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新兴授课模式,教师将其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在不断深入的学习中掌握学科知识,并灵活运用。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这一模式,突出主体,发挥主导作用,重视分层教学,加强物理实验,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
一、突出重点,促进探究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设计教学时,教师不但要以学生为本,而且不能忽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前做好预设重点和难点知识,充分考虑学生认知,促进学生探究,确保课堂教学效率,落实教学目标。
有效的探究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明确目标,这样才能避免流于形式。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立足学生的角度,从全局出发,引导学生把握探究学习的重点。首先,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知识点激发学生,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展开思考。
如“弹力”这一课要求学生测量弹力,考虑到这一实践存在难度,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得出测量弹力的方案。首先,在这一环节中,有学生认为“自己出多大的力气,就会产生多大的弹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观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的重点,还能为其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其次,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学习,鼓励学生合作完成,共同解决问题,由此顺利推动教学,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教学效率。
二、重视分层,鼓励探究
无论是认知水平,还是思维方面,学生个体间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习惯“满堂灌”和“一刀切”,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对此,在实施探究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分层,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选择的空间。
如在教学“静电现象的应用”时,教师可将班级学生隐形分层。对于基础一般,甚至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先让他们回顾复习,巩固重点知识,自主构建简单的思维导图,随后在充分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就可组织讨论,鼓励他们谈一谈生活中静电现象的运用实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鼓励互动,帮助学生吸收更多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对于物理探究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究新的静电应用方法,提供充分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拓展。期间,教师可以融入学生,引导他们联系所學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实现思维的发散、碰撞。最后,教师可以邀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知识共享。
分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还能促进思维互补,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及时讲解学生薄弱的知识点,查漏补缺,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探究的信心,主动融入班级。
三、巧用实验,深化探究
实验是物理课堂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思考,在深入探究中认知。
在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实验,不仅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时,考虑到这部分内容较难,为了促进学生了解,教师可以设计实验操作。首先,在正式开始前,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需要的实验器材,并分好小组。其次,在实验前,教师可以适当地启发学生:“你觉得磁场对通电导线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猜想,随后让他们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在这一过程中,考虑到小组成员可能有不一样的猜想,教师也可以调整分组,将具有同样猜想的学生放在一组,方便操作。最后,教师要加强巡视,随时关注各个小组的进程,向存在问题的小组提供帮助,并让学生在操作中验证猜想,调整思路,深化探究,逐步靠近成功。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有效的教学从始至终都离不开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充分内化,完善认知,逐步形成正确的、独立的探究观。
总而言之,探究性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其运用于高中物理课堂上,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思考中收获更多,确保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中学)
一、突出重点,促进探究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设计教学时,教师不但要以学生为本,而且不能忽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前做好预设重点和难点知识,充分考虑学生认知,促进学生探究,确保课堂教学效率,落实教学目标。
有效的探究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明确目标,这样才能避免流于形式。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立足学生的角度,从全局出发,引导学生把握探究学习的重点。首先,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知识点激发学生,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展开思考。
如“弹力”这一课要求学生测量弹力,考虑到这一实践存在难度,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得出测量弹力的方案。首先,在这一环节中,有学生认为“自己出多大的力气,就会产生多大的弹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观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的重点,还能为其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其次,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学习,鼓励学生合作完成,共同解决问题,由此顺利推动教学,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教学效率。
二、重视分层,鼓励探究
无论是认知水平,还是思维方面,学生个体间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习惯“满堂灌”和“一刀切”,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对此,在实施探究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分层,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选择的空间。
如在教学“静电现象的应用”时,教师可将班级学生隐形分层。对于基础一般,甚至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先让他们回顾复习,巩固重点知识,自主构建简单的思维导图,随后在充分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就可组织讨论,鼓励他们谈一谈生活中静电现象的运用实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鼓励互动,帮助学生吸收更多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对于物理探究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究新的静电应用方法,提供充分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拓展。期间,教师可以融入学生,引导他们联系所學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实现思维的发散、碰撞。最后,教师可以邀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知识共享。
分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还能促进思维互补,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及时讲解学生薄弱的知识点,查漏补缺,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探究的信心,主动融入班级。
三、巧用实验,深化探究
实验是物理课堂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思考,在深入探究中认知。
在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实验,不仅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时,考虑到这部分内容较难,为了促进学生了解,教师可以设计实验操作。首先,在正式开始前,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需要的实验器材,并分好小组。其次,在实验前,教师可以适当地启发学生:“你觉得磁场对通电导线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猜想,随后让他们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在这一过程中,考虑到小组成员可能有不一样的猜想,教师也可以调整分组,将具有同样猜想的学生放在一组,方便操作。最后,教师要加强巡视,随时关注各个小组的进程,向存在问题的小组提供帮助,并让学生在操作中验证猜想,调整思路,深化探究,逐步靠近成功。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有效的教学从始至终都离不开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充分内化,完善认知,逐步形成正确的、独立的探究观。
总而言之,探究性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其运用于高中物理课堂上,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思考中收获更多,确保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