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我踏上了俄罗斯的土地。在这里,我既是一个攻读文化学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也是一个从事经营活动多年的中国商人。
像我这样生活在俄罗斯的中国人将近有50万人。据我所知,其中80%以上从事商业活动。如果让在俄华商用颜色来诠释自身,相信不少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因为这种颜色和我们的生存状态、日常心态以及生意模式最为贴近。
在俄罗斯,中国人从事的职业相对集中在贸易、农业和餐饮业。部分华商在俄开办小型工厂或公司,但有实力的不多。
个体商贩是华商的主力,他们的身影穿梭在俄罗斯的大部分城市,脚步集中在每个城市的批发市场。日程安排很是接近——每天凌晨一点起床,两点出摊,中午一点收摊,日复一日做着重复的工作。如果用颜色来形容他们的工作,那就是白色。这里的白色代表的是单调、枯燥和无尽的循环。
由于语言交流障碍,个体商贩基本无法融入俄罗斯人的主流生活。中国人大多三五成群聚居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由于有利益关系,移民局、警察局及某些机构组织喜欢找华商的茬。如果用颜色来形容这些华商的生活,那就是黑色,黑色代表的是隐蔽、危险和安全感的缺乏。
在俄的华商生活通常是煎熬的。不熟悉俄罗斯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何中国人只能三五成群,不能直接搬到唐人街寻求帮助吗?
是的,你在許多国家都能找到唐人街的存在,但是俄罗斯是没有唐人街的。
民间的称呼上,俄罗斯只有“中国市场”,这也是华人自称的,并未得到官方认可。在这种大型批发市场里,一半从业人员来自中国,却没有得到完善的法律保障。
追溯历史,从苏联成立开始,就有中国人到俄罗斯生活和工作。20世纪20年代初,莫斯科就有了华人俱乐部,下设酒店和宾馆,那时华人主要从事餐饮业和一些贸易。但在30年代,大多数中国人被迫离开苏联。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苏关系升温,又有很多中国人来到了莫斯科,当时数以千计的中国大学生、研究生和专家在莫斯科留学、实习和工作。60年代中苏交恶后,中国人很少再到俄罗斯。
80年代中期,随着中苏关系解冻,大批中国留学生赴俄,其中很多人一边上学一边经商。正是在这段时期,俄罗斯开始有了现代版的华人社团。1994年,华联会在莫斯科正式成立。像在很多国家一样,俄罗斯的华人社团为大学生、企业家和劳动移民提供帮助,组织中国传统节日庆典,开展各种巩固两国人民友谊的社会活动。当然,此后也陆续出现了其他专门机构,负责保护在俄华人的利益。
但俄罗斯和美国、加拿大等国不同,并不属于移民国家范畴。俄罗斯联邦移民局多次宣称,俄政府不允许外国移民群体在其境内发展,“唐人街”也不会在俄罗斯出现。曾有一位安全局的官员这样说:“我认为‘唐人街’一类的外国移民聚居区对俄罗斯社会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我可以保证,俄罗斯不会出现类似‘唐人街’这样的移民聚居区。”
没有聚居区,没有华侨文化影响,中国人在俄罗斯就找不到归属感,没有扎根的意识。久而久之,华人在俄罗斯就被挂上“灰色商人”的头衔。
在俄罗斯的中国商人对俄罗斯的相关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即使懂得一些贸易相关法律,也不能摆脱警察的额外“关心”,更被一些黑社会组织收取“保护费”。华商所销售的商品,大部分通过灰色清关,虽然中俄灰色清关的存在一直被俄政府默认,但这也为华商商品安全及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
从民族情感来说,俄罗斯人经历了苏联时期的强盛,再加上地大物博,科技文化上的地位很高,军事方面也名列世界前茅,所以他们觉得俄罗斯依然是个强大得不容置疑的国家,民族荣誉感极强,对于曾经的小老弟——中国已坐稳世界第二把交椅的现状,有种矛盾的心态。
也许他们知道自己在经济上的困境,却总爱把原因归结到外来人身上。俄罗斯人清楚地了解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对于他们来讲不可或缺,但同时也认为华商在俄赚了很多钱,阻碍了俄本土产业的发展,所以经常会出现当地人排挤华商的现象。
翻开俄罗斯的寓言和童话故事,你会发现,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道酬勤”理念,俄罗斯人更加看重外在的命运安排,习惯性地听天由命,甚至让人感觉有些不思进取,贪图享乐。
住在俄罗斯多年的我,对此是深有体会的。
在俄罗斯工作时间不是以小时为单位,而是以天,或者以周为单位。去银行办张银行卡,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在政府机关办理手续,时限通常是两周以上;在私营企业办理业务,也要一周以上;在相邻的两个城市之间寄快递,则需要一周时间。
俄罗斯节假日也多得出奇,仅法定节假日就有12天之多——新年、圣诞节、祖国保卫者日、国际妇女节、春天和劳动节、胜利日、俄罗斯日、国旗日、团结日。此外,按照俄罗斯劳动法的规定,员工每年享有不少于28天的带薪休假权,某些苦累行业的员工带薪休假日甚至超过30天,是全世界休假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刚来俄罗斯工作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告知,明天放假,啥都不用干了。工作日的早上九点半开始上班,在上班期间允许喝茶和抽烟——俄罗斯法律规定抽烟只能到室外抽,从办公室走到室外抽烟这需要不短的时间;在中午休息时间,不接待任何人,不谈论任何工作,即使你打电话过去咨询,哪怕是最简单的事情,哪怕你可以给他带来生意,他也会从容地告诉你:请您过半个小时之后再打电话,我们现在休息。
在周末与节假日,除了商店、大商场,以及一些娱乐场所,俄罗斯全民休假,并且绝不谈工作,即使再重要的工作也只能放在工作日处理。
就是因为这样,俄罗斯人工作效率低,周期长,中国人难以想象在俄罗斯,一个商场建了10年还没有完工——这不是烂尾楼,每年它都在建设,并且它一直在招商中。我至今难以理解商户怎么会有耐心等待它完工。
我曾就此询问过很多俄罗斯人,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一年365天,180天是天寒地冻,大雪封城,户外活动都被禁止了,只能在屋里和朋友们喝点酒,洗洗桑拿,享受生活。而剩下的185天,好不容易气候适宜,需要抓紧时间享受阳光和自然,这个时候只有傻瓜才会去工作。
这种心态为他们找到了很好的借口。但仔细一想,也许只有抱着这种心态才能长期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生活下去。勤劳的中国商人,也是因为看到俄罗斯社会的低效率,才找到了种种商机,在那里获得了一席之地。
当然,某些华人在外有浮夸的毛病,不管是在金钱方面还是生活习惯方面。特别是有些富有的华人,钱还是在俄罗斯挣来的,如果太高调,势必引起当地俄罗斯人的反感。这是在俄华商需要反省的一面。
近年来,在俄华商人数有小幅增加。一方面,西方对俄实施制裁,另一方面,中国启动“一带一路”倡议,所有这些都给中俄之间提供了更多商业和文化交流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中国商人来说,俄罗斯有着巨大的市场,再结合国家战略,他们有可能在当地做出更大的成绩。而俄罗斯民众也在慢慢了解与接受中国的强大。随着来俄华商层次的提高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华商在俄地位逐渐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华商会进入俄罗斯主流社会,从而去掉“灰色商人”这个称号。
〔本刊责任编辑 周静静〕
〔原载《看世界》2018年第13期〕
像我这样生活在俄罗斯的中国人将近有50万人。据我所知,其中80%以上从事商业活动。如果让在俄华商用颜色来诠释自身,相信不少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因为这种颜色和我们的生存状态、日常心态以及生意模式最为贴近。
黑与白之间
在俄罗斯,中国人从事的职业相对集中在贸易、农业和餐饮业。部分华商在俄开办小型工厂或公司,但有实力的不多。
个体商贩是华商的主力,他们的身影穿梭在俄罗斯的大部分城市,脚步集中在每个城市的批发市场。日程安排很是接近——每天凌晨一点起床,两点出摊,中午一点收摊,日复一日做着重复的工作。如果用颜色来形容他们的工作,那就是白色。这里的白色代表的是单调、枯燥和无尽的循环。
由于语言交流障碍,个体商贩基本无法融入俄罗斯人的主流生活。中国人大多三五成群聚居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由于有利益关系,移民局、警察局及某些机构组织喜欢找华商的茬。如果用颜色来形容这些华商的生活,那就是黑色,黑色代表的是隐蔽、危险和安全感的缺乏。
在俄的华商生活通常是煎熬的。不熟悉俄罗斯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何中国人只能三五成群,不能直接搬到唐人街寻求帮助吗?
是的,你在許多国家都能找到唐人街的存在,但是俄罗斯是没有唐人街的。
民间的称呼上,俄罗斯只有“中国市场”,这也是华人自称的,并未得到官方认可。在这种大型批发市场里,一半从业人员来自中国,却没有得到完善的法律保障。
没有唐人街的国家
追溯历史,从苏联成立开始,就有中国人到俄罗斯生活和工作。20世纪20年代初,莫斯科就有了华人俱乐部,下设酒店和宾馆,那时华人主要从事餐饮业和一些贸易。但在30年代,大多数中国人被迫离开苏联。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苏关系升温,又有很多中国人来到了莫斯科,当时数以千计的中国大学生、研究生和专家在莫斯科留学、实习和工作。60年代中苏交恶后,中国人很少再到俄罗斯。
80年代中期,随着中苏关系解冻,大批中国留学生赴俄,其中很多人一边上学一边经商。正是在这段时期,俄罗斯开始有了现代版的华人社团。1994年,华联会在莫斯科正式成立。像在很多国家一样,俄罗斯的华人社团为大学生、企业家和劳动移民提供帮助,组织中国传统节日庆典,开展各种巩固两国人民友谊的社会活动。当然,此后也陆续出现了其他专门机构,负责保护在俄华人的利益。
但俄罗斯和美国、加拿大等国不同,并不属于移民国家范畴。俄罗斯联邦移民局多次宣称,俄政府不允许外国移民群体在其境内发展,“唐人街”也不会在俄罗斯出现。曾有一位安全局的官员这样说:“我认为‘唐人街’一类的外国移民聚居区对俄罗斯社会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我可以保证,俄罗斯不会出现类似‘唐人街’这样的移民聚居区。”
没有聚居区,没有华侨文化影响,中国人在俄罗斯就找不到归属感,没有扎根的意识。久而久之,华人在俄罗斯就被挂上“灰色商人”的头衔。
在俄罗斯的中国商人对俄罗斯的相关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即使懂得一些贸易相关法律,也不能摆脱警察的额外“关心”,更被一些黑社会组织收取“保护费”。华商所销售的商品,大部分通过灰色清关,虽然中俄灰色清关的存在一直被俄政府默认,但这也为华商商品安全及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
从民族情感来说,俄罗斯人经历了苏联时期的强盛,再加上地大物博,科技文化上的地位很高,军事方面也名列世界前茅,所以他们觉得俄罗斯依然是个强大得不容置疑的国家,民族荣誉感极强,对于曾经的小老弟——中国已坐稳世界第二把交椅的现状,有种矛盾的心态。
也许他们知道自己在经济上的困境,却总爱把原因归结到外来人身上。俄罗斯人清楚地了解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对于他们来讲不可或缺,但同时也认为华商在俄赚了很多钱,阻碍了俄本土产业的发展,所以经常会出现当地人排挤华商的现象。
是知足常乐还是不思进取?
翻开俄罗斯的寓言和童话故事,你会发现,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道酬勤”理念,俄罗斯人更加看重外在的命运安排,习惯性地听天由命,甚至让人感觉有些不思进取,贪图享乐。
住在俄罗斯多年的我,对此是深有体会的。
在俄罗斯工作时间不是以小时为单位,而是以天,或者以周为单位。去银行办张银行卡,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在政府机关办理手续,时限通常是两周以上;在私营企业办理业务,也要一周以上;在相邻的两个城市之间寄快递,则需要一周时间。
俄罗斯节假日也多得出奇,仅法定节假日就有12天之多——新年、圣诞节、祖国保卫者日、国际妇女节、春天和劳动节、胜利日、俄罗斯日、国旗日、团结日。此外,按照俄罗斯劳动法的规定,员工每年享有不少于28天的带薪休假权,某些苦累行业的员工带薪休假日甚至超过30天,是全世界休假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刚来俄罗斯工作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告知,明天放假,啥都不用干了。工作日的早上九点半开始上班,在上班期间允许喝茶和抽烟——俄罗斯法律规定抽烟只能到室外抽,从办公室走到室外抽烟这需要不短的时间;在中午休息时间,不接待任何人,不谈论任何工作,即使你打电话过去咨询,哪怕是最简单的事情,哪怕你可以给他带来生意,他也会从容地告诉你:请您过半个小时之后再打电话,我们现在休息。
在周末与节假日,除了商店、大商场,以及一些娱乐场所,俄罗斯全民休假,并且绝不谈工作,即使再重要的工作也只能放在工作日处理。
就是因为这样,俄罗斯人工作效率低,周期长,中国人难以想象在俄罗斯,一个商场建了10年还没有完工——这不是烂尾楼,每年它都在建设,并且它一直在招商中。我至今难以理解商户怎么会有耐心等待它完工。
我曾就此询问过很多俄罗斯人,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一年365天,180天是天寒地冻,大雪封城,户外活动都被禁止了,只能在屋里和朋友们喝点酒,洗洗桑拿,享受生活。而剩下的185天,好不容易气候适宜,需要抓紧时间享受阳光和自然,这个时候只有傻瓜才会去工作。
这种心态为他们找到了很好的借口。但仔细一想,也许只有抱着这种心态才能长期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生活下去。勤劳的中国商人,也是因为看到俄罗斯社会的低效率,才找到了种种商机,在那里获得了一席之地。
当然,某些华人在外有浮夸的毛病,不管是在金钱方面还是生活习惯方面。特别是有些富有的华人,钱还是在俄罗斯挣来的,如果太高调,势必引起当地俄罗斯人的反感。这是在俄华商需要反省的一面。
近年来,在俄华商人数有小幅增加。一方面,西方对俄实施制裁,另一方面,中国启动“一带一路”倡议,所有这些都给中俄之间提供了更多商业和文化交流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中国商人来说,俄罗斯有着巨大的市场,再结合国家战略,他们有可能在当地做出更大的成绩。而俄罗斯民众也在慢慢了解与接受中国的强大。随着来俄华商层次的提高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华商在俄地位逐渐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华商会进入俄罗斯主流社会,从而去掉“灰色商人”这个称号。
〔本刊责任编辑 周静静〕
〔原载《看世界》2018年第13期〕