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园推广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天津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9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茶园在保证茶叶产品优质安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生态茶园的建设推广体现了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对安溪县125位茶叶生产端从事者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茶农的个人特征、外部环境因素、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茶农接受生态茶园建设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中从事茶叶种植人数”、“拥有茶园不连片”、“参加安溪县举办推广生态茶园建设讲座的频率”这三项为影响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推广的显著因素。同时,提出了做好生态茶园推广的顶层设计、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特色生态茶园示范区建设、构建生态茶旅的“三产融合”模式,建议对农户进行点对点推广。
  关键词:安溪县;生态茶园推广;Logistic分析;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6.12;S571.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1.08.010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cological Tea Garden Extension: Taking Anxi County as an Example
  LUO Rui1,WEN Jun1,2
  (1.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1, China; 2.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Tourism Science,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1, China)
  Abstract: Ecological tea farm is playing a very active role in both securing tea product's quality & safety and enhancing the economic benefit. The promo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tea farm reflect the concept of high-quality and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y surveying 125 tea product manufacturers in Anxi Town and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main factors that could influence the tea farmers’ acceptance to ecological tea farm from tea farmer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subjective factors.  As shown by research results, there were three items that influence promo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tea farms in Anxi Town, they were "the numbers of tea farmers in a family","tea farms ar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and "the frequency to attend course of ecological tea farms". This article gave proposals on top design of ecological tea garden promotion , further reformation of farm land, establish show area of ecological tea garden, build triple-industry in tea garden and carry on point-to-point promotion to tea farmers.
  Key words: Anxi Town; ecological tea farm promotion; Logistic analysis; influencing factors
  党的十九大以来,坚持把绿色发展摆在发展的领先地位,安溪县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在基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茶园建设中实现整体推进[1-2]。
  由于意识到建设生态茶园对未来安溪县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政府于2006 年开始推广和组织在安溪县境内进行生态茶园的建设项目,要求全县每年建设生态茶园2 700 hm2,作为支持,县财政每年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按照每年100万~300万元的标准进行扶持补贴。2016年底,安溪县已经建设生态茶园面积约16 000 hm2,占县茶园总面积40%左右[3]。这意味着茶园生态建设总体上达到了较大面积,生态茶园的建设推广已经有了一定成效,茶园建设的主体实施者已有良好的生态建设意识。但是在现实推进过程中,生态茶园建设的推广还存在着一定困难,在影响安溪县生态茶园的推广问题上有着多重的现实因素。
  安溪縣在发展茶产业过程中,灵活运用“农户+互联网”模式、“农户+茶企”模式、“农户+茶叶专业合作社”等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茶园管理成本,同时茶叶制作技术交流的增加,直接提高了茶产业总体技术水平,更提高了农户之间的合作意识[4-6]。   2020年5月,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区域品牌第一的名号被“安溪铁观音”务以1 426.86亿元拿下,近五年来“安溪铁观音”都名列全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的宝座[7-8]。
  据安溪县茶管委的数据统计,安溪县有1.87×104 hm2茶园在进行茶园庄园化管理。仅2017年安溪县全县建成高标准生态茶园达1 066.7 hm2[9]。现已建成高标准生态茶园26 700 hm2,认证有机茶园2 700 hm2,无公害茶园10 600 hm2。据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安溪一共建成茶庄园32家,已初成规模,而茶庄园具有集约性,茶园面积具有集中连片的特征[10]。总的来说,安溪县生态茶园的推广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更有利于开创安溪国家级现代茶叶产业园和茶庄园的新局面[11]。
  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是生态茶园的基础,是以相互获利的最大化为原则,是人为构建的一种高效率、变化性不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多物种覆盖、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特点[12]。这种复合生产体系能有效地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转化。因此,安溪县在生态茶园建设过程中,应做到以茶为主、立体种植,按照植物生长特性多物种丰富栽培。林爱惠等[9]以安溪县茶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茶农在建设生态茶园时遇到的困难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茶农在生态茶园建设的决策过程中会自动地往有利方向选择,而远离那些可能有危害的方向。
  从生态茶园建设主体行为人的角度出发,生态茶园建设推广宣传不到位、思想保守、文化程度较低可能造成其对新的观念和技术不容易接受,也没有承担建设失败风险的能力。同时,生态茶园的建设形式与之前的茶园发展形势相比有着投入更大、收益不迅速的特点,所以会出现茶农抵制新型生态观念和技术的现象。不过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现代茶产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通常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可能同时拥有茶农、企业家等多个身份,多重身份下的他们有可能会成为这一地区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创导者和领头羊[13]。安溪县的茶叶企业体量大小不一,但是却有很多这样类型的创导者走在推广生态茶园建设的前面,他们对安溪县的生态茶园推广具有重大意义。
  1 数据来源和样本说明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来源于2020年3月到5月份对泉州市、安溪县县城、龙涓乡、虎邱乡、桃舟乡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了安溪茶学院茶学专业校外导师、乡镇茶农、茶企老板、茶学专业学生等。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向125名相关人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将问卷进行回收后,确认回收有效问卷119份,问卷有效率达95%。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了参与调查对象的个人特征,个人认知、目前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推广进度、个人行为选择、政策实施等内容。
  1.2 样本概况
  男女人员比例平均,被调查者的职业以茶农为主,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达到了62.1%(绝大部分茶企老板具有兼业性,拥有或参与管理茶园的建设权)。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集中在高中以上,占比92.44%。其中研究生学历所占的比重最小,仅为3.4%,说明本研究中接受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偏低。此外,还发现在拥有茶园的人群中,茶园种植管理面积为1.33 hm2以上的只占受调查人群的13.6%,说明了茶农所拥有的茶园种植管理面积不够集约化。在对生态茶园概念的了解程度上,比较了解的人数占比在49.6%,仍有14%的受调查人群不了解生態茶园的概念,说明对于安溪县下辖的乡镇来说,茶农群体受到教育程度的影响而对生态茶园的理解并不充分,也不能够准确地区分一般茶叶、有机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14]。
  最后,在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推广的必要性调查问题中,有约92%的受采访对象认为有必要在安溪县进行生态茶园建设的推广,所以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模型选择和变量的设定(表1)。
  2 计量研究
  2.1 变量的选取
  本研究中的因变量为安溪县有必要进行生态茶园建设的推广行为,自变量为可能影响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推广的因素。初步筛选变量,针对认为安溪县有必要推广生态茶园建设的问题进行检验。分析“认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人群在不同题目上的回答情况是否有显著差异。
  2.2 模型的选择
  本文以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推广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推广必要性的影响因素,且通过T检验,可以发现“年龄”、“家中从事茶叶种植人数”、“拥有茶园不连片”、“年轻劳动力缺乏影响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推广”、“参加安溪县举办推广生态茶园建设讲座的频率”这5个维度的T检验的显著性较小,都在0.20以下,因此可以考虑将其放入回归模型。
  模型公式如下:
  In =β0+β1 X1+β2 X2+…+βi Xi
  (i=1,2……n)   (1)
  式中,Pi表示认可安溪县有必要进行生态茶园建设的推广行为的概率(不认可推广=0,认可推广=1);β0表示常数,β1,β2……βi表示待估计的各个参数项;Xi表示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推广的第i个影响因素。
  将这5个维度全部放入回归模型,当做自变量来操作。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判断因变量符合的值。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方法选择向前LR(极大似然法),最后计算霍斯默-莱梅肖拟合优度检验。根据检验概率由低到高逐步带入回归方程,然后进行相关的迭代运算。极大似然法自变量进入的概率选择0.05,除去的概率选择0.10,进行20步回归。在Omnibus 检验中,显著性都小于0.05,说明模型是有效的。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证结果   由表3可知,回归模型为Y=-1.768参加相关讲座频率为2.265,并且模型整体的预测正确率为93.9%,远高于一般认为50%正确率的接受水平。因此,认为该模型是有效的,并且预测效果较好。
  3.2 分析
  3.2.1 环境因素 对于拥有茶园不连片,技术上出现建设难问题的茶农来说,现实问题是他们管理的茶园分散,在建设生态茶园的过程中会遇到超出他们解决范围得技术性难题,此时他们在认知上会支持安溪县进行生态茶园建设,其实际上是希望相关人员在推广过程中能够解决建设生态茶园难的闲境[15]。所以,在推广过程中,要重视实际茶园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讲究推广方法,在生态茶园建设推广内容上,应该从注重解决技术问题入手,教会茶农一些茶园辨别生态指标的方法,同时加快茶园的集约化管理,解决生态茶园在建设过程中茶园面积不集中连片的问题。
  3.2.2 政策因素 政府主导的推广行为对安溪县生态茶园推广来说是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经常参加安溪县举办相关推广生态茶园建设讲座的茶农来说,其参加的频率越高则越能够接受和支持安溪县的生态茶园推广。从另一个角度看,安溪县举办相关推广生态茶园建设的讲座越多,生态茶园概念在安溪的推广影响力度就越大。由此说明,在推广过程中,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态度也是影响生态茶园的推广程度的重要因素。
  3.2.3 家庭因素 家庭农业人口对安溪县生态茶园推广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系数为正,家庭中从事种茶的人数和认可度呈正相关。影响系数越大,家庭中参与茶叶种植的人数越多,其对安溪县进行生态茶园推广支持概率就越大。作为农业从事者,其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来自于农业生产,如果家庭中农业人口占比越高,则家庭收入来源越单一,对所从事的农业产业的依赖性就越强。而且农户家庭中对劳动生产方向具有一致性,通常都是劲往一处使,所以对安溪县茶农群体来说,家庭中参与茶叶种植的人数越多则对生态茶园的推广影响越大。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教育程度”、“茶园种植面积范围”、“对生态茶园的了解程度”、“明白一般茶、无公害茶、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的区别”、“认为茶园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安溪县推广生态茶园建设”、“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高和上升的市场竞争现象”、“生态茶园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高”、“安溪铁观音市场低迷”、“对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推广项目的关注度”、“与影响安溪县生态茶园推广因素无关”、“年龄”、“家中从事茶园的人数”、“拥有茶园不连片”、“年轻劳动力缺乏”是影响安溪生态茶园建设推广难的重要原因以及参加安溪县举办相关推广生态茶园建设讲座的频率这5个维度可能有关;进一步筛选后得出“家中从事茶园的人数”、“拥有茶园不连片”、“参加安溪县举办相关推广生态茶园建设讲座的频率”这三个因素与安溪生态茶园推广呈显著相关性。
  4.2 建议
  4.2.1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破除茶园资源要素流通的障碍,使小农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打好建设生态茶园的基础 在生态茶园建设推广的初期,建设特色生态茶园示范区,集合生态茶园各优势要素,形成集中连片的茶园规划,成立农民合作社、生态绿色互帮互助小组。茶叶企业也应该加入生态茶园建设的行列,自主建立基地进行生态茶园试点,或者与茶农结对子,共同建设生态茶园。
  4.2.2 各个茶企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结合生态茶园的自然优势,推出从生态茶园到生态茶叶、茶衍生品到生态茶旅的“三产融合”模式 在推广过程中,重视推广内容的培训,对于在生态茶园建设过程中有技术困难的茶农可以集中起来培训,汇总问题,逐个解决。由于生态茶园建成后,茶叶品质会有实质性的提升,茶叶价格也相应上升,市场相对更广阔,只要与家庭决策者列明建设前景,其建设意愿会相应的增加。安溪县在生态茶园建设推广时,完善对重点推广人群的挖掘,对家庭中事茶人口占家庭总人口一半以上的要进行点对点推广。当家庭中事茶人口占比高,意味着单位拥有的茶园面积大且集中,并且在这样的家庭人口构成中,茶农对生态茶园建设的认可度更高、更有一致性,将有利于提升安溪县整体茶园水平。
  4.2.3 政府规划先行,做好生态茶园推广的顶层设计 做好安溪县茶产业生态茶园建设“十四五”规划保证生态茶园标准化制定的顺利进展。在宣传“安溪”、“铁观音”的同时,突出“产地生态化”概念,加强生态茶园的推广作用。组织高校的专家教授到重点产茶乡镇,如西坪、祥华、感德、龙涓、虎丘、桃舟等实地下乡帮扶,为茶农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进行生态茶园基地建设的招商引资,组织各知名茶企合作,共同建设生态茶园试点工程。日常举办一些生态茶园建设推广交流会,定期举办不同乡镇在生态茶园建设进度报告,每年茶季举办相关的建设推广成果比赛,将生态茶园概念潜移默化,提高茶园建设者的生态意识,同时组织与其他省市产茶县进行生态茶园建设推广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 钱月华.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探析——以桐城市为例[J]. 安徽科技, 2019(5): 43-45.
  [2] 李干杰.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异成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 中国环境报. 2020-01-21(001).
  [3] 廖琼满, 宋建设. 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进展情况[J]. 福建茶叶, 2008, 32(4): 38-39.
  [4] 高显达. 安溪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11-12.
  [5] 李银萍. 互联网+时代安溪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厦门: 集美大学, 2018: 13-16.
  [6] 陳言国, 陈玉. 关于安溪茶叶物流的发展对策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7, 39(1): 19-22.
  [7] 陈林森. 安溪铁观音登顶中国区域品牌价值榜首[EB/OL].(2020-05-11)[2021-02-22].http://www.mnw.cn/quanzhou/anxi/xw/2279084.html.
  [8] 沈德福. 福建三大茶叶品牌发展现状与开发路径研究[J]. 福建茶叶, 2019, 41(8): 1-2.
  [9] 林爱惠, 高水练, 叶乃兴. 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安溪县为例[J]. 茶叶科学技术, 2014(3): 54-60.
  [10] 梁晶璇, 郑琼娥. 安溪茶庄园发展路径探索——以法国酒庄为借鉴[J]. 中国茶叶加工, 2019(3): 9-13.
  [11] 林竹根. 现代茶业产业园创建与生态茶园建设[J]. 福建热作科技, 2018, 43(3): 70-72.
  [12] 杨丽韫, 彭飞, 熊鹏飞, 等. 福建省安溪县生态茶园与非生态茶园生态效益比较研究[J].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 4(11): 101-105.
  [13] 舒萍. 实践型生态文化与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基于山东生态茶园新型经营主体的调查[J]. 山东社会科学, 2017(4): 171-176.
  [14] 钱峰燕. 茶叶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5: 43-44.
  [15] 郑龙章, 张春霞, 黄森慰. 茶农使用农药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2(2): 44-49.
其他文献
摘 要:為了摸索青萝卜线播种植适宜的灌溉方式,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线播青萝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下青萝卜产量,畦灌>滴灌>喷灌。滴灌对青萝卜品质改善明显,萝卜上部的可溶性固形物比畦灌、喷灌分别提高19.38%,6.70%,萝卜中部分别提高19.13%,7.20%。相关性分析表明,青萝卜含水量和硬度呈显著负相关,含水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呈极显著负相关,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呈正相关
期刊
摘 要:为深入探究北京市2012—2017年除城六区以外的密云区、延庆区、昌平区等10个区县的休闲农业与农村经济两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休闲农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为下降态势,由0.352 4下降至0.163 9;与之相反,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并且相对稳定,由0.1159持续增长至0.718 9;两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协
期刊
摘 要:萱草属植物作为园林绿化的优秀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地被、花坛以及花境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是萱草属植物产销大国,有大量的原始种,但没有充分利用和开发,许多园艺品种还需从国外引进,国内的育成品种相对较少,缺少核心的竞争力。为充分开发利用萱草属植物,提升萱草属植物的地位,增强我国在萱草属植物新品种培育与应用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综述了萱草属植物的应用研究概况,从萱草属植物的起源与分布、观赏
期刊
摘 要: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高职毕业设计选题构成。分析表明:园林专业高职毕业设计选题中的园林植物养护技术、园林施工技术与园林工程预算呈增加趋势,其比例分别为31.523%,14.215%,14.029%,而环境插花技术、林业技术、园林测量技术与生态旅游呈降低趋势,其比例分别为14.327%,10.437%,7.123%,8.346%,选题构成的变化主要与专业师
期刊
摘 要: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对小麦生产危害很强的世界性真菌病害,利用抗赤霉病品种是减轻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具有赤霉病抗性的小麦种质很少。本研究鉴定分析‘漯麦6010’及其衍生系的对赤霉病的抗性、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发现‘漯麦163’、‘漯麦47’、‘漯麦50’与‘漯麦6010’对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感水平,‘漯麦49’达到中抗水平;通过品质分析发现‘漯麦36’、‘漯麦50’和‘漯麦6010’达到
期刊
摘 要:量化研究烘烤变黄期烟叶颜色变化,实现烘烤变黄期叶片含水量的无损检测。利用色差仪检测‘K326’中部叶不同变黄温度(烤前32,34,36,38,40,42 ℃)下的叶片颜色参数(L*、a*、b*、C、H°),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作为输入变量的颜色参数进行筛选,分别构建不同温度点的叶片含水量预测模型。网络模型训练结果表明:各温度点叶片含水量预测模型的模拟值与目标值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
期刊
摘 要: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对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研天津农业种业发展成就,分析天津农业种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找出天津农业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种子行业总体实力不高、种业管理体系有待完善、行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种质资源共享利用程度低等。根据问题导向,提出了加快天津新时代农业种业发展的意见建议,以期为推动天津农业
期刊
摘 要:为得到花鼠(Tamiassibiricus)体毛的特征性图谱,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花鼠的背毛和腹毛进行检测和分析。经过对各组数据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图分析,结果表明,花鼠背毛及腹毛数据最强峰的位置均在781 cm-1附近处,次强峰的位置707 cm-1附近处,波谷的位置在786 cm-1附近处。综合说明红外光谱分析法在鼠类体毛的识别鉴定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为鼠类种类鉴
期刊
摘 要:为充分了解甘薯种苗在甘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利用访谈与问卷形式,对江西省甘薯种苗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小农户相关主体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分析了江西省甘薯种苗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研究发现,存在甘薯种苗繁育体系不健全、甘薯种苗产业化组织程度有待提升、甘薯优质专用型品种推广力度不足、甘薯种苗跨区销售中风险防控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完善甘薯种苗繁育标准体系、提高甘薯种苗繁育规
期刊
摘 要:随着克氏原螯虾产业的蓬勃发展,克氏原螯虾加工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克氏原螯虾加工大多为初加工,大量的虾头、虾壳成为副产品,这些副产品中含有丰富的可利用成分,包括甲殼素、虾青素、壳聚糖等,可用于工业生产、医疗材料、食品加工等领域。本文阐述目前国内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克氏原螯虾副产物甲壳素、壳聚糖、虾青素相关加工产品及产业价值,克氏原螯虾副产物现有的提取方法现状,以及副产物提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