸如“交通安全”“饮水安全”“金融安全”之类的范畴。如果“安全”的后面,再缀上一个“感”字的尾巴,哦,那就很有些不一样了。顾名思义,安全感是和人的内心紧密相连的一种感觉。如果“安全”主要指的是外在的环境,“安全感”就是一种由内向外扩散
在我的记忆里,节日总能唤起人们的热情:儿童节,孩子都要盛装打扮,载歌载舞;七夕节,女孩们要仰望织女星,穿针乞巧;重阳节,年轻人要提着礼物,探望老人;清明节,人们要挑起礼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